《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9)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9)
1. 濕痹案(內科)
黃袞甫(住金山呂巷鎮)
病者,黃松林,年三十八歲,業農,住泖灣村。
病名,濕痹。
原因,初傷濕,繼受寒,寒濕相搏,遂致麻痹。
證候,左足脛疼痛,伸屈不利,步履維艱。
白話文:
患者是黃松林,三十八歲,從事農業,住在泖灣村。
病名為濕痹。
病因是起初感受濕邪,接著又受寒,寒濕交結,導致麻痹。
症狀為左小腿疼痛,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診斷,脈左沉遲,右稍弦。證脈合參,斷為著痹。《內經》論痹症,每與中風相合,然風則陽受之,而痹則陰受之。痹者閉而不通之謂也,今寒濕客於下,下焦屬陰,以陰遇陰,濕性膩,寒性遲,濕遇寒而凝結愈力,寒遇濕而壅閉不宣,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白話文:
診斷: 左脈沉緩,右脈稍緊。脈象和症狀綜合起來,診斷為著痹(痺症)。《內經》對痺症的論述,常常與中風的症狀相同。但是,中風是陽氣受到風邪影響,而痺症是陰氣受到影響。痺症是指氣血不通暢的狀態。現在寒濕之氣停留在下焦,下焦屬陰,陰遇陰,濕性黏膩,寒性緩慢,濕寒相合後凝結成塊更加嚴重,寒濕相交導致氣血壅塞不通暢,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療法,方用麻黃、附子為君,黃耆、白朮、白芍為臣,秦艽、伸筋草等為佐,使祛寒化濕之品,與通經活絡互參。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使用方劑,以麻黃、附子為主要藥物,黃耆、白朮、白芍為輔助藥物,秦艽、伸筋草等為輔助藥物。讓祛除寒氣和化解濕氣的藥物與通經活絡的藥物相互配合。
處方,帶節麻黃(三分),西耆皮(錢半),左秦艽(錢半),絲瓜絡(三錢),伸筋草(三錢),淡附子(六分),焦白芍(錢半),炙甘草(四分),生白朮(錢半),千年健(錢半)
白話文:
藥方:
- 麻黃 (三分,帶節)
- 西洋參皮 (五錢半)
- 左秦艽 (五錢半)
- 絲瓜絡 (三錢)
- 伸筋草 (三錢)
- 生附子 (六分,炮製處理)
- 白芍 (五錢半,炒製處理)
- 甘草 (四分,炙製處理)
- 白朮 (五錢半,生用)
- 千年健 (五錢半)
效果,服藥四劑,痛勢愈半。後西耆、白芍加倍,再四劑而病愈。
廉按:案語精湛,處方穩健,於痹證確有心得,非博歷知病,屢用達藥者不辦。
白話文:
效果很好,服用藥物四劑之後,疼痛減輕了一半。後來將西耆和白芍的份量加倍,再服用四劑後病就痊癒了。
廉評:這病例的評論非常精到,開出的藥方也很穩妥,對於痹症的治療確實有深刻的見解,如果不是經歷豐富、深知病情並且多次使用藥物的人是做不到的。
2. 濕痹腫喘案(內科)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史姓,忘其年名,住滬南。
病名,濕痹腫喘。
原因,先由濕鬱化腫,繼則由腫轉咳喘,屢治不應,改延予診。
證候,面浮足腫,腹滿有形,更加喘咳痰多。
診斷,脈濡帶澀,苔白,據脈症是濕痹不宣,其所以痹而不宣者,由於氣窒絡瘀也。
療法,仿前哲五子五皮飲加減,參以通絡宣氣。
白話文:
周小農(住無錫)
病人:姓史,忘記了年紀和名字,住在上海南郊。
病名:濕痹腫喘。
病因:起初是濕氣鬱結導致腫脹,之後腫脹轉變成咳嗽喘息,多次治療無效,才改而延請我診治。
症狀:臉部浮腫、雙腳腫脹、腹部脹滿,並且伴隨咳嗽、喘息和痰多。
診斷:脈象濡滑帶澀,舌苔白,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是濕痹不宣,其之所以痹而不宣,是因氣機阻滯、經絡瘀阻所致。
治療方案:仿效前人五子五皮飲加減,並加入通絡宣氣的藥物。
處方,萊菔子(三錢),蘇子(二錢),葶藶子(錢半),瓦楞子(六錢,煅研),新絳(二錢),旋覆花(二錢),大腹皮(三錢),橘皮、絡(各一錢),連皮苓(四錢),竹瀝半夏(三錢),代赭石(四錢,打)
先用冬瓜皮子各一兩、蔥須一錢,煎湯代水。
白話文:
藥方
- 萊菔子:3錢
- 蘇子:2錢
- 葶藶子:1.5錢
- 瓦楞子:6錢(煅燒後研磨)
- 新絳:2錢
- 旋覆花:2錢
- 大腹皮:3錢
- 橘皮:1錢
- 橘絡:1錢
- 連皮苓:4錢
- 竹瀝半夏:3錢
- 代赭石:4錢(打磨後)
效果,疊進兩劑,陡吐狂血如紫黑塊甚多,喘先定。繼診通絡宣痹,絳復湯合吳氏宣痹湯:新絳二錢,旋覆花二錢,拌滑石四錢(包煎),光杏仁、竹瀝半夏、焦山梔、連翹、赤小豆皮各三錢,生苡仁、晚蠶沙各四錢,漢防已錢半,蔥須八分,服二三劑後,腫亦退,腹寬面浮亦平,腫滿因血阻窒有如此。故治腫滿病,不但宜理氣也。如此重症驟愈於數日之內,即病者亦意所不料。
白話文:
效果:
連服兩劑,患者突然嘔吐大量深紫色塊狀血液,喘息症狀有所緩解。
後續治療:
我繼續使用疏通經絡、宣通鬱滯的方劑「絳復湯」合併「吳氏宣痹湯」治療:
- 新絳 2 錢
- 旋覆花 2 錢
- 滑石 4 錢(包起來煎)
- 光杏仁、竹瀝半夏、焦山梔、連翹、赤小豆皮 各 3 錢
- 生苡仁、晚蠶沙 各 4 錢
- 漢防已 1.5 錢
- 蔥須 0.8 錢
服用二至三劑後,腫脹也消退了,腹脹、臉部浮腫也平復了。腫脹是因為血液阻滯造成的,所以治療腫脹疾病,不只要理氣。
如此嚴重的症狀在幾天內突然好轉,即使患者也始料未及。
廉按:此腫而且滿,滿而轉喘之實證。治法方用順氣開痰,通絡宣痹,面面顧到,煞費經營。其病之去路,全在陡吐狂血如紫黑塊甚多,學者宜注意之。
白話文:
廉先生認為:此種腫瘤又大又滿,因滿而出現喘氣等實證。治療方法的方劑需兼顧行氣化痰、疏通經絡、宣散痺邪等各方面,需要煞費苦心。腫瘤消除的途徑,完全在於突然吐出大量紫黑色的血塊,學習者應該特別注意。
3. 濕夾溢飲案(內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王嘉謀,年三十八歲,業商,住偁浦村。
病名,濕夾溢飲。
原因,素患溢飲,時逢首夏,黴濕盛行,頓致新舊夾發。
證候,四肢倦懈,肌肉煩疼,脊背似脹,肘膝痰痛,惡寒無汗,小便短少。
白話文: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診斷記錄
患者:王嘉謀,男性,三十八歲,商人,住址偁浦村。
病名:濕夾溢飲。
病因:患者原本就患有溢飲,如今時值初夏,天氣潮濕,黴氣盛行,導致舊病復發,並夾雜新的病症。
症狀:四肢無力疲倦,肌肉酸痛,背部有脹滿感,肘膝關節痰濕疼痛,畏寒無汗,小便量少。
診斷,脈右浮滑沉滯,左弦小澀,舌苔白滑。此時令之黴濕,襲於皮腠之中,內伏之溢飲,流行於經絡之間也。
白話文:
診斷發現,病人右邊脈象浮滑又沉滯,左邊脈象弦細澀滯,舌苔白滑。這是因為濕邪侵襲皮膚肌肉,體內積聚的水液在經絡中流動所致。
療法,濕與飲互結於皮腠經絡,其表濕固當微汗,而溢飲亦宜發汗,用麻黃合二術二陳湯加減。
白話文:
療法:濕氣和水飲在皮表筋絡間交結在一起,表面的濕氣固然要使之稍微發散,而溢出的水飲也需要發汗,可以使用麻黃加二術二陳湯加減(調整)的藥方。
處方,淨麻黃(八分),光杏仁(三錢),姜半夏(三錢),浙茯苓(四錢),威靈仙(二錢),川桂枝(一錢),杜蒼朮(一錢),炒廣皮(錢半),生苡仁(四錢),獨活(一錢)
白話文:
藥材:
- 淨麻黃:8 分
- 光杏仁:3 錢
- 姜半夏:3 錢
- 浙茯苓:4 錢
- 威靈仙:2 錢
- 川桂枝:1 錢
- 杜蒼朮:1 錢
- 炒廣皮:0.5 錢
- 生苡仁:4 錢
- 獨活:1 錢
次診,連投二劑,遍身汗出津津,肢體舒暢,惡寒已除,肌肉煩疼亦減。惟肘膝關節尚覺痠痛,溺仍短少,脈右漸轉流利,左尚弦澀,苔白微黃,此表濕雖解,而溢飲尚盤踞於四肢筋節之間也。當以蕭氏七節湯加減,疏通關節,外治用洗澡法以蠲溢飲。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時,連續服用了兩劑藥方,導致全身冒出細密的汗水,身體感覺舒暢,怕冷的症狀已經消除,肌肉痠痛的情況也有所減緩。但是,肘關節和膝關節還是會感到痠痛,小便仍然很少,脈搏右手的逐漸順暢,左手的脈搏還是緊澀,舌苔白中帶點黃。目前表面的濕氣雖然已經化解,但多餘的水液仍然存在於四肢的筋骨之間。因此,應該使用蕭氏七節湯加減來疏通關節,並配合洗澡療法來去除多餘的水液。
次方,歸鬚(錢半),川芎(一錢),桂枝節(一錢),甘草節(五分),桑枝節(五個),杉枝節(三個),松枝節(三個),桃枝節(三個),真絳通(一錢),路路通(七個)
白話文:
次方(當歸),歸鬚(半錢),川芎(一錢),桂枝節(一錢),甘草節(五分),桑枝節(五個),杉枝節(三個),松枝節(三個),桃枝節(三個),真絳通(一錢),路路通(七個)
洗方,紫蘇葉(五錢),防風(五錢),樟樹葉(五錢),酒炒桑枝(一兩),煎湯一大盆,乘熱洗浴。
效果,內服湯方兩劑,隔日洗澡一次,五日後關節痛除,溺亦暢利而瘳。
白話文:
洗浴配方:
- 紫蘇葉:5 錢
- 防風:5 錢
- 樟樹葉:5 錢
- 酒炒桑枝:1 兩
將上述藥材煎煮成濃湯一大盆。趁熱將藥湯倒入浴缸,用來泡澡洗滌全身。
廉按:陰濕傷表,每多挾風,《金匱》云:「法當汗出而解。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又云:「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重痛,謂之溢飲。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然則濕夾溢飲,皆當汗解也明矣。此案妙處,全在外浴熱湯,內服發汗煎藥,蓋病從此入者,仍欲其從此出,治法從《金匱》脫化而來。
白話文:
廉教授說:表證因陰濕而傷,常兼有風邪。《金匱要略》說:「治療方法應該讓病人出汗才能解除。如果病人只隱隱感覺有出汗的傾向,那就表示風濕已經一起去除了。」又說:「飲水在體內流動,會積聚在四肢,應當發汗卻汗不出,身體就會痠痛沉重,這就是溢飲。患有溢飲的病人,應該讓其發汗,用大青龍湯或小青龍湯治療。」由此可見,濕夾溢飲都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本例治療的妙處,就在於外用熱水泡澡,內服發汗的湯藥。這是因為病邪從這裡進入,所以要把病邪從這裡驅除。這種治療方法源自《金匱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