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6)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6)

1. 傷寒陰結案(內科)

劉榮年(住歷城東流水)

病者,劉景熹,年三十餘,織布廠經理,住省城。

病名,傷寒陰結。

原因,冬月傷寒,誤服寒瀉藥而成。

證侯,身體惡寒,腹脹滿痛,不大便者二日。

診斷,脈浮大而緩,顯系傷風寒中證。醫家不察,誤為陽明府證,誤用大黃、芒硝等藥下之,殊不知有一分惡寒,即表證未罷,雖兼有里證,亦當先治其表,仲景之遺法具在。今因誤用寒瀉藥,以致寒氣凝結,上下不通,故不能大便,腹脹大而痛更甚也,幸尚在中年,體質強健,尚為易治。

療法,用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以溫行之,則所服硝、黃,得陽藥運行,而反為我用也。

處方,桂枝尖(一錢),黑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一錢),大棗(二個,去核)

效果,服藥後,未及十分鐘,即大瀉兩次,惡寒腹脹痛均除而痊。

康按:桂枚附子湯,本治風濕相搏之寒證,今藉以治誤用寒瀉之陰結,雖為救藥誤而設,然投之輒效,足見仲景經方之妙用無窮也。

白話文:

患者是劉景熹,年約三十多歲,他是一家織布廠的經理,住在省城。

他的疾病被診斷為「傷寒陰結」。

病因是在冬天感染了風寒,錯誤地服用了寒性瀉下藥物導致。

症狀表現為他感到身體非常寒冷,腹部腫脹且疼痛,已經兩天沒有排便。

醫生診斷出他脈象浮大緩慢,這清楚顯示他是風寒入體的病症。但醫生誤判為陽明腑證,使用了大黃和芒硝等藥物進行瀉下治療,卻不知道只要病人還有一絲寒冷感,就代表表面的風寒尚未去除,即使同時存在內部的問題,也應該先治療表面的風寒。這是張仲景留下的醫學原則。現在因為錯誤使用了寒性的瀉下藥,導致寒氣凝結在體內,上下通道無法暢通,所以無法正常排便,腹部脹大且疼痛更嚴重。幸運的是,他正值壯年,身體狀況良好,因此較容易治療。

治療方法是使用桂枝湯去掉芍藥並加入附子來溫暖和促進血液循環,這樣之前服用的大黃和芒硝在陽性藥物的運作下,反而能被我們利用。

開出的藥方包括桂枝尖(一錢),黑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一錢),大棗(兩個,去核)。

服用藥物後,不到十分鐘,他就開始大量排泄兩次,寒冷、腹部脹痛的症狀都消失了,病情得到康復。

康醫師補充說明:桂枝附子湯原本是用於治療風濕相搏的寒證,這次借用來治療因誤用寒性瀉下藥物導致的陰結,雖然主要是為了糾正藥物誤用的情況,但是這種用法的效果立竿見影,充分展示了張仲景經典藥方的無窮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