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8)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8)
1. 伏濕發㾦案(內科)
沈奉江(住無錫)
病者,王君,年十八歲,住錫山東大街。
病名,伏濕發㾦。
原因,其母寡孀,只此一子,病寒熱起伏,已歷三候。病勢轉劇,特來延診。
證候,熱久不解,骨瘦支離,心胸煩悶,遍體不舒。
診斷,脈細數,苔薄膩,此伏濕未清,防有白㾦鬱於衛分也。
療法,當輕宣氣分之濕,使氣暢濕開,邪達衛分而解。
處方,薄荷葉(八分),淨蟬衣(八分),牛蒡子(錢半),佩蘭葉(二錢),廣鬱金(二錢,生打),杜藿梗(二錢),飛滑石(三錢,包煎),豬苓(一錢),佛手柑(八分),鮮荷葉(一錢)
次診,連投兩劑,始透白㾦,細粒密布,色如枯骨。前哲謂氣液已竭,余以為久病初透而未足也。再宗前法,加鮮茅根、水蘆根各二兩,煎湯代水。
效果,一劑而遍體透足,粒粒晶珠,二劑而熱勢大退,二三日能食稀粥,調養旬日而痊。
廉按:白㾦小粒如水晶色者,氣液未竭也,其證多吉,若㾦發枯白如骨者,氣液已竭也,其症多凶。此案舌苔薄膩,尚屬濕鬱衛分,汗出不徹使然,其㾦初出雖如枯骨,繼加茅蘆二根升津增液,續發粒粒晶珠,故能競奏全功。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王先生,十八歲,居住在無錫錫山東大街。
【疾病名稱】他所患的是潛藏濕氣引發的疹子。
【病因】由於他的母親是寡婦,僅有他一個兒子,他經歷了長時間的發燒和畏寒,病情已經持續了三個月。病情逐漸惡化,因此特地邀請醫師進行診治。
【病徵】他長期發燒無法退去,身體消瘦,四肢無力,心臟和胸部感到煩悶,全身感到不適。
【診斷】脈搏細且快速,舌苔薄且膩,顯示體內的濕氣尚未清除,有可能在防禦系統中產生白色疹子。
【治療方法】應當輕柔地宣導體內的濕氣,讓氣血順暢,濕氣得以排開,邪氣達到防禦層而得以解除。
【處方】薄荷葉、淨蟬衣、牛蒡子、佩蘭葉、廣鬱金、杜藿梗、飛滑石、豬苓、佛手柑、新鮮荷葉等藥物。
【後續診療】連續服用兩劑藥後,開始出現白色疹子,細小顆粒密佈,顏色像枯骨一樣。前人認為這是體內氣液已盡的跡象,但我認為這是長期疾病剛開始顯現但尚未完全表現的徵兆。再次採用先前的方法,並加入新鮮茅根和水蘆根各二兩,煎煮成湯作為飲用水。
【療效】服藥一次後,全身疹子顯著,顆顆晶瑩剔透;第二次服藥後,發燒的症狀大幅減輕,兩三天後就能進食稀飯,調養十天後病情完全康復。
【廉按】如果疹子呈現小顆粒且顏色如水晶,這表示體內的氣液尚未耗盡,通常預後良好;但如果疹子呈現枯白如骨,這表示體內氣液已盡,通常預後不良。此案例中,舌苔薄膩,顯示濕氣仍然困擾著防禦系統,汗液無法充分排出。雖然疹子最初呈現枯骨狀,但加入茅根和蘆根以提升體內液體,後續疹子則呈現晶瑩剔透的狀態,因此病情得以完全康復。
2. 伏濕腹痛案(內科)
陳憩南(住潮安金山腳)
病者,張俊卿,中學生,年二十一歲,澄海人,住汕頭。
病名,伏濕腹痛。
原因,地近淫窪,暮春濕漲,婚後精氣空虛,遂襲人而不覺。
證候,每日亭午,即臍中切痛,抵晚漸劇,氣急上逆,能坐不能臥,必嘔吐至鹹味出乃止。自春徂秋,百醫莫效,困甚。
診斷,脈兩寸如平,右關緩細,尺弱,左關亦緩,尺澀。詳察脈證,的系濕氣傷腎,伏處於精室之中,所謂伏濕腹痛也。按腎之部位,在脊骨十四椎,左右各一枚,其功用能將周身流入之血,吸收其敗濁之質,向膀胱而排泄。今為濕氣所傷,則瑪氏囊失職,致敗濁之質仍向周身流去,是以面目黧黑也。精室處膀胱之後,直腸之前,與腎貫通,是以痛在臍中也。衝脈寄居其間,濕伏於此,則沖亦病。書曰:「衝脈為病,逆氣裡急。」所以氣急上逆,能坐不能臥也。病必午發者,因衝脈附麗於陽明,午為陽明氣旺之時,欲藉此以攻除其所伏,故激動之而發也。吐出鹹味乃止者,以咸為腎之本味,吐出則伏邪亦泄,邪泄則衰,故痛止也。前醫不知其有伏邪,徒取調氣止痛、消導去積之套方,因循坐誤,致令元氣日虧,精血日耗,兩尺脈之見弱且澀也。所幸病前半日猶能食飲,胃氣尚存,庶幾易治。
療法,邪伏既久,邪正混為一家,助正化邪乃合理法。主用四物湯補血活血為君,枸杞、北耆、杜仲、巴戟生精益氣為臣,茯神、萆薢、琥珀、菖蒲分清導竅為佐,紫河車、鹿茸走精室壯腎陽為使。三劑逐日水煎,午前服。
處方,大當歸(二錢),甘杞子(二錢),正琥珀(一錢,研沖),川杜仲(三錢),酒川芎(錢半),生黃耆(三錢),川菖蒲(一錢二分),巴戟天(二錢),老熟地(三錢),川茯神(三錢),川萆薢(錢半,鹽水制),杭酒芍(二錢),紫河車(四錢),北鹿茸(三錢,酒製)
效果,二劑後通腹皆痛,三劑忽大痛不可忍,旋瀉下黑如墨者數次,翌日清晨復大瀉一次,病竟如失,後不再發。
廉按:辯證詳明,論理透徹,參以新學,更為精鑿,病原分析極清,用藥亦切實周到。
白話文:
病人是張俊卿,一位21歲的中學生,來自澄海,現在住在汕頭。
他的病情被診斷為伏濕腹痛。
病因是居住環境靠近低窪地帶,春季末期濕度升高,加上他婚後身體精氣空虛,導致濕氣潛入身體而未察覺。
每天中午,他的肚臍周圍開始劇烈疼痛,到了晚上情況更加嚴重,呼吸困難,氣息上逆,只能坐著無法躺下,必須要嘔吐到口中出現鹹味才能停止疼痛。從春天到秋天,看過許多醫生都無法有效治療,病情非常嚴重。
經過脈搏檢查,雙手寸脈正常,右手關脈緩細,尺脈弱,左手關脈也緩,尺脈澀。綜合脈象和症狀,確定是濕氣傷害腎臟,潛藏在精室中,這就是所謂的伏濕腹痛。腎臟位於脊骨第十四節椎骨,左右各一個,功能是將全身的血液中的廢棄物吸收並向膀胱排泄。現在因為濕氣傷害,導致瑪氏囊失去功能,讓廢棄物再次流向全身,所以他的臉色看起來很暗沉。精室位於膀胱後面,直腸前面,與腎臟相通,因此疼痛出現在肚臍周圍。衝脈在這個區域,濕氣潛伏在此,也影響了衝脈。古書記載:「衝脈有問題,會出現氣逆和腹部緊迫感。」這就是為什麼他呼吸困難,只能坐著不能躺下的原因。病情必定在中午爆發,因為衝脈附屬於陽明經,中午是陽明經氣最旺盛的時候,身體試圖利用這個時候排除潛伏的濕氣,所以會引起疼痛。嘔吐出鹹味才會停止的原因,是因為鹹是腎臟的基本味道,嘔吐出鹹味表示潛伏的邪氣也被排出,邪氣排出後疼痛就減輕了。之前的醫生不知道有潛伏的邪氣,只開了一些調節氣血和止痛的藥方,導致病情拖延,使得他的元氣逐漸損耗,精血也逐漸減少,這也是為何雙手尺脈顯得弱且澀。值得慶幸的是,他在中午前還能正常飲食,胃氣還存在,這讓病情相對容易治療。
治療方法是,邪氣潛伏時間已經很久,邪氣和正氣已經混在一起,所以應該幫助正氣來驅逐邪氣。主要使用四物湯來補血和活血,枸杞、黃耆、杜仲、巴戟天來補充精力和提升氣力,茯神、蛇牀子、琥珀、菖蒲來幫助身體清理,紫河車、鹿茸來增強腎臟功能。每日煎煮一劑,上午服用。
藥方包含大當歸、甘杞子、正琥珀、川杜仲、酒川芎、生黃耆、川菖蒲、巴戟天、老熟地、川茯神、川蛇牀子、杭酒芍、紫河車、北鹿茸。
經過兩劑藥後,他的腹部開始全面疼痛,第三劑藥後,突然劇烈疼痛無法忍受,接著連續幾次排出黑色的糞便,第二天清晨又大量排便一次,病情竟然完全消失,之後沒有再發作。
總評:診斷詳細明確,理論透徹,結合新知識,精確到位,對病源的分析非常清晰,用藥也非常切合實際且全面。
3. 濕流關節案(內科)
蕭琢如(住湘鄉水口山礦局)
病者,徐君,年四十餘,業商,住四川。
病名,濕流關節。
原因,端節前來鎮收賬,冒雨而行,鞋襪皆濕,濕從下受而發,雜治不愈,已十日矣。
證候,兩腳骨節疼痛,晝夜叫號,跬步不能移,惟飲食大小便如常。
診斷,脈右沉緩,左沉細澀,舌苔淡白。此即《金匱》所謂「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中濕」是也。
療法,通則不痛,以疏通關節為君,與自制七節湯加減。
處方,生黃耆(二錢半),全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川芎(三錢),桂枝節(三錢),甘草節(一錢),桑枝節(如指大三個),杉枝節(三個),松枝節(三個),蘇杆節(三個),竹枝節(三個),生淮牛膝(二錢)
效果,一劑知,連服十劑,平復如初。
廉按:濕者、六淫之一也,亦如中風傷寒,自太陽始。但風寒之太陽病,病在肌表,濕之太陽病,病在關節。關者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也。節者骨節之交,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也。令病濕則神真之氣為濕邪所傷,故關節疼痛而煩。濕為陰邪,故脈沉而細。濕不在外而在下,下流兩腳關節,皆筋脈交紐之處。
肝主筋而藏血,血被濕阻,阻遏氣道,逼壓神經,故爾劇癰,與濕腳氣似同而實異,與歷節風似異而實同。方用自制七節湯,以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為君,輔以桑枝、杉枝、松枝、桂枝、紫蘇、竹枝皆用節,即甘草亦用節,取其以節入節,且黃耆、當歸、桂枝、白芍、川芎、甘草,具黃耆五物當歸四逆兩方之功,用紫蘇節則尤能行氣中血滯,輔以桑、杉、松各枝節,能使關節中停蓄之風濕,一掃而空,至竹枝節氣味甘寒,恐有拒而不納,以之為反佐,故於上證功效頗巨。本方去牛膝,治兩手關節疼痛,猛不可當,亦多奏效,真獨出心裁之良方也。
白話文:
病人是徐先生,四十多歲,從商,住在四川。
病症是濕氣流入關節。
病因是在端午節前來到鎮上收賬,途中淋雨行走,鞋襪都被雨水浸濕,導致濕氣從下身侵入,雖然經過各種治療但仍未見好轉,病情已持續了十天。
症狀表現為雙腳的骨節劇烈疼痛,晝夜難眠,疼痛得無法行走,但飲食和排泄功能還算正常。
診斷結果顯示,右脈沉緩,左脈沉細澀,舌苔呈現淡白色。這正符合《金匱要略》中描述的「太陽病,關節疼痛且煩躁,脈象沉細,這是典型的濕氣侵襲的特徵」。
治療方式,應遵循「通則不痛」原則,主要以疏通關節為主,使用自己調配的七節湯加減進行治療。
藥方包括生黃耆(二錢半)、全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川芎(三錢)、桂枝節(三錢)、甘草節(一錢)、桑枝節(如手指大的三個)、杉枝節(三個)、松枝節(三個)、蘇杆節(三個)、竹枝節(三個)、生淮牛膝(二錢)。
效果是服用一劑後病情有所改善,連續服用十劑後,病情完全恢復。
廉按:濕氣是六淫之一,就像中風和傷寒一樣,通常會先影響太陽經絡。但是,風寒的太陽病會影響皮膚表面,而濕氣影響的是關節。關節是機制運作的地方,也是真氣運行的通道。骨節是神氣遊走出入的關鍵點。如果受到濕氣的侵害,則會傷害到神真之氣,導致關節疼痛和煩躁。濕氣是陰邪,所以脈象會顯現為沉細。濕氣不會停留在外部,而是向下流動,聚集在兩腳的關節,這些地方都是筋脈交織的地方。
肝臟負責管理筋脈且儲存血液,當血液被濕氣阻塞,就會阻礙氣道,壓迫神經,進而產生劇烈的疼痛,這種情況和濕腳氣看似相似,但實際上有區別;與歷節風看似不同,但實際上是相同的。因此,治療時使用自製的七節湯,其中黃耆、當歸、白芍、川芎作為主要成分,再輔以桑枝、杉枝、松枝、桂枝、紫蘇、竹枝等節部,就連甘草也使用節部,目的是讓藥材中的節部能夠進入人體的節部。此外,黃耆、當歸、桂枝、白芍、川芎、甘草等藥材,具有黃耆五物和當歸四逆兩方的功效,再配合紫蘇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上桑、杉、松等樹枝節部,可以將關節中積聚的風濕一掃而空。而竹枝節氣味甘寒,可能有抵抗作用,但也能起到輔助的作用,所以對於上述的病症,這個藥方的效果非常顯著。如果去掉牛膝,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雙手關節疼痛,效果同樣出色,可說是一個獨具匠心的好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