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3)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3)

1. 產後血虛風乘案(婦科)

胡瑞林(住黟縣五都橫店)

病者,胡氏,年三十餘歲,住陳閭。

病名,產後血虛風乘。

原因,產後血虛風乘,瘀凝不去。

證候,產後五六日,頭痛發熱無汗,語言失常,心神昏聵,如見鬼狀。

診斷,診脈浮細,舌無苔。此欲作風痙也。心主血,產後血去則脈管縮小,氣管放鬆,而風得乘氣管之松,居膜腠而不瀉。其未至痙而強直攣曲者,邪未行於經絡也。產婦瘀猶未淨,風邪挾痰上迷心竅,故心神昏聵。肝主血而藏魂,心不生血,則肝亦不藏而魂無所附,遊於目自見其魄,故如見鬼狀。

療法,以豆淋酒浸荊芥祛風為君,歸芎生血活血、茯神棗仁寧心安神、遠志、菖蒲開心利竅為臣,澤蘭、丹皮、丹參破血和血為佐,寄生祛風、天竺黃豁痰為使,加入炙草以和諸藥。

處方,荊芥穗(二錢,大豆炒熱用酒淋之,以酒浸),大川芎(一錢),熟棗仁(二錢),澤蘭葉(一錢),石菖蒲(八分),全當歸(三錢),云茯神(二錢),炙遠志(八分,去骨),桑寄生(錢半),粉丹皮(八分,酒炒),赤丹參(錢半),炙甘草(五分),天竺黃(三分)

次方,去天竺黃、大川芎、澤蘭葉、粉丹皮、荊芥穗。

效果,二劑頭痛發熱止,神氣清。再服次方四劑平復。

廉按:此證血虛生風,必略受外邪所致。況兼瘀血未淨,方用祛風化瘀、活血寧神,可謂標本兼顧。

白話文:

患者是胡氏,三十多歲,住在陳閭。

她的病症是產後因血液流失導致虛弱,進而被風邪侵襲。

病因是產後血液虧損,風邪趁虛而入,導致瘀血凝聚無法排出。

症狀表現為產後五六天開始出現頭痛、發燒且不出汗,說話變得異常,精神恍惚,彷彿看見鬼魅。

診斷結果顯示脈搏輕微細弱,舌頭表面沒有舌苔。這是風痙的前兆。心臟主管血液,產後血液流失導致脈管縮小,氣管鬆弛,風邪便能通過鬆弛的氣管進入,停留在肌腠層而不散。尚未達到痙攣的程度,說明邪氣尚未擴散到經絡。產婦體內的瘀血尚未清除乾淨,風邪與痰液結合,上衝心竅,導致精神恍惚。肝臟負責儲存血液並藏魂,若心臟無法製造足夠的血液,則肝臟也不能藏魂,魂魄無所依附,遊離於眼目之間,因而產生見鬼的幻覺。

治療方法是以豆淋酒浸泡的荊芥為主要成分,祛風解表;當歸、芎藭促進血液新生和活血;茯神、酸棗仁、遠志、菖蒲安神定志,開通心竅;澤蘭、丹皮、丹參活血破瘀;桑寄生、天竺黃祛風豁痰;並加入炙甘草調和各種藥物。

開出的藥方包括:荊芥穗(二錢,先用大豆炒熱,再用酒浸泡)、大川芎(一錢)、熟棗仁(二錢)、澤蘭葉(一錢)、石菖蒲(八分)、全當歸(三錢)、茯神(二錢)、炙遠志(八分,去心)、桑寄生(一錢半)、粉丹皮(八分,酒炒)、赤丹參(一錢半)、炙甘草(五分)、天竺黃(三分)。

第二次開的藥方去除了天竺黃、大川芎、澤蘭葉、粉丹皮、荊芥穗。

治療效果:服用兩劑後,頭痛和發燒的症狀消失,精神恢復清醒。再次服用四劑修改後的藥方,病情完全恢復。

廉按:這種情況是由於血液虧損引發風邪,很可能受到外界邪氣影響所致。加上產婦體內尚有瘀血未清,治療方針以祛風化瘀、活血寧神為主,可謂全面照顧了根本和表象。

2. 第二卷 寒淫病案

3. 傷寒案(內科)

陳作仁(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

病者,周保善,四十一歲,江西新建人,往南昌城內。

病名,傷寒。

原因,初春積雪未消,晨起窗外閒步,偶感風寒,即傷太陽經。

證候,發熱頭痛,遍體痠疼,項強惡寒,蒙被數層,戰慄無汗,病勢甚暴。

診斷,左寸脈浮緊而數,右關尺兩脈亦緊數,脈證合參,知系風寒兩傷太陽之經證也。

療法,仿仲景麻桂各半湯主之。蓋初傷風寒,法宜發表,故以麻黃為君,杏仁為臣,桂枝解肌為佐,甘草、薑、棗和胃為使。又恐麻黃過猛傷陰,故加白芍以斂陰。

處方,淨麻黃(八分,先煎,去沫),桂枝尖(一錢),光杏仁(二錢,去皮尖),杭白芍(二錢),生甘草(一錢),鮮生薑(三片),大紅棗(四枚)

效果,服此藥時,令食熱稀粥一碗以助藥力。始進一劑,得汗熱減,各症均已小愈。惟口乾思飲,大便不通,寒已化熱,改以仲景人參白虎湯加味以逐餘邪,原方加白芍、陳皮、薄荷者,亦取行氣和血兼涼散之意。

又方,潞黨參(三錢),生石膏(五錢,研細),肥知母(二錢),生甘草(錢半),白粳米(一兩,夏布包),外加杭白芍(二錢),廣陳皮(一錢),蘇薄荷(六分)

此方又接進二劑,七日內各症痊愈。

廉按:風寒兩傷太陽,用麻桂各半湯泄衛和營,固屬長沙正法,即寒已化熱,口乾思飲,且大便秘,邪熱已傳陽明之候,白虎湯法亦屬仲聖薪傳,惟案中未曾敘明氣虛,潞黨參一味,未免用得太驟。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周保善,41歲,來自江西新建,現居於南昌城內。

【疾病名稱】他所患的是傷寒。

【病因】在初春時節,雪尚未融化,他在清晨於窗邊閒逛,不慎受了風寒,影響到了太陽經。

【病症】他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痠痛、頸部僵硬、畏寒等症狀,即使蓋上多層被子仍感到寒冷,顫抖且無汗,病情非常嚴重。

【診斷】他的左手脈象浮緊且快速,右手的脈象也呈現緊數,綜合症狀和脈象,可確定是風寒同時傷害了太陽經。

【治療方法】依照張仲景的麻桂各半湯進行治療。初受風寒,應當發汗解表,因此以麻黃為主要成分,杏仁為輔,桂枝解肌為輔助,甘草、薑、棗調和胃氣。因擔心麻黃過猛會傷害陰氣,所以加入白芍來收斂陰氣。

【處方】淨麻黃(8分,先煎,去沫)、桂枝尖(1錢)、光杏仁(2錢,去皮尖)、杭白芍(2錢)、生甘草(1錢)、鮮生薑(3片)、大紅棗(4枚)

【治療結果】服用藥物後,讓他喝一碗熱粥以增加藥效。首次服藥後,汗出熱退,各項症狀都有所緩解。但口渴想喝水,大便不通,寒氣已轉為熱,改以張仲景的人參白虎湯加味來清除餘邪,原方再加入白芍、陳皮、薄荷,有行氣和血兼涼散的作用。

【後續處方】潞黨參(3錢)、生石膏(5錢,研細)、肥知母(2錢)、生甘草(1錢半)、白粳米(1兩,用夏布包)、再加杭白芍(2錢)、廣陳皮(1錢)、蘇薄荷(6分)

連續服用兩次此方,七天內所有症狀都已康復。

廉按:風寒同時傷害太陽經,使用麻桂各半湯來調和營衛,確屬張仲景的正統方法。即使寒氣已轉為熱,口渴想喝水,且大便不通,這已是邪熱傳至陽明經的徵兆,使用白虎湯的方法也是出自張仲景的經驗。但病歷中未提到氣虛的情況,單用潞黨參,可能有些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