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2)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2)
1. 暑厥兼肺痹案(兒科)
周小農(住無錫西門外)
病者,章根泉之女菊藍,年二歲,住惠山。
病名,暑厥兼肺痹。
原因,暑邪挾風,以致乳痰內壅。其家因兵燹後拮据,不延醫,釀變昏厥。
證候,咳嗽身熱,熱甚昏閉不蘇,目干無淚,不啼不乳,已三日。
診斷,脈伏,舌紅,此暑熱挾痰內閉也。
療法,清暑宣痹,開降肺氣,以泄痰濁。
白話文:
病人是章根泉的女兒菊藍,兩歲,住在惠山。
病情是暑熱中暑,兼有肺部阻塞。
病因是暑熱夾雜風邪,導致乳汁痰液在體內阻塞。他們家因為戰亂後生活困苦,沒有請醫生,導致病情加重昏迷。
症狀是咳嗽發燒,高燒昏迷不醒,眼睛乾澀無淚,不哭不喝奶,已經持續三天了。
診斷是脈象微弱,舌頭紅,這是暑熱夾雜痰液在體內阻塞造成的。
治療方法是清暑解毒、疏通肺氣,以排除痰濁。
處方,青連翹(三錢),黑山梔(三錢),薄荷尖(一錢),銀花(三錢),益元散(六錢,鮮荷葉包),光杏仁(三錢),葶藶子(五分),粉沙參(三錢),豆豉(三錢),鮮石斛(八錢),鮮青蒿(六錢),鮮石菖蒲(六分),鮮竹葉(三十片),紫雪丹(四分,另沖)
外治方,取意引痰下行。
白話文:
處方:
- 青連翹:三錢
- 黑山梔:三錢
- 薄荷尖:一錢
- 銀花:三錢
- 益元散:六錢(用鮮荷葉包裹)
- 光杏仁:三錢
- 葶藶子:五分
- 粉沙參:三錢
- 豆豉:三錢
- 鮮石斛:八錢
- 鮮青蒿:六錢
- 鮮石菖蒲:六分
- 鮮竹葉:三十片
- 紫雪丹:四分(另沖服)
山梔仁(十粒),生礬(一錢),光桃仁(十粒),蓖麻子仁(七粒),回春丹(一粒,研細),用乾麵、雞子白、蔥根,搗和敷臍。
白話文:
山梔仁(10顆)、生礬(5公克)、光桃仁(10顆)、蓖麻子仁(7顆)、回春丹(1顆,磨成粉)、乾麵粉、雞蛋蛋白、蔥根,搗碎後混合敷在肚臍上。
效果,一劑藥連哺二日方畢。目方活動,有呻吟聲,其父又化服琥珀抱龍丸一粒。又越數日,方出哭聲,漸愈。
白話文:
它的效果非常好,一劑藥連續餵了兩天才吃完。孩子的眼睛開始轉動,發出呻吟聲,它的父親又讓它服用了一粒琥珀抱龍丸。過了幾天,它才發出哭聲,逐漸康復。
廉按:夏令受熱,昏迷若驚,此為暑厥,即熱氣閉塞清竅所致。若乳子挾痰者,多兼肺痹,法用清暑開肺,以泄痰濁。方固對症,即所服琥珀抱龍丸,亦有捷效。一經痰開熱泄,清竅通而哭聲出,其病自廖。
白話文:
廉氏按語:夏季遭受暑熱,昏迷驚厥,這是暑厥,是由於暑熱阻塞頭部清竅所致。如果嬰兒有痰的話,往往會同時出現肺氣閉塞,治療方法是用清暑開肺的方法,以化解痰濕。這個處方完全對症,之前服用的琥珀抱龍丸也有快速療效。一旦痰液化解,暑熱消退,頭部清竅通暢,就會哭出聲來,疾病也就自然痊癒了。
2. 暑濕案(內科)
鍾翊乾(住瑞安鮑田)
病者,項氏,年逾不惑,住瑞安鮑川。
病名,暑濕。
原因,酷暑之日,頭時痛,嗜食瓜果,猶強飯作勞。七八月間,忽起颶風,從此飲食減少,神疲乏力。
證候,寒熱往來,日作兩次,頭汗出,寒時欲飲,熱反不渴,後目眩口苦作嘔,神倦欲寐,熱時譫語。
白話文:
鍾翊乾,住瑞安鮑田。
病人是項氏,年紀已過四十歲,也住在瑞安鮑川。
疾病名稱是暑濕。
病因是,酷暑時節,頭部開始疼痛,喜好食用瓜果,仍勉強進食並勞作。七八月間,突然颳起颶風,從此食慾減退,精神疲乏無力。
症狀是,寒熱交替,每天發作兩次,頭部出汗,寒時想喝水,熱時反而不渴。之後頭昏眼花,口苦作嘔,精神倦怠想睡覺,熱時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診斷,脈弦濡微數。微數為暑,弦濡為濕,暑濕伏邪,內蘊膜原,乘新涼而外發,故始則懍寒,頭痛如破也。《內經》瘧論篇曰:「邪氣內薄五臟,橫連膜原,間日乃作。」後賢薛生白亦云:「邪阻膜原,寒熱如瘧。」夫膜原乃隔膜之稱,居表裡之間,欲達不果,欲入不能,所以形寒壯熱,似瘧狀也。寒欲熱飲,熱反不渴者,良以邪欲內入,正氣難支,得熱飲以助陽御邪故也。身體疲倦者,濕阻氣滯也。延及三候,寒熱不已,日仍兩作,症添口苦、目眩、作嘔。乃邪移少陽之見象。經云:「少陽之為病,口苦、目眩、咽乾」也。
白話文:
診斷:
脈搏弦細而濡濕。濡細表示暑熱,弦濕表示濕氣。暑熱濕邪潛伏於身體,內蘊隔膜,遇上天氣轉涼而誘發發作。所以一開始感到發冷,頭痛欲裂。
《內經》中的瘧疾論述提到:「邪氣侵襲五臟,橫亙隔膜,隔日發作。」後代的薛生白也說:「邪氣阻滯隔膜,寒熱就像瘧疾一樣。」隔膜又稱為膜原,位於表裡之間,邪氣想出去不能出去,想進去也進不去,所以表現出寒氣發熱,類似瘧疾的症狀。
畏寒卻想喝熱飲,發熱卻又不太口渴,這是因為邪氣想往內侵入,正氣難以抵抗,喝熱飲可以幫助陽氣抵抗邪氣。身體疲倦是因為濕氣阻滯氣血運行。
時間推移到發病的第三個時辰,寒熱仍然持續,每天發作兩次,症狀新增為口苦、頭暈、嘔吐。這是邪氣轉移到少陽經的徵兆。經典記載:「少陽經發病時,口苦、頭暈、咽喉乾澀。」
療法,初用茯苓、夏、樸理濕為君,藿梗、蔻仁芳香化濁為臣,滑、芩、連翹解暑為佐,使以竹茹、荷梗清絡熱以達膜也。繼用柴胡升陽達表為君,芩、茹退熱和陰為臣,佐以苓、夏祛痰降逆,使以參、草輔正調中。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一開始使用茯苓、夏枯草、朴硝作為君藥利濕;藿香、蔻仁作為臣藥芳香化濁;黃連、連翹作為佐藥解暑;配合竹茹、荷梗清熱利絡通達膜原。
接著使用柴胡作為君藥升陽透表;黃芩、竹茹作為臣藥清熱和陰;茯苓、夏枯草作為佐藥祛痰降逆;配合人參、甘草作為使藥扶正調和中氣。
處方,仙半夏(二錢),浙茯苓(三錢),川樸(八分),杜霍梗(錢半),竹茹(二錢),白蔻仁(二粒,研沖),青連翹(三錢),飛滑石(三錢,包煎),淡黃芩(七分),荷梗(一尺,切寸)
白話文:
藥方:
- 仙半夏(20 克)
- 浙茯苓(30 克)
- 川樸(8 克)
- 杜霍梗(1.5 克)
- 竹茹(20 克)
- 白蔻仁(2 粒,研磨後使用)
- 青連翹(30 克)
- 飛滑石(30 克,包起來煎煮)
- 淡黃芩(7 克)
- 荷梗(1 尺長,切成 1 寸長)
繼方,川柴胡(八分),淡黃芩(七分),仙半夏(二錢),浙茯苓(錢半),西黨參(一錢),炙甘草(六分)
效果,初方連服數劑,未見進退。繼投柴胡一方,覆杯即已。
白話文:
**方劑名稱:**繼承藥方
藥材:
- 川柴胡:八分
- 淡黃芩:七分
- 仙半夏:二錢
- 浙茯苓:錢半
- 西黨參:一錢
- 炙甘草:六分
廉按:經謂「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此即暑濕化瘧之原因。方用化濕清暑,雙方兼顧,亦屬正治之法。後用小柴胡湯加減,覆杯即已者,益見經方效用之神應。惟柴胡必須川產為妙。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馬姓女,年二十歲,住本鎮。
病名,暑濕。
白話文:
廉氏按語:「《內經》記載:『夏天受到暑氣侵襲,秋天一定會得瘧疾。』這就是暑濕化瘧的原因。方劑同時採用化濕和清暑的藥物,同時針對兩個方面,也是一種正統的治療方法。然後再使用修改後的小柴胡湯,服用之後立即痊癒,這更加證明瞭經方神奇的療效。但是要注意,柴胡必須使用蜀產的才最好。」
原因,今年七月患暑病,初由幼科某君診治,用青蒿、六一散、栝蔞、貝母等藥三劑,又用大黃等藥二劑。大便雖通,而病不退,幼科仍主張用大黃,病家不敢從,乃延予治。
白話文:
因為今年七月患上了暑熱之症,一開始由小兒科的某位大夫診治,使用了青蒿、六一散、栝蔞、貝母等藥物,共三劑藥。又使用了大黃等藥物,共兩劑藥。大便雖然通了,但是病情沒有好轉。小兒科大夫仍然堅持要用大黃,但是病家不敢從命,於是請我來治療。
證候,午後發熱,胸悶不舒,口燥溲熱,胸膈間熱,較他處為甚。
診斷,脈滑兼數,舌苔黃薄有裂痕。蓋暑濕蘊伏肺經,病在上焦,攻下只通腸胃,與肺無涉也。
療法,宜輕清開化上焦,則病自愈。
白話文:
證候:下午發燒,胸口感到憋悶不舒服,口乾,小便熱,胸口和上腹部比其他地方更熱。
診斷:脈搏滑而且快,舌頭上有黃色且薄的舌苔並有裂紋。這是因為暑濕之氣滯留在肺部,病情在上半身,使用攻下的方法只能清理腸胃,對肺部沒有幫助。
療法:應該使用輕清的方法來調理上半身的熱症,這樣病就會好。
處方,光杏仁(二錢),北沙參(二錢),栝蔞皮(二錢),桔梗(一錢),川貝母(二錢,去心),石菖蒲(六分),佩蘭葉(一錢),青連翹(三錢),淡黃芩(二錢),原麥冬(二錢),鮮石斛(三錢),鮮枇杷葉(一片,去毛筋淨)
次診,明日復診,述昨藥服後,夜間能睡,熱退,胸悶亦除,但覺飢而欲食耳,遂以原方加減。
白話文:
藥方:
- 炒杏仁(10 克)
- 北沙參(10 克)
- 栝樓皮(10 克)
- 桔梗(5 克)
- 川貝母(10 克,去芯)
- 石菖蒲(3 克)
- 佩蘭葉(5 克)
- 青連翹(15 克)
- 淡黃芩(10 克)
- 原麥冬(10 克)
- 鮮石斛(15 克)
- 鮮枇杷葉(一片,去除絨毛和葉脈)
次方,北沙參(二錢),青連翹(二錢),原麥冬(二錢),佩蘭葉(一錢),甘草(四分),鮮石斛(三錢),天花粉(二錢),絲瓜絡(三錢),鮮枇杷葉(一片,去毛)
效果,接服兩劑而安。
白話文:
方劑名稱,
- 北沙參:2 錢
- 青連翹:2 錢
- 原麥冬:2 錢
- 佩蘭葉:1 錢
- 甘草:4 分
- 鮮石斛:3 錢
- 天花粉:2 錢
- 絲瓜絡:3 錢
- 鮮枇杷葉:1 片(去除葉毛)
說明,凡病在上焦,皆不可用重藥,葉天士言之最詳。此即素問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之義,蓋不僅指吐法言也。
白話文:
凡是上焦的疾病,都不可以使用猛烈的藥物。葉天士對此有詳盡的闡述。這正是《素問》所說的「如果病情在高處,就要用吐法疏通」的意思,不僅是指用吐法而已。
廉按:此暑濕未淨之伏邪,留在上焦,故胸膈間熱,較他處為甚。方用輕清開化以宣上,上焦既清,餘熱自解。方皆輕靈可喜。
白話文:
廉按:這類暑濕未散的潛伏邪氣,會留在上半身,因此胸膈之間的熱症,會比其他部位嚴重。方劑採用輕快疏通的藥材,來疏散上半身的邪氣,當上半身的邪氣散去,其他部位的餘熱自然就會消解。方劑中的藥材都十分輕盈靈活,令人感到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