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7)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7)

1. 伏暑夾痰食瘀案(內科)

曹炳章(住紹城和濟藥局內)

病者,姚幼搓之媳陳氏,住紹興偏門外快閣。

病名,伏暑夾痰食瘀。

原因,初病時尚食肉品麥面,兼服補品,迨熱重胃閉始停。繼因熱逼血室,經水適來,俄頃未淨即止。前醫皆遵熱入血室例治,多罔效,遂至病勢危殆。

白話文:

原因:

一開始生病的時候,仍然吃肉、麵粉和麥子製品,還服用滋補品。等到熱邪加重,胃氣閉塞才停止。後來因為熱邪逼迫經血部位,剛好月經來潮,但是很快又停止,沒有乾淨。

後續:

之前看診的醫生都按照「熱邪進入經血部位」的原則治療,但大多沒有效果,病勢越來越嚴重。

證候,一起即身灼熱,胸痞便閉,小溲短澀,經來即止,耳聾目閉,神昏譫語,手足瘛瘲。

診斷,脈弦數搏指,舌底苔灰黑,黃焦浮鋪苔上,且黏厚板實,舌尖深絳,邊紫兼青。詢其前由,閱其服方,參考現症,為其疏方。

白話文:

診斷: 脈搏弦數,手指彈動,舌底苔灰黑,上面浮著黃焦色的苔,而且苔質粘厚、堅實,舌尖深紅色,舌邊呈紫色兼青色。詢問病史,查閱服藥處方,對照目前的症狀,為他調整藥方。

療法,重用蠶沙、鼠糞,化濁道而通胞門之瘀塞,硝、黃、牙皂,以滌垢攻堅積,地鱉、桃仁,逐瘀通血絡,鮮生地、大青葉、羚羊、鉤藤清血熱而熄肝風,鮮菖蒲、天竺黃,豁痰而開心竅。

白話文:

治療方法,主要使用蠶沙和鼠糞,排除體內濁氣,暢通子宮的瘀塞。硝石、黃連、皁角子,用於清除體內垃圾和頑固的積塊。地鱉蟲和桃花仁,活血化瘀,疏通血脈。生地黃、大青葉、羚羊角和鉤藤,清熱降肝風,緩解血熱。菖蒲和天竺黃,化痰通竅。

處方,晚蠶沙(五錢),豭鼠矢(三錢),芒硝(三錢),生錦紋(三錢),牙皂(二錢),地鱉蟲(五隻),原桃仁(錢半),鮮生地(一兩),羚羊角(錢半),鉤藤(四錢),鮮石菖蒲(錢半,搓爛,生沖),天竺黃(二錢)

白話文:

藥方:

  • 蟬蛻粉(5 錢)
  • 田鼠糞(3 錢)
  • 芒硝(3 錢)
  • 貫眾(3 錢)
  • 牙皁(2 錢)
  • 烏梢蛇(5 隻)
  • 桃仁(0.5 錢)
  • 生地黃(1 兩)
  • 羚羊角(0.5 錢)
  • 鉤藤(4 錢)
  • 石菖蒲(0.5 錢,搗碎,生水沖服)
  • 熊膽粉(2 錢)

效果,服一劑,而大便下黑垢瘀塊,成團成粒者甚多,瘛瘲既定,神志略清。次晨復診,脈勢已平,而舌苔松腐,黑垢滿堆,刮去瓢余,未減其半,且逾時又厚。繼進桃仁承氣湯加減,服至五劑,舌垢始淨,身涼胃動,調理而痊。

白話文:

效果,服用一劑藥後,排便排出了許多成團成粒的黑垢和小塊瘀血。腹脹、疼痛的症狀已經緩解,精神意識稍有清醒。次日早晨複診,脈象已平穩,舌苔變得鬆散腐爛,黑垢堆積成堆,颳去一瓢多,還沒有減少一半,而且過一段時間還會變厚。接著服用調整後的桃仁承氣湯,服用了五劑後,舌苔才開始乾淨,身體涼爽,胃部開始運作,調理後痊癒。

說明,此證因先病伏暑夾濕,繼則夾食,再則阻經停瘀,濕蒸熱灼,便閉溲澀,邪無去路。又值經來,邪熱竟入血室,經水被熱煎熬,以致凝瘀淤塞胞門。前醫雖當熱入血室治,然藥性不能直入淤塞之胞門,故皆罔效。證因夾濕、夾食、夾瘀、夾痰,堆積至重重疊疊。余治以先通胞門淤塞,其血室內之熱,亦可同時引導下出。舌苔因化反厚者,此因積藏過多,如抽蕉剝繭,層出不窮者是也。

白話文:

這種疾病是由於先前感染暑熱夾雜濕氣,隨後夾雜食物,再後來阻滯經脈導致瘀血,濕氣蒸發熱氣灼傷,導致大便不通小便不暢,邪氣無處可去。又遇上經期,邪熱竟然進入子宮,經血被熱氣煎熬,以致凝結淤塞子宮頸口。之前的醫生雖然認定是熱氣進入子宮,但藥性無法直接進入淤塞的子宮頸口,所以都沒有效果。這個病症是因為夾雜濕氣、食物、瘀血、痰濕,層層堆積所致。我的治療方法是先疏通子宮頸口淤塞的問題,這樣子宮內的熱氣同時也可引導排出。舌苔化膿變厚,是因為積蓄過多,就像剝香蕉皮或剝繭,一層一層的。

康按:詢其前由,閱其服方,為臨證時所首要,庶於因證及有無藥誤,瞭然於心,而後對證發藥,藥用當而通種。此案處方,味味著實,精切不浮,可為伏暑之夾症,定一模範。

白話文:

康乾時代註解:詢問病人的病史,查看他們的藥方,這是看病時最優先要做的事,這樣才能根據證狀和有無誤用的藥物,瞭然於胸,然後對證下藥,藥就能治療疾病,而且藥效也會全面發揮。這個病例的藥方,每味藥都很紮實,精確不浮誇,可以作為伏暑夾雜證的典型示範。

2. 伏暑陰瘧案(內科)

王景祥(住建德)

病者,胡炳火,年二十,住浙江建德城內石板井頭。

病名,伏暑陰瘧。

原因,素因體質羸瘦,性情懈怠,長夏暑濕內伏,深秋涼氣外束,新感引動伏邪而發。

證候,發熱惡寒,先寒後熱,熱多寒少,發作有時,四日一度,發必在暮夜陰盛之際,每至平旦交陽分始退。

白話文:

症狀:

發燒畏寒,先冷後熱,熱的時間較長,冷的時間較短。發作時間不固定,每隔四天一次。發作時多在傍晚陰氣盛的時候,到了天亮太陽升起後才會退燒。

診斷,脈象沉弦,參之以證。考《金匱》云:「瘧脈自弦」。弦而且沉,則為陰瘧也。

療法,陰瘧以提邪外出為要務,故用細辛合小柴胡法,從少陰提出少陽為君,然病因伏暑,故又佐桂枝白虎法,則和解劑中含有透發之義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陰性瘧疾,重要的是將邪氣從體內排出。因此,使用細辛結合小柴胡湯,從少陰提出少陽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然而,由於疾病是由暑熱引起的,因此又輔以桂枝白虎湯,這樣和解劑中就包含了發散的功效。

處方,嫩桂枝(一錢),生石膏(八錢,研細),肥知母(四錢),炙甘草(七分),北細辛(五分),川柴胡(一錢),淡枯芩(八分),姜半夏(二錢),鮮生薑(三片),大紅棗(三枚)

白話文:

藥方:

  • 嫩桂枝:1 錢
  • 生石膏:8 錢(研磨細緻)
  • 肥知母:4 錢
  • 炙甘草:7 分
  • 北細辛:5 分
  • 川柴胡:1 錢
  • 淡枯芩:8 分
  • 姜半夏:2 錢
  • 鮮生薑:3 片
  • 大紅棗:3 枚

效果,服二劑,邪從汗解,瘧變為間日一度,時間亦提早在日晡時分。遂將原方去細辛,加炒常山錢半、草果六分,二劑而愈。

白話文:

服用兩劑藥後,邪氣隨著汗水排出,瘧疾轉變為間日發作一次,發作時間也提前到下午。於是將原來的方劑去除細辛,加入炒常山半錢、草果六分,再服兩劑藥後就痊癒了。

廉按:陰瘧雖屬三陰,亦必先查問原因,辨明證之寒熱虛實,而應以藥之溫涼補瀉。如此案病因暑濕內伏,秋涼外束,故用藥從陰達陽,仍對因證而處方。若謂陽經輕淺之方治之無益,必以仲景治三陰之法為根蒂,雖屬古方學派之高談,實則刻舟求劍,無濟於病也。

白話文:

廉方認為:陰瘧雖然屬於三陰,也必須先了解病因,辨別病情的寒熱虛實,才能用溫涼補瀉的藥物進行治療。像這個案例中,病因是暑濕內伏,秋涼外束,所以用藥從陰經通達陽經,仍然是針對病因和症狀進行治療。如果有人認為用治療陽經輕淺的方劑沒有用處,而一定是用仲景治療三陰的方法纔是根本,雖然這是古代醫家學派的理論,但實際上卻像是刻舟求劍,對病情沒有幫助。

3. 伏暑勞瘧案(內科)

許翔霄(住無錫滸泗橋)

病者,鄧燦鴻,年近弱冠,業紗號,住錫城。

病名,伏暑勞瘧。

原因,素因飲食失節,脾胃受戕,現因夏季伏邪留戀,內傷兼外感而發。

證侯,寒熱有汗,止作無時,肢痠力乏,遇小勞而即發,得微汗而即解,納少神憊。

診斷,脈形濡弱,舌淡紅,苔薄白。此由營虛衛弱,漸成勞瘧之候也。

療法,仿雷氏營衛雙調法,加廣皮以醒胃。

處方,川桂枝(四分),炒白芍(錢半),炒歸身(錢半),廣皮(一錢),炙甘草(三分),西潞黨(三錢,土炒),炙綿耆(二錢),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白話文:

處方:

  • 川芎(4 克)
  • 炒白芍(1.5 克)
  • 炒當歸(1.5 克)
  • 廣陳皮(1 克)
  • 炙甘草(0.9 克)
  • 西潞黨參(3 克,用土炒過)
  • 炙黃耆(2 克)
  • 生薑(2 片)
  • 大棗(3 枚)

效果,連服三劑而瘧止。後用歸芍異功散調養兩旬而愈。

廉按:雷少逸氏營衛雙調法,即葉案參耆桂枝,雖為治勞瘧之正方,然必俟伏署已清,如案中所敘遇小勞即發,得微汗即解,肢痠力乏,納少神疲者,方可引用。

白話文:

廉(按語):雷少逸的營衛雙調法,就是葉天士的參耆桂枝湯,雖然是治療勞役所致瘧疾的正方,但是必須等到伏暑已經消散,才能使用。如果像書中所敘述的,遇到勞累就發作,稍稍出點汗就好了,四肢痠痛無力,食慾不振,精神不振,纔可以使用這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