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6)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6)

1. 伏暑春發案(內科)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華伯範之室,忘其年,住東亭。

病名,伏暑春發。

原因,己亥秋,伏暑內熱,忽退忽發,守不服藥為中醫之戒。至今二月,已經半年,病勢較重,始延予診。

證候,寒熱如瘧,午後則發,暮汗氣穢,飲食漸減。

診斷,脈滑,舌膩厚掯。此由先前未藥,伏邪為痰濕阻滯,鬱而留戀也。

療法,以蒿、柴、桂、膏、知、茹等透邪搜絡為君,二陳、苓、苡等化痰滲濕以佐之。

處方,青蒿腦(錢半),川柴胡(八分),川桂枝(六分),生石膏(六錢,杵),竹瀝半夏(三錢),廣橘皮(一錢),廣橘絡(八分),浙茯苓(四錢),生苡仁(四錢),肥知母(三錢),鮮刮淡竹茹(三錢)

霜桑葉錢半,元米湯炒,研末,臥前服。鱉甲煎丸九粒,清晨空心服。

效果,三劑,寒熱輕減,汗少。轉方去鱉甲煎丸,原方加半貝丸三錢包煎,寒熱循止,飲食調養而痊。

廉按:伏暑為病,古書未曾明言,至深秋而發者,始見於葉氏《臨證指南》。霜未降者輕,霜既降者重,冬至尤重,然競有伏至來春始發者。由於秋暑過酷,冬令仍溫,收藏之令不行,中氣固太泄而傷,邪熱因中虛而伏。其綿延淹滯,較《指南》所論更甚,調治之法則尤難,非參耆所能托,非芩連所能清,惟借輕清靈通之品,緩緩撥醒其氣機,疏透其血絡,始可十救七八。若稍一呆鈍,或孟浪,則非火閉,即氣脫矣。

此案是伏虛化瘧,挾有痰濕之治法,故用桂枝白虎合二陳湯加減,參以輕量鱉甲煎丸半貝丸等,則顯而易見矣。

白話文:

病人是華伯範的妻子,住在東亭,但具體年齡已忘記。她患的是在春天發作的伏暑病。

病因源自己亥年的秋天,當時她有伏暑內熱的情況,病情時好時壞,但她一直堅持不服用藥物,這本是中醫的禁忌。直到現在的二月,已經過了半年,病情逐漸加重,才開始請我診治。

病徵是類似瘧疾的寒熱交錯,每天下午病情會加重,到了傍晚會有大汗,且汗味異常,飲食逐漸減少。

經診斷,脈象滑數,舌苔厚膩。這是因為之前未及時治療,伏藏的邪氣和痰濕阻滯,導致病情纏綿不去。

治療上,使用青蒿、柴胡、桂枝、石膏、知母、竹茹等藥物透邪搜絡,以二陳湯、茯苓、薏苡仁等藥物化痰滲濕。

處方如下:青蒿腦1.5錢,川柴胡0.8錢,川桂枝0.6錢,生石膏6錢,竹瀝半夏3錢,廣橘皮1錢,廣橘絡0.8錢,浙茯苓4錢,生苡仁4錢,肥知母3錢,鮮刮淡竹茹3錢,霜桑葉1.5錢,元米湯炒研末,睡前服用。另外,清晨空腹服用鱉甲煎丸9粒。

服用三劑後,寒熱的症狀有所減輕,汗出也減少。於是調整方子,去掉鱉甲煎丸,原方加入半貝丸3錢,寒熱的症狀得以控制,再通過飲食調理,病情得以康復。

對於伏暑這種疾病,古籍中並無詳細描述,直到深秋才發病的例子,在葉天士的《臨證指南》中才出現。如果霜未降,病情較輕;霜降後,病情加重,特別是到冬至,病情最嚴重。但也有病情潛伏到第二年春天才發病的。原因是秋季酷暑,冬季氣溫依然偏高,身體無法正常收斂,中氣因此受損,邪熱便趁虛而入。病情纏綿,比《臨證指南》中的描述更加嚴重,治療難度更大,不能單靠補藥,也不能單靠清熱藥,只能用輕清靈通的藥物,緩慢地調節氣機,疏通血絡,才能達到七到八成的治療效果。若處理不慎,可能導致氣機閉塞,或是氣脫。

此病例是伏暑引發的類似瘧疾的病症,夾雜著痰濕,所以治療上使用桂枝白虎湯和二陳湯的加減方,配合少量的鱉甲煎丸和半貝丸,效果明顯。

2. 伏暑胎瘧案(兒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羅士信之子,年三歲,住岐山。

病名,伏暑胎瘧。

原因,暑濕內伏,至秋感涼風而發。

證候,先寒後熱,熱重寒輕,一日一發。自下午起至半夜,汗出熱解,手心脘腹,熱不盡退,喉中有痰,一哭必嘔,嘔即痰出,或眼上泛,或手足掣,一掣出汗,燒熱即退,少頃復熱。

診斷,脈弦而數,舌苔黃白相兼。此暑為濕遏,伏於膜原,感秋涼而外潰,兒科書稱胎瘧者,以其出胎之後第一次發瘧也。

療法,仿嚴氏清脾飲加減,用柴胡、黃芩和解表裡為君,然邪伏膜原,非草果不能達,非知母不能清,故以為臣,佐以半、貝,使以薑、茶,一則因無痰不成瘧,一則助柴、芩之和解也。

處方,川柴胡(五分),青子芩(五分),草果仁(三分),知母(八分),竹瀝半夏(五分),京川貝(八分,去心),鮮生薑(一小片),細芽茶(一撮)

效果,服一劑,汗出津津,瘧勢即輕。二劑熱大減,瘧亦漸除。繼以荷花露燉水晶糖,兩服而胃開,漸復原狀。

廉按:胎瘧之為病,古無此名,其說始於萬氏兒科。前明萬密齋曰:凡幼小及壯年初次患瘧者,皆為胎瘧,當審其因而治之,因於風寒者從風寒治,固於暑濕者從暑濕治,因於痰食者從痰食治。

大旨先分寒熱之多少,寒多熱少者,先與香蘇蔥豉湯發其表,繼與平胃散加草果、炒常山除其瘧;熱多寒少者,先與柴胡白虎湯解其熱,繼與白虎湯加常山、草果平其瘧,此萬氏治胎瘧之方法也。此案處方,雖從嚴氏清脾飲加減,惟嚴方偏於燥濕,此方注意清熱,同一和解,而方則一表一里,一寒一熱,尤擅和解之長,宜乎一劑知,二劑即減耳。

白話文:

【病患】是羅士信的孩子,只有三歲,住在岐山。

【病症】是伏暑胎瘧。

【病因】是因為暑氣濕氣在體內潛藏,到了秋天受了涼風就發作。

【症狀】先是感覺冷然後轉熱,熱的比冷的更嚴重,每天會發作一次。從下午開始到半夜,出了汗熱就會減退,但是手心和腹部的熱並不會完全退去,喉嚨有痰,一哭就會嘔吐,嘔吐時痰會跟著出來,或者眼睛上翻,或者手腳抽搐,一抽搐就會出汗,燒熱馬上就退,但不久又會再發熱。

【診斷】脈搏緊繃且頻繁,舌苔呈現黃白色。這是暑氣被濕氣抑制,潛伏在膜原中,受到秋涼影響從體內爆發,兒科書上稱為胎瘧,因為這是出生後第一次發作瘧疾。

【治療方式】模仿嚴氏清脾飲進行加減,使用柴胡、黃芩調和表裡作為主藥,然而邪氣潛伏在膜原,沒有草果無法達到,沒有知母無法清熱,所以將它們作為輔藥,再輔以半夏、貝母,最後使用薑、茶做為引導,一方面因為沒有痰就不會有瘧疾,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柴胡、黃芩的調和作用。

【藥方】川柴胡(五分)、青子芩(五分)、草果仁(三分)、知母(八分)、竹瀝半夏(五分)、京川貝(八分,去心)、鮮生薑(一小片)、細芽茶(一撮)

【效果】服用一劑後,汗出得很多,瘧疾的病情馬上減輕。第二劑後熱度大幅下降,瘧疾也逐漸消失。接著使用荷花露燉水晶糖,服用了兩次後胃口恢復,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態。

廉按:胎瘧這種疾病,在古代並沒有這樣的命名,這種說法始於萬氏兒科。明朝的萬密齋說:所有幼小或壯年首次感染瘧疾的人,都是胎瘧,必須根據原因來治療,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就按照風寒來治療,如果是暑氣濕氣引起的,就按照暑氣濕氣來治療,如果是痰食引起的,就按照痰食來治療。

主要的是要先區分寒熱的程度,寒多熱少的,先使用香蘇蔥豉湯來發汗,然後再用平胃散加上草果、炒常山來消除瘧疾;熱多寒少的,先使用柴胡白虎湯來退熱,然後再用白虎湯加上常山、草果來平定瘧疾,這就是萬氏治療胎瘧的方法。這個案例的藥方,雖然根據嚴氏清脾飲進行加減,但嚴氏的藥方偏向於燥濕,而這個藥方注重清熱,同樣是調和表裡,但藥方一個處理表面一個處理內部,一個偏寒一個偏熱,更擅長調和的作用,因此一劑就能見效,二劑就能減輕病情。

3. 伏暑兼孕案(婦科)

嚴紹岐(住紹興昌安門外官塘橋)

病者,施雙喜之妻,年三十四歲,住昌安門外測水牌。

病名,伏暑兼孕。

原因,孕九個月,霜降後伏暑晚發,前醫或作傷寒證治,或作冬溫症治。皆不應,而病反轉劇,改延予診。

證候,黃昏寒熱,似瘧非瘧,入口即吐,無物不嘔。

診斷,脈右浮大搏數,舌苔微黃薄膩。脈證合參,此胃熱移肺,肺胃不和也。

療法,用川連清胃為君,蘇葉宣肺為臣,皆用輕量泡服,輕清以救其肺胃,佐一味狗寶鎮降氣逆以止嘔,使以甜醬油數滴,取其咸能潤下也。

處方,小川連(四分),蘇葉(三分),開水泡取清汁,衝入甜醬油一小匙,送服真狗寶二分。

次診,一劑輕減,再劑嘔止,脈轉虛數,舌紅無苔。予即告辭,以極於上者必反於下,恐胎一墮,即為棘手。病家懇切求治,辭不獲已,姑用安胎清暑法以消息之。

次方,青子芩(一錢),生白芍(三錢),清炙草(四分),淡竹茹(三錢),絲瓜絡(三錢),西瓜翠衣(一兩),銀花露(一兩,分沖),荷花露(一兩,分沖)

三診,連服四劑,不足月而即產,產後幸而母子均安,惟脈細澀,按之反數,心搖搖如懸鏡,惡露點滴全無。予思病將一月,血為伏熱消耗,今欲強通其瘀,是向乞丐而逼其焦鍋粑也。《內經》謂血主濡之理,當增液濡血為治。

三方,細生地(五錢),烏玄參(四錢),殊麥冬(三錢),蘇丹參(五錢),茺蔚子(三錢),益母膏(一小瓢,分沖)

效果,二劑惡露雖行,寒熱復作。予謂是極於下必反於上,乃伏暑從上焦外潰也。遂將原方去丹參、茺蔚、益母膏三味,加青蒿腦錢半、東白薇三錢、鮮茅根一兩、益元散三錢(荷葉包刺十餘細孔)、生藕肉二兩(去節),疊迸三劑而痊。

廉按:胎前伏暑,凡專門產科,無不注重於保胎。然當辨保胎之法,或由元氣之弱者宜補正,或由病氣之侵者宜治病,善治其病,正所以保其胎。苟不知其所以然,而徒以俗尚保胎之藥投之,若置伏暑而不顧,反致伏熱愈盛,消爍胎元,其胎必墮,是保胎適足以墮胎矣。此案診斷,注意上下二焦,別有會心。

用藥處方,既能清解伏暑,又能安胎保孕,產後又不用強通瘀血之套方,皆有見地,足為胎前產後,挾有伏邪者樹一標準。

白話文:

病人是施雙喜的妻子,34歲,住在昌安門外的測水牌。

病情是夏季潛伏的暑熱加上懷孕。

病因是她在懷孕九個月後,在霜降後暑熱才發作,之前的醫生有的按照感冒來治療,有的按照冬季溫病來處理,但都沒有改善病情,反而病情更加嚴重,於是找我來診斷。

病症表現為黃昏時出現寒熱交錯,類似瘧疾但又不是,吃什麼吐什麼,無物不嘔。

通過診斷,發現右手脈象浮大且搏動快速,舌苔微黃且膩。綜合脈象和症狀,這是胃熱影響到肺,造成肺胃不協調的情況。

治療方法是,以川連清胃為主藥,蘇葉宣肺為輔藥,都使用輕量的煎煮服用,用輕清的藥物來保護肺胃,並加入狗寶以鎮定逆氣來止嘔,並在藥物中加入幾滴甜醬油,利用其鹹味可以幫助消化。

處方是,小川連四分,蘇葉三分,用開水浸泡取清汁,再加入一小匙甜醬油,服用真狗寶二分。

第二次診斷,一劑藥後病情有所緩解,再一劑後嘔吐停止,脈象轉為虛數,舌頭紅色無苔。我告訴他們,病情可能將會反轉,如果胎兒一旦墮落,將會很棘手。但是病人堅持要我繼續治療,無法拒絕,我暫時採用安胎清暑的方法來觀察病情。

第二次開的藥方是,青子芩一錢,生白芍三錢,清炙草四分,淡竹茹三錢,絲瓜絡三錢,西瓜翠衣一兩,銀花露一兩(分次沖服),荷花露一兩(分次沖服)。

第三次診斷,連續服用了四劑藥,雖然未到預產期,但她順利生產,產後母親和孩子都很健康,但脈象細澀,摸上去反而快速,心臟跳動得像懸掛的鏡子,沒有任何惡露。我認為病人已經一個月沒出血,血液被潛藏的熱度消耗,現在如果強迫排出瘀血,就像是向乞丐要求他拿出他燒焦的餅乾。根據《內經》的理論,血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潤,所以應該增液濡血作為治療方式。

第三次的藥方是,細生地五錢,烏玄參四錢,殊麥冬三錢,蘇丹參五錢,茺蔚子三錢,益母膏一小瓢(分次沖服)。

效果是,兩劑藥後,雖然惡露開始流動,但寒熱再次出現。我認為這是病情過於嚴重,必定會反彈,是夏季潛伏的暑熱從上焦外洩的現象。於是將原方去掉丹參、茺蔚、益母膏三味藥,加入青蒿腦錢半、東白薇三錢、鮮茅根一兩、益元散三錢(用荷葉包裹,戳幾個細孔)、生藕肉二兩(去節),連續服用三劑後病情痊癒。

總結來說,對於懷孕期間的夏季潛伏暑熱,所有的專業產科醫生都會重視保護胎兒。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保護胎兒的方法,有的是因為身體本質虛弱需要補充能量,有的是因為疾病入侵需要治病,妥善治療疾病,正是為了保護胎兒。如果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盲目地使用常見的保胎藥物,忽略潛伏的暑熱,反而會導致暑熱更嚴重,消耗胎兒的能量,最終導致胎兒墮落,這其實是在保護胎兒的同時,卻導致了胎兒的墮落。這個案例中,診斷時注重上焦和下焦,有獨特的見解。

使用的藥物和處方,既能清除夏季潛伏的暑熱,又能安胎保孕,產後又不用強制性地使用傳統的通瘀血配方,都有獨到的見地,可以為懷孕和產後,夾雜有潛伏疾病的患者提供一個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