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
1. 傷風案(內科)
何拯華(住紹興同善局)
病者,張悅來,年甘四歲,業商,住張家韝。
病名,傷風。
原因,脫衣易服,驟感冷風。
證候,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兩手微冷,鼻鳴乾嘔。
診斷,脈浮緩而弱,舌白滑。浮屬陽,故陽浮者熱自發。弱屬陰,故陰弱者汗自出。其鼻鳴乾嘔者,衛氣不和,肺氣因之不宣也。
療法,先發其汗,病自愈。初用桂枝湯護營泄衛,加杏仁者取其降氣止嘔也。繼用肘後蔥豉湯加蔻仁,通鼻竅以止其鳴,宣肺氣以平其嘔。
處方,川桂枝(八分),光杏仁(三錢),清炙甘草(五分),鮮生薑(一錢),生白芍(七分),大紅棗(二枚),服後呷熱稀粥一杯。
接方,鮮蔥白(二枚),淡香豉(二錢),鮮生薑(五分),白蔻末(四分,沖)
效果,進第一方後,周身漐漐微汗,諸證悉除,惟鼻鳴乾嘔如前。接服第二方,鼻氣通而不鳴,乾嘔亦止。囑其不必再服他藥,但忌腥髮油膩等食物自愈。
廉按:同一傷風,有風傷衛者,有風傷肺者,傷衛較傷肺為輕,故但用調和營衛之桂枝湯,專驅衛分之冷風以疏解之。然惟風寒傷衛,脈浮緩、舌白滑者,始為愜合。若誤用於風溫襲衛,輕則鼻衄,重則咳血失音,好用漢方者注意之。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張悅來,年齡四十四歲,從商,居住在張家韝。
【病症】他患的是感冒。
【病因】因換衣服時突然感受到寒冷的風,導致受涼。
【症狀】他出現頭痛、發燒、出汗怕風、雙手微冷、鼻子不通及乾嘔的症狀。
【診斷】他的脈象呈現浮緩而弱,舌苔白滑。浮脈屬陽,所以陽氣浮動會引起發熱。弱脈屬陰,所以陰氣弱時會自發出汗。鼻塞乾嘔是因為衛氣不協調,肺氣無法正常宣散。
【治療方式】首先讓他發汗,病就會好。開始使用桂枝湯調理營氣、疏通衛氣,加上杏仁可幫助降氣止嘔。接著使用肘後蔥豉湯加蔻仁,通鼻竅止鼻塞,宣肺氣止嘔吐。
【藥方】藥物包含桂枝八分,杏仁三錢,炙甘草五分,薑一錢,白芍七分,紅棗兩顆,服用後飲用一杯熱稀粥。
【追加藥方】薑蔥白兩根,香豉二錢,薑五分,蔻仁末四分(沖服)。
【療效】服用第一劑藥後,全身微微出汗,所有症狀都消失了,除了鼻塞和乾嘔仍舊存在。服用第二劑藥後,鼻子通暢不再堵塞,乾嘔的症狀也停止了。囑咐他不必再服用其他藥物,只要避免吃腥味、刺激性或油膩的食物即可康復。
廉按:同樣的感冒,有的是風邪傷到衛氣,有的是風邪直接傷到肺。傷到衛氣的病情比傷到肺要輕,因此只需用調和營衛的桂枝湯,專門驅逐衛氣中的冷風以達到疏解的效果。然而,只有在風寒侵襲衛氣,脈象浮緩、舌苔白滑的情況下才適用。如果誤用在風溫侵襲衛氣的情況下,輕則會導致鼻出血,嚴重的話可能會咳嗽帶血甚至失聲,喜愛使用傳統藥方的人要注意這一點。
2. 傷風兼惡阻案(婦科)
陳艮山(江西全省醫學會)
病者,吳堯耕之女,年十九歲,住省城。
病名,傷風兼惡阻。
原因,體弱多痰,臘月行經。後感冒風寒,咳嗽發熱,因食貝母蒸梨,以致寒痰凝結胸中。延醫調治,投以滋陰降痰之品。復患嘔吐,飲食下咽,頃刻傾出。更換多方,暫止復吐。病者輾轉床褥,已越三月,骨瘦皮黃,奄奄一息。友人蕭孟伯力薦余治,吳君乃延余往。
證候,嘔吐不止,飲食罕進,咳痰稀白,大便乾燥。
診斷,細按脈象,滑數有力,兩尺不斷,此孕脈也。何以有此久病?蓋因受孕不知,旋因傷風咳嗽,以為貝母蒸梨可以治咳,不知適以凝痰。而醫者不察脈情,泛用治痰通用之輕劑以治之,痰不下而氣反上逆,遂成嘔吐。所幸腹中有孕,雖嘔吐數月,尚無大礙,否則殆矣。
療法,用大半夏湯,先治其標以止嘔,蓋非半夏不能降胃氣之逆,非人參不能補中氣之虛,非白蜜不能潤大腸之燥。開方後,吳曰:孕有徵乎?余曰:安得無徵!徵之於脈,脈象顯然;徵之於病,若非有孕,君見有嘔吐數月少納飲食而不斃者乎?吳固知醫,見余執方不疑,欣然曰:君可謂得此中三昧,余亦愛岐黃,略識一二,曩亦曾擬用半夏湯,群醫非之而止。乃急以藥進,至夜嘔止酣睡。次早吳見余曰:非君獨見,吾女幾殆。乃立保胎和氣之方,以善其後。
處方,仙半夏(三兩),白蜜(三兩),人參(兩半),河水揚二百四十遍煎服。
又方,安胎。
淨歸身(三錢),撫川芎(八分),高麗參(三錢),漂於朮(二錢),酒條芩(錢半),真阿膠(三錢),大熟地(二錢),法半夏(錢半),蜜甘草(錢半)
墨魚(一兩,熬水,去魚)為引,水煎服。
效果,初方服一劑,嘔吐即止,便亦略潤,並無痰嗽,乃服次方四劑而胎安。囑用飲食調養,而體健生子。
廉按:風寒咳嗽,必先辛散輕開、宣肺豁痰,使病從表入者仍從表出,則肺氣自復清肅之常而咳嗽自痊。乃病家誤服貝母蒸梨,醫又不究病源,誤用滋陰清補,釀成實證似虛。幸而病人中氣尚實,故大便乾燥,陰精來損,故受孕惡阻,猶可用大半夏湯救誤,一擊而中,應手奏功。惟用量究嫌太重,尚可酌減。安胎一方,系遵丹溪方加減,引用墨魚,頗覺新奇。
白話文:
[病患案例:風寒與懷孕引起的噁心(婦科)]
病患是吳堯耕的女兒,年紀19歲,居住在省城。
病症是風寒與懷孕引起的噁心。
病因是她身體素質較弱且多痰,在十二月月經期間後,不慎感染了風寒,開始咳嗽並發燒。她吃了貝母蒸梨,結果導致寒痰在胸口凝結。醫生用滋陰化痰的藥物治療,但不久後她開始嘔吐,食物吞下去後立刻就吐出來。嘗試過許多種治療方式,但總是好一陣子又復發。病患在牀上輾轉反側,已經超過三個月,瘦到只剩下皮包骨,面色蠟黃,氣息微弱。朋友蕭孟伯極力推薦我去治療,吳先生於是請我前去。
病狀是她持續嘔吐,幾乎無法進食,咳嗽時咳出的痰呈稀薄白色,並且大便乾燥。
診斷後,我仔細檢查她的脈搏,發現脈象滑數有力,兩尺脈絡不斷,這是懷孕的脈象。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長期病狀呢?原因是她懷孕卻不知情,之後因為風寒咳嗽,以為吃貝母蒸梨可以治療咳嗽,結果反而使痰凝結。醫生未詳細檢查脈象,使用了一般的化痰藥物,痰未被化解反而讓氣逆上衝,導致嘔吐。幸好她腹中懷孕,即使嘔吐了好幾個月,對胎兒也尚未造成大的影響,否則情況會更嚴重。
治療方法,我使用了大半夏湯,首先治療表面症狀以止住嘔吐。非半夏不能降逆胃氣,非人參不能補充中氣之虛弱,非白蜜不能滋潤大腸之乾燥。開藥方後,吳先生問我:懷孕有徵兆嗎?我回答:當然有徵兆!從脈象上看,脈象顯示得很清楚;從病情上看,如果不是懷孕,你見過有人嘔吐數月,飲食很少還能活著的嗎?吳先生對醫學有所瞭解,看到我的處方毫不懷疑,開心地說:你真是深諳其中的精髓,我也愛好醫學,略有了解,之前也曾考慮使用半夏湯,但其他醫生不同意而作罷。他急忙拿藥煎煮服用,當晚嘔吐停止,進入了沉睡。第二天早上,吳先生見到我說:如果不是你獨特的見解,我女兒可能就不在了。然後我們立即開出了安胎和調理氣血的處方,以便後續的調理。
第一個處方是仙半夏(3兩)、白蜜(3兩)、人參(1.5兩),用河水煎煮240次後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安胎。
當歸(0.9兩)、川芎(0.24兩)、高麗參(0.9兩)、炒白朮(0.6兩)、酒炒黃芩(0.45兩)、真阿膠(0.9兩)、大熟地(0.6兩)、法半夏(0.45兩)、蜜炙甘草(0.45兩)
以墨魚(3兩,熬水後去掉魚肉)作為引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效果是,服用第一個處方一劑後,嘔吐立即停止,排便也稍微順暢,沒有再咳嗽和吐痰,接著服用了第二個處方四劑後胎兒穩定。我建議她用飲食進行調養,最後身體康復並順利產子。
廉按: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必須先用辛散輕開、宣肺豁痰的方法,使疾病從表層進入的再從表層出去,這樣肺氣自然會恢復清肅的狀態,咳嗽也會自愈。但是患者誤服了貝母蒸梨,醫生又未能深入研究病因,錯誤地使用了滋陰清補,導致實證看似虛證。幸運的是,患者的中氣尚且強健,所以大便乾燥,陰精未損,所以懷孕時出現噁心,還可以用大半夏湯來糾正錯誤,一擊即中,效果顯著。只是用量有點過重,還可以酌量減少。安胎的處方,是根據丹溪的方子加以增減,使用墨魚作為引子,頗為新穎。
3. 中風案(內科)
張錫純(住鹽山西門內時寓天津)
病者,謝君,年六十四歲,建築工頭,住滄州。
病名,中風。
原因,包修房屋失利,心中懊憹非常。旬日前即覺頭疼,不以為意。一日晨起之工所,忽僕於地,狀若昏厥。移時復甦,其左手足遂不能動,且覺頭疼甚劇。醫者投以清火通絡之劑,兼法王勳臣補陽還五湯之意,加生黃耆數錢,服後更甚。
證候,腦中疼如刀刺,須臾難忍,心中甚熱。
診斷,脈左部弦長,右洪長,皆重按有力。詢其家人,謂其素性嗜酒,近因心中懊憹,益以酒澆愁,飢時恆以燒酒當飯。愚曰:此證乃腦充血之劇者。其左脈之弦長,懊憹所生之熱也,右脈之洪長,積酒所生之熱也,二熱相併,挾臟腑氣血上衝腦部。腦中之血管若因其沖激過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復甦醒。今幸昏厥片時而甦醒,其血管當不至破裂,或其管中之血隔血管滲出,或其血管少有罅隙、出血少許而復自止,其所出之血著於司知覺神經則神昏,著於司運動神經則痿廢。此症左身偏枯,當系腦中血管所出之血傷其司左邊運動之神經也。醫者不知致病之由,競投以治氣虛偏枯之藥,而此證此脈,豈能受黃耆之升補乎,所以服藥後而頭疼加劇也。
療法,降血平腦。以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為治腦充血證無上之妙品,屢經實驗,故以為君,佐以龍、牡、二石、楝、芍、玄參、膽草、炙甘、鐵鏽水等潛鎮清熄。
處方,懷牛膝(一兩),生龍骨(六錢,打),生牡蠣(六錢,打),川楝子(四錢),生杭芍(六錢),生石膏(一兩,研細),代赭石(六錢,生打),烏玄參(四錢),龍膽草(三錢),生甘草(二錢)
效果,服兩劑,頭疼痊愈,脈亦和平,左手足已能自動。遂改用全當歸、生杭芍、玄參、天冬各五錢,生黃耆、乳香、沒藥各三錢,紅花一錢。連服數劑,即扶杖能行走矣。方中用紅花者,欲以化腦中之瘀血也。為此時脈已平和,頭已不疼,可受黃耆之溫補,故方中少用三錢,以補助其正氣,即藉以助歸、芍、乳、沒以流通血脈,更可調玄參、天冬之寒涼也。
廉按:吾國所謂中風者,即西醫所謂腦猝中也。中風之為病,古醫向分中經、中絡、中腑、中臟四端。西醫謂此由血沖腦經之病,分腦充血、腦積血、腦出血、腦筋麻痹,亦有四端。據其剖驗所見,凡以是病死者,其腦中必有死血及積水,是血衝入腦,信而有徵。顧血行於脈絡之中,何故而上衝傷腦,競致血管破裂,西醫亦未明言其原理。
近世魯人張伯龍氏,據《素問》調經論「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一節,參用血沖腦經之說,謂腦有神經分布全體,以主宰一身之知覺運動,凡猝倒昏瞀、痰氣上壅之中風,皆由肝火上亢,化風煽動,激其氣血,並走於上,直衝犯腦,震擾神經而為昏不識人、喎斜傾跌、肢體不遂、言語不清諸症,皆腦神經失其功用之病。
苟能於乍病之時,急用潛陽鎮逆之劑,抑降其氣火之上浮,使氣血不並走於上,則腦不受其激動,而神經之功用可復。其言如此,則既申明《素問》氣血並走於上之真義,復能闡發血沖腦經之原因,則新發明之學理,仍與吾邦舊說隱隱合符,此即是案揮發中風即腦充血之原理也。
所用方法亦屬潛鎮泄降,與張伯龍潛陽鎮逆大致相同,惟重用牛膝至一兩之多,則為實驗之獨見耳。
白話文:
病人是謝先生,六十四歲,他是一位在滄州工作的建築工頭。
他的病情是中風。
導致這病症的原因是,他之前承包修建房屋的項目遭遇失敗,心裡非常沮喪。大約十天前,他就開始感到頭痛,但沒有太在意。一天早上,他在前往工作地點的路上突然倒地,看起來像是失去意識。過了一陣子,他又恢復了清醒,然而他的左側手腳卻無法活動,而且頭痛得非常厲害。醫生給他開了清火通絡的藥物,同時也參考了王勳臣的補陽還五湯,加入了幾錢的生黃耆,但是服用後情況反而變得更糟。
病人的症狀表現為頭痛如被刀割,痛苦難忍,心臟感覺到極大的熱度。
診斷結果顯示,他的左脈搏弦長,右脈搏洪長,兩者在深度按壓下都顯得有力。詢問他的家人,他們表示他一向喜歡喝酒,最近因為心情沮喪,更是以酒澆愁,餓的時候常常用燒酒代替飯食。我認為,他的病情是嚴重的腦充血。左脈搏的弦長是由沮喪產生的熱量所導致,右脈搏的洪長是由長期過量飲酒產生的熱量所導致,這兩種熱量交織在一起,帶著臟腑的氣血向上衝擊腦部。如果腦部的血管因為這種衝擊過強而破裂,人就會立即昏迷不醒。幸好,他只是短暫的昏迷後就醒了過來,看來血管應該沒有破裂,可能是血管中的血液滲出血管壁,或者血管有些微裂縫,少量出血後又自行停止。滲出的血液影響到感知神經會造成意識混亂,影響到運動神經會造成肌肉萎縮。他現在左側身體偏癱,可能就是腦部血管滲出的血液影響到了控制左側身體運動的神經。醫生不瞭解病因,盲目地使用治療氣虛偏癱的藥物,這種症狀和脈象,怎麼能接受黃耆的提升補益呢?所以服用藥物後頭痛反而更加嚴重。
治療方法是降低血液,平定腦部。牛膝擅長引導上部的血液下行,是治療腦充血最好的藥物,經過多次實驗,所以將其作為主要藥物,輔以龍骨、牡蠣、二石、楝子、芍藥、玄參、膽草、炙甘草和鐵鏽水等藥物來鎮靜和清熱。
藥方為:懷牛膝(一兩)、生龍骨(六錢,打碎)、生牡蠣(六錢,打碎)、川楝子(四錢)、生杭芍(六錢)、生石膏(一兩,研細)、代赭石(六錢,生打)、烏玄參(四錢)、龍膽草(三錢)、生甘草(二錢)。
服用兩劑後,頭痛完全消失,脈搏也變得平和,左側的手腳已經能夠自我活動。然後改用全當歸、生杭芍、玄參、天冬各五錢,生黃耆、乳香、沒藥各三錢,紅花一錢。連續服用幾劑後,他就可以拄著柺杖走路了。藥方中使用紅花,是為了分解腦部的淤血。此時脈搏已經平穩,頭也不再疼痛,可以接受黃耆的溫補,所以在藥方中稍微使用了三錢,以補充他的元氣,同時幫助歸、芍、乳、沒等藥物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調和玄參、天冬的寒涼。
根據我的理解:我們所說的中風,就是西方醫學所說的腦卒中。中風這種疾病,古醫學通常分為中經、中絡、中腑、中臟四類。西方醫學認為這是血液衝擊腦神經的病,分為腦充血、腦積血、腦出血、腦神經麻痺,也有四種分類。根據他們的解剖檢查,凡是死於這種疾病的患者,其腦部一定有淤血和積水,這說明血液衝擊腦部的情況是有實際依據的。然而,血液在脈絡中流動,為什麼會向上衝擊腦部,甚至導致血管破裂,西方醫學也沒有清楚地解釋其原理。
近代的魯人張伯龍,根據《素問》調經論中的一段話:“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結合血液衝擊腦神經的理論,認為腦部有神經分佈全身,主宰整個身體的感知和運動,所有突然倒地、失去意識、痰氣上升的中風,都是由肝火上昇,轉化為風煽動,激發氣血,向上衝擊,直接侵犯腦部,幹擾神經,導致失去意識、口眼歪斜、跌倒、肢體無力、語言不清等症狀,這些都是腦神經功能失常的病。
如果能在病初時,迅速使用抑制陽氣上升、平息逆氣的藥物,抑制氣火的上升,使氣血不向上衝擊,那麼腦部就不會受到激動,神經的功能就能恢復。他的觀點是這樣的,不僅闡明瞭《素問》中氣血向上衝擊的真正意義,也能夠解釋血液衝擊腦神經的原因,這是一個新的發明,仍然與我們國家的傳統理論暗暗相符,這就是這個案例揭示中風即腦充血原理的地方。
他使用的治療方法也是抑制、鎮定和洩降,與張伯龍的抑制陽氣上升、平息逆氣大致相同,只是大量使用牛膝,達到一兩之多,這是他實踐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