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1)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1)
1. 纏喉風案(內科)
燕慶祥(住永修官塘區)
病者,姜孔印,年四十餘歲,江西永修人。
病名,纏喉風。
原因,其人素好飲酒,奔走路途過多,感受秋燥而發。
證候,喉忽紅腫,項外亦然,湯水不能下咽,痰涎壅塞,聲如拽鋸。發後約四句鍾時,呼吸幾絕,忽又發狂,手舞足蹈,六七人不能欺住。
診斷,雖因其狂不能診脈,而證實見表面,一視便明。蓋由肺胃積熱,復感風燥,則明明為纏喉風。
療法,此為急症,不可緩圖。即囑其用多數人,將病者撳住,用針刺兩手少商穴,隨用溫水兩鍾、桐油兩匙,將雞翎蘸油探入喉內,連探兩次,湧出許多痰涎,病勢稍平。
處方,生石膏(一錢),硼砂(六分),牙硝(三分),膽礬(三分),元明粉(二分),梅冰片(二分),名白絳雪散。加牛蒡子(八分),射干(一錢),青黛(六分),共研細末,用筆管吹入喉中三次,其腫已消一半。
接方,牛蒡子(一錢),青連翹(二錢),煅石膏(六分),川貝母(二錢),元參(三錢),蘇薄荷(一錢),金銀花(二錢),片芩(一錢),名加減清咽利膈湯。外加紫雪丹(五分),射干(五分),藥湯調下。
效果,服二劑,病即痊愈。
廉按:纏喉風一證,多屬風痰纏喉,其來也速,其去也亦速,全在善治者辨證確當,治法敏捷,方能默收捷效。此案尚屬輕證,故但用一外吹、一內服,兩方奏功。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名叫姜孔印,是一位四十多歲的江西永修居民。
【病症名稱】纏喉風。
【病因】他平時嗜好喝酒,且經常長途跋涉,因受到秋季乾燥天氣影響而引發疾病。
【症狀】他的喉嚨突然紅腫,脖子外面也有同樣現象,無法吞嚥任何液體,痰多堵塞,發出的聲音像拉鋸一樣。發病大約四小時後,呼吸幾乎停止,接著突然變得精神失常,手舞足蹈,即使有六七個人也無法控制他。
【診斷】雖然因為他精神失常無法診脈,但是病症已經從表面顯現出來,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因為肺部和胃部積聚了熱毒,再加上感受到風燥,很明顯是纏喉風。
【治療方法】這是一種急症,必須立即處理。立刻請多人固定住病人,針刺他雙手的少商穴,再使用兩杯溫水和兩匙桐油,把雞毛蘸上油探入喉嚨,重複兩次,吐出大量痰液,病情才稍微緩解。
【處方】生石膏一錢,硼砂六分,牙硝三分,膽礬三分,元明粉二分,梅冰片二分,名為白絳雪散。加入牛蒡子八分,射干一錢,青黛六分,共同研磨成細末,用筆管吹入喉嚨三次,紅腫已經消了一半。
【後續處方】牛蒡子一錢,青連翹二錢,煅石膏六分,川貝母二錢,元參三錢,蘇薄荷一錢,金銀花二錢,片芩一錢,名為加減清咽利膈湯。外加紫雪丹五分,射干五分,藥湯調服。
【療效】服用兩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廉按:纏喉風這種病症,多是由於風痰纏繞喉嚨,來得快,去得也快,關鍵在於醫生能否正確辨別病症,並迅速治療,纔能有效快速地治癒。這個病例屬於較輕的,所以只用了外部吹入和內部服用兩種方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馬脾風案(兒科)
張際春(住泰興北城外)
病者,李伯壎子,年四歲,住泰興王坔。
病名,馬脾風。
原因,赤痢延久,未節飲食,致痰滯內蘊,風寒犯肺。
證候,先咳嗽數日,喘生倏忽,聲嗄鼻扇,身熱,面淡白。
診斷,指紋隱伏,舌苔厚膩。病因風寒而痰閉於肺。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肺合皮毛,為氣之主。風寒既然外束,肺氣焉得舒展,所以內蘊之痰,合邪而愈壅,氣道愈塞,塞甚則危矣。
療法,急用葶藶之苦大瀉肺氣,大棗之甘以保胃氣,麻黃辛開,杏仁苦降,甘草甘緩,使肺受之邪,無可逗留其中,陳皮、茯苓以利其氣,蘿蔔汁、薑汁以豁其痰。惟恐藥不瞑眩,不足以救危疴於頃刻,按本草牽牛子主治馬脾風症,故加牽牛子之猛,助諸藥之力,俾可從大便而下也。
處方,水炙麻黃(八分),葶藶子(二錢,炒),廣皮(錢半),光杏仁(三錢),薑汁(三滴,沖),黑白醜(二錢,炒),赤茯苓(三錢),炙甘草(八分),蘿蔔汁(一小匙,沖),大棗(五枚)
效果,一劑,大便下白黏如痰,痰喘聲嗄頓平。三四日後,痢亦隨清。
廉按:萬密齋曰:午屬馬,為少陰君火。心主熱,脾主虛,心火乘肺,脾之痰升,故肺脹而暴喘,謂之馬脾風。馬脾風者,肺脹也,上氣喘急,兩脅扇動,鼻張悶亂,喘喝聲嗄,痰涎壅塞,其症危急,宜急攻之。
此案外因風寒,內因痰滯,故用麻黃湯去桂枝開肺氣以散風寒,用藶、棗、陳、苓、卜姜二汁降肺氣以豁痰滯,又佐以黑醜之氣味猛烈,使痰濁從大便而下,較之但用牛黃奪命散尤為周到。與萬氏以葶藶丸去防己加大黃除肺之熱,合小陷胸湯除肺之痰,一治風寒挾痰而暴喘,一治風熱挾痰而暴喘,臨危取勝,異曲同工。
白話文:
[馬脾風案例(兒科)]
患者是李伯壎的孩子,年僅四歲,住在泰興縣的王坔。
病症被診斷為馬脾風。
導致此病的原因是孩子長期患有赤痢,且在飲食上沒有得到適當控制,進而造成體內有大量痰液積聚,加上風寒侵襲肺部。
病症表現為:先是持續多日的咳嗽,接著突然間出現喘息,聲音嘶啞,鼻子扇動,身體發熱,臉色蒼白。
經過診斷,發現手指紋路隱藏不見,舌頭表面覆蓋著厚厚的膩苔。病源是由於風寒導致肺部痰液阻塞。古書記載:「所有氣鬱的情況,都和肺部相關。」肺部與皮毛相連,主宰人體氣的循環。當風寒從外來束縛,肺部的氣流怎能順暢?因此,體內積聚的痰液會與邪氣結合,形成更嚴重的堵塞,氣道愈堵愈嚴重,若不即時處理,將會陷入危險境地。
治療方法是:立即使用葶藶來強力排出肺氣,利用大棗的甘甜來保護胃氣,再搭配麻黃的辛香開通,杏仁的苦澀下降,甘草的甘甜緩解,使肺部受到的邪氣無法在體內停留,陳皮和茯苓能幫助疏通氣機,蘿蔔汁和薑汁可以化痰。因為擔心藥物的效應不夠強烈,不足以在短時間內挽救危急病情,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牽牛子對馬脾風有療效,所以加入牽牛子的猛力,加強其他藥物的效果,讓痰液可以透過排便方式排出。
開出的藥方包括:水炙麻黃(八分),炒過的葶藶子(二錢),廣皮(錢半),光杏仁(三錢),薑汁(三滴,沖服),炒過的黑白醜(二錢),赤茯苓(三錢),炙甘草(八分),蘿蔔汁(一小匙,沖服),大棗(五枚)。
服藥後的效果:服用一次後,孩子的大便排出大量白色粘稠物,類似痰液,喘息和聲音嘶啞的情況立刻改善。三、四天後,赤痢的症狀也跟著減輕。
廉按:萬密齋曾說:午時屬馬,與少陰君火相應。心臟主管熱度,脾臟主管虛弱,心臟的火氣影響肺部,脾臟的痰液上升,導致肺部膨脹,並突然劇烈喘息,這就是所謂的馬脾風。馬脾風是指肺部膨脹的情況,病人會出現上氣不接下氣,兩側肋骨上下起伏,鼻子張開呼吸困難,喘息伴隨嘶啞聲音,痰液阻塞呼吸道,病情非常緊急,需要迅速進行治療。
此案例中,外在因素是風寒,內部因素是痰液積聚。因此,採用麻黃湯去掉桂枝以打開肺部氣流,散去風寒;使用葶藶、大棗、陳皮、茯苓及薑汁、蘿蔔汁,降低肺部氣壓,化開痰液。此外,還輔以黑白醜的強烈氣味,讓痰液從大便排出,比單純使用牛黃奪命散更全面。萬氏的方法是使用葶藶丸去掉防己,再加大黃以去除肺部熱度,配合小陷胸湯消除肺部痰液,一個針對風寒夾雜痰液的突然劇烈喘息,一個針對風熱夾雜痰液的突然劇烈喘息,雖然治療手法不同,但都能在危急時刻取得勝利,達到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