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9)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9)

1. 寒濕陰黃案(內科)

陳作仁(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

病者,盧子敬,年四十八歲,湖北人,寓南昌城內。

病名,寒濕陰黃。

原因,時值暑熱,喜飲冷水,又常於陰涼處當風而臥,以致濕邪不得由汗而出,困於脾家,蓄蘊日久,致成斯疾。

證候,面目遍體黯黃如嫩綠,小便清白,大便溏瀉,不熱不渴,倦臥無神,常若離魂者。

診斷,左右六脈沉遲而緩,來去無神。察其平素所好,參合脈證,知系寒濕陰黃證也。

療法,治宜溫通,議以茵陳蒿加附子乾薑湯主之。仍以茵陳蒿利濕為君,以附子、乾薑回陽溫中為臣,以薏苡仁扶土化濕為佐,以雲茯苓利水除邪為使。

處方,茵陳蒿(八錢),黑附片(三錢),川乾薑(二錢),炒薏苡仁(四錢),雲茯苓(四錢)

效果,此方連進二劑,溏瀉漸止,黃亦稍退,各證均有轉機。仍照原方加焦乾術三錢,杭白芍二錢,廣陳皮錢半,六一散四錢包煎。又接進三劑,六日後各證痊愈。

廉按:陰黃以茵陳四逆為主方,今去甘草而加苓、苡,亦獨具匠心。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盧子敬先生,48歲,來自湖北,現居南昌城內。

【病症】他罹患的是寒濕陰黃。

【病因】正值酷暑,他常喝冷飲,且喜歡在陰涼的地方迎風而睡,導致身體的濕氣無法透過汗水排出,長期積聚在脾臟,終於引發了這場疾病。

【症狀】他的臉色和全身呈現暗黃,像淡綠色一樣,小便清澈,大便稀軟,沒有熱感和口渴,精神疲倦,常常像是魂魄離體。

【診斷】他的脈象沉遲緩慢,缺乏活力。根據他的生活習慣和症狀,確診為寒濕陰黃。

【治療】治療應著重於溫暖疏通,決定以茵陳蒿湯加上附子乾薑為主要治療方案。茵陳蒿作為主要成分以利濕,附子和乾薑用以溫暖中焦,回陽,薏苡仁幫助健脾祛濕,雲茯苓則能利水除濕。

【藥方】茵陳蒿8錢,黑附片3錢,川乾薑2錢,炒薏苡仁4錢,雲茯苓4錢。

【療效】連續服用兩劑後,患者的腹瀉逐漸停止,黃疸也有明顯改善,各項症狀都有了轉機。在原有藥方基礎上,再加入焦乾術3錢,杭白芍2錢,廣陳皮1.5錢,六一散4錢,包煎服用。經過三劑後,六天內所有症狀均得以痊癒。

廉評:對於陰黃,一般以茵陳四逆湯為主要治療方案,但此處去掉甘草,增加苓、苡,是獨特且有創意的治療方式。

2. 第三卷 暑淫病案

3. 傷暑腹痛案(婦科)

陳憩南(住潮安金山腳)

病者,曾仰山之妻,年二十六歲,體素弱,澄海人,住汕頭。

病名,傷暑腹痛。

原因,時當盛暑,登樓澆花,至晚頭眩,天明無恙,越數日腹痛,適月事後期,醫作經治,而不知其有暑邪也。

證候,滿床亂滾,時時發昏,四肢發厥,冷汗常流,家人惶駭,驚為不治。

診斷,診得六脈細澀,沉候數而鼓指有力。詢家人曰:畏熱乎?大便秘乎?小便數而無多乎?其夫從旁對曰:然。余曰:病系感暑不發,伏於腸胃,阻礙氣機,因而作痛。脈證合觀,其為暑因誤補而腹痛,可無疑矣。其夫曰:最先延吳醫診治,謂系停汙,服膠艾四物湯加香附,不應。次加紅花、桃仁,不應。繼再加三稜,莪朮,又不應。乃轉請秦姓老醫,謂是中氣大虛,肝風內動,服黃耆建中湯,加入平肝驅風之藥,服三劑而痛轉甚。遂日夜叫呼,飲食俱廢,發昏作厥,病遂日深。更醫多人,毫無寸效。不得已懇救於福音醫院之洋醫(懷醫生、萊醫生),咸謂周身灰白,乃系血流入腹,非剖視不可。舉家商酌,絕對不從。今先生曰傷暑,藥必用涼,但內子虛甚,其能勝乎?余曰:語云,急則治其標。西昌喻氏曰:「議病勿議藥,議藥必誤病。」誠哉其言乎。且夫人惟體正虛,不能托邪外出,是以真面目不露,率爾操觚者,乃致誤耳。經曰:「暑傷氣。」又曰:「肺主氣。」今肺被暑傷則氣虛,氣虛不能統血流行,是以脈見細澀,而外形肺虛之本色,周身灰白,西醫所以誤謂血流入腹也。如果見信,剋日呈功。

療法,主用清熱則暑邪自除,通氣則腹痛可止,清熱通氣湯極效。午後三時,水煎取服,翌日再服。

處方,清熱通氣湯

羚羊角(一錢,先煎),金銀花(二錢),鉤藤(錢半),滑石粉(三錢,包煎),小青皮(一錢),全青蒿(錢半),陳枳殼(一錢),甘菊花(錢半),川厚朴(一錢),淡竹葉(錢半),條黃芩(二錢),杭白芍(三錢)

效果,一劑能眠,二劑思食,適月事通,病良已。

廉按:傷暑腹痛,何至滿床亂滾,實因諸醫不明因症,漫用成方,誤補致劇。此案診斷時,全在一番問答,始得查明其原因,對症發藥。藥既對症,自能應如桴鼓。故診斷精詳,為醫家第一之要務。

白話文:

病人是陳憩南的妻子,住在潮安金山腳,她是澄海人,現在住在汕頭,年僅二十六歲,身體一向虛弱。她的病情是因為暑熱造成的腹痛。

事情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她在樓上澆花,到了晚上感到頭暈,但第二天早上似乎沒事。然而幾天後她開始腹痛,那時她的月經剛過期,醫生認為這是月經問題而進行治療,卻忽略了她可能感染了暑熱。

她痛苦到在牀上輾轉反側,時常陷入昏迷,四肢冰冷,常流冷汗,家人非常恐慌,以為這病無法救治。經過診斷,發現她的脈象細澀,脈搏沉而有力。詢問家人得知,她怕熱,大便乾結,小便頻繁但量不多。因此,我判斷她的病是由於暑熱潛藏在腸胃,阻礙了氣血運行,導致腹痛。

最初,一位吳姓醫生診斷她為血液瘀滯,開了四物湯加香附,但無效。隨後,又加了紅花和桃仁,仍舊無效。再試著加了三稜、莪朮,但仍然沒有好轉。於是換了一位秦姓老醫生,他認為這是中氣大虧,肝風內動,開了黃耆建中湯,加入平肝驅風的藥物,服了三劑後反而腹痛更厲害。她日夜喊痛,無法進食,時常昏厥,病情日益加重。接下來多位醫生都束手無策。最後求助於福音醫院的洋醫,他們認為全身灰白是血液流入腹腔,必須開刀檢查。但全家商量後,堅決不同意。現在我說她是暑熱導致的病,藥物肯定要用涼性,但她體虛嚴重,能夠承受嗎?我回答,古語有雲,緊急時應先處理表面的病狀。西昌喻氏說:「討論病情不要只看藥物,專注藥物必會誤診病情。」這句話確實有道理。況且她身體虛弱,無法把病邪排出體外,所以真實病情沒有顯現,一般的醫生才會誤診。經典上說:「暑熱傷害元氣。」又說:「肺主氣。」現在肺被暑熱所傷,氣虛,氣虛無法正常運行血液,所以脈象細澀,外表呈現肺虛的特徵,全身灰白,西方醫生才會誤認為血液流入腹腔。如果願意相信我的診斷,很快就能見效。

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暑,暑熱消除了,腹痛自然可以緩解。我用清熱通氣湯,效果非常好。下午三點用水煎煮服用,第二天再服一次。

處方:清熱通氣湯

羚羊角(一錢,先煎),金銀花(二錢),鉤藤(錢半),滑石粉(三錢,包煎),小青皮(一錢),全青蒿(錢半),陳枳殼(一錢),甘菊花(錢半),川厚朴(一錢),淡竹葉(錢半),條黃芩(二錢),杭白芍(三錢)

結果,服用一劑後,她能夠入睡;服用兩劑後,她有了食慾,月經也來了,病情已經大大好轉。

總結:暑熱引起的腹痛,怎麼會痛到在牀上輾轉反側,這是因為之前的醫生沒有清楚瞭解病因,胡亂使用現成的藥方,錯誤的補藥讓病情更加嚴重。這個案例中,診斷過程主要通過詳細的問答,才查出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藥物對症,當然能迅速見效。因此,精確詳細的診斷,是醫生最重要的任務。

4. 中暑案(兒科)

粱右齋(住玉山湖塘沿)

病者,汪子仲女孫,兩歲,住驛門前。

病名,中暑。

原因,六月三十夜半,發熱吐瀉,四肢厥冷。醫以藿香散合理中湯一劑,病遂大變。

證候,厥逆神昏,面青眼竄,旋轉反側,手足撩亂,躁不能寐,啼不出音,乳入即吐,針不知痛,乳不知食,奄奄一息。

診斷,指紋沉暗散渙,舌紫苔黑。此中暑誤作中寒治,火風大動,內陷心包,張仲景所謂一逆尚引日之危候也。

療法,宜辛涼開泄,故以三黃、羚角、紫雪為君,清熄火風,鎮痙醒厥,益元、扁豆花為臣,清絡熱以消暑,佐以竹茹止吐,使以米仁止瀉也。

處方,紫雪丹(二分,藥湯調下),羚角片(四分,先煎),淡竹茹(錢半),生錦紋(五分),古勇(三分),淡條芩(六分),生苡仁(一錢),蠶沙(五分),拌滑石(三錢),扁豆花(十朵)

次診,兩劑即蘇,口仍渴飲,大熱泄瀉。擬以瀉黃散合人參白虎湯。

接方,蘇沙參(錢半,用人參恐滯,故換之),知母(錢半),生石膏(二錢,研細),防風(二分),藿香(四分),陳皮(三分),甘草(四分),焦梔子(五分)

效果,二劑痊愈。以滋養料與乳母吃,借乳補助,一旬復原。

廉按:此中暑之霍亂證,前醫因見其肢厥,遂認為中寒霍亂,誤用香燥溫補,藥證相反,則變證之反應,勢必劇烈。幸而救誤之法,用古方重劑加減,得慶生全,幸矣,險哉!故病家必以擇醫為首要,醫家當以識證為先務也。

白話文:

[中暑案例(兒科)]

患者是梁右齋(居住在玉山湖塘沿)的孫女,名叫汪子仲,年僅兩歲,家住驛門前。

病症是中暑。

起因是在六月三十日夜半,她開始發高燒並出現嘔吐和腹瀉,四肢冰冷。醫生當時使用了藿香散配合理中湯進行治療,但病情卻急轉直下。

具體症狀表現為四肢冰涼、神智不清、面色蒼白、眼球突出、身體不停扭轉翻動、手腳無序揮舞、煩躁不安無法入睡、哭聲微弱、一喝奶就吐、對針刺無感、食慾全無,生命垂危。

診斷結果顯示,她的指紋色澤深沉且散亂,舌頭呈紫色,舌苔黑色。這是因為原本的中暑被誤診為中寒,導致體內火氣風邪大動,病情進一步發展至心包,正如張仲景所說的那種危險的病情。

治療方法上,選擇使用辛涼解表的藥物,以三黃、羚羊角、紫雪丹為主要成分,來清熱熄風、鎮定痙攣、清醒昏迷。以益元和扁豆花作為輔助,用以清除經絡中的熱毒以消暑。另外,使用竹茹來止吐,薏仁來止瀉。

開出的藥方有:紫雪丹(2分,需用藥湯調服)、羚羊角片(4分,先煎)、淡竹茹(1.5錢)、錦紋(5分)、古勇(3分)、黃芩(6分)、薏仁(1錢)、蠶沙(5分)、拌滑石(3錢)、扁豆花(10朵)。

第二次診療時,兩劑藥後患者恢復意識,但仍口渴想喝水,並伴有高熱和腹瀉。於是調整藥方,使用瀉黃散和人參白虎湯的組合。

新的藥方有:蘇葉沙參(1.5錢,考慮到人參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所以換成了蘇葉沙參)、知母(1.5錢)、生石膏(2錢,需研磨細碎)、防風(2分)、藿香(4分)、陳皮(3分)、甘草(4分)、炒梔子(5分)。

最終,兩劑藥後,病情完全好轉。為了讓孩子更快康復,建議給哺乳的母親服用滋養的補品,通過母乳傳遞營養,十天左右就能完全恢復健康。

廉按:這個案例是中暑引起的霍亂症狀,之前的醫生看到四肢冰冷,就誤判為中寒型的霍亂,錯誤地使用了香燥溫補的藥物,藥物和病情完全不符,因此病情的惡化反應非常激烈。幸好及時使用古方的重劑量藥物進行調整,纔能夠挽救孩子的生命,真是萬幸,但也非常危險!因此,選擇醫生是患者及其家人最重要的事情,而醫生則必須首先能夠準確辨識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