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6)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6)
1. 寒瘧案(內科)
王經邦(住天台柵門摟)
病者,奚小除,年二十歲,業商,住天台東鄉靈溪莊。
痛名,寒瘧。
原因,秋間先便溏,後發寒熱,前醫誤作實熱,妄用五瀉心湯數劑,頓致邪閉不出。
證候,目閉不語,狀若屍厥,四肢發冷,約有四日。
診斷,脈緩大,舌苔灰白。此內真寒而外假熱,其先大便溏泄者,內有寒也,繼即往來寒熱者,表未解也。
療法,非溫中散寒不可,宜再造散減芍藥。
處方,西黨參(一錢),生黃耆(一錢),老川芎(錢半),北細辛(七分),青防風(錢半),川羌活(錢半),嫩桂枝(一錢),淡附子(二錢),炮乾薑(三錢),炙甘草(八分)
效果,先服炮姜三錢,頭額微汗。次用前方一劑,服後三時,大汗能言。再服一劑,分出瘧疾而愈。
廉按:瘧因於風寒者多,初起無汗,當用發散,如羌、蘇、防、葛之類。若在深秋初冬,寒重無汗,口不渴,脈弦緩者,當用桂麻各半湯。此案因寒涼誤遏,頓變陰厥,故用陶氏再造散,溫中散寒,回陽醒厥,是為救誤之重劑,非寒瘧之正治法也。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奚小除,年齡20歲,從事商業工作,居住在天台東鄉靈溪莊。
【疾病名稱】他所患的是寒瘧。
【病因】秋季時,他先出現了腹瀉,隨後發燒伴隨寒顫。之前的醫生誤判為實熱,不當地使用了五瀉心湯多次,導致病情加重,邪氣閉塞無法排出。
【症狀】他閉著眼睛,無法說話,看起來像是突然失去意識,四肢冰冷,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大約四天。
【診斷】他的脈搏緩慢且大,舌苔呈現灰白色。這是內部真實的寒冷,外表卻顯示出虛假的熱象。他先有嚴重的腹瀉,顯示內部有寒,接著出現的交替寒熱,說明表症尚未解除。
【治療方法】必須要溫暖中焦,散去寒冷,適合使用再造散但需減少芍藥的用量。
【處方】配方包含西黨參一錢,生黃耆一錢,老川芎錢半,北細辛七分,青防風錢半,川羌活錢半,嫩桂枝一錢,淡附子二錢,炮乾薑三錢,炙甘草八分。
【治療結果】他先服用炮乾薑三錢,額頭開始微微出汗。接著服用上述處方一劑,服用後三個小時,大量出汗並且能夠說話。再次服用一劑,成功將瘧疾排除,病情痊癒。
【評論】瘧疾大多是由風寒引起的,初期無汗,應使用發汗藥物,例如羌活、紫蘇、防風、葛根等。如果是在深秋或初冬,寒氣重,無汗,口不渴,脈象弦緩的情況下,應該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這個案例因為誤用寒涼藥物,導致病情突然轉為陰厥,因此使用陶氏再造散,溫暖中焦,散寒,回復陽氣,醒神救厥,這是一種針對錯誤治療的強效藥方,並不是對付寒瘧的標準治療方法。
2. 寒瘧發厥案(內科)
過允文(住宜興徐舍)
病者,路觀瀾君令媛,年十八歲,住宜興東廟巷。
病名,寒瘧發厥。
原因,干犯大寒,伏藏厥少之經。
證候,先寒後熱,寒時氣從少腹上攻則厥,面青肢冰,目上挺約一時半,厥回而熱,多吐稀涎,微汗乃退。
診斷,脈搏細弦,不為指撓,苔白舌淡。此係厥少二經伏寒竊發,病勢方張,不可藐視。
療法,寒者熱之,桂、附之屬,逆者平之,赭、復之品,以之為君,更佐薑、萸以祛陳寒,枳、樸以疏氣機。
處方,代赭石(一兩,生打),熟附片(五分),乾薑(五分),肉桂(五分),淡吳萸(五分),旋覆花(三錢,包煎),川厚朴(錢半),枳實(二錢),製半夏(錢半)
接方,當歸(一錢),炒白芍(錢半),北細辛(五分),鮮生薑(一錢),桂枝(一錢),清炙草(五分),漢木通(八分),大紅棗(四枚)
效果,一劑病減,再劑厥止。繼用當歸四逆湯加減,瘧除胃動而痊。
廉按:凡瘧發厥者,多由內伏寒飲,蘇後多吐稀涎,其明證也,此為高年所最忌。此案幸在青年,尚能鎮逆溫化而痊。兩方皆有力量,非平時研究漢方素有心得者不辦。
白話文:
病人是路觀瀾先生的女兒,住在宜興東廟巷,年紀十八歲。
她得的病叫做寒瘧發厥。
病因是她在大寒天裡受了寒,寒氣潛伏在厥陰和少陰這兩條經絡中。
病徵表現為先是冷然後發燒,當她感覺到冷的時候,冷氣會從小腹部位向上衝,導致她昏厥,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眼睛向上翻,持續時間約一個半小時,然後冷感消失開始發燒,會嘔吐出大量的稀薄唾液,稍微出汗後症狀才會緩解。
診斷結果顯示,她的脈搏細弱且有弦象,不被手指輕微的壓力所影響,舌頭上有一層白色的苔,顏色淡。這表示是厥陰和少陰這兩條經絡中潛伏的寒氣突然爆發,病情正在發展,不能掉以輕心。
治療方法是,對於寒症要使用溫熱的藥物,如肉桂和附子等,對於逆亂的氣血要用能平息的藥物,如赭石和旋覆花等,這些作為主要的藥物。同時輔以薑、吳茱萸來驅散舊寒,以及枳實、厚朴來疏通氣機。
開出的藥方包括:生打的代赭石一兩,熟附片五分,乾薑五分,肉桂五分,淡吳茱萸五分,包煎的旋覆花三錢,川厚朴一錢半,枳實二錢,製半夏一錢半。
接著的藥方包括:當歸一錢,炒白芍一錢半,北細辛五分,新鮮生薑一錢,桂枝一錢,炙甘草五分,漢木通八分,大紅棗四枚。
治療效果是,服了一劑後病情減輕,再服一劑後昏厥停止。之後改用當歸四逆湯加減,寒瘧消失,胃部活動恢復正常,病癒。
廉評:通常瘧疾伴隨昏厥的,大多是由於體內潛伏著寒氣和水飲,病人甦醒後會嘔吐出大量稀薄唾液,這是明確的證據,這對老年人來說是最忌諱的。幸好這個病例中的病人是年輕人,還能通過鎮定逆亂和溫暖化解的方法治癒。兩個藥方都有強大的治療效果,如果不是平時深入研究漢方,並有一定的心得,是無法開出這樣的藥方的。
3. 寒結腹痛證案(內科)
陳務齋(住梧州四方井街)
病者,謝可廷,年二十餘歲,廣東順德縣人,住廣西梧州市,商業,體壯。
病名,寒結腹痛證。
原因,患瘧疾愈後,氣血衰弱,屢屢不能復元。誘因過食生冷果實,停留不化,腸胃蓄濕,濕鬱氣滯,肝氣抑遏。
證候,四肢困倦,食量減少,腹中痞滿,腸鳴疼痛,時痛時止,咽乾口渴。繼則腹中絞痛,歷月余之久,晝夜而痛不止,食量全缺,口更燥渴,肌肉消瘦,腹中膨脹,氣逆喘急,唇赤而焦,舌乾而澀,全體大熱,大便燥結,旬日不行。
診斷,診左右六脈浮大而數,按則無力。驗診體溫不足,聽診呈低音,兼水泡音。以脈證合參,定為寒結腹痛之證也。此由病後元氣衰弱,過食生冷,停留腸胃,蓄濕積寒,土濕水寒,濕氣愈長,陽氣愈衰,腎水凝寒,肝木抑鬱,肺金乾燥,大腸津竭不行,浮火升提。前醫用清熱理氣去濕之方,數十服則痛甚燥甚。又一醫謂表裡俱實,用防風通聖散治之,仍痛仍燥,而體熱增加,大便更不行,至陰凝於內,陽越於外,成為危急,外象大熱,內實凝寒,幸脈尚未散亂,諒能救治。
療法,湯劑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萸、木香、白芍、川椒。取薑、附、吳萸、川椒溫中達下為君,白朮、甘草運脾和胃為臣,白芍、木香理氣平肝為佐,人參生津助氣為使。一服後腹痛已減,體熱略退,燥渴亦減,診脈略緩。又照方加半倍,連二服後,大便瀉下稀量之水,兼有糞粒,形同羊屎,腹滿已消,痛渴皆除,唇白舌白,診脈沉遲。再將此方加三倍薑、附,數服則食進病除。
處方,附子理中湯加減方
熟附子(五錢),貢白朮(五錢),乾薑(四錢),炙甘草(二錢),蘇麗參(四錢),廣木香(錢半),吳茱萸(二錢),川椒(錢半),炒白芍(三錢),煎服。
效果,五日腹痛已除,脹痛亦消,燥渴已除。二十日食量已進,元氣亦復。
廉按:寒濕傷脾,腎陽將竭,用附子理中自是正法。
白話文:
病人是謝可廷,他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廣東順德縣人,現居於廣西梧州市,從事商業工作,身體原本壯碩。
他的病症被診斷為寒結腹痛。
導致這病的原因是他之前患有瘧疾,痊癒後,身體的氣血一直未能完全恢復。在這種狀態下,他過度食用了生冷食物,這些食物在他體內無法消化,造成了腸胃濕氣過重,氣滯不暢,肝氣受到抑制。
症狀上,他感到四肢疲憊無力,食慾減退,腹部脹滿,腸道疼痛,痛感時發時止,且伴有咽喉乾燥及口渴。隨後,腹部開始出現劇烈疼痛,持續一個多月,日夜不息,他完全失去了食慾,口乾舌燥,肌肉消瘦,腹部膨脹,呼吸困難,嘴脣乾裂,舌頭乾澀,全身高熱,並且大便祕結,十天未排便。
經過診斷,他的脈搏浮大而快速,但按壓下去卻顯得無力。體溫測量結果顯示體溫偏低,聽診顯示腸胃聲音低沉,並夾雜著水泡聲。綜合以上脈象與症狀,我們確定了他患有寒結腹痛的病症。此病源於他病後元氣虛弱,過食生冷食物,導致腸胃積存濕氣,寒氣聚集,脾胃功能受損,腎臟功能下降,肝氣鬱結,肺部乾燥,大腸缺乏津液,火氣上升。先前的醫生使用清熱理氣去濕的藥方,但服用多次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另一位醫生認為他內外皆實,使用防風通聖散治療,但病情仍未改善,且體溫升高,大便問題更加嚴重。
治療上,我們採用了附子理中湯,並添加了吳茱萸、木香、白芍、川椒。薑、附子、吳茱萸、川椒作為主藥,用以溫暖中焦,促進腸胃蠕動;白朮、甘草作為輔藥,調節脾臟和胃的功能;白芍、木香用來疏肝理氣;人參則是滋補氣津的使者。服用一次後,腹痛有所減輕,體溫稍降,口渴也減輕,脈搏也趨於平穩。再次按照原方加倍藥量,連服兩次後,他排出了一些稀水和類似羊糞的糞便,腹部脹滿消失,痛感和口渴都得到了紓解,嘴脣和舌頭恢復了正常顏色,脈搏變得深沉而緩慢。接著,我們再次將此方中的薑、附子藥量提高三倍,經過幾次服藥,他的食慾恢復,病症消失。
處方為附子理中湯的增強版:
熟附子5錢,貢白朮5錢,乾薑4錢,炙甘草2錢,蘇麗參4錢,廣木香1.5錢,吳茱萸2錢,川椒1.5錢,炒白芍3錢,煎服。
經過五天的治療,他的腹痛消失了,腹部脹痛也消失了,口渴也得到了紓解。二十天後,他的食慾恢復,元氣也得以重建。
廉按:寒濕傷害脾臟,腎臟陽氣即將耗盡,使用附子理中湯是正確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