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2)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2)

1. 風痧竄筋案(內科)

周小衣(住無錫)

病者,黃韻笙,忘其年,住無錫。

病名,風痧竄筋。

原因,素因遺泄,甲辰患風痧時病之後,足軟無力,以商業事繁,煎方不便,來求長方。

證候,春夏陽升之候,每患遺泄,神倦呵欠,足脛痿軟乏力。

診斷,脈大少和,苔薄白。脈證合參,良由陰液內耗,風痧餘熱,竄走筋絡,以致兩足痿軟。然苟非精血不足,風陽何能入里耶,久延恐成痿躄。

療法,育陰榮筋為主,補氣佐之。

處方,大生地(六兩),沙苑子(三兩),菟絲子(三兩),覆盆子(三兩),制首烏(六兩),白歸身(三兩),生白芍(三兩),熟玉竹(四兩),金毛狗脊(三兩),桑椹(三兩),潞黨參(三兩),生綿耆(三兩),生於術(二兩),浙茯苓(三兩),川杜仲(二兩),千年健(二兩),生苡仁(四兩),廣橘絡(三錢),虎骨膠(一兩),川斷(二兩),線魚膠(一兩),阿膠(一兩),雞血藤(一兩)

上藥依法制煎膏,每服一兩,朝夜開水化服。

效果,服之頗驗,藥完足健,遺泄亦止。

廉按:風痧之為病,有傳染性者,謂之疫痧,無傳染性者,謂之時痧。其形色紅而瑣碎,似麻非麻,似疹非疹,世俗通稱為紅斑痧。初起用疏風發表,急透痧毒,從外排泄,往往一藥即愈,何致餘熱內竄,流走筋絡。此案竄筋之原,良由精血內耗為其素因,故經謂邪之所湊,真氣必虛,虛則邪氣半從外達,半從內竄。

方主育陰榮筋,佐以補氣,使正足邪自去之法,凡男婦肝腎不足,或遺精,或帶下,腰足痿軟無力者,亦可惜以調補。惟橘絡用於膏滋之中,效力甚微,不如易以廣皮一兩,健運脾胃,以助消化為穩妥。

白話文:

病人是黃韻笙,住在無錫,但年齡已忘記。

他的病情被診斷為「風痧竄筋」。病因是原本就有遺精的問題,在甲辰年感染風痧後,雙腳變得軟弱無力。由於他從事繁忙的商業活動,煎煮藥材不方便,所以來尋求長期的治療方案。

在春夏季節,當陽氣上升時,他經常會出現遺精的情況,感到精神疲倦,哈欠連天,小腿肌肉無力。脈象大而稍顯不和諧,舌苔薄且白色。綜合脈象和症狀判斷,這是因為體內陰液耗損,風痧的餘熱竄入筋絡,導致雙腳萎弱。然而,如果不是精血不足,風邪怎麼可能侵入身體呢?如果拖延下去,可能會發展成為更嚴重的痿躄病。

治療上,主要以滋養陰液、強壯筋絡為主,輔以補氣的治療方式。

藥方包括大量生地、沙苑子、菟絲子、覆盆子、製首烏、白歸身、生白芍、熟玉竹、金毛狗脊、桑椹、潞黨參、生綿耆、生於術、浙茯苓、川杜仲、千年健、生薏仁、廣橘絡、虎骨膠、川斷、線魚膠、阿膠和雞血藤等。這些藥材按照規定的方法煎成膏狀,每次服用一兩,早晚用開水沖服。

經過治療,藥效顯著,病人的雙腳恢復了力量,遺精的問題也得到了控制。

對於風痧這種疾病,如果具有傳染性,我們稱之為疫痧;如果不具備傳染性,則稱之為時痧。其特徵是皮膚上出現紅色且細碎的疹子,既像麻疹又不像,既像疹子又不像,通常被稱為紅斑痧。初期可以使用疏散風邪、解表透疹的方法,促使痧毒從體表排出,通常一劑藥就能痊癒,何至於讓餘熱內竄,影響到筋絡呢?這個病例中,筋絡受擾的原因,實質上是由於精血耗損所致。因此,古籍提到,邪氣之所以能夠聚集,必定是因為正氣已經虛弱。虛弱的情況下,邪氣部分從體表散出,部分則向內竄入。

治療上,以滋養陰液、強壯筋絡為主,輔以補氣的治療方法,讓身體正氣充足,邪氣自然就會離去。此方對於男女肝腎功能不足,或者出現遺精、白帶異常,腰部和腿部肌肉無力的情況,都是一個不錯的調補選擇。不過,廣橘絡在膏滋中的效果有限,不如改用一兩廣皮,可以幫助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這樣更加穩妥。

2. 風痙似驚案(兒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章山麓之子,年五歲,住道墟。

病名,風痙似驚。

原因,去年冬,氣暖失藏,今春寒溫間雜,小兒上受風溫,先傷肺經而起。

證候,初起寒熱自汗,咳逆氣粗,繼即肢牽目竄,煩躁神蒙,痰壅鼻扇,甚至口噤痙厥。

診斷,脈浮洪滑數,舌尖邊紅,苔滑微黃。脈證合參,即張仲景所謂「風溫之為病,劇則如驚癰,時時瘛瘲」,亦即徐嗣伯所謂「痰熱相搏而動風,風火相亂則悶瞀」,病雖似驚而實非真驚也。

療法,初用桑菊飲加減,辛涼開肺,驅風泄熱;繼用羚麻白虎湯,加生萊菔汁雅梨汁,甘寒咸降,熄風鎮痙,以滌熱痰;善後用吳氏五汁飲加減,清餘熱以養胃陰。

處方,霜桑葉(一錢),滁菊花(一錢),雙鉤藤(錢半),蘇薄荷(七分),光杏仁(錢半),天竺黃(八分),京川貝(一錢,去心),茯神木(二錢)

次方,羚角片(八分,先煎),明天麻(八分),生石膏(四錢,研細),知母(二錢),生甘草(四分),蜜炙蜣螂(一對),生萊菔汁,雅梨汁(各一瓢,分沖)

三方,甘蔗汁(一瓢),雅梨汁(一瓢),生藕汁(半瓢),生荸薺汁(半瓢),鮮生地汁(一瓢),加枇杷葉露一兩,重湯燉滾十餘沸,溫服。

效果,初方一劑不應。改服次方,疊進兩頭煎,大便解後,熱減神清。終進三方,連服二劑,熱淨胃動。囑用甘蔗雅梨煎湯,調理而痊。

廉按:風痙似驚,由溫邪陷入,陰液內耗,陡動肝風,挾痰熱上衝神經,以致或痙或厥,實非驚恐致病也。若於病未猖獗之前,先以辛涼開肺,繼以甘寒化熱,佐以潤劑降痰,兩候自能痊愈。奈病家惶懼,輒云變驚,於是專科動輒挑驚,亂推亂拿,藥則動用冰麝香開,耗散心神,每致不救,良可慨焉。

此案於肝風大動,氣血並上之時,開肺滌痰,清鎮肝陽,使氣火俱潛,則上升之血自降,肝風頓熄,神經即平,而諸證自除矣。

白話文:

【病症案例】(兒科)類似驚嚇的風痙症

【患者資訊】患者是章山麓的兒子,年僅五歲,住在道墟。

【疾病名稱】類似驚嚇的風痙症。

【病因】去年冬天,由於天氣異常溫暖,身體機能未能適時儲存能量。到了今年春天,天氣冷暖交錯,孩子受到風溫侵襲,最先影響的是肺部。

【病徵】起初表現為發冷、發熱、自汗,咳嗽伴隨呼吸困難,接著出現肢體抽搐、眼神散亂,情緒煩躁、精神恍惚,痰多,鼻翼煽動,甚至口齒緊閉、痙攣昏厥。

【診斷】脈象浮洪滑數,舌尖及舌邊呈紅色,舌苔滑且略帶黃色。綜合脈象與病徵,此病正如張仲景所描述的「風溫病,嚴重時會像驚嚇一樣,偶爾會有抽搐」,同時也是徐嗣伯所說的「痰熱相互作用引發風,風與火相互擾亂導致精神混亂」,雖然病症類似驚嚇,但實際上並非真正驚嚇所引起。

【治療方法】初期使用桑菊飲加減方,以辛涼藥材開肺,去除風熱;接著使用羚麻白虎湯,加入生萊菔汁和雅梨汁,甘寒鹹降,以鎮定風痙,清除熱痰;最後階段使用吳氏五汁飲加減方,清餘熱,滋養胃陰。

【處方】霜桑葉(1錢)、滁菊花(1錢)、雙鉤藤(1.5錢)、蘇薄荷(7分)、光杏仁(1.5錢)、天竺黃(8分)、京川貝(1錢,去心)、茯神木(2錢)。

【後續處方】羚角片(8分,先煎)、明天麻(8分)、生石膏(4錢,研細)、知母(2錢)、生甘草(4分)、蜜炙蜣螂(1對)、生萊菔汁、雅梨汁(各1瓢,分沖)。

【第三處方】甘蔗汁(1瓢)、雅梨汁(1瓢)、生藕汁(0.5瓢)、生荸薺汁(0.5瓢)、鮮生地汁(1瓢),加上枇杷葉露1兩,用隔水燉煮十多沸,溫熱服用。

【療效】第一處方一劑無效。改用第二處方,連續服用兩次煎煮的藥物,大便通暢後,熱度減退,精神恢復。最後使用第三處方,連續服用兩劑,熱度全消,胃口恢復。建議用甘蔗和雅梨煎湯,調理身體直至痊癒。

【廉評】類似驚嚇的風痙症,是由於溫熱病邪深入,消耗體內陰液,突然引發肝風,夾帶著痰熱上衝至神經,導致痙攣或昏厥,事實上並非由驚嚇導致。如果在病情尚未惡化前,先以辛涼藥材開肺,再以甘寒藥材清熱,輔以潤燥藥材降痰,大多可以康復。然而,患者家屬往往恐慌,誤以為是驚嚇所致,於是專科醫生往往直接進行驚嚇治療,胡亂按摩,藥物則常用冰麝香開心神,反而導致病情加重,無法救治,令人感嘆。

在這個案例中,在肝風大作,氣血上湧的時候,開肺化痰,清鎮肝陽,讓氣火都得以隱藏,那麼上昇的血液自然下降,肝風立刻平息,神經也隨之平靜,各種症狀也就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