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5)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5)

1. 寒痹案(內科)

楊華亭(住煙臺老電報街靖安公司)

病者,謝誠一,年三十八歲,山東福山縣人,住獅子匡,經商芝罘。

病名,寒痹。

原因,筋肉肥大,全身富脂肪,身重一百六十餘磅,略為運動則呼吸困難,商戰過勞,少年房事過度,精神窘迫,談話之間即睡去。

證候,於甲子年五月十二夜間,因熱去衣,赤身乘涼於天井內,瞬息睡去,少時被友喚醒。至第二日晨起時,稍覺項強,第三日項強之症見重,右臂微痛,至理髮處,用按摩法,稍微見輕。於十六日晨七時,突患右肩背及手臂盡痛,呻吟之聲不絕,痛汗如珠,右半身起臥不得自由。

診斷,脈兩手寸關浮而洪大,惟右則重按而滑,左則沉取而澀,兩尺微弦。脈證合參,此為寒痹。《靈樞·邪客》篇所謂「脈大以澀者為痛痹」。《素問·痹論》「寒氣勝者為痛痹」也。其脈浮者屬風,滑者屬痰,洪大者屬火,澀者屬血瘀,外寒搏內熱,經絡凝滯,以致肩背手部疼痛,惟痛有定處,不似歷節之走注流痛而腫,亦非半枯之無痛。因客邪由外入者,必入經絡之內,經絡所藏者無非氣血,氣血若被外寒所激,則腦氣筋被氣血所壓,何處被壓,必有疼痛之症。此人肥胖太甚,陽虛則不能外固,忽被風寒乘虛而入。經云:「邪入於陰則痹」也。夫血既以邪入而血痹於外,陽亦以血痹而閉於中,此仲師以針為治痹之先著,而揭諸章之首,以示後世之人也。乃近世針灸失傳,俱以用藥療之,須知此病當疼苦萬狀之時,非藥所能即止其疼苦,惟針則能手到疼止也。

療法,針藥並用,先用刺法,以止其疼,後服藥以和之。刺手太陽經曲垣穴針入五分,秉風穴針入五分,天宗穴針入五分,臑俞穴針入八分,手太陰經尺澤穴針入三分(此穴速出針微血出),手陽明經合谷穴針入三分,少時睡去。因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為君,以和血中之凝滯,經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用秦艽、羌活為臣,以去經絡之風,用半夏、雲苓為佐以去痰,用制香附、地龍為使以通之。予臨行雲:此寒痹之症,非一二次所能治愈,初用針可止二三少時之疼,二次能止五六少時,至三四次,可望痊愈。下午一時召予治之,問其肩背之痛已退,起臥自由,惟臂與手部,其疼如前。再刺手少陽經天井穴針入五分,支溝穴針透間使穴陽池穴針入二分,中清穴針入二分,復又睡去。

第二日晨七時召予,問其臑臂之疼退盡,惟五指痛而且脹。即刺手陽明經陽谿穴針入二分,手少陽經中渚穴針入二分,液門穴針入二分,大指少商穴、食指商陽穴、中指中衝穴、無名指關衝穴、小指少衝穴各用細三稜針刺之微血出,將前方內加薏苡仁、防己以利濕。

處方,全當歸(四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半),紅花(二錢),左秦艽(二錢),川羌活(一錢),半夏(三錢),雲苓(三錢),香附(三錢),乾地龍(一錢)

第二日方內加薏苡仁六錢、漢防己二錢。

效果,第三日,肩背手臂之疼痊愈。在家調養三日,仍回芝罘。

廉按:此乃治痹證之佳案也。

白話文:

病人是謝誠一,三十八歲,來自山東福山縣,居住在獅子匡,從事芝罘的商業活動。

病症名稱是寒痹。

病因是患者肌肉肥厚,全身脂肪豐富,體重達一百六十磅以上,稍作運動便會呼吸困難。由於商務繁忙過勞,年輕時性生活過度,精神常感緊張,甚至在交談中就會睡著。

在甲子年五月十二日的夜晚,他因為天熱脫下衣服,在院子裡裸露身體乘涼,瞬間就睡著了,不久被朋友叫醒。第二天早晨起牀時,他感到脖子有些僵硬,到了第三天,脖子僵硬的症狀加重,右臂微痛。他去理髮店接受按摩,感覺稍微好些。但在十六日早晨七點,他突然感到右肩、背部及手臂劇烈疼痛,痛苦的呻吟聲不斷,痛得汗水直流,右側身體無法自由移動或翻身。

經過診斷,他的雙手脈象浮而洪大,但右手脈重按則滑,左手脈深按則澀,雙腳脈象微弦。綜合脈象和症狀,這是寒痹。根據《靈樞·邪客》篇所說「脈象大且澀者為痛痹」,《素問·痹論》所言「寒氣佔優勢者會導致痛痹」。脈象浮代表風邪,滑代表痰濕,洪大代表火熱,澀代表血瘀,外寒與內熱相搏,導致經絡凝滯,造成肩背手部疼痛。但這種疼痛位置固定,不像歷節那樣疼痛會在各部位間遊走,也不是半枯那樣完全無痛。邪氣從外部進入,必定會侵入經絡內部,而經絡中藏的無非是氣血。如果氣血受到外寒的刺激,腦部和神經會受到壓迫,被壓迫的地方必然會產生疼痛。這位病人體型過於肥胖,陽氣虛弱,無法固守體表,忽然被風寒乘虛而入。經典有云:「邪氣進入陰分就會形成痹證」。血液因為邪氣入侵而導致外周血瘀,陽氣也因為血瘀而在體內閉塞,這就是張仲景用針刺來治療痹證的原因,並且在各篇章中將其列在首位,以警示後人。然而,近世針灸技術失傳,大多採用藥物治療。必須知道的是,在這種病痛萬狀的情況下,藥物無法立即緩解疼痛,只有針刺才能立即止痛。

治療方式是針刺和藥物並用,先用針刺止痛,然後服用藥物調和。首先針刺手太陽經的曲垣、秉風、天宗、臑俞等穴位,以及手太陰經的尺澤穴,手陽明經的合谷穴。病人隨後入睡。使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作為主藥,以調和血液中的凝滯,根據古籍記載:「治療風邪應先治療血液,血液流通,風邪自然消失」,使用秦艽、羌活作為輔助藥,以去除經絡中的風邪,使用半夏、雲苓去除痰濕,使用香附、地龍作為引導藥,以疏通經絡。

我臨行前告知:這種寒痹病症,不是一次或兩次就能完全治癒的。初次針刺可以止痛二到三個小時,第二次可以止痛五到六個小時,第三次後有望痊癒。下午一點病人再次請我治療,詢問後得知他的肩背疼痛已經消退,能夠自由移動,只是手臂和手部的疼痛仍然存在。再次針刺手少陽經的天井、支溝、陽池、中清等穴位,病人再次入睡。

第二天早晨七點,病人再次請我診治,詢問後得知他的上臂疼痛已經完全消退,只剩手指痛且腫脹。隨即針刺手陽明經的陽谿穴,手少陽經的中渚、液門穴,以及大拇指的少商穴,食指的商陽穴,中指的中衝穴,無名指的關衝穴,小指的少衝穴,讓少量血液流出,並在藥方中加入薏苡仁和防己以利尿除濕。

開出的處方包括:全當歸四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半,紅花二錢,秦艽二錢,羌活一錢,半夏三錢,雲苓三錢,香附三錢,乾地龍一錢。

第二天在藥方中增加薏苡仁六錢和防己二錢。

第三天,病人的肩背手臂疼痛痊癒。他在家休養三天後,回到芝罘繼續從商。

廉按:這是治療寒痹的一個很好的案例。

陽貫之(住成都打金街)

病者,鄧少儀妻,年三十六歲,住石馬巷街。

病名,寒痹。

原因,初感寒濕,歷治不愈而成痹。

證候,肩臂腰腿周身皆痛,日重一日,已經兩月。

診斷,脈左浮緊,右濡滯。浮為風,緊為寒,濡為濕,明明三氣合而成痹,何前服三氣對症之藥皆不效,則仲景下瘀之法可以類推,勳臣痹證有瘀之說於斯益信。少儀以病久人弱,難堪峻劑為辭。乃為詳辨其義,血譬如水也,水經風寒而凝結成冰,此時欲使冰之凝結者,覆成為水之活潑,治風寒乎,治冰乎,知必治冰而後可。故服表藥,似對症而不及病所,徒虛其表,故不應。接服養血滋陰藥,固是婦科妙品,而血為陰凝,愈滋愈瘀,故病加重。今以逐瘀為治,即治冰之意,幸勿囿於俗見以悔將來。

療法,用王氏身痛逐瘀湯,囑服三劑。次日復診,昨日之藥已服一劑,反心煩甚。此因血瘀既久,驟用通逐,以藥不無攻抉之勢,故煩。若安然罔覺,是藥不中病,接服毋間可也。若疑中病為犯逆,養癰成患,恐難措手於將來也。於是信心不疑,連服三帖,諸症悉退。

處方,全當歸(三錢),細生地(三錢),光桃仁(四錢),杜紅花(二錢),生枳殼(二錢),赤芍(二錢),川柴胡(一錢),生甘草(一錢),苦桔梗(錢半),川芎(錢半),杜牛膝(三錢,為引)

效果,凡九日,診三次,略為加減,服藥皆應,諸證悉退,行動如常。

廉按:寒則凝血,濕則滯血,血之脈絡窒塞,乃成癰痹,病勢之常。王氏身病逐瘀湯,確係經驗之方,惟柴胡不如易桂枝,辛甘發散以通經絡,同牛膝尤有直達肩臂腰腿之長,則取效當更速矣。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鄧少儀的妻子,三十六歲,居住在石馬巷街。

【病症】她患有寒痹。

【病因】起初因為感受了寒濕,經過多番治療卻未能痊癒,進而演變成寒痹。

【病情描述】她的肩膀、手臂、腰部和腿部全身都疼痛,且疼痛逐日加重,已經持續兩個月。

【診斷】左手脈象浮緊,右手脈象濡滯。浮脈代表風邪,緊脈代表寒邪,濡脈代表濕邪,這是三邪合併導致的寒痹。之前服用的針對三邪的藥物都無效,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使用張仲景的瘀血治療方法。患者丈夫鄧少儀擔心患者身體虛弱,難以承受強烈的藥物。然而,我解釋,血液猶如水,經風寒影響而凝結成冰,要讓冰重新回復為活潑的水,必須先治療冰塊。所以,之前服用的解表藥物看似對症,但並未直接治療問題所在,只是虛耗了表層的能量。再接著服用滋養血液和滋陰的藥物,雖然對女性有益,但是血液本就陰寒,過度滋養反而會加重瘀血,使得病情加重。

【治療方式】我採用了王氏身痛逐瘀湯,並囑咐她服用三劑。隔天再診時,她表示昨天服用了一劑後,感到心煩。這是由於瘀血久積,突然使用通逐的藥物,藥力具有一定的攻破作用,因此產生煩躁感。如果服用後毫無反應,那麼說明藥物並未對症,應繼續服用。如果懷疑藥物對症但認為是逆向反應,將可能養成更大的問題,未來可能更難以處理。

【藥方】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藥材。

【療效】經過九天的時間,三次診斷,根據病情稍作調整,藥物均有效應,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活動正常。

廉醫師補充:寒冷會導致血液凝固,濕氣會使血液滯留,導致血脈阻塞,形成寒痹,這是常見的病態。王氏身痛逐瘀湯確實是一個經驗方,但柴胡不如改用桂枝,以辛甘發散的方式疏通經絡,加上牛膝的作用,能直接達到肩臂腰腿,治療效果應該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