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5)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5)
1. 寒痹案(內科)
楊華亭(住煙臺老電報街靖安公司)
病者,謝誠一,年三十八歲,山東福山縣人,住獅子匡,經商芝罘。
病名,寒痹。
白話文:
患者是謝誠一,今年三十八歲,山東福山縣人,住在獅子匡,在芝罘經商。
病情是寒痹。
原因,筋肉肥大,全身富脂肪,身重一百六十餘磅,略為運動則呼吸困難,商戰過勞,少年房事過度,精神窘迫,談話之間即睡去。
白話文:
原因:
- 體格肥胖,全身脂肪豐富,體重超過 160 磅以上。
- 稍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
- 長期從事商業競爭,容易疲勞。
- 年輕時縱慾過度。
- 精神不振,談話時容易睡著。
證候,於甲子年五月十二夜間,因熱去衣,赤身乘涼於天井內,瞬息睡去,少時被友喚醒。至第二日晨起時,稍覺項強,第三日項強之症見重,右臂微痛,至理髮處,用按摩法,稍微見輕。於十六日晨七時,突患右肩背及手臂盡痛,呻吟之聲不絕,痛汗如珠,右半身起臥不得自由。
白話文:
症狀:
在甲子年五月十二日的夜晚,因天氣炎熱而脫掉衣物,赤裸著身體在天井乘涼。一瞬間就睡著了,不一會兒就被朋友叫醒。到了第二天早上起牀時,稍微感到脖子僵硬。第三天,脖子僵硬的症狀加重,右臂也有些疼痛。去理髮店用按摩的方式治療,情況稍微好轉。在十六日早上七點,突然右肩、背部和手臂都疼痛難忍,呻吟聲不絕於耳,疼痛時汗水像珠子一樣流淌,右半身行動不便,無法自由起身。
診斷,脈兩手寸關浮而洪大,惟右則重按而滑,左則沉取而澀,兩尺微弦。脈證合參,此為寒痹。《靈樞·邪客》篇所謂「脈大以澀者為痛痹」。《素問·痹論》「寒氣勝者為痛痹」也。其脈浮者屬風,滑者屬痰,洪大者屬火,澀者屬血瘀,外寒搏內熱,經絡凝滯,以致肩背手部疼痛,惟痛有定處,不似歷節之走注流痛而腫,亦非半枯之無痛。因客邪由外入者,必入經絡之內,經絡所藏者無非氣血,氣血若被外寒所激,則腦氣筋被氣血所壓,何處被壓,必有疼痛之症。此人肥胖太甚,陽虛則不能外固,忽被風寒乘虛而入。經云:「邪入於陰則痹」也。夫血既以邪入而血痹於外,陽亦以血痹而閉於中,此仲師以針為治痹之先著,而揭諸章之首,以示後世之人也。乃近世針灸失傳,俱以用藥療之,須知此病當疼苦萬狀之時,非藥所能即止其疼苦,惟針則能手到疼止也。
白話文:
診斷:
雙手寸關脈搏動有力,右脈重按後滑動,左脈深按後澀滯,雙尺脈稍緊。綜合脈象和症狀,判斷為寒痹。
《靈樞·邪客》中說:「尺脈滑而澀,為疼痛性風濕。」《素問·痹論》說:「寒氣盛者,導致疼痛性風濕。」
脈象浮動屬風,滑動屬痰,有力屬火,澀滯屬血瘀。外部的寒氣與體內的熱氣相搏,導致經絡阻塞,從而引起肩、背、手的疼痛。這種疼痛有固定部位,不像痛風時遊走性疼痛和腫脹,也不像半身不遂時的無痛感。
因為外來的病邪會侵入經絡,經絡中流動的是氣血。氣血受到外寒激發,就會壓迫筋膜。被壓迫的部位就會疼痛。
患者體重過重,導致陽氣虛弱,無法抵禦外侵。外邪乘虛而入,正如經文所說:「邪氣進入陰中,就會發病。」外邪導致血痹,而陽氣受血痹影響,閉阻於體內。這也是仲景重視針灸治療風濕的緣故,並將針灸列為首要治療方法。
然而,近代針灸術失傳,治療風濕多使用藥物。需要了解,在疼痛劇烈時,藥物無法即時止痛,而針灸能做到手到疼止。
療法,針藥並用,先用刺法,以止其疼,後服藥以和之。刺手太陽經曲垣穴針入五分,秉風穴針入五分,天宗穴針入五分,臑俞穴針入八分,手太陰經尺澤穴針入三分(此穴速出針微血出),手陽明經合谷穴針入三分,少時睡去。因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為君,以和血中之凝滯,經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用秦艽、羌活為臣,以去經絡之風,用半夏、雲苓為佐以去痰,用制香附、地龍為使以通之。予臨行雲:此寒痹之症,非一二次所能治愈,初用針可止二三少時之疼,二次能止五六少時,至三四次,可望痊愈。下午一時召予治之,問其肩背之痛已退,起臥自由,惟臂與手部,其疼如前。再刺手少陽經天井穴針入五分,支溝穴針透間使穴陽池穴針入二分,中清穴針入二分,復又睡去。
白話文:
治療方法:
針灸和藥物並用。先用針刺來止痛,然後服藥來緩解疼痛。
針灸穴位:
- 手太陽經:曲垣穴(針刺深度五分)、秉風穴(針刺深度五分)、天宗穴(針刺深度五分)、臑俞穴(針刺深度八分)
- 手太陰經:尺澤穴(針刺深度三分,快速出針,會有少量出血)
- 手陽明經:合谷穴(針刺深度三分)
藥方:
- 君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作用:活血化瘀。古書記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 臣藥:秦艽、羌活。作用:祛除經絡中的風寒。
- 佐藥:半夏、雲苓。作用:化痰。
- 使藥:香附、地龍。作用:疏通經絡。
患者情況:
- 第一次治療後,肩部和背部的疼痛已經減輕,行動自如。然而,手臂和手部的疼痛仍然存在。
- 第二次治療時,繼續針灸手少陽經,包括天井穴(針刺深度五分)、支溝穴(持續針刺到間使穴)、陽池穴(針刺深度二分)、中清穴(針刺深度二分)。治療後,患者再次入睡。
第二日晨七時召予,問其臑臂之疼退盡,惟五指痛而且脹。即刺手陽明經陽谿穴針入二分,手少陽經中渚穴針入二分,液門穴針入二分,大指少商穴、食指商陽穴、中指中衝穴、無名指關衝穴、小指少衝穴各用細三稜針刺之微血出,將前方內加薏苡仁、防己以利濕。
白話文:
第二天早上七點,病人叫我過去問診,手臂和肩膀的疼痛已經完全退去,只有五根手指疼痛且腫脹。於是,我在手陽明經陽谿穴針灸二分,手少陽經中渚穴針灸二分,液門穴針灸二分,大拇指少商穴、食指商陽穴、中指中衝穴、無名指關衝穴、小指少衝穴各用細三稜針針刺,刺出少許血。將前方的藥方中加入薏苡仁、防己以利濕。
處方,全當歸(四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半),紅花(二錢),左秦艽(二錢),川羌活(一錢),半夏(三錢),雲苓(三錢),香附(三錢),乾地龍(一錢)
白話文:
藥方:
- 當歸:4 錢
- 川芎:1 錢
- 桃仁:3.5 錢
- 紅花:2 錢
- 左秦艽:2 錢
- 川羌活:1 錢
- 半夏:3 錢
- 雲苓:3 錢
- 香附:3 錢
- 乾地龍:1 錢
第二日方內加薏苡仁六錢、漢防己二錢。
效果,第三日,肩背手臂之疼痊愈。在家調養三日,仍回芝罘。
廉按:此乃治痹證之佳案也。
白話文:
第二天在藥方裡加入薏苡仁六錢、漢防己二錢。
效果是,第三天時,肩膀、背部和手臂的疼痛就痊癒了。在家休養了三天後,就回到了芝罘。
廉評:這是一個治療風濕病的好案例。
陽貫之(住成都打金街)
病者,鄧少儀妻,年三十六歲,住石馬巷街。
病名,寒痹。
原因,初感寒濕,歷治不愈而成痹。
證候,肩臂腰腿周身皆痛,日重一日,已經兩月。
白話文:
病人是鄧少儀的妻子,三十六歲,住在石馬巷街。
病名為寒痹。
病因是最初感受寒濕,經過多次治療未能痊癒而形成了痹症。
症狀為肩部、手臂、腰部、腿部全身都疼痛,一天比一天嚴重,已經持續了兩個月。
診斷,脈左浮緊,右濡滯。浮為風,緊為寒,濡為濕,明明三氣合而成痹,何前服三氣對症之藥皆不效,則仲景下瘀之法可以類推,勳臣痹證有瘀之說於斯益信。少儀以病久人弱,難堪峻劑為辭。乃為詳辨其義,血譬如水也,水經風寒而凝結成冰,此時欲使冰之凝結者,覆成為水之活潑,治風寒乎,治冰乎,知必治冰而後可。故服表藥,似對症而不及病所,徒虛其表,故不應。接服養血滋陰藥,固是婦科妙品,而血為陰凝,愈滋愈瘀,故病加重。今以逐瘀為治,即治冰之意,幸勿囿於俗見以悔將來。
白話文:
診脈時,左脈浮而緊,右脈濡而滯。浮脈表示風邪,緊脈表示寒邪,濡脈表示濕邪。顯然是三種病邪合起來形成了痹症,為什麼之前服用治療這三種病邪的對症藥物都不見效呢?這是因為仲景的「下瘀」療法可以類推到本病中,勳臣的痹證有瘀血的說法在此得到了驗證。少儀認為病人病久體弱,難以承受峻烈藥物為由拒絕。於是詳細地說明其中道理,血就像水一樣,水遇到風寒就會凝結成冰。此時要讓凝結的冰重新變迴流動的水,是治療風寒呢,還是治療冰呢?當然是治療冰後纔有可能。所以服用表藥,雖然看似對症,但並未針對病根,反而徒耗表氣,因此無效。接著服用的養血滋陰藥,固然是婦科妙方,但血液已經凝結成塊,越滋養越瘀,病情因此加重。現在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就是針對「冰」的治療方法,希望不要被世俗見解所囿,以免後悔莫及。
療法,用王氏身痛逐瘀湯,囑服三劑。次日復診,昨日之藥已服一劑,反心煩甚。此因血瘀既久,驟用通逐,以藥不無攻抉之勢,故煩。若安然罔覺,是藥不中病,接服毋間可也。若疑中病為犯逆,養癰成患,恐難措手於將來也。於是信心不疑,連服三帖,諸症悉退。
白話文:
治療方法:
採用王氏消瘀止痛湯,指示連續服用三劑。
第二天復診:
前一天的藥已經服用了第一劑,卻感到心煩,非常不舒服。這是因為瘀血停滯太久,一下子使用通暢瘀血的藥,藥性具有刺激性,所以會心煩。如果沒有任何感覺,說明藥效沒有達到,繼續服藥也不會見效。如果擔心藥性太過刺激,導致病情惡化,恐怕以後會難以處理。
於是,患者堅定信心,連續服用了三劑,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
處方,全當歸(三錢),細生地(三錢),光桃仁(四錢),杜紅花(二錢),生枳殼(二錢),赤芍(二錢),川柴胡(一錢),生甘草(一錢),苦桔梗(錢半),川芎(錢半),杜牛膝(三錢,為引)
效果,凡九日,診三次,略為加減,服藥皆應,諸證悉退,行動如常。
白話文:
處方:
- 當歸:三錢
- 生地黃:三錢
- 桃仁:四錢
- 紅花:二錢
- 枳殼:二錢
- 赤芍:二錢
- 柴胡:一錢
- 甘草:一錢
- 桔梗:半錢
- 川芎:半錢
- 杜牛膝:三錢(用作引子)
廉按:寒則凝血,濕則滯血,血之脈絡窒塞,乃成癰痹,病勢之常。王氏身病逐瘀湯,確係經驗之方,惟柴胡不如易桂枝,辛甘發散以通經絡,同牛膝尤有直達肩臂腰腿之長,則取效當更速矣。
白話文:
我認為:天氣寒冷會導致血液凝滯,濕氣會阻礙血液運行,血液在脈絡中阻塞,就會形成瘡瘍痹痛,這是病情的常規發展。王氏所記載的逐瘀湯,的確是經驗豐富的方劑,只是藥材中使用柴胡,不如換成桂枝,它的辛香味能夠發散,疏通經絡,再配上牛膝,可以直達肩臂、腰腿等部位,藥效發揮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