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56)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156)

1. 鼠疫結核案

外治方,外敷拔毒消核膏。

生大黃(一兩),赤芍藥(一兩),生地丁(一兩),生蒲公英(二兩),生地黃(兩半),西紅花(四兩),木鱉仁(一兩,去殼),生蒲水連(二兩),山慈姑(六錢),桃木葉(四兩),芭蕉根(八兩,生用),生狼毒根(二兩),生苧麻根(兩半),生白頸蚯蚓(二兩)

上藥共捶勻,入大梅片三錢、麝香一錢、珍珠粉錢半,復捶和勻,分三十貼,敷各核,隨熱隨換,至不熱痛止消盡為度。

效果,五日人事己醒,體熱略退。十日核消痛止。二十日燥平渴止,食量已進。一月咳止體健,元氣已復而痊。

說明,是年庚申,市鎮鄉村,鼠疫盛行,傳染甚眾,醫藥不效者,死亡數百人。所起症狀,大略相同,或先起核疼痛,後則全體大熱,譫語昏迷;或先全體大熱,後則起核疼痛。倘醫治不及,或醫藥不效,而證變壞,全體起黑粒黑泡,或現二三,而血已死,不治之症,頃刻而亡。余是役醫治百餘人,依案內方劑,內服外敷,證量大小,藥分輕重。倘證之標本不同,用藥須加詳察。胎前產後,尤當酌量,加減施治,幸而一一痊愈。特錄數案,以便研究。

康按:鼠疫結核,其熱毒由血分直竄肝絡。肝為全體一大腺,故凡肝絡所到之處,輒多發見結核。結核即西醫所為腺,故通稱為腺鼠疫。治必以活血解毒、清熱透絡為主。初起若體強證重,非如此案初二三三方,重劑急服,萬難挽回。

迨由血分轉出氣分,證見咳嗽頻頻,聲破而嘎,外象雖白於疫毒竄肺,而內因實由於痰火,此時尚宜肅肺解毒,如天竺黃、川貝、廣鬱金、牛蒡、桑葉、連翹、銀花、山慈姑、竹瀝、萊菔汁、金汁、枇杷露等品,為清源潔流之計。第四方百合固金湯加減,中有麥冬、熟地,未免滋膩留邪,恐遺後患。

白話文:

鼠疫結核案

此方為外敷藥膏,用於拔毒消腫。藥物包括:大黃、赤芍藥、生地丁、蒲公英、生地黃、西紅花、木鱉仁(去殼)、蒲水連、山慈姑、桃木葉、芭蕉根(生用)、狼毒根、苧麻根、白頸蚯蚓。將以上藥物搗碎混合均勻,再加入大梅片、麝香、珍珠粉,再次混合均勻,分成三十貼,敷在腫塊上,藥膏涼了就換熱的,直到腫塊消退不痛為止。

治療效果:五天後病人意識清醒,體溫略降;十天後腫塊消退,疼痛停止;二十天後燥熱口渴消失,食慾恢復;一個月後咳嗽停止,身體康復,元氣恢復。

說明:庚申年,城鎮鄉村鼠疫流行,傳染人數眾多,許多人服用藥物無效而死亡。患者症狀大致相同,有的先出現腫塊疼痛,然後全身高燒,神志不清;有的先全身高燒,然後出現腫塊疼痛。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藥物無效,病情惡化,全身出現黑色斑點或水泡,出血死亡,很快就會死去。我用此方治療了一百多人,內服外敷,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不同病情,用藥需仔細斟酌。孕期和產後婦女,需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所幸都治癒了。特記錄數例,以便研究。

附註:鼠疫腫塊,其熱毒由血液直接侵犯肝臟經絡。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腺體,所以肝經所經之處,常出現腫塊。腫塊即西醫所說的腺體,所以稱為腺鼠疫。治療必須以活血解毒、清熱解毒為主。初期如果病情嚴重,必須像這個案例中一樣,用重劑快速治療,否則很難挽回。

當病情從血液轉移到氣分,出現頻繁咳嗽,聲音嘶啞時,雖然表面上是疫毒侵犯肺部,但內在原因是痰火,此時應該肅肺解毒,可以使用天竺黃、川貝、鬱金、牛蒡子、桑葉、連翹、金銀花、山慈姑、竹瀝、蘿蔔汁、金汁、枇杷膏等藥物,以清除病邪。某方劑(百合固金湯加減)中含有麥冬、熟地黃,容易滋膩留邪,恐有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