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0)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0)
1. 風濕成痹案(內科)
陳艮山(住南昌塘塍上大街)
病者,陳雨洲之媳李女士,進賢人,寓南昌。
病名,風濕成痹。
原因,素因性急善怒,時患小腹痛,溺艱澀,頻下白物,經水忽斷。中醫治之,時愈時發。後隨夫留學東洋,赴醫院治療,醫雲子宮有毒,必須剖洗方能見效,愈後三月,且能受孕。果如所言。分娩後舊病復發,再往該院請治。醫云無法。再剖縱愈,而子宮亦傷,不能復孕,力勸回國。旋覺腹中有一硬塊,時痛時止,時作冷熱,白帶淋漓,面色黃瘦,飲食少進。他醫目為大虛症,用八珍加龜膠。連進數劑,忽患周身浮腫,白帶更甚,陰燒不退,群醫束手。
證候,一身浮腫麻痹,少腹痛,帶下頻頻,日夜燒熱,舌苔白滑淡灰。
診斷,兩脈沉遲。斷為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療法,仿仲景治風濕例,君以蒼朮、澤瀉燥濕,佐以麻、桂透表去風,引用姜皮導至皮膚。一劑胸部稍舒,舉動稍活。再用川萆薢、威靈仙、澤瀉、川烏、天麻、秦艽、麻黃、桂枝、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等藥數劑,腫消食迸。惟兩腳腫脹未消,乃用鰍魚炒蒜頭食之。
處方,蒼朮(二錢),澤瀉(二錢),麻黃(二錢),桂枝(錢半),姜皮(三錢)為引。
又方,川萆薢(四錢),威靈仙(四錢),澤瀉片(三錢),制川烏(二錢),明天麻(二錢),秦艽(二錢),麻黃(二錢),桂枝(二錢),茯苓皮(二錢),大腹皮(三錢),冬瓜皮(三錢),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效果,服初方一劑稍愈,再服次方,逐漸加減,十餘日腫消熱退,食亦漸加。食鰍魚炒蒜頭,兩腳腫亦消盡。再教以早服人參養營丸三錢,夜服龜齡集三分。調理三月餘,白帶愈,經如期,旋受孕生子。可見醫者不能復孕之言,亦有不足信者也。
廉按:斷症老當,處方雄健,宜乎得奏全功,然非精研《傷寒論》及《金匱》,確有心得者不辦。
白話文:
病人是陳雨洲的媳婦李女士,她來自進賢,住在南昌。
她的疾病被診斷為由風濕引起的痹症。
病因是她平時性格急躁易怒,經常感到小腹疼痛,排尿困難,頻繁排出白色分泌物,月經突然中斷。看過中醫,病情時好時壞。後來,她跟隨丈夫到日本留學,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醫生說她子宮有毒,必須進行手術清洗纔能有效,並聲稱手術後三個月可以懷孕。結果正如醫生所說。產後,舊病再次復發,她再次去醫院求診。醫生表示無法治療,即使再次手術,子宮也會受損,無法再懷孕,建議她回國。不久,她感覺腹部有一個硬塊,時常疼痛,時冷時熱,白帶不止,臉色蒼黃消瘦,食慾不振。其他醫生認為這是大虛症,使用八珍加龜膠治療。但連服數劑後,她全身開始浮腫,白帶更加嚴重,私處炎症持續,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
症狀顯示,她全身浮腫且麻木,小腹疼痛,白帶頻繁,日夜發熱,舌苔白滑淡灰。
診斷結果,脈搏沉遲,判定是由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合併導致的痹症。
治療方法,遵循張仲景治療風濕的原則,以蒼朮和澤瀉為主,燥濕,輔以麻黃和肉桂,透皮表去風,並用薑皮引導至皮膚。服用一劑後,胸部感覺稍微舒適,活動能力也有所改善。接著使用川萆薢、威靈仙、澤瀉、川烏、天麻、秦艽、麻黃、桂枝、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等藥物,浮腫和食慾問題得到緩解。然而,雙腳仍然浮腫,於是建議她食用泥鰍炒蒜頭。
處方是,蒼朮、澤瀉、麻黃、桂枝和薑皮。
另一處方是,川萆薢、威靈仙、澤瀉片、制川烏、明天麻、秦艽、麻黃、桂枝、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用水煎煮,溫服。
治療效果,服用第一劑後病情略有改善,再服用第二劑,根據病情調整藥量,十多天後,浮腫和發熱消失,食慾逐漸恢復。食用泥鰍炒蒜頭後,雙腳的浮腫也完全消失。再建議她早上服用三錢的人參養營丸,晚上服用三分的龜齡集。經過三個多月的調理,白帶消失,月經正常,並成功懷孕生子。這證明瞭醫生說她不能再懷孕的話並不可信。
廉按:醫生的診斷準確,處方強而有力,最終取得良好療效,但若非對《傷寒論》和《金匱》有深入研究,並有實際經驗,是不可能做到的。
2. 風水腫脹案(內科)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胡養泉婦,忘其年齡住址。
病名,風水腫脹。
原因,平素嗜煙肝旺,且有痰紅。壬寅產後患此,實因早浴而起。
證候,惡風無汗,頭面獨腫,四肢亦腫,腹微脹而溺少。
診斷,脈浮濡,苔薄白滑。脈證合參,浮主風,濡主水,水漬膜胰,故發腫而微脹,風襲皮毛,故惡風而無汗,此仲景所謂風水腫也。
療法,以麻杏開肺發表為君,五皮達膜消腫以佐之。
處方,淨麻黃(五分),光杏仁(三錢),新會皮(錢半),浙苓皮(四錢),生桑皮(三錢),冬瓜皮(三錢),生薑皮(一錢),蔥須(二分)
復診,一劑,即周身汗出溱溱,浮腫驟退。不事調理善後,反而不知節食,芥辣雞香冰酒恣食無忌。越數日腫復發,來診有微詞,從脈舌審知其情,切責之,其亦愧服,遂仿原方加減以調治之。
次方,生桑皮(三錢),浙苓皮(三錢),新會皮(錢半),大腹皮(三錢),萊菔子(二錢,炒),蘇嚕子(二錢,杵),冬瓜子(四錢),枳椇子(四錢)
效果,連服三劑,小水暢解,腫遂漸退,胃動納馨而痊。
廉按:五皮飲加麻黃、附子,為昔者吾友周雪樵君首創之良方。謂治水腫及風水腫,其人素無肝火者,投無不效,所載驗案頗多。今此案五皮飲加麻杏,較周氏方尤為穩健,深得徐子才輕可去實之妙用(徐云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其妙處全在麻黃一味,非但開肺發汗,使水氣從皮膚排泄,而其餘力尤能通利水道,使水氣從小便排泄,故日本醫士獨推麻黃為治水腫之特效藥,洵不誣焉。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胡養泉的妻子,其具體年齡和住址已忘記。
【疾病名稱】風水腫脹
【病因】她平常嗜好吸煙,導致肝臟功能旺盛,且有痰血的情況。在壬寅年分娩後罹患此症,主要是因為產後過早沐浴引發的。
【症狀】畏懼風吹,沒有汗液,頭部和麪部特別腫脹,四肢也出現腫脹,腹部微微膨脹且尿量減少。
【診斷】脈象浮濡,舌苔薄白且滑。綜合脈象和症狀分析,浮象代表風邪,濡象代表水濕,水濕滲透到膜胰,所以產生腫脹和微脹,風邪侵襲皮毛,所以畏風且無汗,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風水腫。
【治療方法】以麻黃和杏仁開肺發汗為主要治療,輔以五皮達膜消除腫脹。
【藥方】淨麻黃5分,光杏仁3錢,新會皮1.5錢,浙苓皮4錢,生桑皮3錢,冬瓜皮3錢,生薑皮1錢,蔥須2分。
【後續診療】服用一劑後,全身汗出如雨,浮腫迅速消退。然而她並未好好調理,反而不節制飲食,大肆食用辛辣、雞肉、冰酒等。幾天後腫脹再次出現,她來診所有些抱怨,醫生根據脈象和舌象瞭解情況,嚴厲斥責她,她也感到羞愧並服從,於是醫生修改原處方進行調理。
【修改後藥方】生桑皮3錢,浙苓皮3錢,新會皮1.5錢,大腹皮3錢,萊菔子2錢(炒),蘇嚕子2錢(搗碎),冬瓜子4錢,枳椇子4錢。
【療效】連續服用三劑,小便順暢,腫脹逐漸消退,胃口恢復,病情痊癒。
廉按:五皮飲加上麻黃和附子,是我過去好友周雪樵首先創造的有效處方。他認為,對於水腫和風水腫,如果患者平時無肝火,使用這個處方都能見效,許多案例都證明瞭它的效果。本案中,五皮飲加上麻黃和杏仁,比周氏的處方更穩妥,充分發揮了徐子才提出的“輕可去實”理論的妙用。其關鍵就在於麻黃,不僅能開肺發汗,讓水氣從皮膚排出,其餘力還能疏通水道,讓水氣從小便排出,因此,日本的醫生獨特推崇麻黃作為治療水腫的特效藥,這絕不是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