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3)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3)
1. 夾陰傷寒案(內科)
韓梅村(住泰安鄉滿莊)
病者,徐王氏,年四十,早寡,寄住泰安城裡。
病名,夾陰傷寒。
白話文:
病人是徐王氏,今年四十歲,早年喪夫,現居住在泰安城裡。
病情是夾陰傷寒。
原因,房勞後即食西瓜,又以馬齒莧為餅,食畢又飲冷茶,至十點即病。
證候,初發腹微痛,後遂疼不可支。其男摩之揣之,行至廣腸,而痛益亟,且拒按。
白話文:
原因:
因為房事過後馬上吃西瓜,又用馬齒莧做成餅,吃完後又喝了冷茶,到了晚上十點就發病了。
診斷,診時已夜一點,病者若瘋狀,身體不顧,遍地亂滾。見余至,以首叩地有聲。執其手按脈,遲數無定,或三至一止,或五至七八至一止,皆弦勁有力,遂斷為實寒之證,非峻攻溫下不能急救。
白話文:
診斷,檢查時已經是凌晨一點,病人像瘋了一樣,不顧自己的身體,滿地亂滾。看到我來了,他用頭撞地板,發出聲響。我抓起他的手把脈,發現脈象時快時慢,沒有規律,有時三拍停一次,有時五到七八拍停一次,但都是顯得緊實有力,因此斷定是實寒證,必須用強烈的溫熱攻下法才能緊急救治。
療法,一說攻下,不惟病者投機,即其男亦首肯者再,曰:非大黃二兩不可。余曰:嘻,此等寒結,有復寒下之理乎。即熱下而病在廣腸,輕則不及病,重用之,上中焦無病之處,其能堪此乎。又診其疼處,確在少腹之右端,狀如西瓜之半,堅如石。乃喻之曰:勿急,余即返,為治方藥,保爾無險。
白話文:
治療方法,有人主張用瀉下的藥物,不只病人投機取巧,他的兒子也頻頻點頭同意,說:非得用二兩大黃不可。我說:唉,這種寒結,怎麼能再用寒性的瀉下藥呢?即使用熱性的瀉下藥,但病在廣腸,用輕劑可能無法治癒,如果用重劑,那麼上中焦沒有病的地方,怎麼能承受得住呢?又診斷他疼痛的地方,確定在小腹的右端,形狀像半個西瓜,堅硬如石頭。於是告訴他說:別著急,我馬上回去,開立藥方,保證你沒事。
處方,以巴豆霜(二分),麝香(一分),雄黃(一錢五分),廣鬱金(二錢),共搗為泥,入蜂蠟錢許,化合為丸。外又以廣蠟三錢許包其外,取其不致驟化,及達病所,而猛藥始發,庶專於病處有益。
白話文:
藥方:
- 巴豆霜(2 分)
- 麝香(1 分)
- 雄黃(1 錢 5 分)
- 廣鬱金(2 錢)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泥,加入少許蜂蠟,混合成丸狀。
在藥丸外再用廣蠟(3 錢)包裹,這樣可以防止藥丸過快溶化,直到到達患處時,猛烈的藥力才會釋放出來,專門針對病竈發揮作用。
效果,囑分兩次服之,每次如綠豆大者十五粒,病者求急效,一次而盡三十粒,紅糖姜水送下,連飲數次,雞鳴時已下三次如牛糞,而疼止,中氣驟虛。即以十全大補湯峻補之,三劑而病遂失。
白話文:
這帖藥方很有效,我建議分兩次服,每次服十五粒像綠豆那麼大的藥丸。如果患者想要快速見效,可以一次性服用三十粒,用紅糖姜水送服,連續喝幾次。等到天亮時,患者已經排了三次像牛糞一樣的糞便,疼痛也消失了,但會出現中氣虛弱的情況。因此,需要立即用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連服三劑,病情就會痊癒。
廉按:病因夾陰寒傷表,已為難治,寒傷里,更屬難療。今初用峻攻,繼用大補,非經驗宏富,膽識兼全者不辦。妙在用和劑解毒雄黃丸加麝香,外用蠟匱,既能逐寒止痛,又不傷胃,直達病所,急而不烈,攻不嫌峻,為善用猛藥之良法,較千金備急丸尤巧,然亦險矣。此案足為房勞後,不忌生冷者當頭棒喝。
白話文:
【簡按:病因夾陰寒傷表,已為難治,寒傷裏,更屬難療。】 簡而言之,如果病因混雜著陰寒之氣影響到表皮,這已經是難以治療的情況了;若寒氣進一步傷害到體內,則更是難上加難。
【今初用峻攻,繼用大補,非經驗宏富,膽識兼全者不辦。】 現在,如果初次運用強力的攻伐藥物,接著再使用大量補益藥物,這樣的治療方法,非得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和勇於擔當的膽識,才能妥善進行。
【妙在用和劑解毒雄黃丸加麝香,外用蠟匱,既能逐寒止痛,又不傷胃,直達病所,急而不烈,攻不嫌峻,為善用猛藥之良法,較千金備急丸尤巧,然亦險矣。】 巧妙地使用調和藥物與解毒雄黃丸,並加入麝香,配合外敷蠟包,這樣既能夠逐散寒氣、緩解疼痛,又不會傷害胃部,能直接對準病竈,快速但不激烈,使用強力藥物也不會過於峻猛,這是合理運用強效藥物的高明方法,比起千金備急丸更加精妙,但也充滿了風險。
【此案足為房勞後,不忌生冷者當頭棒喝。】 這個案例足以警示那些在房事後,不忌避生冷食物的人們,提醒他們注意身體的調養,以免因飲食不慎引發健康問題。
2. 風寒夾痰飲案(內科)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季姓婦,年約三旬,住本鎮。
病名,風寒夾痰飲。
原因,乙巳二月,外感風寒,內蓄痰飲,摶結於中,不得下降,致成斯疾。
證候,咳喘,倚息不得臥,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胸悶不舒,心痛徹背。
診斷,脈沉而滑,舌苔白膩。此風寒痰飲,內外摶結,肺氣不得下降而成肺脹也。
白話文: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人:季姓婦女,約三十歲,住在本鎮。
病名:風寒夾痰飲。
病因:乙巳年二月,外感風寒,內蓄痰飲,凝聚於體內,無法下降,導致疾病。
症狀:咳嗽喘息,無法平躺,畏寒發熱,頭疼身痛,胸悶不舒,心痛徹背。
診斷:脈象沉而滑,舌苔白膩。這是由於風寒痰飲,內外凝聚,肺氣無法下降而造成的肺脹。
療法,用小青龍湯以驅風寒,合栝蔞薤白湯以蠲痰飲。
白話文:
治療方法:使用小青龍湯來驅散風寒,配合栝蔞薤白湯來化解痰飲。
處方,麻黃(四分),桂枝(四分),淡乾薑(五分),北細辛(四分),生白芍(錢半),五味子(五分),甘草(五分),栝蔞仁(三錢,杵),干薤白(三錢,白酒洗搗),姜半夏(三錢)
白話文:
處方:
- 麻黃:4 分
- 桂枝:4 分
- 淡乾薑:5 分
- 北細辛:4 分
- 生白芍:1.5 錢
- 五味子:5 分
- 甘草:5 分
- 栝蔞仁:3 錢(搗碎)
- 乾薤白:3 錢(用白酒清洗,搗碎)
- 姜半夏:3 錢
次診,服後得汗,而寒熱喘息俱平,惟身痛咳嗽未己。易方以桂枝和營衛,加乾薑、五味子各五分,細辛三分以治咳。
效果,一劑效,二劑更瘥,因貧不復延診,遂漸愈。
白話文:
第二次就診,服用藥物後出汗,寒熱和喘息都減輕了,只有身體疼痛和咳嗽還沒有好。更換方劑為桂枝和營衛湯,再加上乾薑和五味子各五分,細辛三分來治療咳嗽。
廉按:小青龍湯為治風寒外搏痰飲內動之主方,臨證善為加減,莫不隨手而愈。況合栝蔞、薤白辛滑滌痰,當然奏效更速。接方桂枝湯加味,修園治身癰咳嗽。凡夾痰飲者,輒用五味、薑、辛,推為神應之妙法。故仲景《傷象論》、《金匱要略》兩書,不可不悉心研究也。
白話文:
《廉按》:小青龍湯是治療外感風寒、內有痰飲的特效藥方。在實際臨牀中,善於加減藥物,就能手到病除。更何況加入栝蔞、薤白,辛滑化痰,治療效果當然更加快速。小青龍湯可以結合桂枝湯加味,治療身癰咳嗽。凡是夾雜痰飲的患者,常常使用五味、薑、辛等藥物,這是治療的妙法。所以,必須認真研讀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書。
3. 傷寒變痹案(內科)
曾月根(住五華周潭)
病者,張幼文,年三十二歲,任縣長,住廣東五華城北門外。
病名,傷寒變痹。
原因,貴胄之子,素因多濕,偶感風寒。
證候,發熱惡寒,一身手足盡痛,不能自轉側。
診斷,脈浮大而緊,風為陽邪,故脈浮大主病進,緊主寒凝。脈證合參,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白話文:
張幼文,32歲,任縣長,住在廣東五華城北門外,他出身於富貴人家,體質容易受濕氣影響,最近不小心感染了風寒。他發燒怕冷,全身手腳都疼痛,無法翻身。脈象浮大而緊,這是風寒濕三氣合在一起導致的痹病。
療法,桂枝附子湯主之。方中桂、附辛熱散寒,草、棗奠安中土,生薑利諸氣,宣通十二經絡,使風寒濕著於肌表而作痛者,一併廓清矣。
白話文:
療法,以桂枝附子湯為主。方劑中的桂枝和附子辛溫,可以散寒;芍藥和棗能安穩中土;生薑可以通暢各類氣機,疏通十二經絡。這樣一來,風寒濕邪外侵肌表而導致的疼痛,就可以一掃而空。
處方,桂枝(四錢),附子(錢半),甘草(二錢),大棗(六枚),生薑(三錢)
效果,一日二服,三日舉動如常。繼服平調之劑痊愈。
白話文:
藥方:
- 桂枝(4錢)
- 附子(0.5錢)
- 甘草(2錢)
- 大棗(6顆)
- 生薑(3錢)
廉按:傷寒變痹,必挾風濕。長沙《傷寒論》曰:「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虛浮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今有是證,則用是藥,確得仲景之心法。
白話文:
廉氏認為:傷寒轉為痹症,必定同時夾雜風濕。長沙本《傷寒論》中記載:「傷寒發病八九天,風濕侵襲,身體疼痛煩躁,不能自主轉身,不嘔吐也不口渴,脈搏虛浮而澀,可以服用桂枝附子湯治療。」如果出現這樣的症狀,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完全符合仲景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