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38)
二集 傳染病案 (138)
1. 疫瘄化疳案
汪竹安(住紹興斷河頭)
病者,羅姓男孩,年五歲,住本城。
病名,疫瘄化疳。
原因,先患泄,繼發瘄,後化疳。
證候,瘄雖消回,泄瀉半月未痊,目鼻赤爛作疼,口噴臭惡。
診斷,脈緊數,舌苔糜白。猶恐喉爛穿腮等變迭起。
療法,瀉肝胃鬱熱,以存津液。
處方,龍膽草(四分,酒炒),生石膏(四錢,研細),鹽水炒知母(二錢),根生地(三錢),豬苓(三錢),木蝴蝶(五對),生白芍(二錢),浙茯苓(四錢),清炙甘草(三分),淡竹葉(錢半)
次診,疳爛身熱均減,便泄未愈,苔糜亦輕,脈兼滑數。尚防熱毒下移,轉化便血脫肛等證。治以清化胃腸,並退伏熱。
次方,酒炒川連(三分),炙百部(一錢),焦梔子(三錢),炒楂肉(三錢),漢木通(一錢),炒知母(錢半),地骨皮(四錢),人中白(五分),生桑皮(錢半),陳皮(六分),浙苓(五錢)
三診,疳爛漸瘳,惟咽門糜赤,聲音尚嘶,脾泄久困,右寸仍兼滑數,苔糜未盡,預後恐無良好結果。擬清胃熱,司化膀胱。
三方,木蝴蝶(五對),炒車前(三錢),浙苓(四錢),赤芍(錢半),細生地(四錢),元參(三錢),尿浸石膏(四錢),淡竹葉甘(四片),淡子芩(錢半),福澤瀉(二錢),陳皮(六分)
四診,久瀉雖瘥,咽門等處糜爛又起,脈數苔糜。瘄後最怕患疳,醫頗棘手,治用玉女煎加減。
四方,生石膏(四錢,杵),人中白(五分,杵),金銀花(三錢),中生地(四錢),焦梔子(二錢),地骨皮(四錢),生白芍(錢半),鹽水炒牛膝(錢半),炒楂肉(二錢),烏元參(二錢),淡竹葉(廿四片),陳金汁(二兩,分沖),鮮建蘭葉(三錢,後入)
效果,連服三劑,咽爛已愈。後以燕窩、柿霜等代藥,調養而痊。
廉按:瘄後化疳,葉氏謂之痧疳。多由里證不清,濕盛熱蒸,釀生細菌,或化微蟲,上則腐蝕七竅,下則腐敗胃腸,尤以眼疳生翳為難治,牙疳穿腮為最急。其藥如雞內金之殺蟲磨積,膽草、川連、烏梅、胡連之清肝殺蟲,生地、石斛、元參之甘涼養胃,白朮、芩、陳之健運脾陽,金汁、人中白、尿浸石膏之防腐制爛,皆治斯證不兆之要藥。
此案前後四方,大半用此等藥品配合為劑,故能消疳以收功,惟外治法必不可少,尚需平時預備以應用。
白話文:
[疫情導致疳疾案例]
患者為羅姓男童,年僅五歲,居住於本地。
他罹患的疾病是因疫情引發的疳疾。
病因是最初出現腹瀉,隨後發疹,最終轉變為疳疾。
症狀方面,儘管疹子已經消退,但腹瀉持續了半個月仍未好轉,眼睛和鼻子紅腫疼痛,口中有異常的惡臭。
診斷顯示,脈搏緊繃且頻率快,舌苔呈現糜爛的白色。令人擔心的是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咽喉潰爛或腮腺穿孔等併發症。
治療方法是清除肝胃中的鬱熱,以保存體內津液。
處方包含了龍膽草、生石膏、鹽水炒知母、生地、豬苓、木蝴蝶、生白芍、茯苓、炙甘草以及淡竹葉。
第二次診療,疳疾與發燒症狀均有所減緩,但腹瀉尚未痊癒,舌苔糜爛的情況也有所改善,脈搏依然呈現滑數。必須防範熱毒向下移動,可能轉變為便血或脫肛等症狀。因此,治療重點在於清化胃腸,並消除潛藏的熱毒。
第二次開出的藥方包括了酒炒黃連、炙百部、焦梔子、炒山楂肉、木通、炒知母、地骨皮、人中白、生桑皮、陳皮以及茯苓。
第三次診療,疳疾逐漸康復,但咽部仍然糜爛泛紅,聲音沙啞,長期的脾虛性腹瀉讓人困擾,右手脈搏仍呈現滑數,舌苔糜爛未完全消除,預後情況令人擔憂。治療策略改為清除胃熱,調節膀胱功能。
第三次藥方包括了木蝴蝶、炒車前子、茯苓、赤芍、細生地、玄參、尿浸石膏、淡竹葉、黃芩、澤瀉以及陳皮。
第四次診療,長時間的腹瀉雖已好轉,但咽部糜爛再度發生,脈搏頻率高且舌苔糜爛。疫情後最容易引發疳疾,治療上頗具挑戰,醫生採用玉女煎的加減方進行治療。
第四次藥方有生石膏、人中白、金銀花、生地、焦梔子、地骨皮、生白芍、鹽水炒牛膝、炒山楂肉、玄參、淡竹葉以及陳金汁、新鮮的建蘭葉。
治療結果,連續服用三次藥劑後,咽部糜爛症狀得到改善。之後使用燕窩、柿霜等食物代替藥物,進行調理後終於康復。
廉按:疫情後轉變為疳疾,葉氏稱之為痧疳。通常是由於體內濕氣過重,熱氣蒸騰,滋生細菌或微小寄生蟲,向上可能侵蝕五官,向下可能破壞胃腸,尤其眼部的疳疾形成翳障較難治療,牙齒的疳疾穿透腮腺更是緊急情況。藥物如雞內金可以殺蟲消化積食,龍膽草、黃連、烏梅、胡連能清肝殺蟲,生地、石斛、玄參能滋陰涼血養胃,白朮、黃芩、陳皮可強化脾胃功能,金汁、人中白、尿浸石膏具有防腐爛的功效,這些都是治療該病不可或缺的藥物。
這個案例中,四次藥方大多採用了上述藥材的配伍,因此能夠成功消滅疳疾。然而,外部治療同樣重要,應提前準備以供隨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