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1)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31)

1. 太陰傷寒案(內科)

高玉麟(住黑龍江南門內)

病者,楊子榮,年逾四十,黑龍江人,住省城。

病名,太陰傷寒。

原因,赴城外戚家助忙,事繁食少,中虛受寒。

證侯,脘腹大痛,吐水不止,四肢厥逆,舌苔邊白,中灰滑。

診斷,脈左手弦大,右關弦遲,脈證合參,斷為太陰傷寒。《傷寒論》云:「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適合楊君之病狀矣。

白話文:

診脈時,左手的脈象弦而有力,右手的關脈弦而緩慢,將脈象和症狀綜合考慮,判斷為太陰傷寒。《傷寒論》中說:「太陰傷寒的症狀是:肚子脹滿,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腹瀉厲害,時不時會肚子痛。」這些症狀都符合楊先生的病情。

療法,用附子理中湯加味。以附、薑、桂、椒、吳萸溫寒降逆,人參甘草補中益氣,白朮、雲苓去濕燥土,庶冰熔土燠,中宮自無疼痛之虞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使用附子理中湯再加上其他成分。用附子、薑、桂皮、花椒、吳茱萸溫暖身體,驅散寒氣,用人參、甘草補強身體,用白朮、雲苓去除濕氣、溫暖脾胃,這樣濕氣化解,脾胃就會溫暖,肚子自然就不會痛了。

處方,黑附塊(一兩),炒乾姜(六錢),紫猺桂(三錢),炒川椒(三錢),吳茱萸(四錢),吉林參(三錢),炙甘草(五錢),雲茯苓(六錢),炒白朮(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藥方:

  • 黑附片(60 克)
  • 炒乾薑(36 克)
  • 紫桂(18 克)
  • 炒川椒(18 克)
  • 吳茱萸(24 克)
  • 吉林參(18 克)
  • 炙甘草(30 克)
  • 雲茯苓(36 克)
  • 炒白朮(30 克)

用法: 水煎服。

效果,服藥二劑,厥疾頓瘳。

廉按:寒傷太陰,必其人脾陽素弱,故邪即直入陰經。對證處方,附子理中加味固屬正治,妙在薑、桂、椒、萸善止寒吐冷癰,故能二劑而收功。

白話文:

廉希: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傷寒損傷了太陰脾經,通常是因為患者的脾陽虛弱,所以邪氣可以直接侵犯陰經。針對這個情況開的處方,是附子理中湯加味,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其中巧妙之處在於,薑、桂、椒、萸這些藥物具有良好的止寒、化痰、消癰的功效,因此服用兩劑即可見效。

陳作仁(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

病者,朱陳氏,年四十六歲,祖籍安徽,生長南昌省城。

病名,太陰傷寒。

原因,時當夏令,異常炎熱,貪涼飲冷,感受陰寒。

證候,上吐下瀉,腹痛異常,面青唇白,四肢逆冷,舌苔灰滑。

診斷,六脈沉遲似伏,脈證合參,顯系陰經傷寒。但懷孕六月,得此陰寒危證,殊難措手。

療法,此證非大劑附子理中,不及挽救,稍事遲延,恐誤大事,豈能因六月之娠,而見危不救哉。茲特言明在先,急救其母為首要。遂重用黑附片、高麗參以升陽復脈為君,焦白朮補土為臣,黑炮姜溫中為佐,炙甘草和中為使,外加茯苓利水以分陰陽,木香白芍行氣和血,以助藥力。

白話文:

療法:

這種情況若不用大劑量的附子理中湯治療,恐怕來不及挽救,稍有遲疑,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難道因為懷有六個月的胎兒,就見死不救嗎?所以特別在這裡表明,首先急救母親是首要任務。

因此,重用黑附片和高麗參以升陽復脈為君藥,焦白朮補土為臣藥,黑炮姜溫中為佐藥,炙甘草和中為使藥,再加上茯苓利水以區分陰陽,木香和白芍行氣和血,以幫助藥力發揮。

處方,黑附片(四錢),高麗參(三錢),焦白朮(三錢),黑炮姜(三錢),炙甘草(錢半),雲茯苓(四錢),杭白芍(五錢),廣木香(八分)

白話文:

處方:

  • 黑附子:4 錢
  • 高麗參:3 錢
  • 焦白朮:3 錢
  • 黑炮姜:3 錢
  • 炙甘草:1.5 錢
  • 雲茯苓:4 錢
  • 杭白芍:5 錢
  • 廣木香:0.8 錢

效果,此方連進二劑,吐瀉腹痛,均已輕減,脈象亦起,病勢幸有轉機。原方將附片、炮姜均減半,加縮砂仁一錢,續進二劑,各證就痊。

白話文:

效果:服用此方兩劑後,患者的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症狀都已減輕,脈象也出現好轉,病情出現轉機。遂將原方中的附片和炮姜減半,並加入縮砂仁一錢,再服用兩劑,各項症狀便痊癒了。

廉按:此誠孕婦之急症,非重劑理中,復有何藥可以救急。惟附子為墮胎百藥冠,現今藥肆所備,只有漂淡附片,其中有效成分有名無實,不如易以吳茱萸,善能止吐除癰,且於胎前藥忌歌亦無切禁之條,較附子為穩健。

白話文:

廉氏按:這真的是孕婦的緊急症狀,如果不使用強效的理中湯治療,還有什麼藥能急救呢?只是附子是墮胎藥的榜首,現在藥店備有的,只有漂白淡化的附片,裡頭的有效成分名存實亡,不如換成吳茱萸,它能止吐、消腫,而且在《胎前藥忌歌》裡也沒有禁止使用,比附子更穩妥。

2. 少陰傷寒案(內科)

王經邦(住天台柵門樓)

病者,蔣尚賓妻,年六十二歲,住寧海東路蔣家。

病名,少陰傷寒。

原因,嚴冬之時,腎陽衰弱,不能禦寒,致寒深入骨髓。

證候,頭痛腰疼,身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減,舌苔黑潤。

診斷,六脈沉細而緊,此古人名腎傷寒。《傷寒論》所謂「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療法,宜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溫下散寒。

處方,生麻黃(一錢),淡附片(一錢),北細辛(七分)

白話文:

以下為藥方:

生麻黃(五克)

淡附子(五克)

北細辛(三點五克)

效果,一劑汗出至足,諸證即愈。昔醫聖仲景,作此方以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予屢治如前之脈證,非用此方不能瘳,故贅述之。

白話文:

**效果:**服一劑藥後,就會出汗到腳底,各種症狀立即痊癒。以前醫聖張仲景創立這個方子來治療「少陰病剛發作,卻又出現發熱、脈象沉細的患者」。我多次治療這種脈象和症狀的患者,不用這個方子就不能治癒,所以在此贅述一下。

廉按:少陰傷寒,始得病即脈沉發熱,略一磋跎,勢必至吐利厥逆。故乘其外有發熱,一用麻黃治其外,一用附子治其內,然必佐細辛,從陰精中提出寒邪,使寒在骨髓者直從外解。有是病競用是藥,非精研《傷寒論》者不辦。

白話文:

廉氏認為:少陰傷寒,剛開始發病時脈象沉細發熱,稍稍耽擱,症狀必然會發展到嘔吐、腹瀉和呼吸困難。因此,趁著患者體外有發熱的症狀,先用麻黃來治療外在症狀,再用附子來治療內在症狀。但是,必須配合使用細辛,從陰精中驅除寒邪,讓骨髓中的寒氣直接從體外排出。患有這種病症時,必須對症下藥,沒有深入研究《傷寒論》的人無法分辨。

曾月根(住五華周潭)

病者,曾麗常,年三十四歲,兵營軍需長,住廣東五華文興藪。

病名,少陰傷寒。

原因,辛苦異常,日夜勞瘁,一經感寒,邪傳少陰,即從火化。

證候,一身手足壯熱,不能語言,舌黑且燥。

診斷,脈微細而數。論中微細為少陰病之提綱,數者熱也。凡操勞者病入少陰,從熱化者多,從寒化者少,今一身手足壯熱,所謂火旺生風,風淫末疾也。少陰腎脈夾喉嚨,縈於舌底,其火一升,故舌強不能言。舌黑者,現出火極似水之色也。

白話文:

診斷:

脈搏微弱細小且跳動次數過多。根據中醫理論,脈搏微細是少陰病的關鍵,而脈搏數多則表示有熱症。

分析:

過度勞累會導致病邪侵入少陰,而多數會轉化為熱症,少數會轉化為寒症。現在患者全身手腳發熱,這是因為火旺生風,風邪侵入末梢所致。

少陰的腎經脈絡經過喉嚨,環繞舌底。當火熱之氣上升時,舌頭便會強硬而無法說話。舌頭發黑是火熱極盛,類似水色的表現。

療法黃連阿膠湯主之。方用黃連黃芩之大苦大寒以折之,白芍之苦平以降之,又取雞子黃定離中之氣,阿膠填坎中之精,俾氣血有情之物交媾其水火,則壯熱退而能言,熱退而舌不黑矣。

白話文:

**療法:**使用黃連阿膠湯。藥方中使用黃連和黃芩的極苦極寒之性來抑制熱邪,白芍的苦平之性來降火,再加入雞子黃安定中焦的氣,阿膠填補下焦的精,讓氣血之物相互交融,平衡水火,從而退燒、恢復說話能力,並且舌頭不再發黑。

處方,黃連(四錢),阿膠(三錢),黃芩(一錢),白芍(二錢),雞子黃(二枚)

白話文:

藥方:

  • 黃連(4 錢)
  • 阿膠(3 錢)
  • 黃芩(1 錢)
  • 白芍(2 錢)
  • 雞蛋黃(2 枚)

上四味先煮三味去滓,內阿膠烊化盡,後內雞子黃,溫服。

效果,初服二劑,病勢漸平,再服一劑,諸症皆退。惟兩腳拘攣,後服白芍五錢、甘草三錢,二劑而瘥。以芍藥、甘草含有人參氣味,血得補則筋有所養,筋舒則拘攣自除。

白話文:

效果,一開始服用兩劑藥後,病情逐漸好轉,再服用一劑,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只有雙腳抽筋,後來服用白芍五錢、甘草三錢,兩劑藥後痊癒了。因為芍藥、甘草含有補氣養血的人參氣味,血得到滋養則筋得到養護,筋一舒展,自然就不會抽筋了。

廉按:少陰傷寒有傳經直中之分,直中者多從水化,淺則麻附細辛湯證,深則四逆湯證,傳經者多從火化。今因津枯熱熾,舌黑燥而不得語,急急以黃連阿膠湯瀉南補北,確是對證處方。終用芍藥、甘草苦甘化陰,養血舒筋,亦屬長沙正法。

白話文:

廉按:少陰傷寒有分兩種,一種是直中經絡,這種情況大多從水化,輕則有麻附細辛湯的證狀,重則有四逆湯的證狀;一種是通過經絡傳布,這種情況大多從火化。現在因為津液枯竭,熱氣亢盛,舌頭發黑乾燥無法說話,急用黃連阿膠湯瀉掉南方的熱,補益北方的陰,確實是對證的方劑。最後用芍藥、甘草的苦甘之味化陰,養血舒筋,也屬於長沙的正宗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