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7)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7)

1. 風痹案(內科)

令病人吸氣一口,以右手出針,速將左手緊們其穴。惟十宣穴無手法,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

第三四日因風雨為針刺避忌之日。

第五日脈弦緊之象已去十之五六,出寸之脈,亦不見矣,項強之症如失,肩臂亦能屈伸而不痛,兩腿稍能行走。此日針手陽明經之肩髃穴針入八分,二針曲池穴入五分,三針合谷穴入三分,四針手少陽中淆穴入三分。手法與第二日同。予臨行雲:敝人不能久居家中為君診治,因煙埠(即芝罘)有事,請君去煙同寓,行孫真人阿是穴之法,何處痛以何處刺之,庶能速愈。況君久居家中,家事累心,久而久之,臟腑受病,則手續又難一層。

伊聞言甚喜,定於明晨去煙。

第六日早十時,坐輪赴煙,同寓靖安公司內。下午同伊至澡塘沐浴,去時伊枕木枕休息,即覺項部微痛,少時回寓,坐未一刻,項強之症陡來。此日天雨,針家避忌。伊痛不能忍,不得已刺風府一穴、風池二穴、大椎一穴入五分,風門二穴入五分。手法用龍虎龜鳳四法療之。手法行完,項強之痛已去。

第七八九日,未行刺法。見其症日退一日,醫者不可每日行針,蓋經絡之氣血,慣亦不靈矣。

第十日晨起時,風雨交作,至下午天晴,伊忽受外感症。《內經》云:傷寒一日刺風府,先針風府穴留三呼二,針風池二穴留七呼三,針風門二穴留七呼三。手法用瀉法而不補。

第十一日外感症愈,惟缺盆骨微痛,兩膝寒冷。灸手少陽經天髎穴左右各七壯,足少陽膽經肩井穴左右灸五壯,足陽明胃經三里穴左右各灸二七壯。

灸病手法:用樟木一片,厚三分,外口寬長一寸四五,內口圓直徑三分。黃帝云:灸不三分,是謂徒冤。乃言成丁之年艾球之大小也。艾葉以五月五日採者為佳,用時暴乾,入臼搗細,篩去塵土,撮去艾葉中之硬梗,潔白如棉,俗名艾絨。灸幾壯,先將艾絨團成幾球。出汗之手,不可令團,因艾濕難燃。

再以墨將穴點正,以樟木板放於穴上,外用絨布一塊,內剪一孔,套於樟木板之外,預防艾火落於肉上。外用香油燈(即芝麻油)一盞,鑷子一把,水碗一個。將艾球於燈火上燃之,看艾球焯與木板齊,病人必呼痛,急鑷下放於水碗之內。再取一球,輪流灸之。莫妙病人忍受一刻之苦,待艾球之火已滅,則一壯能有十壯之功效。

灸完時過四五小時,灸處必起水泡。用金針刺破,將水擠出,用西藥布貼之,外縛以合口膏,古人用竹內皮貼之,予初用此法,多有成瘡之患。

效果,二十天,風痹之證已愈,至陰曆五月八日回里。

廉按:論證援引詳明,取穴確有薪傳,非平日研究《甲乙經》及《針灸大咸》者不辦。此等驗案,學者宜注意焉。

白話文:

風痹病例(內科)

病人吸氣一口,醫生用右手持針,左手迅速按住穴位。只有十宣穴沒有特殊手法,用三棱針刺破,微出血。

第三、四日因風雨,為針灸禁忌日。

第五日,脈象弦緊的情況已好轉七八成,寸脈也消失了,頸項僵硬的症狀也幾乎消失,肩膀和手臂也能彎曲伸展而不痛,雙腿也能稍微行走。這天針刺手陽明經的肩髃穴八分,曲池穴五分,合谷穴三分,手少陽經的中渚穴三分。手法與第二天相同。我臨走時說:我不能長時間在家裡為你診治,因為芝罘有事,請你去芝罘我的住所,用孫真人阿是穴的方法,哪裡痛就刺哪裡,這樣才能快速痊癒。況且你長時間待在家裡,家務事讓你心煩,時間久了,臟腑也會生病,這樣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

病人聽後非常高興,決定第二天早上就去芝罘。

第六日上午十點,坐車到芝罘,住在靖安公司。下午與病人一起去澡堂洗澡,回住所後,病人枕著木枕休息,突然感覺頸部有點痛,一會兒回到住所,坐下不到一刻鐘,頸項僵硬的症狀突然又出現了。這天天下雨,是針灸的禁忌日。病人痛得無法忍受,不得已刺了風府穴一個、風池穴兩個、大椎穴一個,都刺入五分深,風門穴兩個,也刺入五分深。手法採用了龍虎龜鳳四種手法治療。手法做完後,頸項僵硬的疼痛就消失了。

第七、八、九日,沒有進行針灸。病人症狀一天比一天減輕,醫生不能每天都針灸,因為經絡的氣血,經常針灸也會失去效果。

第十日早晨起床時,風雨交加,到下午天晴,病人突然受了外感風寒。《內經》上說:治療傷寒第一天要刺風府穴,先針刺風府穴,留針三呼(呼吸)二(停頓),再針刺風池穴兩個,留針七呼三,針刺風門穴兩個,留針七呼三。手法用瀉法,不用補法。

第十一日外感風寒痊癒,只有鎖骨稍微疼痛,雙膝冰冷。在手少陽經的天髎穴左右各灸七壯,足少陽膽經的肩井穴左右各灸五壯,足陽明胃經的三里穴左右各灸二十七壯。

艾灸方法:用樟木板一片,厚三分,外口寬長一寸四五,內口圓直徑三分。黃帝說:灸針深度不到三分,就白費功夫。這是指成年人艾炷的大小。艾葉以五月五日採摘的最好,使用時要暴曬乾燥,放入臼中搗碎,篩去塵土,挑去艾葉中的硬梗,潔白如棉,俗稱艾絨。灸多少壯,先將艾絨搓成幾個小球。出汗的手,不能搓艾絨,因為艾絨潮濕不易燃燒。

然後用墨汁在穴位上點準,將樟木板放在穴位上,外面用一塊絨布,在絨布上剪一個孔,套在樟木板外面,以防艾火燒到皮膚上。另外準備一盞香油燈(芝麻油燈)、一把鑷子、一個水碗。將艾絨球放在燈火上燃燒,當艾絨球燃燒與木板齊平時,病人會喊痛,迅速用鑷子夾掉放入水碗中。再取一個艾絨球,輪流灸。病人只需忍受片刻痛苦,待艾絨球的火滅了,一壯的效果等於十壯。

灸完後四五個小時,灸的部位會起水泡。用金針刺破,把水擠出來,用藥布貼上,外面用合口膏固定,古人用竹內皮貼敷,我最初用這種方法,很多都化膿了。

效果:二十天后,風痹症狀痊癒,陰曆五月八日回家。

按語:此案論證詳實,取穴準確,非平時深入研究《甲乙經》及《針灸大成》者不能做到。此類驗案,學者應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