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29)
二集 傳染病案 (129)
1. 伏熱發疹案
過允文(住宜興徐舍)
病者,胡仲芬令孫,年五歲,住宜興西察院。
病名,伏熱發疹。
原因,伏邪內發,風熱外感。
證候,身熱咳嗽,口渴神煩,便溏溲赤,痧透未足,熱鬱不退,苔白而花,舌質乾燥。
診斷,脈數,右甚於左。乃伏邪與新感同發,熱鬱肺絡,疊用生津宣透之劑。自二月迄於三月,連透紅痧三次,繼透白㾦,色枯不潤,進大劑甘寒養液,猶是半枯半潤,時灌頻溉,疹色方能晶亮。
療法,重用生津,佐以宣透,沙參、石斛、生地、蔗汁生津為君,桑葉、豆豉、前胡、茅根宣透為臣,川貝、枇杷葉清金肅肺,蔞皮、鹽夏寬運中氣。惟便溏一證,既不能澀,又不能補,只入扁豆為和中健脾之用。
處方,鮮生地(五錢),青蔗汁(半鍾),川貝母(三錢),鮮石斛(三錢),淡豆豉(三錢),北沙參(三錢),冬桑葉(二錢),青鹽夏(錢半),生扁豆(三錢),枇杷葉(五片,去毛),栝蔞皮(二錢),前胡(二錢)
先用白茅根(二兩,去心),煎湯代水。
次診,服二劑,痧回熱退。數日後,驟然厥逆,脈弦而滑。此乃乳食不化,生痰阻氣,上壅肺氣使然,急宜開痰降氣。
次方,枳實,鬱金,花檳榔,玉樞丹(磨沖,各五分),鮮菖蒲汁(五錢),淡竹瀝(一兩),薑汁(五滴,沖)
三診,煎服半劑,吐出膠痰二塊,厥回氣平。明日又大熱口渴,舌紅,脈數而細。治以清熱生津,參以化痰。
三方,鮮鐵斛(三錢),川貝(三錢),花粉(三錢),鮮生地(五錢),桑葉(二錢),老竹黃(二錢),銀花(五錢),知母(三錢),杜膽星(錢半)
四診,服二劑,熱少平,又透痧一身,甚密。再與生津托邪法,熱退痧回。後二日復厥,勢較輕,即與前方。又吐出膠痰數口,厥回而身又熱,復透出痧一身,而津液之桔尤甚,令頻灌蔗汁。數日後,發出白㾦一身,色枯,即與大劑甘寒養液。
四方,鐵皮斛(五錢),北沙參(三錢),栝蔞皮(二錢),鮮生地(三錢),天麥冬、蓮心(各三錢),青蔗汁(半鍾,沖),生甘草(一錢),旋覆花(錢半,包煎)
效果,服三劑,白㾦轉潤,五劑全亮,又五劑而愈。有患此者,他醫見其厥,用羚羊角煎送牛黃丸服下,未二時即死。
廉按:痧為麻疹之俗稱,杭寧紹通稱曰瘄,江蘇總名曰疹。此案伏熱發疹,陰氣先傷,較之但感風熱發疹者,輕重懸殊。故疊用清透甘涼,證多反復,次方重用開痰降氣,末方大劑甘寒救液,均極有力,宜乎厥疾乃瘳。此為痧疹之正法眼藏。
白話文:
[潛藏熱毒引發疹子案例]
患者是胡仲芬的孫子,五歲,住在宜興西察院。
病症被診斷為潛藏熱毒引發疹子。
病因是體內邪氣爆發,加上外感風熱。
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咳嗽、口渴、精神煩躁、大便稀軟、小便色赤、疹子雖出現但不夠充分,熱毒鬱結無法消散,舌苔白且帶斑點,舌頭表面乾燥。
診斷結果顯示脈搏快速,右手脈象比左手更強烈。這是體內邪氣與新感染的風熱同時爆發,熱毒鬱結在肺部,連續使用了滋潤和透疹的藥物。從二月到三月,疹子連續出現三次,接著出現了白色的小疹子,顏色枯萎無光澤,於是大量使用甘寒滋液的藥物,疹子才呈現半枯半潤的狀態,持續頻繁地灌注藥汁,疹子顏色才能變得晶亮。
治療方法是大量使用滋潤藥物,輔以透疹藥物。沙參、石斛、生地、蔗汁作為主藥滋潤身體;桑葉、豆豉、前胡、茅根作為輔藥透疹;川貝、枇杷葉清肺解熱;蔞皮、鹽夏調節中氣。對於大便稀軟的症狀,既不能收斂也不能補益,只能加入扁豆來調和脾胃。
開出的藥方包括:鮮生地、青蔗汁、川貝母、鮮石斛、淡豆豉、北沙參、冬桑葉、青鹽夏、生扁豆、枇杷葉、栝蔞皮、前胡。先以白茅根煎湯代替水。
第二次診斷,服用兩劑藥後,疹子消退,熱度下降。幾天後,突然出現四肢冰冷,脈象緊繃且滑。這是由於消化不良產生痰濕阻塞氣道,導致肺氣受壓,應立即採取化痰降氣的措施。
第二次藥方包括:枳實、鬱金、花檳榔、玉樞丹、鮮菖蒲汁、淡竹瀝、薑汁。
第三次診斷,服用半劑藥後,吐出了兩塊粘稠的痰,四肢回暖,氣息平穩。第二天又出現高燒口渴,舌頭紅色,脈象細速。治療方法是清熱生津,配合化痰。
第三次藥方包括:鐵斛、川貝、花粉、鮮生地、桑葉、老竹黃、銀花、知母、杜膽星。
第四次診斷,服用兩劑藥後,熱度稍減,全身再次出現密集的疹子。再次使用滋潤透疹的方法,熱度消退,疹子消散。兩天後再次出現四肢冰冷,但程度較輕,延續之前的治療方案。再次吐出幾口粘稠的痰,四肢回暖,但身體再次發熱,全身再次出現疹子,身體的津液嚴重缺乏,建議頻繁飲用蔗汁。幾天後,全身出現白色的疹子,顏色枯萎,大量使用甘寒滋液的藥物。
第四次藥方包括:鐵皮斛、北沙參、栝蔞皮、鮮生地、天麥冬、蓮心、青蔗汁、生甘草、旋覆花。
治療結果,服用三劑藥後,白色疹子開始恢復光澤,服用五劑後,疹子完全明亮,再服用五劑後痊癒。有其他醫生遇到類似情況,見到四肢冰冷就使用羚羊角煎煮並搭配牛黃丸,不到兩小時病人就去世了。
廉按:疹子在民間通常稱為麻疹,在杭州、寧波、紹興等地通常稱為瘄,在江蘇則統稱為疹。這個案例中,潛藏熱毒引發疹子,陰氣先受損,相較於單純因風熱引起的疹子,病情輕重差距很大。因此,連續使用清熱透疹和甘涼藥物,病情多次反覆。第二次藥方大量使用化痰降氣的藥物,最後一次藥方大量使用甘寒滋液的藥物,都非常有效,四肢冰冷的症狀得以緩解。這就是疹子正確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