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23)
二集 傳染病案 (123)
1. 冬溫麻疹案
蘭豁中醫專校畢業生,何益贊,蔡濟川會診
病者,沈湘漁孫女,年十三歲,住蘭谿城中。
病名,冬溫麻疹。
原因,勤於女工,往往深夜篝鐙針黹。髫齡稚陰未充,肺胃陽邪易動,又值冬陽不藏,至節將屆,一陽初萌,午夜圍爐,以火引火,遂發冬溫。初起身熱無寒,頭痛,咽喉微痛,咳嗽不揚,胸膈氣懣。先延某醫診視,授疏風清熱降火之劑,以病家告知大便三日不行,徑投生大黃二錢,服之泄瀉如水,喉痛頓瘳,而頭痛益劇,身熱尤熾,肺氣仍閉,呼吸俱艱。
證候,肌膚色紅,麻疹稠密,周身骨節痛痹,不能轉側,支節亦不能屈伸,甚至面目亦浮,手臂膚腫,指掌麻木,不可以握。
診斷,脈數且大,獨右寸不顯,舌色尖邊皆紅,中心後根黃苔頗膩。此仲景所謂「太陽病,發熱不惡寒者,為溫病。」成聊攝注謂發熱不惡寒為陽明者,此也。查閱某醫處方,用牛蒡、射干、桑葉、菊花、丹皮、藍根、二陳等味,以大便未行,遽加生軍若干。服後大便水泄,喉痛雖除,但稚齡真陰尚弱,徑與直瀉,陰氣先傷,陽熱浮越,遂令頭痛加甚,體熱益高,夜不成寐,證情漸劇。蓋病在肺胃,法宜輕宣,而乃重濁通府,直攻其下,已過病所,原非正治。二十六日上午,乃招餘二人同往視之。
療法,只宜開宣肺郁,即能透疹解肌,佐以泄熱滌痰,便是疏通胸膈,又不可寒涼直折,反致閉遏,藥貴輕清,庶合分寸。
處方,瓜蔞皮(錢半),白蒺藜(二錢),生紫菀(二錢),廣鬱金(錢半,生打),浙茯苓(錢半),酒炒黃芩(錢半),浙貝母(二錢),苦桔梗(錢半),光杏仁(二錢,勿研)
焦梔子(二錢),廣陳皮(一錢),路路通(二錢,去刺)
次診,廿六日午後診視,是日節交冬至,葭管灰飛,陽氣萌動,病體應之,勢難退舍。午後三時,又偕同湘漁先生往視,正在陽明旺於申酉之交,體熱烙手,頭痛大劇,體痛且木,不可屈伸,肌膚不仁,腕臂俱腫,十指浮脹,手不能握,紅疹稠密,面部亦浮。詢得腹背皆紅,疹俱滿布,惟膝脛以下未遍。脈數且洪,弦勁搏指,右手寸部亦起,唇色鮮豔,有若塗朱,舌尖邊深絳,中心後根黃濁之苔皆化,幾於全舌殷紅,但不燥渴引飲,齒齦紅胖,頰車不利,舌本頑木,而顴亦紅。可知肺家鬱熱,已漸透露於肌膚之表,但咳猶未爽,呼吸仍艱,則肺氣猶未宣通,而陽明之胃火大熾,痰熱互結,且令肝膽陽邪,乘機恣肆,升多降少,互為糾纏。總之冬令久晴,燥火用事,加以客氣司天,正值陽明在泉主令,尤助燥金氣火,致令肺藏失其清展之權。仲師麻杏甘膏成法,正為是證針對良劑。當援引經方,參合開痰泄壅,兼用喻氏專清肺火之意,倚重黃芩、桑皮清肅肺家燥熱,弗疑支節痹著,誤投風藥活絡,反以助桀為虐,庶幾擊其中堅,首尾自能互應。
白話文:
[冬溫麻疹案例]
蘭豁中醫專校畢業生何益贊與蔡濟川一同會診。
病患:沈湘漁的孫女,十三歲,住在蘭谿城中。
病名:冬溫麻疹。
病因:病人勤勞做女工,經常在深夜點燈縫紉。年紀尚小,陰氣未足,肺和胃的陽氣容易受邪而動,又值冬天陽氣潛藏不足,正逢冬至將近,陽氣初生,加上午夜圍爐取暖,以火引火,於是引發冬溫。最初發病時身熱無寒,頭痛,咽喉輕微疼痛,咳嗽聲音不清,胸口感到悶脹。先前請某位醫生診治,開了疏散風邪、清熱降火的藥,但病人家屬告知病人已三日未排便,醫生便直接用了二錢生大黃,服用後腹瀉如水,喉嚨痛稍微緩解,但頭痛卻更加劇烈,身體發熱更嚴重,肺氣仍然不暢通,呼吸困難。
症狀:皮膚呈現紅色,麻疹密集,全身骨節疼痛麻木,無法轉動身體,四肢也不能彎曲伸展,甚至面部浮腫,手臂皮膚腫脹,手指和手掌麻木,無法握緊。
診斷:脈搏快而有力,只有右手寸脈不明顯,舌頭尖部和邊緣都呈紅色,中心和後部有黃膩的舌苔。這符合張仲景所說的「太陽病,發熱但不怕冷,屬於溫病」的描述。成聊攝的注釋認為發熱不怕冷屬於陽明病,也是這個意思。查看之前那位醫生的處方,用了牛蒡、射干、桑葉、菊花、丹皮、藍根、二陳湯等藥,因為病人未排便,就馬上加了生大黃。服用後腹瀉如水,雖然喉嚨痛好了,但因為病人年幼,真陰虛弱,直接用瀉下的方式,陰氣首先受損,陽熱浮越,導致頭痛更加嚴重,體溫更高,夜間無法入睡,病情逐漸加重。因為病在肺和胃,應該用輕清宣肺的方法,而卻用重濁的藥物通利大便,直接攻擊下方,已經超出病灶所在,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二十六日上午,才邀請我們二人一同前往診視。
治療方法:只適合開宣肺氣的鬱滯,就能夠使麻疹透發,疏通肌肉,輔以泄熱、清除痰液,就能疏通胸膈,又不能用寒涼的藥物直接抑制,反而會導致閉塞,藥物貴在輕清,才符合病情。
處方:瓜蔞皮(一錢半),白蒺藜(二錢),生紫菀(二錢),廣鬱金(一錢半,生打),浙茯苓(一錢半),酒炒黃芩(一錢半),浙貝母(二錢),苦桔梗(一錢半),光杏仁(二錢,不要研磨),焦梔子(二錢),廣陳皮(一錢),路路通(二錢,去刺)。
再次診視:二十六日下午再次診視,這天正好是冬至,陽氣開始萌動,病情也隨之變化,難以好轉。下午三時,又與湘漁先生一同前往診視,正值陽明經氣旺盛的申時和酉時交接之際,體溫高到燙手,頭痛劇烈,身體疼痛且麻木,無法彎曲伸展,皮膚麻木不仁,手腕和手臂都腫脹,十指腫脹,手無法握緊,紅疹密集,臉部也浮腫。詢問得知腹部和背部都已變紅,紅疹遍布全身,只有膝蓋和小腿以下還沒完全出現。脈搏快而有力,弦勁有力,右手寸脈也開始顯現,嘴唇顏色鮮紅,像塗了朱砂一樣,舌尖和邊緣呈深紅色,中心和後部黃濁的舌苔都消失了,幾乎整個舌頭都呈現殷紅色,但卻不覺得口渴想喝水,牙齦紅腫肥大,兩頰肌肉活動不利索,舌根僵硬麻木,顴骨也發紅。由此可知,肺部的鬱熱已經逐漸向皮膚表面透發,但咳嗽仍然不爽,呼吸仍然困難,說明肺氣還沒完全暢通,而且陽明胃火旺盛,痰和熱互相交結,又導致肝膽陽邪趁機妄為,升多降少,互相糾纏。總之,冬天持續晴朗,燥火盛行,加上今年客氣主事,正好陽明經氣旺盛,更加助長燥金之氣火,導致肺臟失去清展的功能。仲景的麻杏甘膏湯正適合這種病證。應該參照經方,結合開痰泄壅的方法,同時借鑑喻氏清肺火的思路,倚重黃芩、桑白皮來清肅肺部的燥熱,不要懷疑肢體麻木,誤用祛風活絡的藥物,反而會助長邪氣,只要抓住病機要害,就能夠首尾呼應,使疾病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