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08)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108)

1. 疫痘夾疳案

犯之則有伏匿、焦紫喘脹聲瘖之患。誤食糖霜,則多發疳蝕。

六、辨疫痘應用書籍

學說惟《黃帝逸典》,最為高古,唐藍采和真人注。自序謂立功人寰,莫如醫藥,乃注此書,而附撰藥性藥方於後。藥性兼及構造之原理,藥方兼及配合之方法,可為治痘之綱要。看法惟翁仲仁《痘疹金鏡錄》最為精確。其書總括痘疹之病源、治法及處方,頗為簡明,且無偏於寒熱攻補之弊。

吳鞠通贊為痘科寶筏。其妙處全在於看,認證確實,治之自效。初學必須先熟讀其書,而後歷求諸家,方不誤事。故今之研究痘疹者,多以此為入門之書。而俞茂鯤撰《痘科金鏡賦集解》,取翁仲仁賦十一篇,加以註釋,亦不可不參看也。又次葉天士《幼科痘疹要略》,其看法有補翁仲仁不及之條,治法則參考諸家,廣收眾法,集前哲之長,而融化之。徐靈胎贊為不僅名家,可稱大家,良有以也。

陸履安謂葉氏治痘,夙稱神奇。觀其案中寒熱攻補,不膠於一見,如毒火深伏,氣血壅遏者,藉芳香以搜逐,用紫雪丹。氣滯血凝,毒重火伏者,以酒大黃、石膏、青皮桃仁、荊芥、犀角、豬尾血之類主治。肝肺毒火不宣,氣血有焦燔之勢者,用犀角、羚羊、紫草、丹皮、石膏、鮮生地之類。

元氣不支,陽虛內陷而見灰白濕爛泄瀉嘔惡等證者,用辛香溫煦,如陳文仲之法為要。氣血極虛而漿清塌癢,全無實證相兼者,當峻補氣血,用參歸鹿茸湯及坎炁湯之類。氣虛莫外乎保元及四君子,血虛不離於四物及補血湯。又於氣虛血熱者,補氣之中兼涼血。血虛氣滯者,補血之中佐辛香。

用攻法須分部位經絡,用補法當辨寒熱燥濕。過清則有冰伏之慮,偏熱則有液涸之虞,此皆先生採擇先賢之法,因人見證而施治,可謂善法。古者矣!近世小兒痘疹,多挾熱疫時氣而發,故費建中救偏瑣言,法多中肯,必勝湯一方,《金鑑痘疹心法要訣》每採用之,以救非常之怪痘,厥功偉矣。葉氏《痘疹要略》云:近世布痘,每盛發於君相風木燥金司令,蓋非火不發也。

火鬱發之,升陽散火是已。但前證若裡熱甚重,煎灼脂液,苟非苦寒下奪,佐以升表,不能用也。費建中方,頗為中的。妙在寒涼清火解毒,必佐活血疏暢,預防其凝滯氣血也。乃後人不察,訾其偏任寒涼。蓋未知痘疫之同於熱疫也。審其為熱疫,必宗其法,又可曾亦論及。

近惟王清任知之。即麻疹亦多因熱疫之氣而發,故治法亦與溫疫相埒。習幼科者,於溫熱暑疫諸證因,不可不細心研究也。總之書不在多,在乎精。苟能於此四種,明辨篤行,融會貫通,則於痘疫,已得其要矣。今承下問,容敢實告,願與吾兄一商榷之。

廉按:疫痘夾疳,較尋常痘疫為難治,以其實中夾虛,虛中夾實也。況痘已發齊,多不起脹,正聶久吾所謂出齊後,當起脹而不起脹,則漿不行,而五陷之症作矣。所謂五陷者,如痘稠密,暈紅紫,而頂陷下,紫陷也。甚則暈腳乾枯,中有黑臍,而成黑陷,此毒熱熾盛,蔽其氣,凝其血而陷也。

白話文:

疫痘夾疳案

痘疹若發作,可能潛伏、發燒、紫紺、喘息、聲音嘶啞等症狀。若誤食糖霜,則容易加重疳蝕(營養不良)。

關於痘疹治療的書籍,以《黃帝逸典》最為古老精深,唐代藍采和真人曾注釋此書。序言中提到,造福人間最好的方法莫過於醫藥,因此才注釋此書,並附上藥性及藥方。書中藥性部分涵蓋藥物組成原理,藥方部分涵蓋配伍方法,可作為治療痘疹的綱要。

至於診斷痘疹,則以翁仲仁的《痘疹金鏡錄》最為準確。此書全面總結了痘疹的病因、治療方法及處方,簡明易懂,且沒有偏向寒熱攻補的弊端。吳鞠通盛讚其為痘科寶典。其精妙之處在於診斷準確,對症下藥,療效顯著。初學者必須先熟讀此書,然後再參考其他書籍,才能避免錯誤。因此,現代研究痘疹者,大多以此書為入門書籍。而俞茂鯤編著的《痘科金鏡賦集解》,對翁仲仁的十一篇賦作了註釋,也值得參考。此外,葉天士的《幼科痘疹要略》也值得研讀,其觀點補充了翁仲仁書中未提及的部分,治療方法則參考多家學說,廣泛吸取前賢的經驗並加以融會貫通。徐靈胎讚譽葉天士不僅是名家,更是大家,實至名歸。

陸履安認為葉天士治療痘疹,向來神奇。觀察其病例,寒熱攻補並非一成不變,例如毒火深伏、氣血瘀阻者,則用芳香之品疏通,如紫雪丹;氣滯血凝,毒重火盛者,則用酒大黃、石膏、青皮、桃仁、荊芥、犀角、豬尾血等;肝肺毒火鬱結,氣血將要焦灼者,則用犀角、羚羊角、紫草、丹皮、石膏、鮮生地等。

元氣不足,陽虛內陷,出現灰白濕爛、泄瀉、嘔惡等症狀者,則需用辛香溫煦之品,如陳文仲的方法;氣血極度虛弱,痘疹漿液稀薄,瘙癢,並無實證者,則需大補氣血,如參歸鹿茸湯及坎炁湯等;氣虛者,需用保元湯及四君子湯;血虛者,需用四物湯及補血湯;氣虛血熱者,補氣的同時需涼血;血虛氣滯者,補血的同時需佐以辛香之品。

使用攻邪方法需區分部位和經絡,使用補益方法需辨別寒熱燥濕。過於寒涼則可能導致寒邪內伏,過於溫熱則可能導致津液枯竭,這些都是葉天士根據前賢經驗,因人而異,見證而施治,可謂善法。古代小兒痘疹,多夾雜疫氣而發,因此費建中治療痘疹的經驗非常中肯,其必勝湯一方,《金鑑痘疹心法要訣》常用此方搶救危重痘疹,功不可沒。葉天士《痘疹要略》中說:近世痘疹,常在君相風木燥金當令時發作,這不是火邪難以發作的。

火邪鬱結而發,治療應以升陽散火為主。但如果裡熱很重,煎灼津液,非用苦寒之品下泄,佐以升提表邪,是不能奏效的。費建中一方,正合此意,其妙處在於寒涼清熱解毒,必佐以活血疏通,以防氣血凝滯。後人不明此理,批評其過於依賴寒涼,是因為不懂得痘疹與溫疫的相似之處。若判斷為熱疫,則應遵循此法。曾氏也有相關論述。

近代只有王清任理解此理。麻疹也多因熱疫之氣而發,所以治療方法也與溫疫相近。學習兒科者,必須仔細研究溫熱暑疫的病因。總之,讀書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深入學習這四種書籍,融會貫通,則對痘疹的治療,已掌握其要領了。今承蒙詢問,斗膽奉告,希望與兄長商榷。

按:疫痘夾疳,比普通的痘疹更難治療,因為它兼具實證和虛證。而且痘疹已全部發出,多數不會再脹,正如同聶久吾所說的,痘疹出齊後,應該脹而不脹,則痘漿不能正常運行,而出現五陷的症狀。所謂五陷,是指痘疹密集,暈紅紫,而痘疹中央下陷,稱為紫陷;嚴重者,痘疹周圍皮膚乾枯,痘疹中央有黑點,稱為黑陷,這是因為毒熱熾盛,閉塞氣機,凝滯血脈而導致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