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101)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101)

1. 痘夾癍疹案

六診,痘雖貫漿,漿行薄弱,腰下多未結痂。便溏溺利,面唇色淡,指紋已隱。此皆兒小元弱之確徵。議用回漿飲加減,助其收結。

六方,老東參(一錢),清炙耆(一錢),炒於朮(一錢),浙茯苓(一錢),嫩閩姜(四分),淮山藥(二錢,生打)

南芡實(二錢),炒白芍(一錢),清炙草(四分),小津棗(三枚)

七診,連進三劑,漿足色蒼,形勢圓綻,四肢陸續貫漿,皮膚捫之平和,不冷亦不過熱,大勢已有成功之象。但大便略滯,口舌略干,吮乳不休,此係元氣雖復,津液尚虧。當用氣液雙補,參燕冰糖飲以善後。

七方,潞黨參(一錢),光暹燕(一錢),奎冰糖(一錢)

效果,連服八日,結痂落靨,喜笑活潑而痊。

廉按:凡看痘證,專科皆謂先疏後密者,輕而多順;先密後疏者,重而多逆。然亦有辨。如輕性痘證,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先似疏而後漸密,此順證也,結果多吉,若初出時,只見面上胸前有三五處,顆粒模糊,根腳腫硬,待至起發,則一齊湧出,故先疏而後尤密,此逆證也,結果多凶。至若先密後疏,形同攢簇者,就予所驗,夾癍夾疹者多。

其初出也,看之一片紅點癍疹相雜,臨證時頗難診斷,至起發時,癍疹盡散,惟痘獨在。故先似密而後實疏,不比真正堆聚攢簇之怪痘,如遊蠶、燕窩、雁行、鼠跡、蟹爪、鳥跡、蛇皮、蟢窩、螺疔珠殼、疊錢、紫背、履底環珠、覆釜、兩截、矇頭托腮、鎖口、鎖唇、鎖項、鎖喉、抱鬢、披肩、攢背、蒙骫、咽關、攢胸、囊腹、纏腰、抱膝、鱗生、囊球等,為數大惡證,治之無益,徒招怨尤。

此案初診,即斷其為夾疹挾癍,首用透解癍疹,固已扼其首要,以後多方救濟,或涼血攻毒,或活血提頂,或涼血解毒,皆治血熱疫痘初中期間之必要。自中以後至末期,始轉機而用補法,亦屬一定之步驟。

白話文:

痘夾疹病例

初診,痘痘雖然已出現膿液,但膿液稀薄,腰部以下許多地方尚未結痂。大便稀溏,小便頻繁,臉色和嘴唇蒼白,指紋已隱約不清。這些都是孩子元氣不足的明確徵象。決定使用回漿飲加減方,幫助痘痘收斂結痂。

處方:人參(一錢)、炙黃耆(一錢)、炒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生薑(四分)、淮山藥(二錢,生用)、芡實(二錢)、炒白芍藥(一錢)、炙甘草(四分)、大棗(三枚)。

七診,連續服用三劑後,膿液充足,顏色發青,痘痘形狀圓潤飽滿,四肢陸續出現膿液,皮膚觸摸起來平滑,不冷也不過熱,病情已大有好轉。但是大便略微滯澀,口舌略乾,孩子不停地吮吸乳汁,這是元氣雖已恢復,但津液仍不足的表現。應該使用既能補氣又能補液的方劑,服用參燕冰糖飲來鞏固療效。

處方:黨參(一錢)、燕窩(一錢)、冰糖(一錢)。

療效:連續服用八天,痘痘結痂脫落,孩子活潑好動,痊癒。

按語:凡是觀察痘症,專家都說先稀疏後密集的痘症,較輕且預後較好;先密集後稀疏的痘症,較重且預後較差。但是這也需要辨別。例如輕症痘痘,出疹三次四次,大小不一,一開始看似稀疏,然後逐漸密集,這是順證,結果大多良好。如果一開始只見面部和胸前有三五個痘痘,顆粒模糊,根部腫硬,等到發病時,痘痘一起湧出,這就是先疏後更密集,這是逆證,結果大多凶險。至於先密集後稀疏,痘痘密集叢聚在一起的,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是夾雜著癍疹的痘痘。

痘痘剛開始出現時,看起來是一片紅點、癍疹混雜在一起,臨床上很難診斷,等到發病時,癍疹都消散了,只有痘痘存在。所以一開始看似密集,後來實際上稀疏,這和真正堆積叢聚的怪異痘痘不同,例如像遊蠶、燕窩、雁行、鼠跡、蟹爪、鳥跡、蛇皮、蟢窩、螺疔珠殼、疊錢、紫背、履底環珠、覆釜、兩截、矇頭托腮、鎖口、鎖唇、鎖項、鎖喉、抱鬢、披肩、攢背、蒙骫、咽關、攢胸、囊腹、纏腰、抱膝、鱗生、囊球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凶險的痘症,治療無效,徒增怨恨。

這個病例初診時,就判斷是夾雜著疹子和癍的痘痘,首先使用透解癍疹的藥物,已經抓住了關鍵,之後的多種治療方法,或涼血攻毒,或活血提頂,或涼血解毒,都是治療血熱疫痘初期和中期必要的措施。從中期到後期,才轉變為滋補的方法,這也是固定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