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96)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96)

1. 疫痘黑陷案

三則陽氣內虛,而不能運行營衛,出而覆沒,痘變黑色,或白色。證多不能飲食,二便自利,或嘔或厥,此元氣虛而黑陷者,謂之陷伏也。治宜保元溫托為君,間有因誤下之後,毒氣入里而黑陷者,則宜溫托而透發之。四則被房室等雜穢惡氣感觸而黑陷者,則宜芳香以熏解之。

此案但屬黑陷之險證,尚非逆證惡候,用藥的對,猶可由險轉順。案中發明病理,確切病情,頭頭是道,故能方方見效。善診斷者善治病,吾於此證而益信。

白話文:

疫痘黑陷案:

三種情況是陽氣不足,無法正常運行於體內,導致痘疹顏色變黑或變白,患者多半食慾不振,大小便失常,甚至嘔吐或昏厥。這是元氣虛弱導致痘疹陷下去的,稱為「陷伏」。治療應該以溫補元氣、托毒外出為主要方法。如果因為錯誤使用瀉下藥物,導致毒氣內陷變黑,則應該溫補元氣並促進痘疹透發。四種情況是被污濁的空氣感染而導致痘疹陷下去的,則應該使用芳香之物來熏解。

這個病例屬於痘疹陷下去的危急情況,還不是逆轉的惡劣徵兆,只要用藥得當,仍可轉危為安。此案詳細闡明了病理,準確描述了病情,條理清晰,因此用藥才能有效。善於診斷就能善於治療,我對此病症的認識更加確信了。

2. 疫痘夾瘄案

嚴繼春(住紹興安昌)

病者,俞丹霞君之令郎,年四歲,住陶里村。

病名,疫痘夾瘄。

原因,暮春痘疫盛行,適感風溫而痘瘄併發。

證候,身熱二日,痘已見形,隱伏不透,中夾細粒,狀似麻疹,如雲密布,痰嗽氣粗,煩躁不寧。

診斷,脈浮滑數,右甚於左,舌紅,苔罩白滑。此因染疫痘時恰遇風溫時氣,感受其氣,一時而痘瘄併發也。

療法,當先輕清透瘄,瘄透而痘亦隨出。河間桔梗湯加減。

處方,蘇薄荷(七分),淨蟬衣(七隻),栝蔞皮(一錢),苦桔梗(四分),青箬葉(二錢),青連翹(錢半),炒牛蒡(錢半),廣皮紅(五分),生西草(三分),嫩桑芽(一枚)

次診,宿已發透,但有點粒,一無片片,大顆如痘略有根盤。頭面多見,胸背尚鮮。頭身仍熱,咳嗽痰多,氣粗神煩。脈舌同前。當以托痘為要,活血疏肌以透發之。

次方,紫草(八分),藏紅花(四分),光杏仁(錢半),淨蟬衣(七隻),青連翹(錢半),丹皮(一錢),生赤芍(一錢),廣皮紅(六分),生葛根(七分),淡筍尖(兩枚)

三診,時瘄已回,痘亦催齊。點至足心,色多紫赤。溺赤便閉,身雖仍熱,神已安靜,痰嗽輕減。脈尚搏數,苔退,舌紅。此血分尚有蘊毒也。治以涼血解毒,使血熱痘疹,內外分消。翁氏十神解毒湯加減。

三方,鮮生地(三錢),紫草(錢半),蜜銀花(錢半),瓜蔞皮(二錢),藏紅花(五分),丹皮(錢半),青連翹(二錢),漢木通(八分)

先用生綠豆二兩煎取青汁,去渣,代水煎藥。

四診,痘頂屬氣,根盤屬血。血充則圈紅緊附,氣盛則頂滿滾圓,皆由氣領血載,痘瘡得煅煉化漿。便通溺利,身涼脈靜,是為毒化之佳徵。易痂易落,可預料焉。用三合湯加減,滋養脾胃,免生痘後虛證。

四方,潞黨參(錢半),生於術(六分),浙茯苓(一錢),生甘草(三分),小津棗(三顆),白歸身(一錢),生白芍(錢半),細生地(二錢),新會皮(五分),金橘脯(一枚)

效果,連服五劑,痂落胃健而愈。

廉按:瘄為寧紹麻疹之俗稱。痘有夾麻疹者,有夾丹疹者。麻疹多屬於肺,故咳而始出,起而成粒,勻淨而小,頭面愈多者為佳。治以透疹為先,疹散而痘瘡自發矣。丹疹多屬於脾,隱在肌腠之間。發則多癢而麻木者,兼濕痰也;色紅塊赤,如雲頭而突者,兼火化也。多發於手足身背之上。

治以托痘為主,痘出而丹疹自淡矣。此案痘瘄併發,先透瘄而後托痘者,蓋因瘄屬肺胃,易於透發,痘由腎至肝至心脾及肺,自里至外,從深及淺,全藉身中氣血領載充長,以化毒為漿,必待膿厚蒼老而始結痂,毒乃外泄,元氣內返,始無變證。此亦一定之步驟也。初中末四方,皆輕清靈穩,深得葉氏薪傳。

白話文:

病例記錄人:嚴繼春(居住於紹興安昌)

患者:是俞丹霞先生的兒子,四歲,居住在陶裏村。

病症:是疫情痘疹夾雜麻疹。

病因:晚春時節,痘疹疫情盛行,恰逢感染了風溫,導致痘疹和麻疹併發。

症狀:發熱兩天後,痘疹已經顯現,但潛伏未透,中間夾雜細小顆粒,形狀類似麻疹,密集分佈,咳嗽氣喘,煩躁不安。

診斷:脈象浮滑數,右側比左側明顯,舌紅,舌苔白滑。這是因爲感染痘疹時恰逢風溫天氣,一時之間痘疹和麻疹併發。

治療方法:應首先輕輕清透發麻疹,麻疹透發後痘疹也會隨之出現。採用河間桔梗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處方:蘇薄荷(七分),淨蟬衣(七隻),栝蔞皮(一錢),苦桔梗(四分),青箬葉(二錢),青連翹(錢半),炒牛蒡(錢半),廣皮紅(五分),生西草(三分),嫩桑芽(一枚)

第二次就診:已經發透,但仍有零星點狀,沒有大片出現,大的痘疹略帶根基。頭部和麪部較多,胸部和背部較少。頭部和身體仍然發熱,咳嗽多痰,氣喘煩躁。脈象和舌象與上次相同。應以促進痘疹生長爲首要任務,通過活血疏肌來幫助痘疹透發。

第二次處方:紫草(八分),藏紅花(四分),光杏仁(錢半),淨蟬衣(七隻),青連翹(錢半),丹皮(一錢),生赤芍(一錢),廣皮紅(六分),生葛根(七分),淡筍尖(兩枚)

第三次就診:此時麻疹已經緩解,痘疹也已完全出現。痘疹點至足心,顏色多爲紫紅色。尿液呈紅色,便祕,雖然身體仍然發熱,但精神已經平靜,咳嗽和痰量減少。脈象依然快速,舌苔減退,舌頭紅色。這是血液中仍然有毒素的跡象。治療應以涼血解毒爲主,讓血熱和痘疹內外消解。採用翁氏十神解毒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第三次處方:鮮生地(三錢),紫草(錢半),蜜銀花(錢半),瓜蔞皮(二錢),藏紅花(五分),丹皮(錢半),青連翹(二錢),漢木通(八分)

先用生綠豆二兩煎取青汁,去渣,代替水煎藥。

第四次就診:痘疹頂部屬於氣,根基屬於血。血充足則痘疹邊緣紅潤緊實,氣旺盛則痘疹頂部飽滿圓潤,這都是因爲氣領血載,痘疹得以鍛鍊化漿。排便通暢,尿液正常,身體涼爽,脈象平靜,這是毒素化解的好徵兆。痘痂容易脫落,可以預見康復。使用三合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滋養脾胃,避免痘疹後的虛弱症狀。

第四次處方:潞黨參(錢半),生於術(六分),浙茯苓(一錢),生甘草(三分),小津棗(三顆),白歸身(一錢),生白芍(錢半),細生地(二錢),新會皮(五分),金橘脯(一枚)

療效:連續服用五劑後,痘痂脫落,胃部健康,病情痊癒。

廉按:麻疹在寧紹地區俗稱“瘄”。痘疹有時會夾雜麻疹,有時會夾雜丹疹。麻疹多與肺相關,因此先是咳嗽,然後出現,形成小顆粒,均勻乾淨,頭面部越多越好。治療應首先透發疹子,疹子散去後痘瘡自然會發出來。丹疹多與脾相關,隱藏在肌膚之間。發作時多伴有癢感和麻木,同時伴隨溼痰;顏色紅塊赤,如雲頭突出,伴隨火化。多出現在手足和背部。

治療應以促進痘疹生長爲主,痘疹出現後丹疹自然會淡化。這個案例中痘疹和麻疹併發,先透發麻疹然後促進痘疹生長,這是因爲麻疹屬於肺胃,容易透發,痘疹從腎到肝到心脾再到肺,從內到外,從深到淺,全靠體內氣血帶動成長,將毒素轉化爲漿液,必須等到膿液濃稠成熟後纔開始結痂,毒素才能外泄,元氣內返,才能避免變化症狀。這也是一個固定的過程。初、中、末三次處方,都輕靈穩重,深得葉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