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4)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4)
1. 風濕夾痰案(內科)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鄒允坤,年二十八歲。
病名,風濕夾痰。
原因,因夏間冒雨趕路,感受風濕,遂病腹脹腿腫,下及兩腳。初在上海某醫院醫治,服瀉藥不效。九月來鎮江,延予診治。
證候,發熱胸悶,腹脹不舒,溲赤。
診斷,脈象軟滑,舌苔黃膩。蓋濕熱蘊伏,兼有痰滯。
療法,用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小陷胸湯合方,化痰滯以清濕熱。
處方,仙半夏(三錢),小川連(一錢),黃芩(錢半),川柴胡(一錢),栝蔞仁(四錢,杵),淡乾薑(六分)
次診,熱退胸寬。惟遍身關節作痛,因於清利濕熱方中,加散風藥以治其痛。
次方,赤茯苓(三錢),焦山梔(三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廣皮紅(一錢),西茵陳(三錢),羌活(八錢),秦艽(錢半),川牛膝(三錢),嫩桑枝(兩尺,切寸)
三診,此藥服後,次日忽大喘不止。速予往診,視之果喘息不寧,精神疲憊,不能起坐。診其脈,兩手俱細弱無神,舌色亦轉光而無苔,面色黃淡,蓋病退而元氣大虛欲脫矣,議急急益氣斂神以固脫。
三方,潞黨參(三錢),西洋參(三錢),大熟地(四錢),枸杞子(三錢),胡桃肉(三錢),炙黃耆(三錢),五味子(五分),淡乾薑(八分),炙甘草(五分)
四診,明日其伴某君復來延診。謂予曰,先生真神人也。昨藥服後,喘息即止,而神氣亦寧,安睡一夜。予遂偕往觀之,果安靜如平人,但起坐時仍覺喘促,因囑以原方再服一劑。
五診,此藥服後,喘則定矣,而腹忽脹大如懷孕之婦人,大小便不通。乃以資生丸方加減,改作煎劑。
五方,潞黨參(三錢),炒白朮(三錢),雲茯苓(三錢),炙甘草(六錢),廣藿香(一錢),生薏苡(三錢),炒扁豆(三錢),懷山藥(四錢),湘蓮肉(七顆),廣橘紅(一錢),南芡實(四錢),南山楂(二錢),六神麯(二錢),炒蔻仁(一錢),炒麥芽(錢半),桔梗(一錢),福澤瀉(二錢),廣木香(八分),橙皮(一錢)
效果,一服而脹松,接服五劑,脹全消,每餐能進飯一碗余,並能起立行走,但覺腿腳痠痛無力而已。其時該艦奉調急欲赴寧,乃於前方去山楂、神麯,加炒熟地炭、牛膝、杜仲等藥,以與之而行。
說明,大凡虛實複雜之病,其中必多轉變,醫家當隨其機而應付之,曲折變化,一如其病,苟稍執滯,其不復敗者幾希。雖然,此豈可與淺人道哉。
康按:風濕夾痰,虛實雜揉,故以認症為先,對症發藥,或化痰滯以清濕熱,或利濕熱兼散風邪,或益氣斂神以固脫,或調中益氣以寬脹,皆因病以定方,不執方以治病,隨機策應,故能默收敏效,未可以尋常風濕例視也。
白話文:
病人是鄒允坤,住在鎮江京口,年紀二十八歲。他得了風濕夾痰的疾病,原因是夏天淋雨趕路,身體受到風濕影響,導致腹部膨脹,雙腿浮腫,症狀延伸到雙腳。起初他在上海某醫院治療,服用瀉藥但沒有改善病情。到了九月,他來到鎮江尋求我的診治。
他表現出發燒、胸悶、腹部脹滿不舒服、尿液呈現深紅色的症狀。我觀察他的脈象軟滑,舌苔黃膩,這表示他體內有濕熱積聚,同時還伴有痰滯。
因此,我開出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的綜合處方,以清除體內的痰滯和濕熱。藥方包含仙半夏、小川連、黃芩、川柴胡、栝蔞仁和淡乾薑。
在第二次診療時,他的發燒和胸悶已有所改善,但全身關節開始疼痛。於是在清理濕熱的藥方中加入散風藥物以緩解疼痛。藥方包括赤茯苓、焦山梔、豬苓、澤瀉、廣皮紅、西茵陳、羌活、秦艽、川牛膝和嫩桑枝。
第三次診療時,服用藥物後的隔天,他突然出現劇烈喘息的症狀。我迅速前往診治,發現他喘息不安,精神疲憊,無法起身坐立。脈象細弱無力,舌頭的顏色變得光亮且無苔,臉色泛黃蒼白,顯示病情雖有好轉,但元氣大損,有脫離的危機,我決定立即補充元氣,穩定病情。
這次的藥方為潞黨參、西洋參、大熟地、枸杞子、胡桃肉、炙黃耆、五味子、淡乾薑和炙甘草。
第四次診療,隔天他的同伴再次來找我,告訴我他服用藥物後,喘息立刻停止,精神也恢復平靜,安穩地睡了一夜。我陪他去看鄒允坤,他確實已經安靜許多,只是起身坐立時仍感到喘促,我建議他繼續服用相同的藥方。
第五次診療,上次的藥方讓他喘息的症狀穩定下來,但腹部突然像孕婦一樣膨脹,大小便不通。我修改資生丸的配方,製成煎劑供他服用。
這次的藥方包含潞黨參、炒白朮、雲茯苓、炙甘草、廣藿香、生薏苡、炒扁豆、懷山藥、湘蓮肉、廣橘紅、南芡實、南山楂、六神麯、炒蔻仁、炒麥芽、桔梗、福澤瀉、廣木香和橙皮。
藥效顯著,一服下去腹部就放鬆了,連續服用五劑後,腹部完全消腫,他每餐能吃一碗以上的飯,也能站立行走,只是腿腳仍感痠痛無力。當時他所在的艦隊接到緊急調動,準備前往南京,於是我將藥方中的南山楂和六神麯去掉,加入炒熟地炭、牛膝和杜仲等藥物,讓他帶著藥物前進。
總結來說,對於虛實交錯的複雜病症,醫生必須靈活應對病情的變化,根據病情調整藥方,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風濕夾痰的病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要先辨別病症,針對症狀開藥,可能需要清除痰滯和濕熱,或是散風邪,或是補氣固神,或是調理中氣以緩解脹滿,這些都是根據病情制定藥方,而不是固守某一藥方治療所有疾病。這種靈活的治療策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可輕易地將此視為一般的風濕治療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