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94)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94)

1. 瘟毒疫痘案

其流行有一定期限,以二年乃至四年現出為常例。考原蟲,即微生蟲,吾國通稱小蟲。桃仁善殺小蟲,載在《神農本經》,譚其濂撰鼠疫一書,推桃仁為殺小蟲之特效藥。清任通經逐瘀湯,以桃仁為君藥,愜合痘疫之原因療法,故其方善用者多收成效。

此案前後二方,悉遵清任治則以收功,可見王氏當時,必是親治其證屢驗之方,所以方中自注云:此方無論痘形攢簇,矇頭覆釜,周身細碎成片,或夾疹夾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證或乾嘔煩躁,晝夜不眠,逆形逆證,皆是瘀血凝滯於血管,並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藥性,不大寒大熱,不大攻大下,真良方也。

五六日後見清漿白漿,將麝香去之,加黃耆五錢,將山甲皂刺減半。至七八日後,桃仁紅花亦減半,黃耆可用八錢。若溫毒極重者,余每遵丹溪翁法,與犀角地黃湯合用。一則清透血毒,一則善殺原蟲。以犀角桃仁為君藥,雙方兼顧,改定方名,曰十二味犀角桃仁湯。較之王氏本方,尤為穩健而周到,凡治瘟毒痘疫,屢奏殊功。

故表出之,以貢獻於專門痘證科者。

白話文:

瘟疫痘症的流行通常有一定的期限,通常是兩年到四年。造成瘟疫的病原體,也就是微生物,我國俗稱小蟲。桃仁善於殺死這些小蟲,《神農本經》中就有記載。譚其濂在鼠疫專著中,也推崇桃仁是殺滅小蟲的特效藥。清代任某的通經逐瘀湯,以桃仁為主藥,符合痘疫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因此善用此方者多能收到療效。

前面提到的兩個處方,都遵循清代任某的治療原則而取得成功,可見王氏當時必定是親自治療此症,並多次驗證過方子的有效性,所以處方中自註:無論痘疹是聚集在一起,還是像鍋蓋一樣覆蓋全身,或是遍佈全身細小的疹子,或者疹子和斑點夾雜,出現水泡,顏色或紫或暗或黑;症狀或乾嘔煩躁,日夜難眠,逆證等情況,都是因為瘀血凝滯在血管中,都應該使用此方治療。此方藥性不寒不熱,不峻猛,確實是良方。

五六日後見到清澈或白色的膿液,就去除麝香,增加黃耆五錢,山甲和皂刺減半。到七八日後,桃仁和紅花也減半,黃耆可以用到八錢。如果溫毒非常嚴重,我通常遵循朱丹溪的方法,配合犀角地黃湯使用。一方面清解血毒,一方面又能殺滅病原體。以犀角和桃仁為主藥,兩個方子兼顧,我將其改名為「十二味犀角桃仁湯」。比起王氏原方,更加穩妥周全,治療瘟疫痘症,屢次奏效。

因此將此方公開發表,貢獻給專門研究痘症的醫生們。

2. 氣虛疫痘案

賈清琳(住泰安東海子街)

病者,劉步堂,泰邑清文庠,住城東小觀莊,其第三子,年一周半,患痘。

病名,氣虛疫痘。

原因,素稟胎怯。

證候,身熱肢冷,神昏不乳,時常寒戰。痘已見點五日,遍身灰白,摸不礙手。

診斷,虎口絡脈紅線已由風關通氣關,以證合參,此氣血虛寒之候。故痘色灰白。

療法,方用參耆朮益氣補托為君,臣以歸芎活其血,木香陳皮調其中,佐以升柴引氣透表,邊桂補火暖血,使以甘草協和諸藥而已。

處方,高麗參(錢半),生箭耆(錢半),生於術(錢半),歸身(錢半),川芎(六分),陳皮(五分),安邊桂(二分),川柴胡(三分),升麻(三分),青木香(三分),清炙草(六分)

水煎,日夜連服二劑,第七日加炒山甲八分,清雞湯煎服。一劑漿足轉紅,二劑乳食大進。

又方,潞黨參(二錢),白歸身(錢半),酒炒生地(錢半),丹皮(一錢),炒銀花(一錢),山萸肉(一錢),清炙甘草(七分)

效果,服四劑,至十五日始落痂,月半平復。

廉按:凡嬰孩體虛染痘,首必辨其表裡。若痘灰白不紅綻,初起發出不快,昏暗陷頂,皆表寒而虛;若二便清利,身熱不揚,手足口氣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飲食不化,皆裡寒而虛。次必辨其氣血;若痘色淡白,頂不堅實,不硬指,不起脹者,皆為氣虛;若根窠不紅,或紅而散亂,手摸過即轉白,痘上如寒毛豎起,枯澀不活者,皆為血虛。此皆診斷虛痘之看法也。

至若治法,痘必以發透為吉,其起發必賴氣血滋培,方能自內達外,齊苗灌漿結癡,無非氣血為之主。此時一忌清熱敗毒,二忌克伐氣血,三忌雜藥亂投,四忌吞服醫家小丸。此案的系虛痘,方用保元合補中益氣加川芎木香面面顧到,深合魏莊二家心傳,可謂扼虛痘之主要矣。

白話文:

[病例報告: 氣虛瘟痘案例]

患者是劉步堂,他是泰安清文庠的居民,住在城東小觀莊,他的第三個兒子,年齡只有一歲半,患了痘疹。

疾病名稱,氣虛瘟痘。

病因,他自幼體質虛弱。

症狀,身體發熱但四肢冰冷,精神混亂無法吸乳,時常發冷戰慄。痘疹已經出現五天,全身呈現灰白色,觸摸無阻感。

診斷,從手腕上的絡脈紅線由風關通到氣關,結合病情來看,這是氣血兩虛且體寒的徵兆。因此痘疹顏色爲灰白色。

治療方法,以人參、黃芪和白朮補氣爲主,輔以當歸和川芎活血,木香和陳皮調和中焦,再以升麻和柴胡引導氣機透表,肉桂補火暖血,最後以甘草協助其他藥物的藥效。

處方,高麗參(錢半),生箭芪(錢半),生白朮(錢半),當歸身(錢半),川芎(六分),陳皮(五分),安邊桂(二分),川柴胡(三分),升麻(三分),青木香(三分),清炙草(六分)

用水煎煮,日夜連續服用兩劑,第七天加入炒山甲八分,以清澈雞湯煎煮服用。一劑後痘疹轉紅且漿液充足,二劑後食慾大增。

另一方,潞黨參(二錢),白當歸身(錢半),酒炒生地(錢半),牡丹皮(一錢),炒金銀花(一錢),山茱萸(一錢),清炙甘草(七分)

效果,服用四劑後,至第十五日痘疹開始脫落,半個月後完全恢復。

廉按:對於體弱嬰兒感染痘疹,首先必須辨別內外虛實。如果痘疹灰白無紅潤,起初發出不暢,昏暗且頂陷,都是表寒且虛;如果大小便清利,身體熱但熱度不高,手腳口氣都冷,不渴少食,嘴脣蒼白,鼻涕清,飲食不消化,這些都是裏寒且虛。其次必須辨別氣血;如果痘疹顏色淡白,頂部不堅實,不硬且不脹,都是氣虛;如果痘根不紅,或者紅而散亂,手摸過即轉白,痘疹上如寒毛豎立,乾澀無活力,都是血虛。這些都是診斷虛痘的關鍵點。

至於治療方法,痘疹必須完全發透纔好,其發生發展必然依賴氣血的滋養,才能由內至外,齊苗灌漿結痂,全靠氣血主宰。此時必須避免清熱解毒,避免損耗氣血,避免亂投雜藥,避免吞服醫生的小丸。這個案例是典型的虛痘,方劑使用保元合補中益氣加川芎木香全面照顧,符合魏、莊兩家的醫理,可以稱爲抓住了虛痘治療的主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