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83)
二集 傳染病案 (83)
1. 夏熱天痘案
汪竹安(住紹興斷河頭)
病者,謝姓男嬰,六個月,住紹城大云橋。
病名,夏熱大痘。
原因,現當痘疫盛行之際,感染時氣而即發天痘。
證候,身熱煩啼,氣急咳嗽,心悸,口乾,耳涼肢冷。
診斷,舌紫,苔赤。指紋浮露,此錢仲陽所謂天行之病也。
療法,先開腠理,以透發之。
處方,荊芥穗(五分),浙苓皮(錢半),光杏仁(錢半),前胡(一錢),陳皮(五分),生枳殼(一錢),蘇薄荷(一錢),防風(六分),桔梗(六分),蟬衣(一錢)
次診,身熱面腫,目封,痰滯,便下。苔紋兼赤。此疫毒尚郁,將發未發之候。治以升提內托。
次方,升麻(三分),炒牛蒡(錢半),生甘草(三分),浙茯苓(錢半),桔梗(五分),文元參(八分),生黃耆(六分),瓜蔞皮(錢半),陳皮(五分)
三診,壯熱神煩,質小火重,腠密難透,故痘尚未見點。紋舌同前。治以扶中托毒,活血養營,冀其痘出而起脹。
三方,文元參(一錢),清炙甘草(三分),酒炒當歸(錢半),陳皮(五分),生、炙綿耆(各六分),蒲公英(錢半),根生地(三錢),蟬衣(一錢)
四診,痘一出而灌漿,皮尚的,而便泄。苔微,指紋漸淡。治以補托,為結痂善後之地。
四方,料豆衣(錢半),別直參(五分),炙、生綿耆(各六分),浙茯苓(錢半),陳皮(五分),清炙甘(三分),焦冬朮(錢半),炒枳殼(八分),絲通草(一錢)
五診,多吮母乳。地閣面頰告回,日見好象。惟鼻塞痰多,大便如沫。若皮面又起炎性,運水蒸痂,固有之病,勿揣可也。巨與清宣肺氣,以化結痰,兼實大便。
五方,東白薇(錢半),淨楂肉(二錢),生於術(錢半),通草(一錢),淡子芩(六分),浙茯苓(錢半),生枳殼(一錢),大腹皮(錢半),杭菊(錢半),淡竹茹(錢半)
六診,痰滯不出,肺失健旋,深慮停漿化燥。治仍清金化痰,解除痘毒。
六方,淡子芩(八分),銀花(二錢),炒楂肉(二錢),瓜蔞皮(錢半),生甘草(三分),京川貝(一錢),連翹(錢半),大腹皮(二錢),炒枳殼(八分),鮮竹茹(二錢)
七診,天痘日見消回,惟鼻塞目封,胃肝火上冒,吮乳痰多。舌苔潤。如不多吮母乳,勿受外感,可保無慮。
七方,淡子芩(八分),炙百部(錢半),光杏仁(二錢),杭菊(二錢),生甘(三分),金銀花(二錢),夏枯草(錢半),炒楂肉(二錢),黃草石斛(錢半)
效果,連進三劑,諸證痊愈。
廉按:痘為先天欲火之遺毒,蘊藏於骨髓深處,至熱毒流行之歲,則因而外發。夏令正歲火流行之際,痘易升發。初方解肌開膳,先清外感,以發痘毒。二三兩方,升提內托,活血養營,助其起脹而灌漿,厥後輕清宣化,以解痘後餘毒,為輕性疫痘之正治法。
白話文:
[夏季炎熱時期的痘疹病例]
病人是住在紹興斷河頭的汪竹安家中,一位姓謝的男嬰,年僅六個月,居住在紹興的大雲橋。
疾病名稱為夏季炎熱所引發的嚴重痘疹。
病因是在痘疹疫情盛行的期間,感染了當時的病毒而立即發作了天痘。
症狀包含體溫升高、煩躁哭鬧、呼吸急促、咳嗽、心跳加速、口渴、耳朵冰冷和四肢冰冷。
在診斷過程中,觀察到舌頭呈現紫色,舌苔呈紅色。手指上的紋路顯得突出,這符合錢仲陽所描述的天行病特徵。
治療策略是首先調節肌膚的孔隙,讓痘疹得以順利發出。
處方包含了荊芥穗、浙苓皮、光杏仁、前胡、陳皮、生枳殼、蘇薄荷、防風、桔梗和蟬衣等藥材。
在第二次診斷中,患者出現高燒、面部腫脹、眼睛閉合、痰液滯留和排便問題。舌苔的紋路仍然紅色。這是疫情毒素尚未完全發作的徵兆。治療方法是以提升內臟功能和託舉的方式進行。
第二次處方包括升麻、炒牛蒡、生甘草、浙茯苓、桔梗、文元參、生黃耆、瓜蔞皮和陳皮。
第三次診斷顯示患者有高熱、精神煩躁、身體虛弱、皮膚緊密難以透氣,因此痘疹尚未完全爆發。舌紋的狀況與先前相同。治療目標是增強中氣,排除毒素,活化血液,滋養營養,希望痘疹能夠爆發並開始膨脹。
第三次處方包括文元參、清炙甘草、酒炒當歸、陳皮、生、炙綿耆、蒲公英、根生地和蟬衣。
第四次診斷時,痘疹爆發並開始灌漿,但皮膚仍然堅韌,並且出現了腹瀉。舌苔輕微,手指紋路逐漸變淡。治療方式是以補充和支持的方法,確保結痂和後續康復。
第四次處方包括料豆衣、別直參、炙、生綿耆、浙茯苓、陳皮、清炙甘草、焦冬朮、炒枳殼和絲通草。
第五次診斷顯示患者頻繁吸吮母乳。臉頰和下巴的紅腫逐漸消失,外觀看起來逐漸好轉。然而,鼻塞和大量痰液,以及大便像泡沫一樣。如果皮膚再次出現炎症,導致水份蒸發和結痂,這是正常的過程,不用過度擔心。治療方式是清理和宣通肺部氣息,以化解結塊的痰液,同時鞏固大便。
第五次處方包括東白薇、淨楂肉、生於術、通草、淡子芩、浙茯苓、生枳殼、大腹皮、杭菊和淡竹茹。
第六次診斷顯示痰液無法排出,肺部功能受損,擔心會導致漿液凝固和乾燥。治療仍然以清理肺部、化解痰液和解除痘疹毒素為主。
第六次處方包括淡子芩、銀花、炒楂肉、瓜蔞皮、生甘草、京川貝、連翹、大腹皮、炒枳殼和鮮竹茹。
第七次診斷顯示天痘逐漸消退,但鼻塞和眼睛閉合的問題依然存在,胃和肝的火氣上沖,吸吮母乳時產生大量痰液。舌苔濕潤。只要不過度吸吮母乳,避免受到外界感染,預計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第七次處方包括淡子芩、炙百部、光杏仁、杭菊、生甘草、金銀花、夏枯草、炒楂肉和黃草石斛。
治療結果:連續服用三次處方後,所有症狀都得到了緩解和康復。
廉按:痘疹是由先天潛藏的火毒所引發的,深藏在骨髓之中,在熱毒流傳的季節,就會向外爆發。夏季正是歲火流行的時期,痘疹容易升發。初次治療以調節肌膚孔隙和開胃為主,先清除外部感染,幫助痘疹毒素發散。第二和第三次治療,以提升內臟功能和託舉的方式進行,活化血液,滋養營養,協助痘疹起脹和灌漿。之後的治療則以輕柔的方式宣通和化解痘疹後的殘餘毒素,這是針對輕型疫痘的正確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