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2)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22)
1. 風濕案(內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余瑞林,年三十七歲,業商,住紹興城之咸歡河沿。
病名,風濕。
原因,素體陽虛,肥胖多濕。春夏之交,淫雨纏綿,適感冷風而發病。
證候,頭痛惡風,寒熱身重,肌肉煩疼,肢冷溺澀。
診斷,脈弦而遲,舌苔白膩兼黑。此風濕相搏之候,其濕勝於風者,蓋陽虛則濕勝矣。
療法,汗利兼行以和解之。用桂枝附子湯辛甘發散為君,五苓散辛淡滲泄為佐,仿仲景徐徐微汗例,以徐則風濕俱去,驟則風去濕不去耳。
處方,川桂枝(一錢),雲茯苓(六錢),泗安蒼朮(一錢),清炙甘草(四分),淡附片(八分),福澤瀉(錢半),酒炒秦艽(錢半),鮮生薑(一錢),紅棗(二枚)
效果,一劑微微汗出而痛除,再劑肢溫不惡風,寒熱亦住。繼用平胃散加木香、砂仁,溫調中氣而痊。
廉按:春夏之交淫雨纏綿,病如傷寒者多風溼症。臨症時當別其風勝濕勝,辨其陰虛陽虛,庶兔顴預誤人之弊。病既陽虛濕勝,仲景徐徐微汗,真治風濕之金針,此案殆得長沙之薪傳歟。
白話文:
病人是餘瑞林,三十七歲,從事商業工作,居住在紹興城的鹹歡河沿。
他的病症是風濕。
病因是原本身體就屬陽虛,體型肥胖且多濕。在春夏交替之際,連日霪雨,不慎感受了寒風而導致疾病發生。
病徵表現為頭痛怕風,身體感到寒冷和沉重,肌肉疼痛,四肢冰冷,小便不通暢。
診斷結果顯示脈象弦而遲緩,舌苔呈現白色且膩,帶有黑色。這屬於風濕相互影響的徵狀,其中濕氣比風更盛,因為陽虛會導致濕氣加重。
治療方式上,我們採用發汗和利尿的方法來調和身體。使用桂枝附子湯作為主方,其具有辛甘發散的效果;輔以五苓散,其辛淡滲泄。依照張仲景的緩慢發汗原則,因為緩慢的話風濕都能去除,若太急則可能只去掉風邪,濕氣仍存。
藥方包括:川桂枝(一錢)、雲茯苓(六錢)、泗安蒼朮(一錢)、清炙甘草(四分)、淡附片(八分)、福澤瀉(錢半)、酒炒秦艽(錢半)、鮮生薑(一錢)、紅棗(二枚)。
服用一劑後,微微出汗,疼痛消失;再服一劑,四肢回暖,不再怕風,寒熱的症狀也減輕。之後改用平胃散加木香、砂仁,溫調中氣,最終病癒。
廉按:在春夏之交連日霪雨,類似傷寒的病情大多是由風濕引起的。在臨牀診斷時,應區分風勝還是濕勝,並判斷是否陰虛或陽虛,這樣才能避免誤診。由於患者屬陽虛且濕氣過重,張仲景提出的緩慢發汗法確實是治療風濕的良方,這個案例似乎也得到長沙古訓的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