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75)
二集 傳染病案 (75)
1. 暑毒赤痢案
錢蘇齋(住蘇州謝衙前)
病者,汪栽之,年四十,徽州人,寓蘇城。
病名,暑毒赤痢。
原因,夏秋暑熱,留於腸胃,得油膩積滯,或瓜果生冷,醞釀遏抑而成,病未發而不自覺也。
證候,發熱一二日,口渴腹痛,由瀉轉痢,裡急後重,澼澼不爽,滯下赤多白少,膿血相雜。
診斷,初病發熱,脈弦苔黃,必有暑熱;下痢赤白膿血,腸中必有潰瘍;赤白多而糞少、腹痛者,腸中瘡潰膿血由漸而下,故必裡急後重,極力努掙,其滯方下少許也。其病類多發於夏秋,乃大小腸內皮瘡潰證也。
療法,須與排膿逐瘀之劑,非徒關乎食積也。予觀仲景《金匱》治腸癰,用大黃牡丹湯,因得治痢之法,以凡屬赤自下痢,皆系大小腸內皮生瘡已潰之症,蓋白而膩者為膿,赤而膩者為血,膿血齊下,其瘡已潰可知,非排膿逐瘀,不足以去腸間之蘊毒。凡人皮膚生瘡,以夏秋為多,痢亦猶是,故予治赤白痢,以大黃、丹皮、赤芍、楂炭排膿逐瘀為主,以黃連、木香、檳榔、枳實疏利泄降為佐,表熱者加蘇梗、藿香之類,濕重者加川樸、蒼朮之類,挾食者加萊菔、神麯之類,痛甚者加烏藥、乳香之類,隨宜酌用,其效頗速。予觀昔人治痢驗方,有用當歸、枳殼二味者,治痢用血藥,即此意也。
處方,秋水丸(三錢,絹包),山楂炭(四錢),川連(七分),小枳實(錢半),佩蘭葉(三錢),丹皮炭(三錢),牛膝炭(三錢),煨木香(錢半),大腹絨(錢半),焦六曲(三錢),赤芍炭(三錢),蘇梗(錢半),檳榔(錢半),赤茯苓(三錢)
方中秋水丸,或改用製大黃及大黃炭,均可。俟膿血積滯暢下後,腹痛止,赤白淨,然後改用實脾利水,生肌等藥收功。
次方,真於朮(三錢),製半夏(三錢),浙茯苓(三錢),懷山藥(三錢),穭豆衣(三錢),廣陳皮(一錢),粉澤瀉(三錢),生甘草(五分),扁豆衣(三錢),炒苡仁(三錢),紅棗肉(一枚)
效果,前方一二劑得暢下,腹痛止,赤白淨,續進後方二三劑而愈。治夏秋赤白痢,用此法其效頗速,並無久延不愈,或成休息痢者。
康按:學說參諸西醫,處方仍選中藥,從《金匱》大黃牡丹湯治腸癰,借證腸闢之便膿血,靈機妙悟,獨得新詮,為中醫學別開生面,真仲景之功臣也。
白話文:
[暑毒赤痢案例]
患者,汪栽之,40歲,來自徽州,居住在蘇州城。
病症,暑毒赤痢。
病因,在夏秋季節的炎熱天氣中,暑熱滯留在腸胃,再遇到油膩的食物積滯,或是食用了過多的瓜果生冷食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疾病,但在病發前往往不易察覺。
症狀,發熱一至兩天,口渴且腹痛,從腹瀉轉爲痢疾,感覺肛門處緊迫,排便不暢,排泄物中赤色比白色多,膿血混雜。
診斷,剛開始發熱時,脈象弦狀舌苔黃,表明體內有暑熱;下痢伴有膿血,說明腸中有潰瘍;排泄物中膿血多而糞便少,且伴隨腹痛,這是腸內瘡瘍潰爛,膿血逐漸下流所致,所以會有肛門處緊迫感,需用力才能排出少量滯留物。此病大多在夏秋兩季發作,屬於大小腸內皮瘡瘍潰爛的情況。
治療方法,必須使用排膿去瘀的藥物,不只是處理飲食積滯的問題。參考仲景《金匱》治療腸癰的方法,使用大黃牡丹湯,從中得到治療痢疾的靈感。凡屬赤色或白色下痢,都可能是大小腸內皮生瘡潰爛的症狀。白色的濃稠物是膿液,紅色的則是血液,膿血一起排出,說明瘡瘍已經潰破,若不排膿去瘀,無法徹底清除腸道內的毒素。皮膚生瘡多在夏秋,痢疾也類似,因此,治療赤白痢疾時,我主要使用大黃、丹皮、赤芍、楂炭來排膿去瘀,輔以黃連、木香、檳榔、枳實來疏利泄降,若體表有熱則加入蘇梗、藿香,溼氣重則加川樸、蒼朮,有食物積滯則加萊菔、神曲,疼痛嚴重則加烏藥、乳香,根據情況適當使用,療效頗快。從前人治療痢疾的有效配方中,有用到當歸、枳殼兩味藥材,這正符合治療痢疾時使用活血藥物的思路。
處方,秋水丸(三錢,絹布包裹)、山楂炭(四錢)、川連(七分)、小枳實(一錢半)、佩蘭葉(三錢)、丹皮炭(三錢)、牛膝炭(三錢)、煨木香(一錢半)、大腹絨(一錢半)、焦六曲(三錢)、赤芍炭(三錢)、蘇梗(一錢半)、檳榔(一錢半)、赤茯苓(三錢)。
其中的秋水丸,也可以改爲制大黃或大黃炭,同樣有效。等到膿血和積滯順利排出,腹痛停止,赤白消失後,再改用固脾利水、生肌等藥物進行調理。
後續處方,真於術(三錢)、制半夏(三錢)、浙茯苓(三錢)、懷山藥(三錢)、穭豆衣(三錢)、廣陳皮(一錢)、粉澤瀉(三錢)、生甘草(五分)、扁豆衣(三錢)、炒薏仁(三錢)、紅棗肉(一枚)。
療效,前一個處方的1-2劑服用後,排便順暢,腹痛停止,赤白消失,接着服用後一個處方的2-3劑即可痊癒。使用此方法治療夏秋季的赤白痢疾,效果迅速,不會久拖不愈,也不會演變成慢性痢疾。
康注:理論結合西醫知識,處方仍然選擇中藥,從《金匱》中大黃牡丹湯治療腸癰的靈感,推斷出腸內潰瘍導致的膿血便,這種靈機一動的領悟,獨闢蹊徑,爲中醫領域帶來新的解讀,真是仲景的忠實繼承者。]
丁佑之(住南通東門)
病者,張惟慎,年二十五歲,住南通。
病名,暑毒赤痢。
原因,內有宿食,兼夾暑熱。
證候,裡急後重,初起紅白相兼,繼則純赤,滯下腹疼,苔黃溺赤,嘔逆不食。
診斷,脈象滑數。滑有宿食,數即熱徵,滑而兼數,暑熱食積互蘊腸胃,閉塞不通,致成噤口赤痢。
療法,此時祛暑不及,消食不遑,惟有釜底抽薪一法,以冀穢毒下行,或可挽回。
處方,生大黃(三錢),川黃連(一錢),枳實(二錢),厚朴(錢半),金銀花(三錢),鮮生地(五錢),原麥冬(三錢),元參(三錢),連翹(三錢),元明粉(三錢,沖)
效果,一劑平,二劑微效,三劑大效,後調理半月而安。
廉按:暑毒赤痢夏秋最多,釜底抽薪卻是去痢之捷法。方用大承氣湯加銀、翹、川連,已足攻其病毒,其中增液法似嫌用得太早。
白話文:
病人是張惟慎,今年二十五歲,住在南通。
他的病情被診斷為暑毒赤痢。
病因是由於他體內有未消化的食物殘留,同時又受到暑熱的影響。
症狀表現為腹部緊迫感及排便困難,起初排泄物紅白相間,後來變成純紅色,伴有腹部疼痛,舌苔呈黃色,小便顏色深紅,有嘔吐現象且食慾不佳。
醫師檢查脈象發現為滑數型。滑代表有未消化的食物,數表示有熱象,滑且數的脈象顯示暑熱和食物積聚在腸胃中,導致腸胃通道受阻,形成無法開口的赤痢。
治療方法上,此時無法立即消除暑熱,也無暇處理食物消化問題,只能採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希望藉此促使毒素排出,或許能有所好轉。
藥方包含生大黃(三錢),川黃連(一錢),枳實(二錢),厚朴(錢半),金銀花(三錢),鮮生地(五錢),原麥冬(三錢),元參(三錢),連翹(三錢),元明粉(三錢,沖)。
治療效果方面,服用一次後病情穩定,兩次後有輕微改善,三次後有顯著效果,之後再調理半個月就痊癒了。
廉醫師補充說明,暑毒赤痢在夏季和秋季最常見,釜底抽薪的治療方式是快速治痢的有效方法。藥方使用大承氣湯加上金銀花、連翹和川黃連,已經足夠攻擊病毒,但其中增液的方法似乎用得有些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