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74)
二集 傳染病案 (74)
1. 伏熱赤痢案
八診,廿九日下午,痢止,轉瀉黃沫,未化菜食,似為中寒食不消之象,是前養血扶正,虛陽漸斂,脈轉沉細,氣虛見徵。轉與薛君文元酌用扶中益氣,柔肝斂腸。
八方,西潞黨(三錢),生於術(二錢),益智仁(三錢),炒扁豆(三錢),煨木香(八分),炙甘草(五分),新會皮(一錢),玫瑰花(兩朵,沖),生葛根(一錢),甘杞子(三錢),生白芍(三錢),赤石脂(三錢)
效果,脈漸振,便溏僅兩次。最後潘君德孚擬運脾和肝小劑,如白芍、香椽皮、茯苓、大腹皮、焦穀芽、佛手花之類,胃旺便堅,日就康復而痊。
廉按:赤痢或稱血痢,初起多屬實熱,瘀血積滯者,以桃仁承氣湯去桂,加酒炒芩、連、金鈴子散之類;虛熱無滯者,宜白頭翁湯合四物湯;若脾濕痢疾下血,宜蒼朮地榆湯。惟赤痢日久,肝傷不能藏血,血色鮮紫成塊者,肝絡傷則血下行,以逍遙散去朮,加烏梅炭、白殭蠶、玫瑰瓣之類;若脾虛不能攝血,血色淺淡而黃者,此脾胃虛弱,中氣下陷也,宜補中益氣湯,加烏梅炭、春砂仁之類。
至於時疫赤痢,亦有水毒鬱於腸中,積化為燒,乘人胃弱腸虛,或大孔癢,或從穀道溢出,痢出之蟲,形細如線,此巢氏《病源》所謂燒蟲痢也。雖非扁蟲形之赤痢,然亦赤痢屬蟲之一種。以黃連犀角散,加貫仲、陳石榴皮、海南子之類。此案以望六高年,血痢百餘次,證已虛陽上升,肢振神糊,險象疊生,幸而多方救濟,確中病機,由痢轉瀉而痊,可謂僥倖之至矣。
白話文:
伏熱赤痢案
患者於八月二十九日下午,痢疾停止,轉為瀉出黃色泡沫狀大便,且未消化食物殘渣,似為飲食不消、脾胃受寒之症。此前治療以養血扶正為主,虛陽漸漸收斂,脈象轉為沉細,顯示氣虛。於是改用扶中益氣,柔肝斂腸的方劑。
處方:西潞黨參三錢,生白術二錢,益智仁三錢,炒扁豆三錢,煨木香八分,炙甘草五分,新會陳皮一錢,玫瑰花兩朵(沖泡),生葛根一錢,枸杞子三錢,生白芍三錢,赤石脂三錢。
服藥後,脈象漸有力,便溏僅有兩次。最後,潘君德孚醫師又用健脾和肝的小劑量方劑,如白芍、香椽皮、茯苓、大腹皮、焦穀芽、佛手花等,以增強胃氣,使大便恢復正常,病情日漸好轉痊癒。
按語:赤痢(血痢)初期多為實熱、瘀血阻滯,可用桃仁承氣湯去桂枝,再加酒炒黃芩、黃連、金鈴子散等藥;若為虛熱無瘀滯者,則宜用白頭翁湯合四物湯;若屬脾濕下血的痢疾,則宜用蒼朮地榆湯。但若赤痢久病,肝臟受損,不能藏血,大便出現鮮紫色的血塊,這是肝絡受損導致出血,需用逍遙散去蒼朮,再加烏梅炭、白殭蠶、玫瑰花瓣等;若為脾虛不能攝血,大便出血顏色淺淡發黃,則屬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宜用補中益氣湯,再加烏梅炭、春砂仁等。
至於時疫引起的赤痢,也可能因水毒鬱積腸中,化熱傷陰,乘虛而入,導致胃弱腸虛,患者可能出現肛門瘙癢或從肛門排出蟲體,形狀細如線,此即巢氏《病源》中所述的燒蟲痢。雖然蟲體形狀與一般扁蟲不同,但也屬於赤痢兼蟲證。治療可用黃連犀角散,再加貫仲、陳石榴皮、海南子等。此案例患者年近六十,血痢已持續百餘次,病情危急,虛陽上浮,四肢震顫,神志恍惚,險象環生。幸虧多次施救,準確把握病機,從痢疾轉為洩瀉而痊癒,實屬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