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69)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69)

1. 急性疫痢案

四方,大生地(六錢),元參(四錢),提麥冬(三錢),西洋參(錢半),光暹燕(一錢),奎冰糖(三錢)

效果,連服四劑,下痢盡止,但遺些少白沫,胃已能進稀粥。後用四君子湯加麥冬、石斛,調理旬余,方能消穀而痊。

廉按:疫邢失下,其禍已不可勝言,若疫痢失下,其禍更可知矣。究其失下之由,每有一等不明事理,自命知醫之病家,橫攔豎遮,言火道寒,恐大黃下斷中氣,多方掣肘。殊不知疫痢兼證,下證已具,越怕下者越得急下,蓋邪熱多留一日,有一日之禍,早下一日,有一日之福。然下之之法,亦有緩急輕重之殊,非謂以承氣湯一概而論也。

愚每見赤痢之人,其初起之日即見面赤拂鬱,舌苔黃糙,壯熱口渴,脈息滑實而數,下痢裡急,沿門闔境,率皆如此。此即疫痢相兼之證,愚每以喻氏倉廩湯、吳氏檳芍順氣湯兩方加減,罔不應手奏效。

設遇有應下失下,日久痢不止,外見煩熱口渴自汗,舌苔滿布黃厚芒刺,腹癰拒按,胸滿嘔吐,不食,痢見敗色,一日夜數十行,後重裡急,面垢神慘,脈息或沉微欲無,乍見乍隱,或疾數鼓指,或堅大若革、按之反空,此皆疫痢兼證,應下失下之壞證也。邪熱一毫米除,元神將脫,補之則邪毒愈甚,攻之則幾微之氣不勝其攻,攻不可,補不可,攻補不及,兩無生理,良可慨焉。

此案辨證處方,悉從吳又可治疫痢正法,所用之藥,涼血攻毒,滅菌制腐,叉皆脫胎前哲成方而來,非師心自用者可比,且與赤痢菌痢疫之原因療法適相符合。

白話文:

急性疫痢案例

某患者患疫痢,處方用生地黃六錢、元參四錢、麥冬三錢、西洋參一錢半、光暹燕一錢、冰糖三錢。服用四劑後,下痢停止,僅剩少量白色泡沫,胃口好轉,能進食稀粥。之後服用四君子湯加麥冬、石斛調理十多天,才能正常進食。

筆者認為:疫病導致腹瀉,其危害已不堪言喻,疫痢引起的腹瀉危害更甚。究其腹瀉原因,往往是某些不懂醫理,自以為是的家人阻撓治療,認為是火熱或寒症,擔心大黃瀉藥傷氣,處處掣肘。殊不知,疫痢兼夾其他證候,下瀉已成必然,越害怕下瀉反而越需要及時下瀉,因為邪熱多停留一日,就多一日的禍患;及時下瀉一日,就多一日的福氣。但是下瀉的方法,也有緩急輕重之分,不能一概而論都用承氣湯。

我經常見到患赤痢的人,初期就表現為面紅目赤、煩躁鬱悶、舌苔黃厚粗糙、壯熱口渴、脈搏滑數有力、下痢裡急後重,常見症狀都如此。這就是疫痢兼夾其他證候的表現,我常用喻氏倉廩湯、吳氏檳榔芍藥順氣湯加減治療,療效都很好。

如果遇到應該下瀉卻沒有下瀉,腹瀉日久不止,還伴有煩熱口渴、自汗、舌苔滿布黃厚且帶芒刺、腹部脹滿拒按、胸悶嘔吐、不思飲食、大便呈敗色、一天一夜腹瀉數十次,裡急後重,面色灰暗、精神萎靡,脈搏沉微欲絕,時隱時現,或脈搏快速有力如擊鼓,或脈搏強大如繩索,按之卻空虛無力,這些都是疫痢兼夾其他證候,屬於病情惡化的徵兆。此時邪熱深入骨髓,元氣將要耗盡,補益則邪毒更甚,攻邪則微弱的元氣無法承受,攻不可,補不可,攻補失當,兩無良策,令人惋惜。

這個病例的辨證論治和處方,都遵循吳又可治療疫痢的正確方法,所用藥物具有涼血解毒、殺菌消腐的功效,也都是從前賢的古方演變而來,而非憑空臆斷,並且與赤痢和菌痢疫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