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66)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66)

1. 急性疫痢案

陳務齋(住梧州四方井街)

病者,陳偉明女士,年十二歲,廣西容縣,住鄉,學生,體壯。

病名,急性疫痢。

原因,素因飲食不節,膩滯太過,消化不良,蓄積腸胃。誘因往探姻戚,適痢疾流行,微菌飛揚,空氣不潔,防衛不慎,傳染而來。

證候,驟然腹中絞痛大作,大便屢次下痢,前急後重,日夜達百餘次,排便之後,生劇烈之疼痛,肛門灼熱,口渴連連飲水不能制止,食物不能下咽,排泄之便,絕無糞色,俱是赤多白少,赤者稀量之血水,白者乃脂肪膏油之類,面色黑緊,唇焦齒枯,舌苔黃厚,邊尖赤起刺,晝夜不能安眠,全體大熱不休,瞬息不絕,勢甚急逼,危在旦夕。

診斷,左右六脈浮弦數極,一吸已動七星(見真人脈法)。脈證合參,傳染病中之赤痢證也,查閱前醫之方,多用耗散之藥,耗其津,劫其血,損其氣,則焦躁異常,肺胃氣逆,津液枯竭,渴飲不止,腸胃炎熱已極,則噤口不能食,至成危急不治之症。余於此症,略有經驗,不得不力圖救濟。

療法,速用大承氣湯,加桃仁、黃柏、銀花、粉葛、石膏、生地,取推蕩大腸,急下存津,涼血敗毒,平胃清熱。連服三劑後,急重已除,赤痢略減,燥渴略平,食量略進。診脈浮數退去,轉為滑弱,又用參歸蓮子湯,取其補氣生津,活血潤燥,運脾健胃,厚腸去濕。連服五劑後,食量更迸,下痢更減,精神略好,元氣稍復。診脈微滑,又用急止痛瀉丸,取其運脾理氣,平肝厚腸,降逆去濕,利水導滯。

處方,大承氣湯加減

生大黃(六錢),川厚朴(三錢),金銀花(三錢),芒硝(四錢),粉葛(四錢),光杏仁(三錢),川枳實(四錢),鮮生地(八錢),生石膏(八錢,研細),川黃柏(三錢)

次方,參歸蓮子湯

高麗參(錢半),當歸身(二錢),生白芍(三錢),開蓮子(四錢),淮山藥(五錢),雲茯苓(四錢),阿膠珠(二錢),炒薏苡(六錢),云楂肉(三錢),南芡實(五錢),閩澤瀉(二錢),粉甘草(一錢),煎服。

三方,急止痛瀉丸

川黃連(五錢),廣木香(三錢),延胡索(三錢),生白芍(四錢),茅蒼朮(四錢),雲茯苓(六錢),川鬱金(三錢),藿香梗(二錢),制香附(五錢),良薑片(二錢),川厚朴(三錢),罌粟殼(四錢),閩澤瀉(四錢),粉甘草(二錢),十四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一錢,辰砂為衣,每服一丸至二丸,用好濃熱茶送下。

效果,五日痢減,急重除,米量略進。十五日食量更進,燥渴已除。二十日痢止痛除,食量大進,元氣已復。後其家人老少患此症者,十之八九,余俱用此方法,十愈八九。

白話文:

[急性疫痢案例]

患者為住在梧州四方井街的陳偉明女士,年僅十二歲,來自廣西容縣鄉間,是一名學生,身體素來健壯。

病症被診斷為急性疫痢。

病因源自她平時飲食不節制,食物過於油膩,導致消化不良,食物殘渣在腸胃中積聚。加上不久前探親時,正逢疫痢盛行,病菌在空氣中飄散,衛生條件不佳,防護措施不足,因此遭到感染。

症狀方面,腹部突然劇烈絞痛,頻繁腹瀉,每天達百餘次,每次排便後仍感劇痛,肛門灼熱,即使不斷喝水仍無法紓解口渴,食物難以下嚥,排泄物無正常糞色,多呈血水,其中紅色成分多,白色部分像是脂肪或油脂,臉色蒼白緊繃,嘴脣乾裂,牙齒失去光澤,舌苔黃厚,舌尖及邊緣出現紅色刺狀突起,日夜難以入眠,全身持續發燒,病情急轉直下,生命危在旦夕。

診斷結果顯示,六脈呈現浮弦數的極端狀態,呼吸一次心跳七次(根據真人脈法判斷)。綜合脈象和症狀,這是一例典型的赤痢傳染病例。查看先前醫生開出的處方,大多使用消耗性的藥物,這些藥物耗盡了患者的津液,剝奪了血液,損害了氣血,使得患者焦躁不安,肺胃功能失調,津液乾涸,口渴難耐,腸胃炎熱達到極點,進而無法進食,形成急重症狀,命懸一線。對於這種情況,我有一些治療經驗,決定全力以赴進行救治。

治療方案上,立即採用大承氣湯,加入桃仁、黃柏、銀花、粉葛、石膏、生地等藥材,目的是清除腸道毒素,迅速排便保存津液,涼血解毒,調理腸胃,降低體溫。服用三劑後,病情危急的情況得到控制,赤痢現象有所減輕,口渴感趨於平穩,食慾逐漸恢復。再診脈象,發現浮數的徵兆已經消失,轉為滑弱,於是改用參歸蓮子湯,以補充氣血,生津止渴,活化血液,滋潤腸道,調理脾胃,強化腸壁,去除濕氣。連續服用五劑後,食量進一步增加,腹瀉次數減少,精神狀況改善,元氣開始恢復。再次診脈,脈象呈現微滑,接著使用急止痛瀉丸,功效在於調理脾胃,理氣平肝,加強腸道功能,去除濕氣,利尿排毒。

藥方如下:

首方:大承氣湯加減

生大黃(六錢),川厚朴(三錢),金銀花(三錢),芒硝(四錢),粉葛(四錢),光杏仁(三錢),川枳實(四錢),鮮生地(八錢),生石膏(八錢,研細),川黃柏(三錢)

次方:參歸蓮子湯

高麗參(錢半),當歸身(二錢),生白芍(三錢),開蓮子(四錢),淮山藥(五錢),雲茯苓(四錢),阿膠珠(二錢),炒薏苡(六錢),雲楂肉(三錢),南芡實(五錢),閩澤瀉(二錢),粉甘草(一錢),煎煮後服用。

三方:急止痛瀉丸

川黃連(五錢),廣木香(三錢),延胡索(三錢),生白芍(四錢),茅蒼朮(四錢),雲茯苓(六錢),川鬱金(三錢),藿香梗(二錢),制香附(五錢),良薑片(二錢),川厚朴(三錢),罌粟殼(四錢),閩澤瀉(四錢),粉甘草(二錢),以上十四味藥材磨成細粉,以蜂蜜製成丸藥,每丸重一錢,表面裹上辰砂,每次服用一至二丸,以濃熱茶水送服。

治療效果:五天後,腹瀉次數減少,病情危急的狀況解除,食慾略有提升。十五天後,食量進一步增加,口渴感消失。二十天後,腹瀉完全停止,食慾旺盛,元氣恢復。此後,家中長輩和小孩有八到九成的人也感染此病,我都採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大多都能康復。

廉按:疫痢,在《內經》中稱為奇恆痢,也就是西方醫學所說的赤痢,屬於八大傳染病之一。根據西方醫學的實地研究,認為其病原體可能是細菌或寄生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細菌型赤痢,另一種是變形蟲引起的赤痢。主要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防止組織腐爛,促進傷口癒合,同時輔以血清注射和灌腸療法。本案例遵循《內經》的通因通用原則,即日本醫學的德日醫法。

認為赤痢初期,腸道受到熱毒影響而腫脹疼痛,首要任務是消除腸道內的刺激,促進糞便排出,防止病情向上蔓延,這是治療赤痢的基本原則。因此,一旦病情有惡化的跡象,應根據情況使用下瀉藥,但需注意,下瀉藥可能加重患者的虛弱,必須謹慎使用。至於滋養腸道和灌腸,不僅能幫助排出積滯,還能緩解急迫感和後重感,因此非常適合使用。這種治療方式與陳偉明女士的治療方案大致相似。

然而,根據我的臨牀經驗,對於某些傳染性赤痢患者,並不適合使用芒硝和大黃等強烈的下瀉藥物,而是應當清血解毒,使用順滑的藥材,例如犀角地黃湯合五仁湯,加上醋炒芫花,大量使用貫仲(約二兩),用地漿水煎煮藥材,這種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醫生應當靈活運用藥物,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治療策略,深入理解藥物特性,治療效果取決於醫生的臨牀經驗和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