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64)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64)

1. 霍亂暴脫案

張錫純(住鹽山西門內)

病者,劉氏婦,年近四旬,住鹽山城北故縣。

病名,霍亂暴脫。

原因,受孕五六月,時屆孟秋,偶染霍亂,吐瀉約一日夜。霍亂稍愈,而胎忽滑下,神氣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時愚在其鄰村訓蒙,遂急延為診治。

證候,迨愚至欲為診視,則病勢大革,殮服已備著於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診視。愚曰:此係暴脫之證,一息尚存,即可挽回。入視之,氣息若有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

診斷,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此證若系陳病,斷無可救之理,惟因霍亂吐瀉已極,又複流產,則證系暴脫,仍可用藥挽救。

療法,暴脫之證,其所脫者元氣也,然元氣之脫,必由肝上升,所以人之將脫者肝風先動。當用酸斂之藥,直趨肝臟以收斂之,即所以堵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勢雖垂危,亦可挽救。

處方,淨萸肉(二兩),野臺參(八錢),生懷山藥(一兩)

方雖開就,而藥肆相隔數里,取藥迫不及待。幸其比鄰劉玉珍有愚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

效果,藥下須臾,氣息稍大,呼之能應,遂又按方取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能自服藥,遂作三次溫服下,精神頓復。繼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茶湯,連服數日,以善其後。蓋萸肉治脫之力實勝於人參,若單用人參治脫,恆有氣高不返之弊(說見喻嘉言),若單用萸肉治脫,轉能立見功效,惟重用萸肉,輔以人參,尤為穩善。

廉按:辨證立論,多閱歷之言,謂萸肉固脫勝於人參,亦卻有至理。

白話文:

[案例: 霍亂急速虛脫]

患者是劉姓女子,年約四十歲,住在鹽山城北的故縣。

病症是霍亂急速虛脫。

病因是在懷孕五、六個月時,正值初秋,不慎感染了霍亂,嘔吐和腹瀉了一整天一夜。當霍亂稍微好轉,突然胎兒滑落,她的神態立刻散漫,心跳搖搖欲墜,好像隨時會支撐不住。當時我在她鄰近的村子裡教書,於是她家人緊急請我去診治。

當我到達想要為她診斷,但她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喪葬的衣服已經穿在身上,正要被抬到牀上,病人家人認為不必再診斷。我說:這是急速虛脫的症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有可能挽回。進去一看,她幾乎沒有呼吸,就算大聲叫她也沒有反應。

脈搏微弱,就像水面上飄浮的芝麻。如果這是舊疾,肯定無法救治,但因為她先是霍亂嘔吐和腹瀉到極點,再加上流產,這纔是急速虛脫,仍然可以用藥物來救治。

急速虛脫的病症,所失去的是元氣,然而元氣的流失,一定是從肝臟上行,所以人快虛脫時,肝風會先動。應該使用酸性收斂的藥物,直接作用於肝臟以收斂,這樣就可以堵住元氣上行流失的道路,再使用補充元氣的藥物輔助,即使病情垂危,也能夠挽救。

使用的藥物是:淨萸肉(二兩),野臺參(八錢),生懷山藥(一兩)。

雖然開出藥方,但是藥店距離幾裏遠,取藥來不及。幸好她鄰居劉玉珍那裡有我之前開的藥方,取了兩劑還沒服用,其中有六錢的淨萸肉,於是急忙拿來,大火煎藥灌她喝下。

藥一下肚不久,她的呼吸漸漸恢復,叫她也有反應,於是再按藥方取藥,煎成兩杯茶湯。這時她已經可以自己服用藥物,分成三次溫熱服用,精神立刻恢復。接著使用生懷山藥細粉煮成茶湯,連續服用幾天,以鞏固療效。因為淨萸肉治療虛脫的效果實際上超過人參,如果單用人參治療虛脫,常常會有氣喘吁吁不能回復的弊端(喻嘉言有提及),如果單用淨萸肉治療虛脫,反而能夠立即見效,但如果大量使用淨萸肉,輔以人參,更為安全有效。

廉按:根據病症判斷和理論,多是經驗之談,說淨萸肉固定元氣的效果優於人參,確實有道理。

2. 第十一卷 時行痢疫病案

3. 急性疫痢案

陳務齋(住梧州四方井街)

病者,林衡,年五十餘歲。

病名,急性疫痢,西名赤痢。

原因,素因過食辛燥,臟腑鬱熱,腸胃發炎。誘因天氣不佳,微菌飛揚,空氣不潔,由口鼻吸受,直接傳染。

證候,驟然惡寒發熱,頭痛口渴,四肢煩疼,腹中絞痛,大便下赤白痢,前急後重,日夜達數十次。繼則全體大熱不休,噤口粥飯不能下咽,食量全缺,口渴連連飲水,不能制止。排便之後,生劇烈之疼痛,肛門灼熱。下痢則加多二倍,日夜達一百餘次。排泄之物絕無糞色,俱是赤多白少,赤者系稀量之血水,白者脂膏之類。肌肉消瘦,形體枯黑,唇焦而裂,齒黑而枯,面黑目赤,氣逆喘急,熱臭非常,晝夜不眠,勢甚猛烈。

診斷,診左脈沉伏,右脈浮數已極,體溫升騰達一百零四度,舌苔黑燥起刺。脈證合參,乃急性傳染病之赤痢證也。查閱前醫數方,或用驅風解毒喻氏倉廩湯加減,以助其炎燥,或用清潤之劑仲景黃芩湯加味,而緩不濟急,遂致釀成危急不治之證。余見一息尚存,豈能坐視,不得不立方援救。

療法,急用大承氣湯加味,取生軍、芒硝、桃仁、滑石推蕩大腸而除鬱熱為君,石膏、粉葛平陽明熱燥,生津解肌為臣,黃柏、山梔、銀花、生地、白芍瀉心肝伏火,涼血敗毒為佐,厚朴、枳實下氣寬中而除急重為使。一服後則平平,無加無減。將方每味再加倍,連二服後,則痛渴痢略減。將方每味再加二倍,連三服後,則瀉稀量膠黃之糞數次。然後燥渴大減,急重已除,赤痢減少,日夜達數十次,食能下咽,略能睡眠。診脈左右弦數,又用清熱解毒厚腸湯,取生軍、石膏、山梔、粉葛、黃連、銀花、錦地羅、白芍、甘草、木香、地榆、歸身、生地去臟腑鬱熱,涼血敗毒,平肝潤燥,理氣厚腸。連五服後,則燥渴更減,赤痢已除。惟瀉黃白膠漏,日夜尚有十餘次,食量略進。診脈緩滑而弱,又用參歸蓮子湯,取其補氣生津,活血潤燥,運脾健胃,厚腸去濕。連數服後,則燥渴已平,而瀉痢更減,惟腹尚有微痛。診脈滑滯,又用急止痛瀉丸,取其運脾理氣,平肝厚腸,降逆去濕,利水導滯。

處方,大承氣湯加減方

生大黃(六錢),川厚朴(三錢),元明粉(四錢),川枳實(四錢),生石膏(八錢,研細),生葛根(一錢),滑石粉(四錢,包煎),光桃仁(三錢),生白芍(八錢),川黃柏(三錢),金銀花(三錢),鮮生地(一兩),焦山梔(三錢),煎服後,將各味加倍,後再將各味加二倍。

次方,清熱敗毒厚腸湯

生大黃(五錢),生石膏(八錢,研細),焦山梔(四錢),生葛根(二錢),川黃連(三錢),大歸身(錢半),生白芍(八錢),金銀花(三錢),錦地羅(三錢),廣木香(一錢),粉甘草(一錢),地榆炭(錢半),鮮生地(八錢),煎服。

白話文:

陳務齋(住在梧州四方井街)的病例。

病人林衡,年約五十多歲。

病名為急性疫痢,西醫稱之為赤痢。

病因是病人平時飲食過於辛辣燥熱,導致內臟積熱,腸胃發炎。誘因是天氣不好,細菌飛揚,空氣不乾淨,從口鼻吸入,直接傳染。

症狀是突然感到寒冷發熱,頭痛口渴,四肢痠痛,腹部絞痛,大便排出紅白色痢疾,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一天之中拉數十次。接著全身持續高燒不退,嘴巴緊閉,無法吞嚥粥飯,食慾全無,口渴卻一直想喝水,無法停止。排便後,肛門會感到劇烈疼痛灼熱。下痢次數增加一倍,一天之中拉到一百多次。排泄物沒有糞便顏色,都是紅色多白色少,紅色的是稀薄的血水,白色的是油脂之類。肌肉消瘦,身體乾枯發黑,嘴唇焦裂,牙齒乾黑,臉色發黑,眼睛發紅,呼吸急促,發出熱臭味,整夜無法入睡,病情非常猛烈。

診斷結果是,左脈沉伏,右脈浮數且跳動極快,體溫高達攝氏四十度,舌苔乾黑且有芒刺。綜合脈象與症狀判斷,是急性傳染病赤痢。先前看過幾位醫生的處方,有的用驅風解毒的喻氏倉廩湯加減,結果反而加重炎症,有的用清潤的仲景黃芩湯加味,卻緩不濟急,導致病情危急無法治癒。我見病人尚有一口氣在,不能坐視不管,不得不開藥方來救治。

治療方法,緊急使用大承氣湯加味,以生大黃、芒硝、桃仁、滑石來推動大腸,清除鬱熱為主要藥物,石膏、葛根來平息陽明經的熱燥,生津解肌為輔助藥物,黃柏、山梔、銀花、生地、白芍來瀉心肝的潛伏火氣,涼血解毒為佐藥,厚朴、枳實來降氣寬中,消除裡急後重感為使藥。服用一帖後,病情沒有變化。將藥方每味藥劑量加倍,連續服用兩帖後,腹痛、口渴、下痢稍微減輕。將藥方每味藥劑量再加兩倍,連續服用三帖後,開始排出少量黏稠黃色的糞便數次。然後口渴大減,裡急後重消失,赤痢減少,一天拉數十次,能吃下東西,也能稍微睡覺。診脈時發現脈象轉為弦數,又改用清熱解毒厚腸湯,以生大黃、石膏、山梔、葛根、黃連、銀花、錦地羅、白芍、甘草、木香、地榆、當歸、生地,清除內臟鬱熱,涼血解毒,平肝潤燥,理氣厚腸。連續服用五帖後,口渴進一步減輕,赤痢已經消除。但仍排出黃白色黏液,一天之中還有十餘次,食量稍微增加。診脈時發現脈象轉為緩滑而虛弱,又改用參歸蓮子湯,用來補氣生津,活血潤燥,健脾開胃,厚腸去濕。連續服用數帖後,口渴已經平息,下痢也進一步減少,只有腹部還有微痛。診脈時發現脈象滑滯,又改用急止痛瀉丸,用來健脾理氣,平肝厚腸,降逆去濕,利水導滯。

處方:大承氣湯加減方

生大黃(六錢),川厚朴(三錢),元明粉(四錢),川枳實(四錢),生石膏(八錢,研細),生葛根(一錢),滑石粉(四錢,包煎),光桃仁(三錢),生白芍(八錢),川黃柏(三錢),金銀花(三錢),鮮生地(一兩),焦山梔(三錢),煎服後,將各味藥劑量加倍,之後再將各味藥劑量加兩倍。

處方:清熱敗毒厚腸湯

生大黃(五錢),生石膏(八錢,研細),焦山梔(四錢),生葛根(二錢),川黃連(三錢),大歸身(錢半),生白芍(八錢),金銀花(三錢),錦地羅(三錢),廣木香(一錢),粉甘草(一錢),地榆炭(錢半),鮮生地(八錢),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