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63)
二集 傳染病案 (63)
1. 霍亂後轉變熱病案
五診,胃納日展,大便又行頗爽,溺色淡,渴飲和,夜寐亦安,右脈尚形滑數。治再和胃生津,清化餘邪。
五方,南沙參(三錢),川貝母(二錢,去心),連翹(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淡竹葉(錢半),原金斛(三錢),冬瓜子(三錢),綠豆衣(四錢),生竹茹(錢半),鮮稻葉(十片)
六診,徹夜安寐,食欲亦佳,脈來右部已靜,濡滑有神,邪熱已化,津液漸復。再以清養善其後。
六方,西洋參(一錢),淨連翹(三錢),生竹茹(錢半),淡竹葉(錢半),鮮荷梗(一尺,去刺),南沙參(三錢),扁豆衣(錢半,生),嫩蘆根(八錢,去節),橘白(一錢),鮮稻葉(十片)
效果,服三劑痊愈
康按:霍亂吐瀉,有陽性陰性之分,且有虛脫實閉之別,臨症時診斷不精,輒致誤治。至若霍亂後轉熱證,陽性霍亂,固多從火化,即陰性霍亂,服熱藥後,一經肢溫脈出亦從火化者多。中醫所謂重陰必陽,物極必反者,即西醫所謂反動力反應性也。前哲陳修園輩謂霍亂服通脈四逆湯後,由陰轉陽,可用竹葉石膏湯急救津液以清伏熱,為霍亂善後之要圖。此案暑穢夾食,當然都從火化,而轉為陽明之實證。
初用涼膈散清瀉積熱,尚非孟浪之峻劑,第二方猶用清導,此非確有卓識者不辦。以後四方,由清化而轉清養,層次井然,的是所輪老手。
白話文:
霍亂後轉變熱病案
患者經過診治後,胃口逐漸好轉,大便通暢,小便顏色淡,口渴程度適中,睡眠安穩,右側脈搏雖仍略顯滑數。治療方向為再次和胃生津,清除殘餘邪氣。
處方一:南沙參、川貝母(去心)、連翹、嫩蘆根(去節)、淡竹葉、石斛、冬瓜子、綠豆衣、生竹茹、鮮稻葉。
再次診察,患者徹夜安睡,食慾良好,右側脈搏已恢復平靜,潤滑有力,邪熱已消,津液逐漸恢復。繼續以清補之法調理身體。
處方二:西洋參、連翹、生竹茹、淡竹葉、鮮荷梗(去刺)、南沙參、扁豆衣(生)、嫩蘆根(去節)、橘皮、鮮稻葉。
服用三劑藥物後痊癒。
按語:霍亂的吐瀉症狀,可分為陽性與陰性,並有虛脫與實閉之分,臨床診斷若不精準,容易導致誤治。霍亂之後轉為熱證,陽性霍亂固然多由熱化所致,即使是陰性霍亂,服用溫熱藥物後,體溫上升、脈象有力,也往往會轉為熱證。中醫所謂「重陰必陽,物極必反」,與西醫所謂的「反動力反應」異曲同工。前輩醫家陳修園等認為,霍亂患者服用通脈四逆湯後,由陰轉陽,可用竹葉石膏湯緊急補充津液以清解伏熱,是霍亂後調養的重要方法。此病例為暑熱穢濁與飲食不潔所致,自然會轉化為陽明實證。
一開始使用涼膈散清瀉積熱,並非魯莽之舉;第二方仍然使用清熱導滯之法,這只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做到。後續處方,則由清熱化邪轉為清補調理,層次分明,確實是老練醫生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