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49)
二集 傳染病案 (49)
1. 瀉轉白喉案
蕭琢如(住湘鄉水口山礦局)
病者,工人王某,年近三十,住湘鄉。
病名,瀉轉白喉。
原因,初患秋燥泄瀉,日數十行。醫以表散溫燥藥進,瀉略減,而咽喉痛,雜見白點。
證候,身大熱,汗出,遍體紅斑,咳痰中帶鮮血,口乾,不甚喜飲,小溲短赤而數。
診斷,年未三十,兩人掖而求診。脈浮數而促,舌鮮紅多刺,苔微黃。余曰:此乃秋燥證。泄瀉者,肺熱移於大腸,臟邪傳腑,自尋出路,正是佳兆,乃反其道以行之,幸泄未全止,治節之權,尚存一線。而喉關見白而痛,咳嗽帶血,則肺金受傷,已非淺鮮,及今圖治,或可挽救。
療法,與大劑養陰清肺湯加石膏、知母,清胃燥以救肺,保肺液以制腐。
處方,鮮生地(一兩),烏元參(八錢),原麥冬(六錢),生白芍(四錢),丹皮(四錢),川貝母(四錢),蘇薄荷(錢半),生甘草(二錢),生石膏(六錢),知母(四錢)
效果,連進三帖,症減大半。嗣就原方加減,又十餘帖,始獲痊愈。
康按:此因秋燥傷肺,肺移熱於大腸,故作瀉。若仿喻西昌秋燥泄瀉例治,二三劑即可奏功。前醫不知燥氣病理,率用表散溫燥,勢必升騰燥熱,則火焰愈熾,傷津劫血,以致喉痛白爛,咳痰帶血,幸而不激動肝風,發為痙厥,又未至音啞氣喘,肺炎葉腐,猶可用大劑養陰清肺湯加膏、知以救藥誤,否則殆矣。就余所見,此係伏暑內發,秋燥外搏,因誤藥而轉變白喉,非真時行之義膜白喉也。
白話文:
【瀉轉白喉案例】
患者是住在湘鄉的工人王先生,年約三十歲。
病症是從腹瀉轉變成白喉。
病因是最初患上秋季乾燥引起的腹瀉,一天要跑廁所十幾次。醫生用了一些散寒燥熱的藥物治療,結果腹瀉稍微減輕,但開始感到喉嚨疼痛,並出現一些白色斑點。
病徵是身體高熱,出汗,全身有紅色斑點,咳嗽時痰中夾帶鮮血,口渴但不太想喝水,尿液偏紅且頻繁。
診斷過程是由兩個人攙扶著來看診,脈象浮數而急促,舌頭鮮紅有刺,舌苔微黃。我認為這是典型的秋季乾燥症狀。腹瀉是由肺熱影響到大腸造成的,這是臟腑之間正常的病邪傳導,是個好現象,但之前的治療卻走反方向,幸好腹瀉尚未完全停止,治療還有機會。喉嚨出現白色斑點且疼痛,咳嗽帶血,表示肺部受到傷害,情況已不容忽視,現在必須盡快治療,纔可能挽回。
治療方式是使用大量的滋陰清肺湯,加入石青和知母,清熱潤肺,保護肺部液體以防腐蝕。
藥方包含:新鮮生地一兩,烏元參八錢,原麥冬六錢,生白芍四錢,丹皮四錢,川貝母四錢,蘇薄荷一錢半,生甘草二錢,生石青六錢,知母四錢。
治療結果是連續服用三天,病情已大幅改善。之後根據病情調整藥方,再服用十多帖後,終於康復。
康醫師補充:這是因為秋季乾燥傷肺,肺部熱度影響到大腸,所以造成腹瀉。如果按照喻西昌醫師對於秋季乾燥腹瀉的治療方法,只需兩三帖就能見效。先前的醫生不瞭解乾燥氣候的病理,隨便使用了散寒燥熱的藥物,結果導致燥熱上升,使火氣更旺,損傷津液和血液,最終導致喉嚨疼痛、白色潰瘍,咳嗽帶血,幸好沒有引發肝風,造成痙攣昏厥,也未發展到聲音沙啞、呼吸困難、肺葉腐爛的地步,還可以使用大量滋陰清肺湯加上石青和知母來糾正藥物錯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依我看,這是夏季餘熱在體內發作,加上秋季乾燥在外侵襲,因藥物誤用轉變為白喉,並非真正流行的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