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48)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48)

1. 白喉壞證案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駱開明,年念五歲,住駱家葑。

病名,白喉壞證。

原因,病本燥疫白喉,前醫誤認為風毒喉痧,用荊防葛根湯,大劑透發而劇變。

證候,初起身熱自汗,咽燥無痰,喉間發白塊。七八日後,忽白塊自落,音啞氣喘,痰聲漉漉,勢如潮湧。

診斷,脈右浮大滑搏,左反細數,舌絳且干。此由燥火過盛,肺液將涸,反用大劑辛燥升散,遂致激動肝風,沖氣挾龍雷之火,隨腎水而上逆,壅聚於喉嚨之間,悉化為痰。余遂曉之曰:病不可為,無藥可救。奈病家再四哀求,不得不於百無一活之中,籌萬有一生之策。

療法,潛鎮攝納為首要,先用羚角、西參、淡秋石煎湯,調下真猴棗以消息之。幸而藥能下咽,痰氣稍平。於是重用龜板、牡蠣、珍珠母、玳瑁等,得至靜之精介以潛陽為君,冬、地、西參專保肺液,膠、芍、玄參兼導龍雷為臣,佐以金汁水清咽潤喉,載引諸藥以下行,使以熟地露滋腎救肺,增陰液而不滯,仍用猴棗鎮納沖氣,以墜上壅之熱痰也。

處方,羚角片(一錢,先煎),西洋參(一錢),淡秋石(五分),真猴棗(三分,藥湯調下)

接方,珍珠母(一兩,生打),左牡蠣(八錢,生打),提麥冬(四錢),玄參(八錢),生白芍(六錢),龜甲心(六錢,生打),生玳瑁(四錢,剪細),大生地(一兩),西洋參(三錢),真陳阿膠(二錢,烊沖),陳金汁(二兩,沖),猴棗(三分,藥湯化下),熟地露(二十兩,代水煎藥)

效果,日服接方兩劑,一劑而喘促稍安,再劑而痰聲如失。原方酌減用量,去金汁、猴棗,加鮮石斛四錢、甘蔗漿、甜梨汁各兩瓢同沖。連服四劑,聲音清亮,胃納稀飯,競僥倖而得奏全功。

廉按:此為白喉極重之危候,妙在首先用具有靈性、善能熄風之羚角;而猴棗墜痰,尤為神應。其色青黑,與肝腎二臟相合,故能攝納龍雷之火,故閉證之痰熱上塞,得之足以泄降。即脫證之虛痰上壅,亦可惜以攝納,並不慮其鎮墜之猛,故一服後即痰氣稍平。接方用大劑潛鎮攝納,又是必不可緩之要藥,以平其逆湧之勢,鎮其龍雷之動。

一日疊進兩劑,亦屬急證急治之方策。似此危證,幸奏全功,堪為遇此疑難大證者,別開益智之粽,新增續命之湯也。

白話文:

[白喉重症案例]

患者為駱開明,55歲,居住在駱家葑。

疾病名稱為白喉重症。

病因原本是燥熱疫情導致的白喉,但先前醫生誤判為風毒喉痧,使用了荊防葛根湯大量發散治療,結果病情急轉直下。

症狀開始時,患者出現體溫升高,自汗,咽喉乾燥無痰,喉部出現白色塊狀物。七八天後,白色塊狀物突然自行脫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痰聲不斷,形勢如同潮水般洶湧。

診斷發現,右手脈象浮大滑搏,左手則細弱快速,舌頭深紅且乾燥。這是因為燥火過度旺盛,肺部津液瀕臨枯竭,卻又被大量辛燥升散的藥物刺激,導致肝風被激發,衝氣夾帶著龍雷之火,隨著腎水向上逆流,聚集在喉嚨間,全部轉化為痰。我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已無法治,無法用藥救治。然而患者家屬再三懇求,我不得不在幾乎絕望的情況下,尋找一線生機。

治療策略以潛鎮攝納為主,先使用羚羊角、西洋參、淡秋石煎湯,調入真猴棗,以緩解病情。幸好患者能吞下藥物,痰氣稍有平息。接著,大量使用龜板、牡蠣、珍珠母、玳瑁等藥材,以靜態的介質來潛陽為主要,冬、地、西洋參專門保護肺部津液,膠、芍、玄參兼顧龍雷之火,輔以金汁水清喉潤喉,幫助其他藥物下行,使用熟地露滋養腎臟,救護肺臟,增加陰液但不致滯留,同時使用真猴棗鎮定衝氣,壓制上壅的熱痰。

藥方為:羚羊角片(1錢,先煎)、西洋參(1錢)、淡秋石(5分)、真猴棗(3分,藥湯調下)。

後續藥方為:珍珠母(1兩,生打)、左牡蠣(8錢,生打)、提麥冬(4錢)、玄參(8錢)、生白芍(6錢)、龜甲心(6錢,生打)、生玳瑁(4錢,剪細)、大生地(1兩)、西洋參(3錢)、真陳阿膠(2錢,烊沖)、陳金汁(2兩,沖)、猴棗(3分,藥湯化下)、熟地露(20兩,代水煎藥)。

效果:每日服用兩劑後,第一劑就讓呼吸急促的狀況有所改善,第二劑後,痰聲消失。將原方稍作調整,去掉金汁和猴棗,加入鮮石斛4錢、甘蔗漿和甜梨汁各2瓢同沖。連續服用四劑後,聲音恢復清晰,胃口能吃稀飯,最終幸運地完全康復。

廉按:這是一個極度嚴重的白喉危急情況,關鍵在於最初使用具有靈性的羚羊角,它能有效抑制風邪;而真猴棗能鎮壓痰熱,效果神速。它的青黑色與肝腎二臟相符,因此能攝納龍雷之火,對於因痰熱上塞引起的閉證,能有效泄降。即使是脫證導致的虛痰上壅,也能攝納,且不會擔心其鎮壓作用太強烈。因此,服用後,痰氣稍有平息。後續藥方大量使用潛鎮攝納藥材,是絕對不能延遲的重要藥物,以平息逆流的衝擊,鎮定龍雷之動。

一天內連續服用兩劑,屬於急症急治的策略。像這樣危險的病症,能成功康復,堪稱為遇到這種疑難重症的人,提供了一個啟迪智慧的新思路,開創了續命的新方法。

2. 白喉兼瀉案

蕭琢如(住湘鄉水口山礦局)

病者,舍弟蕭璋如,住湘鄉。

病名,白喉兼瀉。

原因,秋抄感溫燥而發。

證候,身無寒熱,口不渴,滿喉發白,又兼泄瀉,小便時清時濁。

診斷,脈浮澀滿指,舌苔淡白而薄,底面微露鮮紅色。審由燥氣所發,因兼泄瀉,始尚猶豫。繼乃恍然大悟曰:此肺移熱於大腸,病邪自尋去路也。

療法,即疏喻氏清燥救肺湯,取其寒以制熱、潤而滋燥,為深秋燥熱傷肺之主方。

處方,霜桑葉(三錢),北沙參(三錢),原麥冬(錢半),生石膏(二錢),生甘草(七分),陳阿膠(八分,烊沖),黑芝麻(一錢,炒),甜杏仁(一錢),枇杷葉露(一兩,沖)

效果,一劑知,再劑已。

廉按:喻氏宗繆仲醇甘涼滋潤之法制出此方,名曰清燥,實以滋水,即易所謂潤萬物者莫潤乎水是也;名曰救肺,實以補胃,以胃液為肺津之母也。此案借治白喉兼瀉,雖不脫養陰清肺之法,而其妙在煅石膏一味,石膏經煅,味淡微咸,西醫推為鹽類利尿藥。尿利則腸中水分從小便排泄,不止瀉而其瀉自止。

況煅過石質堅凝,又有堅腸之作用。蕭君可謂善用鹹方矣。

白話文:

病人是蕭先生的弟弟蕭璋如,居住在湘鄉。

病症是白喉並伴有腹瀉。

病因是在秋季感受了溫燥之氣而引發疾病。

症狀表現為身體沒有寒熱感,口不渴,喉嚨內部泛白,同時有腹瀉的情況,小便時清時濁。

經過診斷,脈象呈現浮澀且滿指,舌苔呈現淡白色且薄,舌底微露鮮紅色。確定是由燥氣導致,因為同時伴有腹瀉,起初有些遲疑。但後來明白,這是肺部的熱量轉移到大腸,病邪正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治療方式是使用喻氏清燥救肺湯,利用其寒涼以抑制熱氣、滋潤以對抗乾燥,是深秋燥熱傷肺的主要處方。

藥方包含:霜桑葉三錢,北沙參三錢,原麥冬錢半,生石膏二錢,生甘草七分,陳阿膠八分(溶化後沖服),黑芝麻一錢(炒過),甜杏仁一錢,枇杷葉露一兩(沖服)。

服用一次後病情已有改善,再次服用後病情已經得到控制。

廉先生分析:喻氏根據繆仲醇的甘涼滋潤方法製出這個方子,命名為清燥,實際上是滋潤身體,就像古人說的「能滋潤萬物的莫過於水」;命名為救肺,實際上是補胃,因為胃液是肺津的母親。這個案例用於治療白喉並伴有腹瀉,雖然沒有脫離滋陰清肺的方法,但妙在使用煅燒過的石膏,煅燒過的石膏味道淡且微鹹,西醫認為它有利尿作用。尿多,腸道中的水分就會通過小便排出,腹瀉自然停止。

煅燒過的石質堅固,還有加固腸道的作用。蕭先生可以說是善用鹹味藥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