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8)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8)
1. 風熱案(內科)
梁右齋(住玉山湖塘沿)
病者,劉源生之母陳氏,年五十一歲,住馹門前。
病名,風熱。
原因,風熱客於會厭,咽痛音啞。醫以養陰清肺,咽痛愈而胸閉,畏寒而惡食。易醫以溫表主之,遂變發熱肢痛。又易醫以桂麻姜辛投之,又變淋漓氣餒頭暈。醫又謂病變冬溫,投以達原飲,遂變氣促鄭聲(喊叫亂言為譫語,聲細語重為鄭聲),耳鳴舌燥,諸醫束手,告以不治。
證候,汗流如雨,面若塗朱,舉動氣促,神昏耳鳴,交睫鄭聲,舌燥無津。
診斷,脈微而數,按之有神,根氣尚在。猶可挽回於末路。
療法,清淡平補,以生津養神為主。
處方,西洋參(八分),辰茯神(三(錢,夜交藤(三錢),鮮石斛(四錢),白芍(三錢),柏子仁(二錢),女貞子(錢半),生甘草(八分),烏芝麻(五錢,炒),服五劑。
復診,汗收氣平,神寧臥靜,面紅退,舌津生。以前方加鱉甲、龜板各四錢,野臺參五分,熟地四錢,服三十餘劑。
效果,調養月餘,身體方能復原。
廉按:雜藥亂投,病隨藥變,幸其人根氣尚堅,猶可挽回於末路,然亦僥倖之至矣。故病家擇醫,不可不慎之於始也。
白話文:
[風熱案(內科)]
患者是劉源生的母親陳氏,現年五十一歲,居住在馹門前。
病症為風熱。
病因是風熱侵入會厭部位,導致咽喉疼痛且聲音沙啞。醫生起初用滋陰清肺的方法治療,咽喉疼痛雖減緩但出現胸悶,並有畏寒和食慾不佳的情況。換了醫生後,以溫熱解表的方式處理,卻導致發燒和四肢疼痛。再次更換醫生後,使用桂枝、麻黃、薑、辛等藥材,結果引發了虛弱頭暈和尿頻。又有醫生認為病情轉為冬季溫病,開立達原飲,結果病情轉為呼吸困難、胡言亂語、耳鳴及口乾舌燥,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宣告無法救治。
症狀表現為大量出汗,面色潮紅如塗朱,行動時呼吸急促,精神混亂伴有耳鳴,閉眼時會胡言亂語,舌頭乾燥無津液。
診斷結果為脈搏微弱且頻率快,但輕按有活力,根基元氣尚存,病情仍有挽回餘地。
治療方法為清淡平和的補養,以生津養神為主要目標。
處方包含:西洋參(八分)、辰茯神(三錢)、夜交藤(三錢)、新鮮石斛(四錢)、白芍(三錢)、柏子仁(二錢)、女貞子(錢半)、生甘草(八分)、炒過的烏芝麻(五錢)。服用五劑。
再次診療時,汗量減少,呼吸平穩,精神安定,睡眠品質改善,臉部紅潤消退,舌頭恢復津液。在原有處方上增加鱉甲、龜板各四錢,野臺參五分,熟地四錢,服用三十多劑。
最終效果,經過一個多月的調養,身體終於恢復健康。
廉按:多種藥物隨意使用,導致病情隨著藥物的變化而變化,幸運的是患者根基元氣堅固,病情仍在最後關頭得以挽回,但也算極度僥倖。因此,選擇醫生時,病患及其家屬應在初期就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