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30)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30)

1. 爛喉痧案

劉榮年(住濟南東流水)

病者,許童,年十餘歲,住省城。

病名,爛喉痧

原因,外感風熱時毒而成。

證候,喉中腫爛白腐,頑涎甚多,渾身大熱,兼有疹子,煩渴飲冷,昏迷不識人,大便閉結,小溲短赤。

診斷,脈象浮洪,舌紅苔黃膩。合參各證,確係爛喉痧。此緣外受風溫入於陽明,上蒸於肺,故咽喉潰爛,兼有疹子,正是溫熱欲出不得所致。與白喉證之喉中乾燥,五心煩熱者,迥乎不同。醫家泥於《白喉忌表抉微》一書,以白喉法治爛喉痧,專用滋陰之藥,閉塞外邪,使不得出,故致神昏不識人。夫風寒溫散,風溫涼散,凡是外感,自無不用表散之理,喉痧乃溫症最重之一端,非用大劑清解,何以驅此溫邪也。

療法,內服湯藥,外用吹藥,葛根主身大熱煩渴,用以為君,佐以薄荷、菊花以解其表,再用石膏以清其里,板藍根、貝母、土牛膝以清理咽喉,鮮葦根以透發疹子,雙花、丹皮、芍藥以為之使。又因過服滋膩之藥,再加栝蔞以治胸結。又恐喉間腫甚,不能下藥,先用聖惠方地龍、雞子白法,以開喉閉,外吹錫類散,以治腐爛。

處方,生葛根(五錢),白菊花(二錢),板藍根(三錢),土牛膝(三錢),金銀花(二錢),蘇薄荷(二錢),生石膏(三錢,搗),川貝母(三錢),鮮葦根(五錢),粉丹皮(二錢),生白芍(二錢),全栝蔞(三錢),粉甘草(一錢)

用水六茶碗,單煮葛根成五茶碗,再納諸藥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又方,《聖惠方》治喉閉法,用鮮地龍(一名蚯蚓,俗名曲鱔)一條,研爛,以雞子白(即雞蛋清,去黃用)攪和,灌入即通。

又方,錫類散見尤在徑《金匱翼》、王孟英《溫熱經緯》二書,故不贅錄。

效果,服地龍後喉腫漸消,飲水即不再嗆。服藥後身熱漸退,疹子漸消。吹錫類散後,白腐即隨涎而出。次日即將原方減去葛根、菊花、薄荷,共服藥三劑,即行痊愈。

說明,余憤時醫以白喉法治爛喉痧,枉死者眾,因將二症異點細心分辨,徵之歷年經驗,著有《爛喉痧證治辨異》一書。

廉按:辨證明晰,用藥切當,惟此屬普通治法。如現舌絳,咽喉紅腫,肌紅如錦,音啞口乾,灼熱神昏,亦須大劑滋營增液,清熱解毒之法,不可執守成法為妥。

白話文:

[病例報告:爛喉痧案例]

患者:許童,十幾歲,居住於省城。

病症:爛喉痧

病因:由感受風熱時毒引發。

症狀:喉嚨紅腫潰爛,伴有大量頑固的唾液,全身高燒,並出現疹子,口渴喜飲冷,意識模糊不認識人,便祕,小便色深且量少。

診斷:脈象浮洪,舌頭紅且舌苔黃膩。綜合各種症狀,確爲爛喉痧。這源於外部感受風溫,侵入陽明經,上衝至肺部,導致咽喉潰爛及疹子的出現,是體內溫熱無法正常排出的結果。與白喉症狀中的喉嚨乾燥,五心煩熱完全不同。醫生過於依賴《白喉忌表抉微》一書,用治療白喉的方法來治療爛喉痧,僅使用滋陰藥物,封閉了外部的邪氣,使其無法排出,從而導致患者意識不清。風寒和風溫,都需要發散,只要是外感疾病,就沒有不用發散藥的道理,爛喉痧是溫病中最嚴重的一種,若不用大劑量的清解藥,如何能驅除體內的溫邪呢?

治療方法:內服湯藥,外用吹藥。生葛根爲主藥,可緩解全身高熱及煩渴,薄荷、菊花輔助解表,再用生石膏清裏熱,板藍根、貝母、土牛膝清理咽喉,鮮葦根幫助疹子透發,金銀花、丹皮、白芍作爲輔藥。因過量服用滋膩藥物,再加栝蔞以治胸結。擔心喉嚨腫脹嚴重,無法下藥,先用地龍、雞蛋清方法,以開啓喉嚨閉塞,外吹錫類散,以治療腐爛。

處方:生葛根(5錢)、白菊花(2錢)、板藍根(3錢)、土牛膝(3錢)、金銀花(2錢)、蘇薄荷(2錢)、生石膏(3錢,搗碎)、川貝母(3錢)、鮮葦根(5錢)、粉丹皮(2錢)、生白芍(2錢)、全栝蔞(3錢)、粉甘草(1錢)

用六杯水,先煮葛根成五杯,再加入其他藥物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

另一方:《聖惠方》治療喉嚨閉塞的方法,用一條鮮地龍(又稱蚯蚓,俗稱曲蟮),搗爛後,與雞蛋白(即雞蛋清,只用蛋白部分)混合,灌入喉嚨立即通暢。

另一方:錫類散見於尤在徑《金匱翼》、王孟英《溫熱經緯》兩書,故不贅述。

效果:服用地龍後,喉嚨腫脹逐漸消失,喝水不再嗆咳。服藥後,身體熱度漸退,疹子也逐漸消退。吹錫類散後,白腐隨痰液排出。次日將原方去掉葛根、菊花、薄荷,共服藥三劑,病情即行痊癒。

說明:我對當時醫生用治療白喉的方法來治療爛喉痧感到憤怒,因許多人因此而死,於是仔細區分這兩種疾病的異同點,根據多年經驗,寫了一本名爲《爛喉痧證治辨異》的書。

廉按:辨證清晰,用藥恰當,但這只是普通的治療方法。如果出現舌絳,咽喉紅腫,肌肉紅如錦緞,聲音嘶啞,口乾,高熱及意識模糊等症狀,也需要使用大劑量的滋補血液,增加體液,清熱解毒的治療方法,不可固守成規。

2. 爛喉𰣤痧案

丁甘仁(住上海)

病者,王君,年二十歲,本丹陽人,客居滬上。

病名,爛喉𰣤痧。

原因,新婚之後,陰液早傷,適因喉疫盛行,遂傳染而甚重。

證候,𰣤痧雖布,壯熱不退,煩躁不寐,湯飲難嚥。

診斷,延余診治,病已七天,切脈弦洪而數,舌鮮紅起刺。余曰:此溫疫之邪,化火入營,劫津傷陰,內風欲動,勢將痰湧氣喘,危在旦夕間矣。

療法,急投犀角地黃湯清營解毒為君,竹葉石膏湯清氣達邪為臣,佐以金汁珠黃散清喉制腐,使以竹瀝清潤滌痰。

處方,磨犀粉(五分),赤芍(二錢),青竹葉(三十片),金銀花(三錢),鮮生地(八錢),丹皮(二錢),生石膏(八錢,研細),青連翹(三錢),金汁(二兩,分沖),淡竹瀝(一兩,分沖),珠黃散(珠黃、琥珀各七分西黃五分),西瓜霜(一錢),藥湯調下。

先用活水蘆筍二兩,同生石膏煎湯代水。

效果,疊進二劑,諸症大減,調理數日而痊。

廉按:丁君案後自注云:行道數十年,診治爛喉𰣤痧,不下萬餘人,方不外汗清下三法。其汗法約有四方:一為解肌透痧湯,荊芥穗錢半、淨蟬衣八分、嫩射干一錢、生甘草五分、粉葛根二錢、炒牛蒡二錢、輕馬勃八分、苦桔梗一錢、前胡錢半、連翹殼二錢、炙殭蠶三錢、淡豆豉三錢、鮮竹茹二錢、紫背浮萍三錢。如嘔惡甚,舌白膩,加玉樞丹四分沖服。

專治痧麻初起,惡寒發熱,咽喉腫病,妨礙咽飲,遍體痠病,煩悶泛惡等證(痧麻見咳嗽為輕,無咳嗽為重)。二為加減麻杏甘膏湯,淨麻黃四分、生石膏四錢、象貝母三錢、鮮竹葉三十張、光杏仁三錢、射干八分、炙殭蠶三錢、白蘿蔔汁一兩、生甘草六分、連翹殼二錢、薄荷葉一錢、京元參錢半。專治痧麻不透,憎寒發熱,咽喉腫癰,或內關白腐,或咳嗽氣逆之重證。

三為加減升麻葛根湯,川升麻五分、生甘草五分、連翹殼二錢、炙殭蠶三錢、粉葛根錢半、苦桔梗一錢、金銀花三錢、鮮荷葉一角、薄荷葉八分、京赤芍二錢、淨蟬衣八分、蘿蔔纓三錢。專治痧麻雖布,而頭面鼻獨無,身熱泄瀉,咽痛不腐之症。四為敗毒湯,荊芥穗錢半、薄荷葉一錢、連翹殼三錢、生蒲黃三錢、生石膏四錢、炒牛蒡二錢、象貝母三錢、益母草三錢、生甘草六分、京赤芍三錢、炙殭蠶三錢、板藍根錢半。如大便泄瀉,去牛蒡、石膏,加葛根、黃芩、黃連。

專治痧麻未曾透足,項頸結成痧毒,腫硬疼痛,身熱無汗之症。其清法亦有四:一為加減黑膏湯,淡豆豉三錢,薄荷葉八分、連翹殼三錢、炙殭蠶三錢、鮮生地四錢、生石膏四錢、京赤芍二錢、淨蟬衣八分、鮮石斛四錢、生甘草六分、象貝母三錢、浮萍草三錢、鮮竹葉三十張、茅蘆根各一兩。

白話文:

爛喉痧案例

丁甘仁(住在上海)

病人:王先生,二十歲,原本是丹陽人,在上海居住。

病名:爛喉痧(一種嚴重的喉嚨疾病)。

原因:新婚後,體內的陰液(體液、精華)過早耗損,剛好又遇到喉嚨疾病流行,因此被傳染而且病情非常嚴重。

症狀:全身都出現了痧疹,高燒不退,煩躁不安睡不著,連喝水吞嚥都很困難。

診斷:請我(丁甘仁)看診時,病已經七天了,把脈發現脈象是弦脈、洪脈而且跳動很快,舌頭鮮紅而且有芒刺。我說:「這是溫疫之邪(一種熱性的傳染病邪氣)進入身體深處,化為火熱之邪,損耗津液、傷害陰液,體內產生內風,情況危急,很快就會出現痰湧、呼吸困難,性命危在旦夕。」

治療方法:我立刻開犀角地黃湯來清熱解毒,作為主要的治療藥物;用竹葉石膏湯來清熱、將邪氣從體內驅除,作為輔助藥物;再搭配金汁珠黃散來清熱、控制喉嚨的腐爛;用竹瀝來潤燥、化痰。

處方:磨成粉的犀角粉(五分),赤芍(二錢),青竹葉(三十片),金銀花(三錢),新鮮生地(八錢),丹皮(二錢),生石膏(八錢,磨成細粉),青連翹(三錢),金汁(二兩,分開沖服),淡竹瀝(一兩,分開沖服),珠黃散(珍珠、琥珀各七分、西黃五分),西瓜霜(一錢),用藥湯調和後服用。先用新鮮蘆筍二兩,跟生石膏一起煎煮成湯,代替水飲用。

效果:連續服用兩劑藥,各種症狀明顯減輕,調理幾天後就痊癒了。

廉先生按:丁先生在案例後自己寫道:「我行醫數十年,看過爛喉痧的病人,不下上萬人,治療方法不外乎發汗、清熱、瀉下三種方法。」發汗法大約有四個方子:

第一個是解肌透痧湯,用荊芥穗錢半、蟬蛻八分、射干一錢、生甘草五分、葛根二錢、炒牛蒡二錢、馬勃八分、桔梗一錢、前胡錢半、連翹殼二錢、炙僵蠶三錢、淡豆豉三錢、鮮竹茹二錢、紫背浮萍三錢。如果噁心嘔吐很嚴重、舌苔白膩,就加入玉樞丹四分沖服。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痧疹剛開始、怕冷發熱、咽喉腫痛、妨礙吞嚥、全身痠痛、煩悶噁心等症狀。(痧疹如果伴隨咳嗽,病情比較輕;沒有咳嗽,病情就比較嚴重。)

第二個是加減麻杏甘膏湯,用麻黃四分、生石膏四錢、象貝母三錢、鮮竹葉三十張、光杏仁三錢、射干八分、炙僵蠶三錢、白蘿蔔汁一兩、生甘草六分、連翹殼二錢、薄荷葉一錢、京元參錢半。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痧疹沒有完全透出來、怕冷發熱、咽喉腫痛化膿,或者喉嚨裡面有白色的腐爛物,或者咳嗽氣喘等嚴重症狀。

第三個是加減升麻葛根湯,用升麻五分、生甘草五分、連翹殼二錢、炙僵蠶三錢、葛根錢半、桔梗一錢、金銀花三錢、鮮荷葉一角、薄荷葉八分、京赤芍二錢、蟬蛻八分、蘿蔔纓三錢。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痧疹雖然長出來了,但是只有頭臉沒有痧疹,同時伴隨身體發熱、腹瀉、喉嚨痛但沒有腐爛等症狀。

第四個是敗毒湯,用荊芥穗錢半、薄荷葉一錢、連翹殼三錢、生蒲黃三錢、生石膏四錢、炒牛蒡二錢、象貝母三錢、益母草三錢、生甘草六分、京赤芍三錢、炙僵蠶三錢、板藍根錢半。如果大便腹瀉,就去掉牛蒡、石膏,加入葛根、黃芩、黃連。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痧疹沒有完全透出來、脖子出現痧毒結塊、腫硬疼痛、身體發熱但沒有出汗等症狀。

清熱法也有四個方子:第一個是加減黑膏湯,用淡豆豉三錢、薄荷葉八分、連翹殼三錢、炙僵蠶三錢、鮮生地四錢、生石膏四錢、京赤芍二錢、蟬蛻八分、鮮石斛四錢、生甘草六分、象貝母三錢、浮萍草三錢、鮮竹葉三十張、茅根蘆根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