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31)
二集 傳染病案 (31)
1. 爛喉𰣤痧案
專治疫邪不達,消爍陰液,痧麻布而不透,發熱無汗,咽喉腫紅,焮痛白腐,口渴煩躁,舌紅絳起刺,或舌黑糙無津之重證。二為涼營清氣湯,犀角尖五分磨沖、鮮石斛八錢、黑山梔二錢、牡丹皮二錢、鮮生地八錢、薄荷葉八分、川雅連五分、京赤芍二錢、京元參三錢、生石膏八錢、生甘草八分、連翹殼三錢、鮮竹葉三十張、茅蘆根各一兩、金汁一兩沖服。如痰多,加竹瀝一兩沖服,珠黃散每日服二分。
專治痧麻雖布,壯熱煩躁,渴欲冷飲,甚則譫語妄言,咽喉腫痛腐爛,脈洪數,舌紅絳,或黑糙無津之重症。三為加減滋陰清肺湯,鮮生地六錢、細木通八分、薄荷葉八分、金銀花三錢、京元參三錢、川雅連五分、冬桑葉三十張、連翹殼三錢、鮮石斛四錢、甘中黃八分、川貝母三錢、鮮竹葉三十張、活蘆根一兩去節。如便閉,加生川軍三錢,開水泡,絞汁沖服。
專治疫喉、白喉,內外腐爛,身熱苔黃,或舌質紅絳,不可發表之症。四為加減竹葉石膏湯,青竹葉三十張、桑葉皮各錢半、金銀花三錢、鮮葦莖一兩去節、生石膏六錢、光杏仁三錢、連翹殼三錢、白蘿蔔汁一兩、生甘草六分、象貝母三錢、冬瓜子四錢。專治痧麻之後有汗,身熱不退,口乾欲飲,或咽痛蒂墜,咳嗽痰多等症。
其下法亦有四:或單用生川軍汁苦寒直瀉;或並用硝、黃,鹹苦達下;或兼用涼膈散,發表攻裡,肅清三焦之邪熱;或重用陳金汁,以濁泄濁,且有防腐止爛之效能。究其來歷,大都從陳氏《疫痧草》、夏氏《疫喉淺說》、曹氏《喉痧正的》三書脫化而出,已扼喉痧證治之大要矣。
白話文:
爛喉痧症治療方案
此文記載治療疫病導致的喉嚨疾病(爛喉痧)的四種處方及四種輔助療法。
第一種處方(涼營清氣湯)適用於:疫邪入侵但不深入,耗損陰液,痧疹不透,伴隨發熱無汗、咽喉腫痛紅腫、潰爛、口渴煩躁、舌頭紅絳、舌苔起刺或舌苔黑糙乾燥等症狀。藥物包括犀角、石斛、山梔子、牡丹皮、生地、薄荷葉、川連、赤芍、元參、石膏、甘草、連翹、竹葉、蘆根、金汁。痰多者加竹瀝,並服用珠黃散。
第二種處方(加減滋陰清肺湯)適用於:痧疹已出,但仍伴隨高燒、煩躁、口渴想喝冷飲,嚴重者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咽喉腫痛潰爛,脈搏洪數有力,舌頭紅絳或黑糙乾燥等症狀。藥物包括生地、木通、薄荷葉、金銀花、元參、川連、桑葉、連翹、石斛、甘草、川貝母、竹葉、蘆根。便秘者加川軍。
第三種處方(加減竹葉石膏湯)適用於:疫喉、白喉,內外潰爛,發熱,舌苔黃厚或舌質紅絳,不宜發汗的症狀。藥物包括竹葉、桑葉皮、金銀花、葦莖、石膏、杏仁、連翹、白蘿蔔汁、甘草、貝母、冬瓜子。
第四種處方適用於:痧疹消退後仍有發熱、口乾想喝水、咽喉疼痛墜脹、咳嗽痰多的症狀。
除了上述四種處方外,還有四種輔助療法:單用川軍汁瀉下;用硝石、黃連瀉下;用涼膈散發表攻裡,清熱;用陳金汁濁泄濁,防腐止爛。
這些處方和療法主要參考了陳氏《疫痧草》、夏氏《疫喉淺說》、曹氏《喉痧正的》三本書,概括了治療喉痧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