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23)
二集 傳染病案 (23)
1. 溫毒喉痧案
陳務齋(住梧州四方井街)
病者,黃云之,年四十歲。
病名,溫毒喉痧。
原因,素因嗜酒無量,並食辛熱太過,以致腸胃積熱,適秋感溫燥厲氣而發。
證候,初起發熱,𰣤痧並見,咳嗽音啞,喉頭癢痛。繼則目赤面青,大熱昏狂。延旬日間,焦躁異常,更見昏迷,手常撕其喉齶,不能制止,鮮血常流,形枯體瘦,唇焦面黑,不能語言。
診斷,左脈洪弦,右則浮大而數,舌苔黑燥,邊尖深赤起刺。脈證合參,此喉痧危證也。查閱前醫方法,太遵修園禁令,絕無清涼,純用溫散,耗津助火,則毒火升炎,胃腑熱燥,津液將竭,厲邪與氣血交混,達之不得,清之亦不易,勢甚危急。今所幸者,脈尚有根未散,或可救治。
療法,先用臥龍丹睛鼻通關,開竅通氣。紫雪消解邪火,透毒清神。繼用羚羊黑膏湯加減,取羚角、蓮心、生地、元參、紫草清心平肝,涼血潤燥為君,桑葉、蒺藜、麥冬、貝母潤肺清熱,降逆化痰為臣,生軍、元明粉敗毒蕩下,釜底抽薪為佐,淡香豉、人中黃泄濁解毒為使。連進二服後,人事已醒,手不撕喉,血出已止,體熱亦減。診其左脈略靜,右仍躁數。又用桑丹瀉白散為湯加減,取其潤肺降逆,平胃清熱,涼血養陰,化痰敗毒。連進十餘服後,食量已迸,喉中不痛。惟有微咳微燥,不能安眠,診脈左則緩靜,右關略數。又用石斛元參湯加減,取其潤肺降逆,清熱養胃。
處方,臥龍丹方
西牛黃(一分),麝香肉(一分),梅冰片(一分),蟾酥(一分半),豬牙皂(二分),羊躑躅(即鬧羊花,三分),北細辛(二分),燈草灰(一錢),金箔(十張)
共研末,飛過,瓶貯,用一分吹鼻,用五釐沖。後服紫雪八分,用竹葉心五十支、燈心五分,煎湯調下。
又方,羚羊黑膏湯方
羚羊角(二錢),淡豆豉(錢半),鮮生地(五錢),冬桑葉(二錢),白蒺藜(錢半),黑元參(四錢),破麥冬(三錢),老紫草(錢半),蓮子心(四錢),杏仁(三錢),生大黃(三錢),元明粉(錢半),川貝母(二錢),人中黃(錢半)
三方,桑丹瀉白散為湯加減方
冬桑葉(五錢),牡丹皮(二錢),元參(四錢),天花粉(三錢),杏仁(四錢),川貝母(二錢),桑白皮(四錢),地骨皮(四錢),甘草(一錢),鮮生地(三錢),知母(三錢),大黃(三錢)
四方,石斛無參湯加減方
鮮石斛(四錢),黑無參(三錢),杏仁(五錢),栝婁仁(三錢),鮮生地(四錢),破麥冬(三錢),生甘草(錢半),煎服。
效果,五日人事已醒,喉痧亦減,血止熱退。十五日食量已進,喉症亦除。二十日食進體健,元氣已復。
白話文:
[溫毒喉痧案例]
患者,黃雲之,年齡四十歲。
病症,溫毒喉痧。
病因,平時過度飲酒且喜辛辣食物,導致腸胃內積聚大量熱氣,加上秋季感染溫燥的惡劣空氣,因而發病。
症狀,起初發燒,並出現痧疹,伴有咳嗽、聲音嘶啞和喉嚨疼痛。隨後,眼睛紅腫,臉色青灰,高燒不退,甚至精神錯亂。經過十幾天,他變得極端焦躁,時常陷入昏迷,常常用手撕扯咽喉部位,難以控制,常有鮮血流出,身體消瘦,嘴脣乾裂,臉色發黑,無法說話。
診斷,左手脈搏洪大而弦,右手脈搏浮大且頻率快,舌苔黑色且乾燥,舌尖邊緣深紅且有刺。綜合脈象和症狀,這是嚴重的喉痧病例。查看先前醫生的治療方案,過於遵循傳統禁忌,完全沒有使用清涼藥物,僅僅使用溫性散熱藥物,結果消耗了體內津液,助長了體內的火氣,導致毒素上炎,胃部燥熱,體內津液幾乎耗盡,惡劣的病毒與血液和氣血混合,無法排出,清除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幸運的是,他的脈搏仍有根基,未完全散失,還有救治的機會。
治療,首先使用臥龍丹來通鼻竅,開通氣道。再用紫雪來消除邪火,透出毒素,使神智清醒。接著使用羚羊黑膏湯,加入羚羊角、蓮心、生地、元參、紫草等來清心平肝,涼血潤燥;桑葉、蒺藜、麥冬、貝母等來潤肺清熱,降逆化痰;生軍、元明粉等來敗毒蕩下,釜底抽薪;淡香豉、人中黃等來泄濁解毒。連續服用兩劑後,患者已經恢復意識,不再撕扯咽喉,出血停止,體溫下降。再次診脈,左手脈搏趨於平穩,右手仍舊躁動頻繁。接下來使用桑丹瀉白散,潤肺降逆,平胃清熱,涼血養陰,化痰敗毒。連續服用十多劑後,患者食慾恢復,喉嚨不再疼痛。但仍有輕微咳嗽和燥熱,睡眠不佳,左手脈搏平穩,右手脈搏略顯躁動。再使用石斛元參湯,潤肺降逆,清熱養胃。
第一處方,臥龍丹配方
西牛黃(0.3克),麝香肉(0.3克),梅冰片(0.3克),蟾酥(0.45克),豬牙皁(0.6克),羊躑躅(即鬧羊花,0.9克),北細辛(0.6克),燈草灰(3克),金箔(10片)。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過篩,裝瓶保存。使用時,取0.3克吹入鼻腔,或用0.15克沖泡。之後服用紫雪8分,用竹葉心50片、燈心5分,煎湯調服。
第二處方,羚羊黑膏湯配方
羚羊角(6克),淡豆豉(4.5克),鮮生地(15克),冬桑葉(6克),白蒺藜(4.5克),黑元參(12克),破麥冬(9克),老紫草(4.5克),蓮子心(12克),杏仁(9克),生大黃(9克),元明粉(4.5克),川貝母(6克),人中黃(4.5克)。
第三處方,桑丹瀉白散配方
冬桑葉(15克),牡丹皮(6克),元參(12克),天花粉(9克),杏仁(12克),川貝母(6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甘草(3克),鮮生地(9克),知母(9克),大黃(9克)。
第四處方,石斛無參湯配方
鮮石斛(12克),黑無參(9克),杏仁(15克),栝婁仁(9克),鮮生地(12克),破麥冬(9克),生甘草(4.5克),煎服。
療效,五天後,患者恢復意識,喉痧症狀減輕,出血停止,體溫下降。十五天後,患者食慾增加,喉部症狀消失。二十天後,患者食慾正常,身體健康,元氣恢復。
廉按:此案例模仿了曹心怡《喉痧正的》的治療方法,精妙之處在於首先使用臥龍丹開竅通氣,紫雪芳香清神。只是,人中黃不如使用金汁,能更有效排熱逐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