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22)
二集 傳染病案 (22)
1. 溫疫喉痧案
丁甘仁(住上海)
病者,李氏,年四十餘歲,南京人,住上海老北門內。
病名,溫疫喉痧。
原因,由侍他人之喉痧,遂致傳染。前數醫謂此婦素體陰虧,僅用薄荷、元參、桑、丹、茅蘆根等,方藥平淡而不效。
證候,發熱五六天,麻痧布而不勻,咽喉腫痛欲閉,牙關拘緊,喉中痰聲漉漉,滴水難下,便閉數日。
診斷,脈郁數不揚,舌不出關,苔薄膩黃。余斷之曰:此溫疫之邪,為外寒所束,痰熱交阻膈中,壅塞肺胃之間,危在旦夕也。
療法,急投透痧解毒湯加六神丸、涼膈散、竹瀝、蘿蔔汁等,解其表邪,通其腑氣,以挽救之。
處方,荊芥穗(錢半),粉葛根(二錢,生),炒牛蒡(二錢),嫩射干(二錢),前胡(錢半),淨蟬衣(八分),紫背浮萍(三錢),青連翹(二錢),淡香豉(三錢),白殭蠶(三錢),淡竹茹(三錢),生甘草(五分),桔梗(一錢),六神丸(七粒,先吞),涼膈散(三錢,包煎),淡竹瀝,蘿蔔汁(各一瓢,沖)
效果,一日兩劑,服後得汗與便。外以香菜煎水,揩其肌膚,以去外束之寒。次日痧布,喉關漸開,數日而愈。
廉按:風溫時毒,釀成喉痧,近今發現為最多。此案療法,表裡雙解,合解肌透痧、滌痰通腸等藥,使疫毒半從汗出,半從便出,雙方兼顧,面面周到。惟方中生甘草一味,涼膈散內已備,可刪。症既喉腫欲閉,痰聲漉漉,葛根太升,亦可減去。
白話文:
【溫疫喉痧案例】
患者是李女士,四十多歲,來自南京,現居於上海老北門內。
她患的是溫疫喉痧,病因是照顧了其他喉痧病人,導致自身感染。先前有幾位醫生認為李女士平時體質偏陰虛,只開了薄荷、元參、桑葉、丹皮、茅蘆根等藥物,但這些藥物性質平和,對病情並無顯著改善。
症狀上,她已發燒五六天,出疹子但分佈不均,咽喉腫痛到幾乎閉合,牙關緊閉,喉嚨中有大量痰音,喝水都困難,且數日未大便。
經過診斷,她的脈象鬱悶且頻率快,舌頭無法正常伸縮,舌苔薄膩呈黃色。我判斷,這是溫疫的邪氣被外來的寒氣束縛,痰和熱氣在胸膈間交纏阻塞,肺胃受困,病情已十分危急。
治療上,我立即使用透痧解毒湯,加上六神丸、涼膈散、竹瀝、蘿蔔汁等,以清除表層的邪氣,疏通腑臟氣血,以期能挽救她的生命。
藥方如下:荊芥穗半兩,生粉葛根二錢,炒牛蒡二錢,嫩射干二錢,前胡半兩,淨蟬衣八分,紫背浮萍三錢,青連翹二錢,淡香豉三錢,白殭蠶三錢,淡竹茹三錢,生甘草五分,桔梗一錢,六神丸七粒需先吞下,涼膈散三錢需另包煎煮,淡竹瀝和蘿蔔汁各一瓢,服用時需沖泡。
服藥後,她一天內就出現汗出和排便。再以香菜煎水擦拭身體,以驅除外感的寒氣。隔日疹子開始擴散,喉嚨逐漸舒緩,數日後病情完全恢復。
總結:風溫時毒演變成喉痧的情況,在近來非常常見。這個案例的治療方法,是內外兼治,綜合瞭解肌透痧、化痰通腸等藥物,讓疫毒一半通過汗液排出,另一半通過排便排出,全面考慮,面面俱到。然而,方中的生甘草,在涼膈散中已有包含,可以省略。由於咽喉腫脹到接近閉合,且有大量痰音,葛根的性質偏升騰,也可以酌情減少。
2. 溫毒喉痧案
丁甘仁(住上海)
病者,夏君,年二十餘,揚州人,住上海陳大弄。
病名,溫毒喉痧。
原因,患時疫喉痧五天,𰣤痧雖已密布,獨頭面鼻部俱無,俗云白鼻痧,最為凶險。曾經服過疏解藥數帖,病勢轉重。
證候,壯熱如焚,煩躁讝語,起坐狂妄,如見鬼狀(病家以為有祟為患),咽喉內外關均已腐爛,滴水難嚥,唇焦齒燥。
診斷,脈實大而數,舌深紅,余曰:此疫邪化火,胃熱熏蒸心包,逼亂神明,非鬼祟也。
療法,頭面鼻部,痧雖不顯,然非但用升葛等升散可治,急投犀角地黃湯解血毒以清營,白虎湯泄胃熱以生津,二方為君,佐以硝黃之鹹苦達下,釜底抽薪。
處方,黑犀角(六分,磨汁,沖),鮮生地(一兩),赤芍(二錢),丹皮(二錢),風化硝(三錢,分沖),生石膏(一兩,研細),白知母(四錢),生甘草(六分),生錦紋(四錢)
效果,服後,過數時得大便,即能安睡。次日去硝、黃,照原方加金汁、竹油、珠黃散,服數劑,即熱退神清,咽喉腐爛亦去。不數日而神爽矣。
廉按:同一喉痧,有時喉痧、疫喉痧之別。無傳染性者為時喉痧,因於風溫者最多,暑風及秋燥亦間有之,其症喉雖紅腫且痛,而不腐爛,疹雖發而不兼痞。有傳染性者為疫喉痧,因於風毒者多,因於溫毒者亦不鮮,其症喉關腐爛,而不甚痛,一起即𰣤痧併發,𰣤則成片,痧則成粒。
丁君自制解肌透痧湯,為治風毒喉痧之正方,涼營清氣湯為治溫毒喉痧之主方,各有攸宜,慎毋混用。若不辨而誤用,無不起劇烈之反應,而其壽立傾。臨證之時,必先注意而慎重之。
白話文:
【溫毒喉痧案例】
患者是夏先生,二十多歲,來自揚州,現居上海陳大弄。
他的病情被診斷為溫毒喉痧。
病因是,他感染了時疫喉痧已經五天,雖然全身都佈滿了痧點,但是頭部、面部和鼻子卻沒有出現痧點,這在民間被稱作「白鼻痧」,是最危險的型態。他已經服用過幾次疏散解表的藥物,但病情反而加重。
症狀上,他高燒不退,煩躁不安,胡言亂語,行為狂躁,像見到鬼一樣(家人認為是有邪靈纏身),他的咽喉內外已經腐爛,連喝水都困難,嘴脣乾裂,牙齒乾燥。
經過診斷,他的脈象強實且頻率快,舌頭呈深紅色,我告訴他們:這是因為疫邪轉化為火,胃熱燻蒸心包,導致精神混亂,並不是什麼鬼怪作祟。
治療方法上,雖然頭部、面部和鼻子沒有痧點出現,但不能只使用升葛等藥物來升散,必須立即使用犀角地黃湯來清除血中毒素,以清熱解營;再用白虎湯來清胃熱,以滋養津液,這兩種藥物作為主藥,輔以硝黃的鹹苦味道以達到下瀉的效果,好比釜底抽薪。
開出的處方包括:黑犀角(磨成汁,六分之一兩,沖服)、鮮生地(一兩)、赤芍(二錢)、丹皮(二錢)、風化硝(三分,分次沖服)、生石膏(一兩,研細)、白知母(四錢)、生甘草(六分之一兩)、生錦紋(四錢)。
效果上,服藥後,經過一段時間,他排出了大便,就能安穩地入睡。第二天,我們去掉了硝和黃,根據原方加上金汁、竹油、珠黃散,服用幾劑後,熱度退去,精神恢復清醒,咽喉腐爛的情況也消失了。不用幾天,他就精神奕奕了。
廉按:同樣是喉痧,但有時喉痧和疫喉痧之分。沒有傳染性的被稱為時喉痧,多是由風溫引起的,暑風或秋燥也會偶爾發生,這種情況下,雖然咽喉會紅腫疼痛,但不會腐爛,疹子會發出,但不會伴隨痞症。有傳染性的被稱為疫喉痧,多由風毒引起,溫毒也是常見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咽喉關節會腐爛,但疼痛感不嚴重,一旦發病,痧點會與咽喉腐爛同時出現,痧點會形成片狀,而痧則會形成顆粒狀。
丁先生自創的解肌透痧湯,是治療風毒喉痧的正確方子;涼營清氣湯是治療溫毒喉痧的主要方子,各自都有適合的場合,切勿混淆使用。如果不加以分辨就錯誤使用,一定會產生劇烈的反應,甚至可能立即喪命。在臨牀診療時,必須首先注意並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