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4)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4)

1. 風溫時毒案(內科)

過允文(住宜興徐舍)

病者,周恆和婦,年五十二歲,住徐舍市。

病名,風溫時毒。

原因,吸受風溫,誤服辛熱。

證候,頭面赤腫,壯熱便閉,讝語昏狂,口大渴,舌鮮紅,溲赤而短。

診斷,兩脈洪數有力,已成陽明熱盛之候。

療法,先用釜底抽薪法,後用清涼品以消熱毒。

處方,生川軍(五錢),元明粉(三錢),生甘草(一錢),濟銀花(五錢),小枳實(三錢),天花粉(五錢),青連翹(三錢),元參(五錢)

次診,服一劑,下大使二次,色黑而堅,後少溏薄,尚有昏讝。

次方,生川軍(一錢),白池菊(二錢),大青葉(三錢),濟銀花(五錢),冬桑葉(二錢),天花粉(五錢),生粉草(一錢),活水蘆根(一兩),生綠豆(一兩,煎湯代水),羌活(八分),紫雪丹(五分,開水先下)

三診,服一劑熱減,再劑腫全消。惟津虧熱不退,不能眠,甘寒復苦寒法。

三方,天麥冬(各三錢),鮮生地(五錢),小川連(五分),鮮石斛(三錢),濟銀花(五錢),鮮竹葉(三十片),大玄參(三錢),漢木通(八分),生綠豆(一兩),絲瓜絡(三錢),辰砂染燈心(三十支)

效果,一劑熱清得眠,三劑痊愈。

康按:識既老當,號亦清健,是得力於河間一派者。

白話文:

病人是住在徐舍市的周恆和女士,年齡為五十二歲。

病症被診斷為風溫時毒。

病因是她吸入了風溫,且誤服了辛辣及熱性的食物。

症狀表現為頭面部紅腫,高燒且便祕,出現胡言亂語和精神混亂的情況,口渴嚴重,舌頭呈現鮮紅色,尿液顏色深紅且量少。

經過診斷,發現她的脈搏洪大且快速有力,顯示已經進入了陽明熱盛的階段。

治療方式是首先採用釜底抽薪法來治療,然後使用清涼的藥物來消除熱毒。

第一個處方包含了生川軍、元明粉、生甘草、濟銀花、小枳實、天花粉、青連翹以及元參。

在第二次診療時,服用了一劑藥後,病人排出了兩次黑色且堅硬的大便,之後變得較稀,但仍存在精神混亂的現象。

第二個處方則調整了藥物組成,包含生川軍、白池菊、大青葉、濟銀花、冬桑葉、天花粉、生粉草、活水蘆根、生綠豆、羌活以及紫雪丹。

第三次診療時,服用一劑後熱度減緩,再服用一次後,腫脹完全消失。然而,由於體內津液不足導致熱度未完全消退,且影響睡眠,因此需要採用甘寒和苦寒的治療方法。

第三個處方包含天麥冬、鮮生地、小川連、鮮石斛、濟銀花、鮮竹葉、大玄參、漢木通、生綠豆、絲瓜絡以及辰砂染燈心。

結果是,服用一劑後熱度降低,並得以入眠,連續服用三次後病情完全康復。

康醫師評論:病人雖然年紀較大,但體質健康,這應歸功於河間學派的養生之道。

2. 風溫發痙案(兒科)

陳作仁(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

病者,劉小孩,年甫二歲,南昌人,住城內。

病名,風溫發痙。

原因,時值春令陽升,適被溫風襲肺。外風引動內風,遂發痙而狀如驚癰。

證候,初起熱咳微喘,涕淚交流,顯系風疹現象。前醫妄投辛溫風藥,以致風助火勢,陡變哭無涕淚,皮里隱隱見點,手足抽搐,目睛直視,角弓反張。

診斷,面赤兼青,指紋沉紫。此由疹毒內郁,熱盛生風,仲景所謂狀如驚癇、時時瘛瘲是也。故世俗通稱急驚,其實似驚而非真驚耳,然亦險矣。

療法,急急救濟,議以重劑清解法,重用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為君,以芥穗、薄荷、浮萍、桔梗透疹宣表為臣,佐以桑、菊、鉤藤熄風鎮痙,貝母、竹黃利竅豁痰,使以甘草,和諸藥解疹毒也。

處方,淨銀花(三錢),青連翹(二錢),苦桔梗(七分),川貝母(一錢),荊芥穗(一錢),紫背浮萍(錢半),蘇薄荷(七分),冬桑葉(一錢),雙鉤藤(錢半),滁菊花(錢半),天竹黃(半錢),生甘草(五分)

次診,前方連進二劑,痙瘛已平,遍身已現紅點。險象既除,諒無意外之虞。前方減去芥穗、鉤藤,加杭白芍錢半、廣陳皮八分,接進二劑。外用西河柳芽、鮮芫荽共煎水,洗前後心手足心,日洗二次。

三診,遍體疹點滿布,燒熱漸退。惟咳嗽口於,大便未通,此係熱邪傷陰所致。再當養陰清肺,以為善後調理。

三方,元參心(二錢),杭麥冬(二錢,去心),鮮石斛(二錢),川貝母(錢半),白芍(錢半),廣陳皮(五分),北沙參(二錢),生甘草(三分)

效果,連進三劑,各證痊愈。

廉按:風溫發痙,多由於外風引動內風,風動發痙,狀如驚癇,病勢之常也。奈專科一見此症,每稱急驚,輒用挑法,因此僨事者,目見甚多。此案認為疹毒內郁,熱盛生風,診斷頗有見地,用藥層次井然,後學深可為法。

白話文:

【病患資訊】患者為劉家的小孩,僅兩歲,來自南昌,居住在城內。

【病症】他罹患的是風溫引起的痙攣。

【病因】正值春季陽氣上升,不慎受到溫暖的風邪侵襲肺部。外來的風邪激發了體內的風邪,導致痙攣的發作,呈現類似驚癇的症狀。

【症狀】起初,出現發熱、輕微喘息及咳嗽,眼淚與鼻涕交織,顯示有風疹的徵兆。先前醫生不恰當地使用辛溫藥物治療風邪,導致風邪助長了火氣,病情急轉直下,孩子哭泣卻沒有眼淚,皮膚下出現紅點,四肢抽搐,目光呆滯,身體呈現角弓反張的姿態。

【診斷】面色赤紅夾雜青色,手指紋路深且呈紫色。這是因為疹毒在體內積聚,熱氣旺盛生成風邪,正如張仲景所述的類似驚癇,偶爾痙攣的狀態。因此,通常被俗稱為「急驚」,實際上它看似驚癇但並非真正的驚癇,然而情況仍然危險。

【治療方法】緊急救治,決定使用強效的清熱解毒療法。大量使用銀花、連翹作為主要成分來清熱解毒,搭配芥穗、薄荷、浮萍、桔梗等藥材來透疹和宣散表邪,輔以桑葉、菊花、鉤藤來熄風鎮痙,同時用貝母、竹黃來利咽化痰,最後加入甘草以協調各種藥材並解疹毒。

【處方】凈銀花3錢,青連翹2錢,苦桔梗7分,川貝母1錢,荊芥穗1錢,紫背浮萍1錢半,蘇薄荷7分,冬桑葉1錢,雙鉤藤1錢半,滁菊花1錢半,天竹黃半錢,生甘草5分。

【後續診治】連續服用兩劑後,痙攣現象已經平息,全身開始出現紅點。危急的症狀已經解除,預計不會有其他意外。將處方中的芥穗和鉤藤去掉,增加杭白芍1錢半和廣陳皮8分,再服用兩劑。另外,使用西河柳芽和新鮮香菜煎水,清洗胸前、背後以及手腳心,每天兩次。

【第三次診治】全身疹點密佈,發燒逐漸退去。然而,咳嗽和口乾仍然存在,且尚未排便,這是由熱邪傷害陰液所導致的。接下來應當滋陰清肺,作為後續的調理。

【第三階段處方】元參心2錢,杭麥冬2錢(去心),鮮石斛2錢,川貝母1錢半,白芍1錢半,廣陳皮5分,北沙參2錢,生甘草3分。

【療效】連服三劑後,所有症狀完全康復。

【廉按】風溫引起痙攣的情況,大多由於外來風邪激發體內風邪,風邪活躍引發痙攣,呈現類似驚癇的症狀,這是疾病的一般趨勢。但一旦專科醫生遇到這種症狀,往往會立即稱之為「急驚」,隨即採用挑刺療法,導致許多失敗案例。在這個病例中,醫生認為疹毒在體內鬱結,熱氣旺盛產生風邪,診斷精準,用藥層次分明,對於後輩學習者是一個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