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5)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5)
1. 風溫伏邪案(內科)
許翔霄(住無錫滸泗橋)
病者,徐錫甫,年甫弱冠,紗廠機工,住錫城。
病名,風溫伏邪。
原因,冬稍受寒,伏而不發,至春感風,觸動伏氣而發病。
證候,身熱懊憹,咳嗽咽痛,微寒便泄,鼻衄耳聾,吐痰黃稠。
診斷,脈形數大,重按帶弦,舌紅苔黃,斷為肺胃痰熱。蓋氣熱則痰為火灼,色變黃稠,氣燥則清竅不利,兩耳失聰。咽通於胃,喉通於肺,今肺胃為風熱淵藪,自然咽喉作痛。大腸與胃相連續,與肺相表裡,熱盛則下移於腸而便泄。兼症雖繁,仍不越乎風溫之本因。
療法,清痰熱以保肺,存津液以養胃。
處方,泡射干(六分),苦桔梗(一錢),淡片芩(錢半),黑山梔(三錢),前胡(一錢),青連翹(三錢),細木通(五分),六一散(三錢,包煎),鮮石斛(五錢),竹葉(三十五片),白茅根(一兩,去心),此三味煎湯代水。
效果,服二劑後,咳爽痰活,熱減泄止,後以清肺湯收功。
廉按:風溫之為病,其固有二:一為新感,一為伏氣。此證屬太陰伏熱感風而發,故用肅肺養胃以奏效,繼用清肺湯以收功,尚屬伏氣風溫之輕證治法。
白話文:
病人是徐錫甫,年僅二十歲,他在紗廠當機器操作工人,住在錫城。
他的病症被診斷為風溫伏邪。
病因是他在冬天稍微受了點寒,但當時並未發作,直到春天再受到風邪的影響,觸發了潛藏在體內的寒氣,導致疾病爆發。
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心煩不安、咳嗽、咽喉疼痛、偶爾會感到微微的寒冷、腹瀉、鼻子出血、耳朵聽力下降,以及吐出的痰呈黃色且黏稠。
經過診斷,他的脈象呈現快速且大,重按時有弦緊感,舌頭呈現紅色,舌苔黃色,判斷他肺部和胃部有痰熱。這是因為氣血過熱,使痰被火燒焦,顏色轉為黃稠;氣血乾燥,導致耳道不暢,雙耳聽力下降。咽喉與胃相連,喉嚨與肺相連,現在肺和胃都充滿風熱,所以咽喉疼痛。大腸和胃相鄰,與肺互為表裡,當熱氣旺盛時,會向下影響到腸道,導致腹瀉。儘管併發症多,但都離不開風溫的根本原因。
治療方法是清除痰熱以保護肺部,保存體內津液以滋養胃部。
處方藥物有炮製的射幹六分,苦桔梗一錢,淡片黃芩錢半,黑山梔三錢,前胡一錢,青連翹三錢,細木通五分,六一散三錢(需包裹後煎煮),新鮮石斛五錢,竹葉三十五片,白茅根一兩(去除中心部分),這三味藥煎成湯作為飲用水。
服用兩劑後,咳嗽情況有所好轉,痰變得容易咳出,熱度降低,腹瀉也停止,之後使用清肺湯進行後續治療。
廉按:風溫這種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新近感染,另一種是潛藏的寒氣。這個病例屬於太陰經的潛藏熱氣受到風邪影響而發作,所以使用清理肺部和滋養胃部的方法來治療,然後再使用清肺湯進行後續治療,這仍屬於較輕的潛藏風溫治療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