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71)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71)
1. 春溫發斑案(內科〕
鮮石斛湯代茶。
五診,身熱解而不徹,諸恙悉退,三部脈象,數而不大,舌胎紅潤,微有薄苔,煩悶已平,渴飲漸和,赤斑循序而回,小溲黃。邪勢已退六七,不生他變,可保無虞。
五方,鮮石斛(四錢),淨連翹(三錢),綠豆皮(四錢),鮮竹葉(三錢),甘蔗皮(五錢,塘西產),冬桑葉(錢半),金銀花(三錢),嫩蘆根(一兩,去節),生竹茹(錢半),燈心(三紮)
六診,斑雖回淨,肌熱猶未解清,易汗口乾,舌紅潤,根生薄苔,脈象弦數,右甚於左。今日頻轉矢氣,大便欲解而未行,大邪雖退,餘燼尚存。治再清胃養津,參以潤腸。
六方,西洋參(一錢),生扁豆衣(錢半),火麻仁(四錢,研),大竹葉(三錢),綠豆衣(四錢),鮮金斛(四錢),淨連翹(三錢),瓜蔞仁(四錢,研),嫩蘆根(八錢,去節),甘蔗皮(五錢,塘西)
七診,交兩候熱退身涼,脈來靜軟,大便亦行,乾燥異常,溫病後津虛腸燥,往往如此。
七方,西洋參(一錢),生扁豆衣(錢半),淨連翹(三錢),火麻仁(四錢,研),生穀芽(三錢),鮮金斛(三錢),穭豆衣(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松子仁(三錢,研),淡竹葉(錢半)
八診,胃納頗旺,脈來濡而有神,溺長色淡,皆邪去正復之佳象也。前方既合,毋庸更章。
八方,西洋參(一錢),南沙參(三錢),穭豆衣(三錢),橘白(一錢),淡竹葉(錢半),川石斛(三錢),扁豆衣(錢半),生穀芽(三錢),生竹茹(錢半),燈心(三紮)
九診,大病之後,全恃胃氣健旺。今寢食均安,大便又行不時,津液來復,即脾家運化之力亦健,所以神采頗好,脈象有神。治再和養,惟怡情靜攝,調勻飲食,較服藥尤為緊要。
九方,米炒洋參(錢半),川石斛(三錢),生穀芽(三錢),水炒竹茹(錢半),燈心(三紮),南沙參(錢半),穭豆衣(三錢),橘白(一錢),抱木茯神(三錢),紅棗(三枚)
效果,服四劑痊愈。
廉按:肝膽為發溫之源,陽明為成溫之藪,誠以肝主回血,血中含有炭素,每從火化,故厥陰經最多伏火,每挾春溫時氣而暴發。其發也,陽明首當其衝,故身灼熱而發斑,與新感風溫病勢,輕重懸殊。此案辨證有識,處方有膽,非學驗兼優確有把握者不辦,惟方中再加羚角為尤妙。
白話文:
春溫發斑案例(內科)
患者以鮮石斛湯代替茶飲。
第五次診斷:身體發熱,但熱度消退不徹底,其他症狀都消失了。脈象數而有力道不強,舌苔紅潤,略帶薄苔,煩悶感已消失,口渴程度減輕,紅色斑點逐漸消退,小便顏色發黃。邪氣已退去六七成,沒有其他變化,可以預料病情無虞。
第五次處方:鮮石斛四錢、淨連翹三錢、綠豆皮四錢、鮮竹葉三錢、甘蔗皮五錢(塘西產)、冬桑葉一錢半、金銀花三錢、嫩蘆根一兩(去節)、生竹茹一錢半、燈心三紮。
第六次診斷:斑點雖然消退,但肌膚仍有熱感未完全消退,容易出汗,口乾,舌頭紅潤,舌根部有薄苔,脈象弦數,右側脈象強於左側。今天多次放屁,想大便但未解,雖然大邪已退,但餘毒尚存。治療方向應再次清熱解毒,養陰生津,並潤腸通便。
第六次處方:西洋參一錢、生扁豆衣一錢半、火麻仁四錢(研磨)、大竹葉三錢、綠豆衣四錢、鮮石斛四錢、淨連翹三錢、瓜蔞仁四錢(研磨)、嫩蘆根八錢(去節)、甘蔗皮五錢(塘西產)。
第七次診斷:經過兩天,發熱退去,身體涼爽,脈象平和柔軟,大便也排洩了,但乾燥異常,這是溫病後津液虧虛,腸道乾燥的常見現象。
第七次處方:西洋參一錢、生扁豆衣一錢半、淨連翹三錢、火麻仁四錢(研磨)、生穀芽三錢、鮮石斛三錢、扁豆衣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松子仁三錢(研磨)、淡竹葉一錢半。
第八次診斷:胃口不錯,脈象濡弱而有力,小便量多顏色淡,這些都是邪氣去除,正氣恢復的良好徵象。之前的處方已合適,不必更改。
第八次處方:西洋參一錢、南沙參三錢、扁豆衣三錢、橘皮一錢、淡竹葉一錢半、川石斛三錢、扁豆衣一錢半、生穀芽三錢、生竹茹一錢半、燈心三紮。
第九次診斷:大病之後,痊癒全靠胃氣旺盛。現在飲食正常,大便通暢,津液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也恢復正常,因此精神狀態良好,脈象有力。治療方向應繼續調養,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飲食規律,比服藥更重要。
第九次處方:炒米西洋參半錢、川石斛三錢、生穀芽三錢、炒水竹茹半錢、燈心三紮、南沙參半錢、扁豆衣三錢、橘皮一錢、茯神三錢、紅棗三枚。
療效:服用四劑藥物痊癒。
個人心得:肝膽是溫病發生的根源,陽明經是溫病發展的場所。這是因為肝臟主導血液迴圈,血液中含有碳素,容易產生熱,所以厥陰經最容易積聚火熱,常在春季溫病時與時氣相結合而爆發。發病時,陽明經首先受到影響,所以身體灼熱並出現斑點,與新感染的風溫病的病情輕重程度差異很大。這個案例的辨證施治準確,處方大膽,只有學識和經驗兼具,把握性強的人才能做到,如果方中再加羚羊角則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