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63)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63)
1. 溫病發斑案(內科)
若中焦挾有形食積濁痰,則邪熱蒸蘊,每每乘機入胃,熱結於中,而為可攻之症。蓋胃為五臟六腑之海,位居中焦,最善容納,邪熱入胃,則不復他傳,故溫熱病熱結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陸九芝謂溫病熱自內燔,其最重者只有陽明經腑兩證,經證用白虎湯,腑證用承氣湯,有此兩法,無不可治之溫病矣。其意專重陽明,若溫病決不涉及別經者,其言亦未免太偏。
總之溫病邪熱蒸郁,入於陽明者居多,熱在於經,猶屬無形之熱,其證煩渴多汗,狂譫脈洪,此白虎證也。若熱結於腑,則齒垢,唇焦,晡熱,舌苔焦黃,神昏譫語,脈沉實,此承氣證也。只要認證清楚,確係熱在於胃,則白虎承氣,依法投之,可以取效反掌,切勿因疑生怯,反致因循貽誤也。
即溫病發斑之際,用清營透絡,解毒化斑,而斑仍不透,往往用攻下逐毒,腑氣一通,而斑始大透。伏邪從斑而解者,亦常見之。此案初用時後蔥豉湯加味,辛散發表,使新感先從外解,繼即審定溫病實證,疊用寒瀉,直攻胃結,逐次發斑,而伏邪始得肅清,所用藥品皆用漢方以奏效,學古有獲,確是佳案。
白話文:
若體內中焦積聚食物殘渣和痰濁,則邪熱鬱積,常趁機侵入胃部,熱邪積聚於胃,形成可以攻治的疾病。因為胃是五臟六腑之海,位於中焦,最善於容納,邪熱進入胃部,就不再傳播到其他部位。所以溫熱病熱邪積聚在胃腑,用攻下法治療而痊癒的,佔大多數。陸九芝認為溫病熱邪由內部燃燒而起,最嚴重的情況只有陽明經和陽明腑兩種證候,經證用白虎湯,腑證用承氣湯,有了這兩種方法,就沒有治不好的溫病了。他的觀點過於強調陽明經,如果溫病根本沒有波及其他經脈,他的說法就顯得太偏頗了。
總之,溫病邪熱鬱結,多數侵入陽明經,熱邪在經脈中,尚屬無形的熱邪,症狀表現為煩躁口渴、多汗、神志不清、脈搏洪大,這是白虎湯證。如果熱邪積聚在腑臟,則表現為牙齒垢膩、嘴唇乾燥、午後發熱、舌苔焦黃、神志昏迷、胡言亂語、脈搏沉實有力,這是承氣湯證。只要辨證清楚,確實是熱邪積聚在胃部,那麼就用白虎湯或承氣湯,依法使用,就能輕易奏效,切勿因猶豫而膽怯,反而延誤治療。
即使溫病出現發斑的情況,也先用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的藥物治療,如果斑疹仍然不透,往往需要使用攻下逐毒的方法,腑氣一通,斑疹就能完全透發。伏邪隨著斑疹的透發而解除,也是常見的現象。此案例一開始使用蔥豉湯加味,辛溫解表,使新感邪氣先從體表解出,然後再根據溫病實證,連續使用寒涼瀉下藥物,直接攻治胃部積熱,逐步使斑疹透發,最終將伏邪清除。所用的藥物都是漢方,療效顯著,學習古代醫案,有所收穫,的確是一個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