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62)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62)
1. 溫病發斑案(內科)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潘君,年約三十歲,住本鎮。
病名,溫病發斑。
原因,暮春伏氣內發,新涼外束,然當時尚未現有熱證。
證候,發熱惡寒,頭疼身痛,胸悶不思飲食,握其手臂,其熱爍手。
診斷,脈右浮滑,左弦緊,舌邊尖紅,苔薄白滑。知其病重,非尋常之感冒也。
療法,姑以蔥豉湯合二陳湯加蒡、翹、枳、桔等,先行疏解新邪。
處方,鮮蔥白(三枚),淡香豉(三錢),仙半夏(錢半),廣橘紅(一錢),生枳殼(錢半),苦桔梗(一錢),青連翹(三錢),炒牛蒡(二錢)
次診,服後惡寒退,而心煩不得寐,胸悶作惡,脈滑舌燥,數日不大便。躊躇久之,乃毅然以大柴胡湯,重用大黃急下之。
次方,川柴胡(一錢),淡黃芩(錢半),仙半夏(二錢),小枳實(二錢),生錦紋(三錢),生白芍(二錢),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
三診,服後下稀糞水五六次,前症盡退,但不思食而已。越兩日,復發熱譫語,煩躁不寧,舌苔黃,脈滑,唇紅,口內破裂,大便溏。復以小陷胸湯加大黃下之。
三方,栝蔞仁(四錢,杵),小川連(六分),仙半夏(二錢),生錦紋(三錢)
四診,翌日復診,則胸部脊背手臂等處均發現斑疹,其色紅赤,煩躁定,神識清,咳嗽多痰,舌苔黃燥,大便溏瀉,脈不數。遂改用小陷胸湯去半夏,加貝母等平劑以治之。
四方,栝蔞仁(四錢,杵),小川連(六分),川貝母(二錢,去心),白知母(三錢)
五診,接服兩日,赤斑發現愈多,手足胸背均滿布,而脊背中尤為稠密,其色紅赤鮮明,言語時清時亂,目赤唇紅,兼有呃逆。仍以原方接服一劑,以覘進退。
六診,詎次日復診,則神昏不能識人,譫語呃逆,舌苔黑燥,脈息滑數,頭汗出時,或手動唇動,蓋伏熱尚重,病勢正在凶猛之時。仍當清涼攻下,雙方並進,庶足以殺其凶猛之勢。幸病家堅信不疑,得以放手用藥,乃以白虎小承氣小陷胸三方合用,去厚朴,加梨汁以清降之。
六方,生石膏(一兩,研細),肥知母(四錢),生粳米(一撮),生甘草(五分),生錦紋(三錢),小枳實(二錢),栝蔞仁(四錢,杵),仙半夏(二錢),小川連(六分),雅梨汁(一兩,分沖)
效果,此藥服後,神氣轉清,呃逆譫語亦漸定。遂以前方去大黃、石膏,接服三劑,病大退。乃以清涼和平之方,調理半月而瘳。
說明,大凡溫病之重者,多從斑解,而尤必借大黃之力,蓋腑氣通則伏邪始能外發也。
廉按:伏溫之邪由春夏溫熱之氣蒸動而出,此其常也。亦有當春夏之間感冒風寒,邪郁營衛而為寒熱,因寒熱而引動伏氣,初起一二日,第見新感之象,意其一汗即解,乃得汗後,表證略減而裡熱轉甚,昧者眩其病狀,幾若無可把握,不知此新邪引動伏邪之證,隨時皆有,治之者須審其伏邢與新感孰輕孰重。若新感重者,先撒新邪,兼顧伏邪,伏邪重者,則專治伏邪,而新感自解。
白話文:
溫病發斑案例(內科)
袁桂生(住在鎮江京口)
病人:潘先生,大約三十歲,住在本地。
病名:溫病發斑。
病因:春天末期潛藏的病邪在體內發作,又受到新近的涼氣束縛,但當時還沒有明顯的發熱症狀。
症狀:發燒怕冷,頭痛全身痠痛,胸悶不想吃東西,握住他的手臂,感覺熱得燙手。
診斷:脈象右邊浮滑,左邊弦緊,舌頭邊緣和舌尖發紅,舌苔薄白而滑。判斷病情嚴重,不是普通感冒。
治療方法:先用蔥豉湯合二陳湯,再加牛蒡、連翹、枳實、桔梗等藥,先疏散新來的病邪。
處方:新鮮蔥白(三根),淡豆豉(三錢),法半夏(一錢半),廣陳皮(一錢),生枳殼(一錢半),苦桔梗(一錢),青連翹(三錢),炒牛蒡(二錢)
第二次看診:服藥後怕冷症狀減退,但開始心煩睡不著,胸悶噁心,脈象滑數,舌頭乾燥,好幾天沒有大便。考慮很久,於是果斷地使用大柴胡湯,並加重用量的大黃來快速通便。
處方:柴胡(一錢),黃芩(一錢半),法半夏(二錢),枳實(二錢),生大黃(三錢),生白芍(二錢),新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第三次看診:服藥後拉稀水便五六次,之前的症狀都消退了,只是不想吃東西而已。過了兩天,又開始發燒說胡話,煩躁不安,舌苔變黃,脈象滑數,嘴唇發紅,口內破裂,大便稀溏。於是又用小陷胸湯加重用量的大黃來通便。
處方:瓜蔞仁(四錢,搗碎),黃連(六分),法半夏(二錢),生大黃(三錢)
第四次看診:第二天複診,發現胸部、背部、手臂等處都出現了紅色的斑疹,煩躁也緩和了,神智清醒,但咳嗽多痰,舌苔黃而乾燥,大便稀瀉,脈象不快。於是改用小陷胸湯,去掉半夏,加入貝母等比較平和的藥來治療。
處方:瓜蔞仁(四錢,搗碎),黃連(六分),川貝母(二錢,去心),知母(三錢)
第五次看診:連續服藥兩天,發現紅斑越來越多,手、腳、胸、背都佈滿了,尤其背部最密集,顏色鮮紅,說話時清醒時糊塗,眼睛發紅,嘴唇發紅,還伴有打嗝。仍然用原來的藥方繼續服用一劑,來觀察病情變化。
第六次看診:沒想到第二天複診,病人竟然神志昏迷不認人,說胡話打嗝,舌苔黑而乾燥,脈象滑而快,頭部出汗,手或嘴唇會不自主地動,這表明潛伏的熱邪仍然很重,病情正處於最凶險的時候。仍然應該用清涼藥物攻下,雙管齊下,才能遏制住兇猛的病勢。幸好病人家屬堅信不疑,才敢放手用藥,於是採用白虎湯、小承氣湯、小陷胸湯三方合用,去掉厚朴,加入梨汁來清熱降火。
處方:生石膏(一兩,磨細),知母(四錢),生粳米(一撮),生甘草(五分),生大黃(三錢),枳實(二錢),瓜蔞仁(四錢,搗碎),法半夏(二錢),黃連(六分),梨汁(一兩,分次沖服)
治療效果:服藥後,病人精神轉好,打嗝說胡話的症狀也逐漸平息。於是將原來的藥方去掉大黃、石膏,繼續服用三劑,病情大大好轉。最後用清涼平和的藥方,調理半個月就痊癒了。
說明:通常溫病比較嚴重的,大多是通過出斑疹來痊癒的,而且常常要借助大黃的力量。因為當腸胃通暢,體內潛伏的病邪才能發散出來。
補充說明:潛伏的溫熱邪氣是從春夏溫熱之氣蒸發出來的,這是常見的狀況。也有在春夏之交感冒風寒,導致邪氣鬱結在體內而產生寒熱症狀,寒熱症狀又引發潛伏的病邪。剛開始一兩天,只看到新感冒的症狀,以為發汗就可以痊癒,但發汗後,表面的症狀略微減輕,體內熱邪反而加重。不明病理的人會被這種病況迷惑,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這是新感冒引發潛伏病邪的病症,這種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治療的時候必須仔細判斷潛伏的病邪和新感冒哪個更嚴重。如果新感冒比較嚴重,就先疏散新來的病邪,同時顧及潛伏的病邪;如果潛伏的病邪比較嚴重,就專門治療潛伏的病邪,新感冒的症狀自然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