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61)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61)

1. 伏熱發疹案

過允文(住宜興徐舍)

病者,胡仲芬令孫,年五歲,住宜興西察院。

病名,伏熱發疹。

原因,伏邪內發,風熱外感。

證候,身熱咳嗽,口渴神煩,便溏溲赤,痧透未足,熱鬱不退,苔白而花,舌質乾燥。

白話文:

過允文(住宜興徐舍)

**病人:**胡仲芬的孫子,五歲,住在宜興西察院。

**病名:**伏熱發疹。

**病因:**體內伏邪內發,加上風熱外感。

**症狀:**發燒咳嗽,口渴神煩,大便稀薄,小便赤色,疹子尚未完全透出,熱氣鬱結不散,舌苔白而有花點,舌頭乾燥。

診斷,脈數,右甚於左。乃伏邪與新感同發,熱鬱肺絡,疊用生津宣透之劑。自二月迄於三月,連透紅痧三次,繼透白㾦,色枯不潤,進大劑甘寒養液,猶是半枯半潤,時灌頻溉,疹色方能晶亮。

白話文:

診斷為脈搏快速,右邊比左邊快。這是因為潛伏的邪氣和新的致病因素同時發作,熱邪鬱積在肺部經絡中。於是交替使用生津宣肺的藥物。從二月到三月,連續三次發出紅疹,之後又發出白疹,顏色枯萎不潤澤。服用大量清涼甘潤的滋陰藥物,疹色仍一半枯萎一半潤澤。時常飲用清涼的湯水,疹色才逐漸明亮。

療法,重用生津,佐以宣透,沙參、石斛、生地、蔗汁生津為君,桑葉、豆豉、前胡、茅根宣透為臣,川貝、枇杷葉清金肅肺,蔞皮、鹽夏寬運中氣。惟便溏一證,既不能澀,又不能補,只入扁豆為和中健脾之用。

白話文:

這套療法著重滋潤生津,輔以宣通氣機,以沙參、石斛、生地、蔗汁滋潤生津為主要藥物,桑葉、豆豉、前胡、茅根宣通氣機為輔,川貝、枇杷葉清熱潤肺,蔞皮、鹽夏寬解中氣。唯獨便溏症,既不能收斂止瀉,也不能滋補脾胃,只能加入扁豆來和中健脾。

處方,鮮生地(五錢),青蔗汁(半鍾),川貝母(三錢),鮮石斛(三錢),淡豆豉(三錢),北沙參(三錢),冬桑葉(二錢),青鹽夏(錢半),生扁豆(三錢),枇杷葉(五片,去毛),栝蔞皮(二錢),前胡(二錢)

先用白茅根(二兩,去心),煎湯代水。

白話文:

處方:

  • 鮮生地:5 錢
  • 青蔗汁:半碗
  • 川貝母:3 錢
  • 鮮石斛:3 錢
  • 淡豆豉:3 錢
  • 北沙參:3 錢
  • 冬桑葉:2 錢
  • 青鹽(夏枯草):1.5 錢
  • 生扁豆:3 錢
  • 枇杷葉:5 片(去除絨毛)
  • 栝蔞皮:2 錢
  • 前胡:2 錢

次診,服二劑,痧回熱退。數日後,驟然厥逆,脈弦而滑。此乃乳食不化,生痰阻氣,上壅肺氣使然,急宜開痰降氣。

白話文:

第二次就診,服用兩劑藥後,發紅疹的症狀消失,發燒也退了。幾天後,突然發生昏厥,脈搏細長而滑。這是因為乳汁消化不良,產生痰液阻礙氣血運行,上壅於肺臟所致,應立即清痰順氣。

次方,枳實,鬱金,花檳榔,玉樞丹(磨沖,各五分),鮮菖蒲汁(五錢),淡竹瀝(一兩),薑汁(五滴,沖)

白話文:

  • 次方(藥材名)
  • 枳實
  • 鬱金
  • 花檳榔
  • 玉樞丹(磨成粉,各取五分)
  • 新鮮菖蒲汁(五錢)
  • 淡竹瀝(一兩)
  • 薑汁(五滴,用來沖泡)

三診,煎服半劑,吐出膠痰二塊,厥回氣平。明日又大熱口渴,舌紅,脈數而細。治以清熱生津,參以化痰。

白話文:

檢查完脈象、舌象和望診後,煎了一半的藥給病人服下,病人咳了幾口後,吐出兩塊凝固的痰液,虛脫的症狀也消失了,呼吸也平順了。第二天,病人又出現高燒口渴,舌頭發紅,脈搏又快又細。於是使用清熱生津,並加入化痰的中藥治療。

三方,鮮鐵斛(三錢),川貝(三錢),花粉(三錢),鮮生地(五錢),桑葉(二錢),老竹黃(二錢),銀花(五錢),知母(三錢),杜膽星(錢半)

白話文:

三方

  • 鮮鐵斛:三錢
  • 川貝:三錢
  • 花粉:三錢
  • 鮮生地:五錢
  • 桑葉:二錢
  • 老竹黃:二錢
  • 銀花:五錢
  • 知母:三錢
  • 杜膽星:半錢

四診,服二劑,熱少平,又透痧一身,甚密。再與生津托邪法,熱退痧回。後二日復厥,勢較輕,即與前方。又吐出膠痰數口,厥回而身又熱,復透出痧一身,而津液之桔尤甚,令頻灌蔗汁。數日後,發出白㾦一身,色枯,即與大劑甘寒養液。

白話文:

四診 之後,服用兩劑藥,發熱稍微緩解,並且全身都出了痧,很密集。再次給予生津託邪的藥物,發熱消退,痧退回。兩天後再次昏厥,病情較輕,於是再次給予之前的藥物。接著吐出了幾口黏稠的痰,昏厥緩解,但身體又發熱,全身又出痧,而津液的匱乏更加嚴重,於是命令患者頻繁飲用甘蔗汁。幾天后,全身長出白色皮疹,顏色乾燥,於是給予大量甘寒滋養液體的藥物。

四方,鐵皮斛(五錢),北沙參(三錢),栝蔞皮(二錢),鮮生地(三錢),天麥冬、蓮心(各三錢),青蔗汁(半鍾,沖),生甘草(一錢),旋覆花(錢半,包煎)

白話文:

四方:5錢

鐵皮石斛:3錢

北沙參:2錢

栝樓皮:2錢

鮮生地黃:3錢

天麥冬:3錢

蓮心:3錢

青蔗汁:半碗,用來沖服

生甘草:1錢

旋覆花:0.5錢,用紗布包好煎服

效果,服三劑,白㾦轉潤,五劑全亮,又五劑而愈。有患此者,他醫見其厥,用羚羊角煎送牛黃丸服下,未二時即死。

白話文:

效果: 服用三劑藥,白帶轉為透明潤澤,五劑藥後白帶完全消失,再服用五劑藥就痊癒了。有人患了此病,其他醫生看到她的白帶後,使用羚羊角煎湯送服牛黃丸,結果不到兩個時辰就死了。

廉按:痧為麻疹之俗稱,杭寧紹通稱曰瘄,江蘇總名曰疹。此案伏熱發疹,陰氣先傷,較之但感風熱發疹者,輕重懸殊。故疊用清透甘涼,證多反復,次方重用開痰降氣,末方大劑甘寒救液,均極有力,宜乎厥疾乃瘳。此為痧疹之正法眼藏。

白話文:

廉:疹子是一種俗稱,杭州、南京、紹興一帶通稱為「痧」,江蘇省則總稱為「疹」。本案例是體內伏熱發作,陰氣先受傷的疹子。與單純因風熱而發疹者相比,病情輕重有很大差別。因此,處方中多次使用清涼、緩解熱氣、甘甜的藥物。病情反覆時,第二個處方會著重開痰、降氣;最後一個處方會使用大劑量的甘寒藥物來補救體液流失。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因此可以治癒這種疾病。這稱得上是疹子的正統治療方法。

2. 食積悶瘄案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錢桂桐之侄,童年,住壩橋。

病名,食積悶瘄。

原因,伏溫發瘄,因食糯米麵食,內鬱而不出透,至九日始延余診。

白話文:

患者是錢桂桐的侄子,還是個小孩子,住在壩橋。

他的病情是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疹子。

原因是因為潛伏的溫熱病引發了疹子,由於吃了糯米製成的麵食,導致疹子在體內鬱積無法完全發出來,直到第九天才請我來診治。

證候,身熱七日始見麻點,不出表,頭面極少,手足冷,按其腹作痛,疹毒內攻,全夜不寐,氣喘煩躁,發狂起坐,揚手擲足。

診斷,脈濡滯不起,舌絳,苔浮黃如糜,唇紫。此即《麻疹闡注》所謂食閉兼火閉證也。

白話文:

症狀:

發燒七天後纔出現麻疹斑點,沒有發汗,臉部斑點非常少,手腳冰冷,按壓腹部會有疼痛感,麻疹毒素內攻體內,整晚無法入睡,氣喘、煩躁,發狂地起身坐著,揮手踢腳。

療法,宜治其積,其火方泄,痧立外透。用自制陸氏潤字丸,先通里積,以治食閉。又遵繆仲醇清透參入溫宣法,以治火閉。

處方,牛蒡子(三錢,杵)

白話文:

在治療方面,應該先處理患者體內的積滯,這樣內火才會宣泄出來,痧症才能排出體外。我採用自製的「陸氏潤字丸」,先通利腸胃中的積滯,調理飲食引起的閉塞。又遵循繆仲醇的「清透參入溫宣法」,以治療火熱閉阻。

淨蟬衣(錢半),青連翹(三錢),萊菔纓(三錢),蘇薄荷(一錢),片鬱金(三錢),玉泉散(七錢),浮萍(一錢,同包),鮮竹葉(廿片),西河柳(錢半),水蘆筍尖(五個),鮮茅根(二兩,去心)

先用陸氏潤字丸(一錢),開水迭服。

白話文:

淨蟬衣(0.5錢)

蟬脫下的殼,經過淨化後使用

青連翹(3錢)

乾燥的連翹果實

萊菔纓(3錢)

蘿蔔的葉子

蘇薄荷(1錢)

薄荷的葉子

片鬱金(3錢)

切片的鬱金

玉泉散(7錢)

一種中成藥,成分包括石膏、甘草、薄荷等

浮萍(1錢,包裹好)

浮在水面的植物,包裹好後使用

鮮竹葉(20片)

新鮮的竹葉

西河柳(0.5錢)

西河地區的柳樹樹皮

水蘆筍尖(5個)

水蘆筍的嫩尖

鮮茅根(2兩,去除中心)

新鮮的茅根,去除中間的芯

外治方,以西河柳、櫻桃核、艾葉、姜煎水,放盆熏足;後以吳萸、生礬末、雞子白、燒酒搗敷足底,引火下趨,以治足厥。

白話文:

外用治療方法:用西河柳、櫻桃核、艾葉、薑煮水,倒入盆中燻蒸雙腳;然後用吳茱萸粉、生礬粉、雞蛋清、白酒搗勻,敷在腳底,引導火氣向下流動,治療足厥寒。

次診,詢知潤字丸僅服十粒,大便仍閉,全夜不寐,發狂起坐,氣喘煩躁,揚手擲足如前,脈細如伏,苔變深黃,目封,痧點似回。此積橫於中,裡氣不通,痧火不從外達,毒即內攻,有犯心逆肺之險。再用清透法以達邪,通血法以消積。先與潤字丸二錢,督令研碎,開水服畢,方與開方。

次方,牛蒡子(三錢,杵)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得知潤字丸只吃了十粒,大便仍然不通,整晚失眠,發狂起身坐著,氣喘煩躁,揮手踢腳的情形依舊,脈象細小虛弱,舌苔變成深黃色,眼睛緊閉,痧點似乎消退。這表示積滯橫隔在胸腹,體內氣脈不通,痧火無法從體外透發出來,毒氣便往內攻,有犯心逆肺的危險。再用清熱通便法來驅邪,活血化瘀法來消積。先給潤字丸二錢,督促他研成細末,用開水服下,再開立藥方。

片鬱金(三錢),蟬衣(一錢),地骷髏(五錢),枯黃芩(二錢),薄荷葉(一錢),蘇丹參(三錢),連翹(三錢),生雅(七分),鮮竹葉(三十片),黑山梔(二錢),赤芍(二錢),玉泉散(九錢),浮萍草(錢半,同包),木通(一錢,辰砂拌),蘆、茅根(各二兩)

白話文:

鬱金片(3錢),蟬衣(1錢),地骨皮(5錢),枯黃芩(2錢),薄荷葉(1錢),蘇丹參(3錢),連翹(3錢),生薑(7分),鮮竹葉(30片),黑梔子(2錢),赤芍(2錢),玉泉散(9錢),浮萍草(0.5錢,包裹服用),木通(1錢,拌入辰砂),蘆根、茅根(各2兩)

另玳瑁七分、西藏紅花(三分,研細如霜),燈心湯下。代茶鮮茅根一兩、鮮芫荽一錢、鮮西河柳錢半,水煎。

效果,服後大便通解,痧疹齊透,布滿一身,壞象如掃而痊。

白話文:

另加入七分玳瑁和三分西藏紅花(研細如霜),用燈心湯送服。

另煎服代茶飲:鮮茅根一兩、鮮芫荽一錢、鮮西河柳半錢,加水煎煮。

說明,但以大黃起瘄,如方內開出,無論貧富,萬不肯服。故必自制攜用,乃方便之一術。

白話文:

解釋,雖然主要用大黃來治療腹脹,如藥方中列出,無論貧富,大家都非常不願意服用。因此,自己準備攜帶(自製),纔是方便的方法之一。

康按:悶瘄由瘟毒鬱閉,悶而不發,其證最急。但其所以悶而不發者,必有所因。或因寒閉,或固火閉,或固痰閉,或因食閉,治必先其所因,伏其所主,而閉自開。開則悶瘄自透,病可轉危為安。此案食閉兼火閉,方用湯丸並進,潤字丸攻其食閉,湯藥開其火閉,使裡氣通,表氣自疏。表氣疏,瘄自齊透,故壞象如掃而痊。

白話文:

康多認為:悶瘄是因瘟毒鬱結不通所致,悶氣鬱結,病情十分危急。然而,導致悶氣鬱結的原因不一。可能是寒氣閉阻,也可能是火氣閉阻,還有可能是痰濕閉阻或飲食積滯閉阻。治療時,必須先針對導致閉阻的因素,再抑制主要病因,那麼閉阻自然會解除。閉阻解除,悶瘄就會自行透發,病情就能由危轉安。這個病例既有飲食積滯閉阻,也有火氣閉阻。所以治療時採用湯藥和丸藥並用的方法。潤字丸攻破飲食積滯的閉阻,湯藥解除火氣閉阻,使裡氣通暢,表氣自然舒展。表氣舒展,悶瘄就會自行透發,因此症狀迅速消除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