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60)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60)

1. 冬溫疫痧案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孫姓子,年七歲,住本鎮。

病名,冬溫疫痧。

原因,臘月間疫痧盛行,適感冬溫而觸發。

證候,初起發熱惡寒,咳嗽體倦,飲食減少,尚未見有痧點。

診斷,脈緩不數,舌邊尖紅起刺,苔薄白滑。此冬令寒邪外束,溫邪內伏之變證也。

療法,初用蔥豉湯加味,輕清疏解。

處方,鮮蔥白(三枚),淡香豉(錢半)

薄荷(八分),桔梗(八分),杏仁(錢半),甘草(四分)

白話文:

蘇薄荷(12 克),桔梗(12 克),杏仁(7.5 克),甘草(6 克)

次診,服後,頸項及胸背等處發現痧點,猶隱約在皮膚間,尚未大現於外也。仍用原方,再進一劑。

三診,第三日痧大現,胸背頸項手臂等處均密布而色紅豔,夜間熱甚,口渴。遂改用桑葉金銀花等味,清熱解毒,活血透痧。

白話文:

第三次診療:

第三天,出痧現象嚴重,胸部、背部、頸部、手臂等部位都有密集的紅點。晚上發熱加重,口渴。於是改用桑葉、金銀花等藥物,清熱解毒,活血透痧。

三方,冬桑葉(二錢),金銀花(二錢),光杏仁(二錢),益母草(二錢),天花粉(二錢),川貝母(錢半,去心)

白話文:

三方:

  • 冬桑葉:2錢
  • 金銀花:2錢
  • 光杏仁:2錢
  • 益母草:2錢
  • 天花粉:2錢
  • 川貝母:1.5錢(去心)

生甘草(四分),青連翹(三錢)

四診,第四日熱仍不退,舌色紅赤起刺,毫無苔垢。遂易方,用地骨皮、生地、沙參等品生津滋液,清化餘熱以善後。

白話文:

經過望、聞、問、切的四診後,第四天仍發燒不退,舌頭呈紅色且生刺,沒有舌苔。於是更換藥方,使用地骨皮、生地、沙參等藥材生津潤液,清除餘熱以治療後遺症。

四方,地骨皮(三錢),乾生地(三錢),川貝母(一錢,去心)

白茅根(三錢,去衣)

北沙參(一錢),原麥冬(二錢),鮮枇杷葉(一片,去毛筋淨)

白話文:

北沙參 (5 公克)

原麥冬 (10 公克)

新鮮枇杷葉 (一片,去除絨毛和筋絡)

效果,一服熱退神安,舌色亦淡而無刺矣,接服一劑痊愈。

廉按:痧疹初起,無傳染性者,謂之時痧,有傳染性者,謂之疫痧,疫痧較時痧重而難治。此案初則輕清疏解,使痧毒外達;繼則清熱解毒,活血透痧,使痧毒肅清;終則生津滋液,清化餘熱,為此證善後之要法。處方選藥,初中末層次井然。

白話文:

依我的看法:痧疹初期發作,沒有傳染性的,稱為「時痧」;有傳染性的,稱為「疫痧」。疫痧比時痧更嚴重、更難治療。這個案例一開始,用輕清疏解的法則,讓痧毒從體外出散;接著清熱解毒、活血透痧,清除痧毒;最後生津滋養液體,清化餘熱,為這個病症後續的治療提供重要的法則。處方選用藥物,在初期、中期、末期各階段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葉鑑清(住上海)

病者,陳男孩,年二歲,蘇州人。

病名,冬溫疫痧。

原因,痧子內隱。

證候,發熱一候,熱壯無汗,痧子隱沒,痰多神蒙,煩躁,舌乾絳無津,唇燥渴飲,便閉,溺少色赤。

診斷,脈來細數無序,紋色深紫,直透三關。襁褓質弱,邪陷津液已涸,勢難挽救,防驟然厥閉。

療法,溫邪痧毒,深入胃腑,劫津爍液。故用石膏竹葉大劑清胃,生地、石斛生津增液為君,銀翹、生草清解痧毒為臣,余如象貝、菖蒲之開痰宣竅,茅根、鬱金葛根透達陷邪為佐使也。

白話文:

對於溫熱邪氣導致的痧毒,深入胃腑,劫奪體液的治療方法。使用石膏、竹葉大量清胃,生地、石斛生津增液作為君藥,銀翹、生草清解痧毒作為臣藥,其他如象貝、菖蒲開痰宣竅,茅根、鬱金、葛根透達陷邪作為佐使藥。

處方,生石膏一兩,研細,鮮石斛(六錢),連翹(四錢),象貝(四錢),生甘草(五分),鮮生地(八錢),生葛根(錢半),銀花(四錢),廣鬱金(錢半),鮮竹葉(三錢),茅根肉(五紮,去心)

白話文:

處方:

  • 生石膏一兩,研磨成細粉
  • 鮮石斛六錢
  • 連翹四錢
  • 象貝四錢
  • 生甘草五分
  • 鮮生地八錢
  • 生葛根錢半
  • 銀花四錢
  • 廣鬱金錢半
  • 鮮竹葉三錢
  • 茅根肉五紮(去掉根莖中心空心的部分)

石菖蒲(一錢)

病家情急,藥前先服燉溫雪水一碗。

次診,昨藥服後,有汗津津,熱灼之勢已淡,渴飲唇燥煩躁等證亦見退舍,舌仍絳,尚潤澤,大便色黑黏稠,小溲短赤,紫紋較淡,脈至數而有序,能寐飲乳,似有轉機佳象。惟質小邪盛,最易傳變,治再生津清泄。

白話文:

第二次診治後,服藥後出汗,發熱症狀減輕,口渴、嘴脣乾燥、煩躁等症狀也見好轉。舌頭仍然發紅,但比較濕潤。大便顏色發黑,黏稠,小便發黃發紅,紫紅色斑點較淡。脈搏數而有力,能睡覺,能喝奶,似乎有好轉的跡象。但是,體質較弱,邪氣盛,容易病情變化,因此繼續治療,清熱生津,通利大便。

次方,生石膏(八錢,研細),鮮石斛(五錢),連翹(四錢),廣鬱金(錢半),鮮生地(六錢),天花粉(四錢),銀花(四錢),象貝母(四錢),生甘草(五分),大竹葉(三錢),茅根肉(五紮,去心衣)

白話文:

處方:

生石膏 (40 克,研成粉末)

鮮石斛 (25 克)

連翹 (20 克)

廣鬱金 (7.5 克)

鮮生地 (30 克)

天花粉 (20 克)

銀花 (20 克)

象貝母 (20 克)

生甘草 (2.5 克)

大竹葉 (15 克)

茅根肉 (250 克,去心內膜)

三診,表熱已解,咳嗽有痰,尚渴飲,口氣甚重,脈來右滑數,左手較和,右部脈隸屬肺胃也,舌紅潤,紫紋僅至風關,色亦較淡,邪熱日退,津液日回,大便暢行,小溲亦長。治再清化肺胃痰熱,佐以生津,小心護持,可保無虞。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察,外表的熱象已經消退,咳嗽有痰,依然口渴,口氣很重,脈象右邊滑數,左手比較平和,右邊的脈象屬於肺和胃,舌頭紅潤,紫色的紋路僅到風關附近,顏色也比較淡,邪熱正在逐步消退,津液逐漸恢復,大便通暢,小便也較多。治療方法:再次清化肺胃痰熱,輔助生津,仔細護理,可以保證安全無虞。

三方,鮮石斛(四錢),川象貝(各二錢),冬桑葉(錢半),淨連翹(四錢),天花粉(四錢),冬瓜子(四錢),光杏仁(二錢),金銀花(三錢),生竹茹(錢半),生竹心(卅根),茅根(五紮,去心衣)

白話文:

三方藥方:

  • 鮮石斛:4錢
  • 川象貝:2錢
  • 冬桑葉:1.5錢
  • 淨連翹:4錢
  • 天花粉:4錢
  • 冬瓜子:4錢
  • 光杏仁:2錢
  • 金銀花:3錢
  • 生竹茹:1.5錢
  • 生竹心:30根
  • 茅根:5紮(去除心和衣)

蘆根(一兩,去節),鮮枇杷葉(三片,去毛,包煎)

白話文:

蘆根(6克,去掉節疤),新鮮枇杷葉(3片,去毛,用藥袋包好煎煮)

四診,脈來數象已和,右寸關尚滑大,咳嗽有痰,口渴喜飲,溺淡黃,大便帶溏,舌苔紅潤,肺胃痰熱,猶未清澈。治再生津清化,以肅餘邪。

白話文:

在四診中,脈搏跳動快而有規律,右側寸關脈位仍然滑利和寬大。出現咳嗽有痰、口渴喜飲、尿色淡黃、大便溏稀、舌苔紅潤等症狀,表明肺胃有痰熱,尚未得到徹底清除。治療方法應當滋陰清熱,並肅清殘餘邪氣。

四方西洋參(一錢),川象貝(各二錢),連翹殼(三錢),冬瓜子(四錢),鮮石斛(三錢),瓜蔞皮(三錢),金銀花(三錢),通大草(三錢),生竹茹(錢半),生竹心(卅根),茅根(四紮,去心衣)

白話文:

成分:

  • 西洋參 1 錢
  • 川貝母 2 錢
  • 連翹殼 3 錢
  • 冬瓜子 4 錢
  • 鮮石斛 3 錢
  • 瓜蔞皮 3 錢
  • 金銀花 3 錢
  • 通大草 3 錢
  • 生竹茹 0.5 錢
  • 生竹心 30 根
  • 茅根 4 紮(去掉根部和外皮)

蘆根(一兩,去節),鮮枇杷葉(三片,去毛,包煎)

五診,諸恙皆和,安眠安乳,脈來軟滑不數,舌苔紅潤不絳。治再清養,以收全功。

五方,西洋參(一錢),川貝母(二錢,去心),淨連翹(三錢),生竹茹(錢半),生竹心(卅根),綠豆衣(四錢),原金斛(三錢),瓜蔞皮(三錢),金銀花(三錢),嫩蘆根(一兩,去節),燈心(三紮)

白話文:

五種藥材:

  • 西洋參(1錢)
  • 川貝母(2錢,去除內心)
  • 淨連翹(3錢)
  • 生竹茹(0.5錢)
  • 生竹心(30根)
  • 綠豆衣(4錢)
  • 原金斛(3錢)
  • 瓜蔞皮(3錢)
  • 金銀花(3錢)
  • 嫩蘆根(1兩,去除節點)
  • 燈心(3紮)

效果,服三劑痊愈。愈後胃火頗旺,每飲食不節,即欲發熱嘔吐,仍是胃病。隨來寓就診,服清化消導藥一二方,至多三方,必愈。現在學校讀書,頗壯健。

白話文:

藥物效果很好,服了三劑就痊癒了。痊癒後胃火很旺盛,每次飲食不節制,就會發熱嘔吐,仍然是胃病。隨後來到我的診所求診,服用了清化消導藥一到兩帖,最多三帖,一定痊癒。現在在學校讀書,身體很健康。

廉按:痧屬陽腑經邢,初起必從表治,當用辛涼解肌,使痧毒外透。若七日外隱伏不透,邪反內攻,痰多氣逆,煩躁神蒙,此為痧閉,證最危險。此案初則清透,繼則清化,終則清養。對證發藥,層次井然,臨危取勝,殊為高手。

白話文:

廉氏評價:痧症屬於陽經遭到攻擊,初期必須從表(肌膚)治療,應使用辛涼藥物解肌,讓痧毒透發。如果七天後仍然隱藏不透發,邪氣反而內攻,導致痰多氣逆、煩躁神志昏蒙,這便是痧閉,病情極其兇險。本案例初期治療透發,接著化解熱邪,最後滋養正氣。根據病情對症下藥,層次分明,在危急情況下化險為夷,堪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