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56)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56)

1. 燥痙昏厥案(產科)

沈奉江(住無錫)

病者,陳姓媳,年二十餘,住北門貝巷。

病名,燥痙昏厥。

原因,懷妊足月,腹中素有伏熱,因感秋令溫燥,陡然病劇,午前特來邀診。

證候,頭面四肢浮腫,兩目陡然失明。繼以痙厥,痰涎上湧,面色青慘,目珠直視,唇紫口噤,手足鼓動不止,神識昏糊。

診斷,脈伏身冷,舌紅兼紫。此熱深厥深,燥熱引動肝火,風自火生,挾痰刺激神經,恐其胎元不保。

療法,清熱熄風,潛陽滌痰,以急救之。

處方,羚羊角(四分),珍珠母(二兩,生打),滁菊花(三錢),川貝母(三錢,去心,擘),雙鉤藤(三錢),石決明(二兩,生打),制膽星(七分),淡竹瀝(四兩)

晚間,再服猴棗一分、月石三分、鬱金三分、羚羊角三分,共研細末,用竹瀝二兩調服。

次診,明晨復診,風痙已定,神識時糊時清,牙關時開時閉,腹中大痛,恐其即產,而羚羊角涼肝之藥不合,惟濂珠雖寒,書有下死胎胞衣之說,故可用之。

次方,濂珠(三分),川貝母(三分),天竹黃(三分),制膽星(三分),共研細末,用雙鉤藤、淡竹茹各三錢,泡湯調服。

三診,服後神識已清,神倦嗜臥,呼吸有度,兩脈起而不伏,腹痛亦止。惟舌紅唇燥,兩顴轉赤,顯然陽明之燥熱也。治以清潤泄熱,兼佐熄風。

三方,小川連(五分),青子芩(錢半),川貝母(三錢),水蘆根(七錢),黃楊腦(七個),青連翹(三錢),肥知母(三錢),竹捲心(三十支),鮮茅根(七錢),雙鉤藤(三錢)

四診,明日復診,腹中又痛,胎兒下墮,已經腐爛,而邪熱未清,瘀不得下。改用通瘀以泄濁。

四方,蘇丹參(二錢),川鬱金(二錢,打),當歸尾(錢半),桃仁泥(二錢),澤蘭葉(二錢),炒川貝(一錢),茺蔚子(三錢),藏紅花(五分),西血珀(五分,入煎,取氣而不取味),清童便一小杯,沖服

五診,明日又去診視,瘀行不多,脈有數而左郁,舌苔深絳,面色仍紅,微熱不揚,咳不暢達,口渴咽乾。用泄肺去瘀法。

五方,枇杷葉(五錢),茺蔚子(二錢),廣鬱金(三錢,打),炒蔞皮(三錢),川貝母(三錢),蘇丹參(三錢),桃仁泥(二錢),炒牛蒡(錢半),焦山楂(二錢),制殭蠶(錢半),光杏仁(二錢)

六診,服後咳止,瘀血盛下,大便乾結。治以通瘀潤腸。

六方,蘇丹參(三錢),生川甲(三錢),桃仁泥(二錢),炒山楂(二錢),澤蘭葉(三錢),廣鬱金(三錢),廣橘絡(一錢),炒麻仁(三錢),全瓜蔞(四錢,杵),益母草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病例記錄人:沈奉江(居住在無錫)

病人:一位陳姓年輕媳婦,約二十歲,住在北門貝巷。

病症:燥痙昏厥。

病因:懷孕至足月,腹部一直有潛在的熱氣,受秋季溫燥影響,病情突然加劇,上午特別請醫生來診視。

症狀:頭面部及四肢腫脹,雙眼突然失明,隨後發生痙攣和昏厥,痰液大量湧出,臉色蒼白,眼珠直視,嘴脣發紫,口閉緊,手腳不停顫動,意識模糊。

診斷:脈象沉伏,身體冰冷,舌頭紅且帶紫。這是熱深厥深的症狀,燥熱引發肝火,風從火生,挾帶痰液刺激神經,擔心胎兒可能無法保住。

治療方法:清熱熄風,潛陽滌痰,進行緊急救治。

處方:羚羊角(四分)、珍珠母(二兩,生打)、滁菊花(三錢)、川貝母(三錢,去心,擘)、雙鉤藤(三錢)、石決明(二兩,生打)、制膽星(七分)、淡竹瀝(四兩)。

晚上,再服用猴棗一分、月石三分、鬱金三分、羚羊角三分,全部磨成細末,用竹瀝二兩調服。

第二次看診:第二天早晨再次看診,痙攣已停止,意識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牙關時開時閉,腹中劇痛,可能即將生產,但羚羊角這種涼肝藥物不太適合,只有濂珠雖寒,書中有下死胎胞衣的說法,因此可以使用。

第二次處方:濂珠(三分)、川貝母(三分)、天竹黃(三分)、制膽星(三分),全部磨成細末,用雙鉤藤、淡竹茹各三錢,泡湯調服。

第三次看診:服藥後意識已清醒,精神疲倦喜臥,呼吸平穩,脈象起而不伏,腹痛也停止。但舌頭紅,嘴脣乾燥,兩頰轉紅,明顯是陽明燥熱。治療以清潤泄熱,同時輔助熄風。

第三次處方:小川連(五分)、青子芩(錢半)、川貝母(三錢)、水蘆根(七錢)、黃楊腦(七個)、青連翹(三錢)、肥知母(三錢)、竹捲心(三十支)、鮮茅根(七錢)、雙鉤藤(三錢)。

第四次看診:第二天再次看診,腹中又開始疼痛,胎兒已墮落,已經腐爛,但邪熱未清,瘀血未能排出。改用通瘀方法以排濁。

第四次處方:蘇丹參(二錢)、川鬱金(二錢,打)、當歸尾(錢半)、桃仁泥(二錢)、澤蘭葉(二錢)、炒川貝(一錢)、茺蔚子(三錢)、藏紅花(五分)、西血珀(五分,入煎,取氣而不取味)、清童便一小杯,沖服。

第五次看診:第二天再去診視,瘀血排出不多,脈象有數而左鬱,舌苔深絳,面色仍紅,微熱不揚,咳嗽不暢,口渴咽乾。使用泄肺去瘀的方法。

第五次處方:枇杷葉(五錢)、茺蔚子(二錢)、廣鬱金(三錢,打)、炒蔞皮(三錢)、川貝母(三錢)、蘇丹參(三錢)、桃仁泥(二錢)、炒牛蒡(錢半)、焦山楂(二錢)、制殭蠶(錢半)、光杏仁(二錢)。

第六次看診:服藥後咳嗽停止,瘀血大量排出,大便乾結。治療以通瘀潤腸。

第六次處方:蘇丹參(三錢)、生川甲(三錢)、桃仁泥(二錢)、炒山楂(二錢)、澤蘭葉(三錢)、廣鬱金(三錢)、廣橘絡(一錢)、炒麻仁(三錢)、全瓜蔞(四錢,杵)、益母草一兩,煎湯代水。

療效:服用兩劑後,各種不適症狀都得到緩解,能夠喝稀粥,調理數日後痊癒。

廉按:這是由於燥熱引發風動,風火挾帶痰液,刺激腦部神經,突然引發神經疾病症狀,也就是產科書中所稱的子癇症。根據我的經驗,凡是臨產發作子癇的,如果情況輕微而緩慢,母子都可以平安。但如果情況緊急而嚴重,胎兒大多會受到損害,胎盤多會腐爛,即產母的生命也會立即垂危。幸好對症下藥,急救得法,雖然胎兒沒能保住,但母親倖運地保住了性命,這樣的成功案例,可以說是後學者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