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52)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52)
1. 燥結案(內科)
案後說明頗有理由,制朴硝法,絕妙。
2. 燥結腸枯案(內科)
沈奉江(住無錫)
病者,凌企周,忘其年,住西門。
病名,燥結腸枯。
原因,素有煙癖,四旬未便,而飲食如故。
證候,據述自服燕醫生補丸,始三粒,繼服六粒,後一日服至二十丸,竟不得便。
診斷,脈右沉實,舌苔焦黃乾厚。此腸胃乾枯,燥結極矣。
療法,非大劑潤下不能通,調胃承氣合五仁湯主之。
處方,生錦紋(六錢),元明粉(二錢),瓜蔞仁(五錢,杵),松子仁(三錢,杵),柏子仁(三錢,杵),炒麻仁(四錢,杵),光桃仁(九粒,杵),清炙草(八分)
次診,疊進兩煎仍不效。改用瀉葉三錢,煎湯以磨生大黃錢半,一日服三次。服後腹中攻撐,先下燥慄糞,又下於結鞕糞。余曰:此非一日所能盡也,須三五日,方能下清。
效果,前方加減,連服三日,約有桶許。然後用參、術等調治,其便如常。
廉按:大便艱秘,多日不通,由於實積者,服燕補丸三粒至五粒,其便即通;由於燥結者,服麻仁脾約丸三錢至四錢,其便亦通;如皆不通,遍服他藥無效者,嘗重用蓖麻子油兩許,便遂通下,其人並不覺瞑眩,為通腸結之要藥。此案初方,重用大黃之盪滌胃腸,元明粉之潤燥軟堅,佐以五仁之滑以去著,潤以養竅,而便仍不通者,以其皆無催促大腸蠕動之能力也。
迨改用瀉葉三錢,而大便始通,為其性能增進大腸之蠕動,又能增添膽汁(膽汁注於腸者多則大便易通),所以善通大便燥結,為緩下之品,實無猛烈之性,不至傷人氣分,故現今名醫,每喜用瀉葉以通便,而不敢重用硝黃,招人畏忌者,良有以也。
白話文:
病人是凌企周,住在西門,年齡不詳。
病症是燥結腸枯,起因是他平時有吸煙的習慣,四十天未排便,但飲食正常。
症狀上,他自己服用燕醫生的補丸,開始是三粒,後來增加到六粒,最後一天吃到二十丸,但依然無法排便。
診斷結果,脈象顯示右側沉實,舌苔呈焦黃且乾厚。這表明腸胃乾燥,燥結情況嚴重。
治療方案,必須使用大劑量的潤腸藥物才能通便,採用調胃承氣湯結合五仁湯進行治療。
開出的處方為生錦紋六錢,元明粉二錢,瓜蔞仁五錢(研碎),松子仁三錢(研碎),柏子仁三錢(研碎),炒麻仁四錢(研碎),光桃仁九粒(研碎),清炙草八分。
二次診察,連續服用了兩次煎藥仍然無效。改用瀉葉三錢,煎湯後磨碎生大黃半錢,每日服三次。服用後,腹部感到脹痛,先排出乾硬的大便,再排出硬塊狀的大便。我說:這不是一天就能完全清除的,可能需要三到五天,才能排出清潔的大便。
效果上,前面的處方稍作調整,連服三天,總量大約有一桶。之後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進行調理,排便恢復正常。
廉按:大便祕結,多日無法排便,如果是實積造成的,服用燕補丸三到五粒,通常就可以排便;如果是燥結造成的,服用麻仁脾約丸三到四錢,也能排便;如果都無法排便,嘗試各種藥物都無效,我會使用大量蓖麻油,這樣可以順利排便,而且不會讓人產生暈眩感,是治療腸結的重要藥物。這個病例,最初使用大量大黃和元明粉來清潔腸胃,並輔以五仁湯來潤腸,但還是無法排便,原因是這些藥物都無法有效刺激大腸蠕動。
直到改用三錢瀉葉,才成功排便,因為瀉葉能增強大腸的蠕動,同時能增加膽汁的分泌(膽汁分泌多,排便就容易),所以對於治療大便燥結非常有效,是一種緩和的瀉藥,沒有猛烈的副作用,不會損傷人體的氣血,所以現在的名醫常常使用瀉葉來通便,而不願大量使用硝黃,以免引起病人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