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48)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48)

1. 秋燥呃逆案(內科)

袁掛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李善門,年四十餘,住城內磨刀巷。

病名,秋燥呃逆。

原因,先是李君病,經某醫屢用汗藥,微有呃逆。嗣又改延某醫診治,斷為濕溫病,用大承氣湯。云非下則呃不能止,病家信之。詎知承氣湯服後,不惟呃逆加甚,且不能坐不能言矣。

證候,呃逆不止,聲震床帳。

診斷,按其脈尚有胃氣,視其舌質焦燥無津。此肺胃津液因誤下而大傷也。

療法,甘涼輕降,非專為治呃也,不過以其津枯氣弱,命在垂危,姑以此藥救其津液耳。

處方,北沙參(三錢),原麥冬(三錢),生玉竹(三錢),鮮石斛(三錢),乾地黃(三錢),川貝母(錢半),清炙草(一錢),湘蓮肉(十粒)

次診,此藥服後,安睡兩小時,呃聲頓止,特醒後則呃又作。予因戒其家人,今日之藥服後,宜任其熟睡,不可頻頻呼喚,擾其元神,俟其自醒則自然不呃矣。

次方,北沙參(三錢),原麥冬(三錢),生玉竹(三錢),鮮石斛(三錢),淡竹茹(二錢),乾地黃(三錢),川貝母(錢半),清炙草(一錢),湘蓮肉(十粒),枇杷葉(五錢,炒香)

效果,第三日復診,果如予言,呃全止,且能迸粥矣。惟神氣呆滯,狀若癡愚,其家甚以為憂,且恐予藥之誤。予曰:無恐也。再過半月,即不癡矣。因以六君子湯養胃湯出入,培養胃氣,接服數日而起。

說明,據近世生理學家謂呃逆由於橫膈膜之痙攣,麥冬、地黃為補液制痙之聖藥,故能止呃,特未見前人發明及此。惟痰滯壅阻人實證之呃,則當先豁其痰,未可驟用此藥也。

廉按:呃逆一證,有因熱固寒,國痰因食,因瘀血,因大虛之不同,須以別症相參施治。如因胃中痰飲所阻氣逆而呃者,二陳湯加旋覆、代赭石治之;若因胃中飲食所阻氣逆而呃者,沉、砂、枳、橘、青皮、檳榔之屬;若因胃中實熱失下而呃,大便不通,脈來有力者,當用承氣湯下之;若因胃中熱瘀而呃者,犀角地黃湯加降香、鬱金、桃仁、羚羊角之屬;如陰寒傷胃而呃,或冷氣逆上者,丁香、柿蒂、沉、砂、吳茱萸之屬,甚者加掛、附,挾虛者再加人參;若因吐下後,及久病產後,老人虛人,陰氣大虧,陽氣暴逆,自臍下直衝至胸嗌間而呃者,最凶之兆;在熱病中,大概屬實熱者居多,或清或下,隨直用藥。凡呃聲輕者不治。

《經》曰:病深者,其聲噦是也。此案用生地、麥冬,推為治燥症呃逆之特效藥,可謂新發明矣。然予鑑別其方藥,初方一派甘潤,呃暫止而復作,次方加竹茹、枇杷葉清降上呃,二劑後呃乃全止。由是現之,則胸膈膜因燥而痙攣,必甘潤與清降並用,始奏全功也明矣。

白話文:

【秋燥呃逆案例(內科)】

患者是李善門,年齡大約四十歲,居住在城內磨刀巷。

病症是秋燥導致的呃逆。

起因是,李君最初生病,經某位醫生多次使用發汗藥物後,出現輕微的呃逆。隨後又請了另一位醫生診治,被診斷爲溼溫病,使用了大承氣湯。醫生說非得瀉下,呃逆才能停止,患者家屬信以爲真。然而,服用承氣湯後,不僅呃逆加劇,甚至無法坐立和言語。

症狀表現爲,呃逆不停,聲音響徹牀帳。

通過脈診,發現脈象尚存胃氣,觀察舌質乾燥無津。這是由於誤用瀉下藥物,肺胃的津液受到了嚴重損傷。

治療方法是,採用甘涼輕降的藥物,並非專門治療呃逆,而是因爲患者津液枯竭、氣血虛弱,生命垂危,以此藥來挽救其津液。

處方藥物有:北沙參(三錢)、原麥冬(三錢)、生玉竹(三錢)、鮮石斛(三錢)、乾地黃(三錢)、川貝母(錢半)、清炙草(一錢)、湘蓮肉(十粒)。

第二次就診時,服用此藥後,患者安靜睡眠兩小時,呃逆突然停止,但醒來後呃逆再次發作。我因此告誡他的家人,今天的藥服用後,應讓患者充分熟睡,不要頻繁呼喚,打擾其元神,等他自己醒來,呃逆自然會停止。

第二次處方中,增加了淡竹茹(二錢)和枇杷葉(五錢,炒香),其他藥物劑量保持不變。

效果方面,第三天覆診時,正如我所說,呃逆完全停止,而且患者能夠進食稀飯。只是神情呆滯,看似癡傻,家人對此非常擔憂,害怕我的用藥出現錯誤。我說:無需擔心。再過半個月,他就會恢復正常。於是,我使用六君子湯和養胃湯交替使用,調養胃氣,連續服用數日後,患者恢復健康。

據現代生理學家稱,呃逆是由橫膈膜痙攣引起的,麥冬、地黃是補充液體、抑制痙攣的聖藥,因此能止呃逆,但這並未見前人提及。但對於痰滯壅阻實證的呃逆,應先清除痰液,不宜立即使用此類藥物。

呃逆這一症狀,可能由熱固寒、痰、飲食、瘀血或大虛等因素引起,必須結合其他症狀綜合治療。如由胃中痰飲阻塞導致氣逆而呃逆的,可用二陳湯加旋覆花、代赭石治療;若由胃中食物阻塞導致氣逆而呃逆的,可用沉香、砂仁、枳殼、橘皮、青皮、檳榔等藥物;若由胃中實熱導致呃逆,大便不通暢,脈象有力的,應用承氣湯瀉下;若由胃中熱瘀導致呃逆的,可用犀角地黃湯加降香、鬱金、桃仁、羚羊角等藥物;如果陰寒傷胃導致呃逆,或冷氣逆上的,可用丁香、柿蒂、沉香、砂仁、吳茱萸等藥物,嚴重者加肉桂、附子,體質虛弱者再加人參;若因嘔吐、腹瀉後,以及長期患病、產後、老年人、體質虛弱的人,陰氣大虧,陽氣暴逆,從臍下直衝到胸咽部而呃逆的,是最兇險的徵兆;在熱病中,大多數屬於實熱,或清熱或瀉下,直接對症下藥。凡是呃逆聲音輕微的,通常不易治癒。

《經》曰:病情嚴重的,其聲音會發出噦聲,這便是呃逆。此案例中使用生地、麥冬,被推崇爲治療燥症呃逆的特效藥,可以說是新的發現。然而,我分析其處方藥物,初次使用的藥物都是甘潤性質的,雖然呃逆暫時停止但很快復發,第二次處方中加入了竹茹、枇杷葉,以清降上呃,兩劑後呃逆才完全停止。由此可見,當橫膈膜因乾燥而痙攣時,必須同時使用甘潤和清降的藥物,才能達到完全療效,這一點已經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