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46)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46)
1. 秋燥泄瀉案(內科)
蕭琢如(住湘鄉水口山礦局)
病者,黃君,年三十歲,住本鄉。
病名,秋燥泄瀉。
原因,秋病燥泄,日數十度,身熱微咳。以粗閱醫書,初服消散藥,不應。繼進疏利,亦不應。易以溫補升提,病勢愈劇,特來延診。
證候,形容慘晦,焦急不堪,舌苔淡白而薄,雜露紅點。
診斷,脈浮而虛。余曰:此等證候,從前名家,惟喻嘉言知之,有案可稽。若時醫則無從問津,服藥不對,宜其愈治愈乖也。
療法,仿喻治吳吉長乃室救誤之方,病者猶疑信參半,乃命家人就鄰舍取喻氏書,請為指示。余為檢出受閱,並告以屢試屢驗,切勿疑阻自誤。
處方,陳阿膠(三錢,烊沖),生桑皮(五錢),地骨皮(五錢),苦桔梗(錢半),青子芩(二錢),生甘草(一錢)
效果,連服七劑,平復如初。
廉按:肺為時令燥氣所傷,初但身熱微咳,消散疏利,劫傷肺氣,已為非法,溫補升提,更謬,反使肺氣閉錮,則肺中之燥熱無處可宣,勢必下移於大腸,腸胃之津液隨瀉而泄,故形容慘晦,焦急不堪。今以清金潤燥之劑潔流清源,上下兼治,不止瀉而瀉反自止。方從喻案脫化而來,故前哲驗案,不可不悉心研究也。
白話文:
[秋燥腹瀉案例(內科)]
患者是黃先生,今年三十歲,居住在本地。
病症被診斷為秋燥導致的腹瀉。
病因是秋季因燥氣影響,每天腹瀉十幾次,並伴有輕微咳嗽。由於他對醫書有所涉獵,起初自行服用散寒藥物,但病情沒有改善。後又嘗試服用通便藥物,仍無效。改用溫補和提氣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因此特別邀請醫生來診治。
症狀方面,他看起來憔悴且焦慮,舌苔呈淡白色且薄,間雜著紅色小點。
脈象檢查顯示為浮且虛弱。我說:這種情況,只有古時的醫學大家喻嘉言有相關的診治經驗,有案例可以參考。一般的醫生可能無法處理,如果藥物使用不當,病情會越來越糟。
治療方法,我打算採用喻嘉言治療吳吉長夫人的誤診案例中的藥方,患者仍有半信半疑的態度,於是讓我找出喻氏的相關書籍,向他解釋。我找出相關內容讓他閱讀,並告知他這個藥方我已經多次使用,效果顯著,不要因為懷疑而錯過治療機會。
開出的藥方是:陳阿膠(3錢,熔化後沖服),生桑皮(5錢),地骨皮(5錢),苦桔梗(1.5錢),青子芩(2錢),生甘草(1錢)。
效果是,連續服用七劑後,病情完全恢復。
總結來說,肺部受到季節性燥氣的影響,初期僅表現為輕微發燒和咳嗽,如果使用散寒或通便藥物,會損傷肺氣,這已經是錯誤的治療方式,再使用溫補和提氣藥物更是錯誤,會讓肺氣封閉,肺中的燥熱無法排出,只能向下移動至大腸,造成腸胃的津液流失,引發嚴重腹瀉。現在使用清熱潤肺的藥物,上下兼治,腹瀉自然停止。這個藥方是根據喻嘉言的案例調整而來,由此可見,前人的醫療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