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2)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2)
1. 風濕案(內科)
嚴紹岐(住紹興昌安官塘橋)
病者,施小毛,年二十餘歲,業商,住紹興昌安門外側水牌。
病名,風濕。
原因,素體陰虛多火,先冒春雨,繼感溫風而發病。
證候,初起寒熱頭疼,關節串痛。繼即遍身微腫,渴不引飲,便溏如醬,溺短赤熱。
診斷,脈右弦緩,左關尺微數,舌苔雖黃,黃而帶膩。證雖風濕兩感,而濕已從熱化也。
白話文:
嚴紹岐(住紹興昌安官塘橋)
病者:施小毛,年約二十多歲,職業為商人,住紹興昌安門外側水牌。
病名:風濕。
原因:體質偏虛寒,容易上火,早先淋了春雨,接著又吹了溫風,才導致發病。
症狀:一開始出現寒熱、頭痛,關節疼痛並且逐一蔓延。接著全身輕微腫脹,口渴卻不想喝水,大便稀薄如醬,小便量少,顏色深紅發熱。
診斷:脈象右邊弦而緩,左邊關尺略快,舌苔雖然黃,但表面帶有膩垢。雖然症狀像是風濕交感,但是濕氣已經轉化為熱症了。
療法,先用七味蔥白湯,辛淡法以通絡祛風,使風濕從微汗而解;次用木防己湯加減,辛涼淡法以利濕泄熱,使已從熱化之濕從小便排泄;三用五葉茅根湯,清芬甘涼,醒胃生津,以清餘熱。
白話文:
治療方法:
-
首先使用七味蔥白湯,辛淡的性質可以疏通經絡,祛除風濕,讓風濕從微微的汗水中排出。
-
接著使用加味木防己湯,辛涼淡的性質可以利濕解熱,讓熱化後的濕氣從小便排出。
-
最後使用五葉茅根湯,清香甘涼的性質可以醒胃生津,清除餘熱。
處方,青防風(一錢),蘇葉嫩枝(錢半),生薑皮(一錢),淡香豉(三錢),左秦艽(錢半),絡石藤(三錢),鮮蔥白(四枚),嫩桑枝(一兩)
白話文:
處方:
- 青防風(6克)
- 蘇葉嫩枝(9克)
- 生薑皮(6克)
- 淡香豉(18克)
- 左秦艽(9克)
- 絡石藤(18克)
- 鮮蔥白(4枚)
- 嫩桑枝(50克)
次方,木防己(錢半),絲通草(錢半),生苡仁(四錢),青松針(三錢),桂枝木(七分),拌飛滑石(三錢,包煎),絲瓜絡(三錢),嫩桑枝(一兩)
白話文:
方劑名稱: 次方
組成:
- 木防己:0.5 錢
- 絲通草:0.5 錢
- 生苡仁:4 錢
- 青松針:3 錢
- 桂枝木:0.7 錢
- 飛滑石(包裹煎煮):3 錢
- 絲瓜絡:3 錢
- 嫩桑枝:1 兩
三方,冬桑葉(二錢),淡竹葉(二錢),炒黃鮮枇杷葉(五錢,去毛抽筋),建蘭葉(三錢),生側柏葉(二錢),去皮鮮茅根(一兩)
白話文:
三方藥材:
- 冬桑葉:2 錢
- 淡竹葉:2 錢
- 炒黃鮮枇杷葉(去毛抽筋):5 錢
- 建蘭葉:3 錢
- 生側柏葉:2 錢
- 去皮鮮茅根:1 兩
效果,服一方兩劑,微微汗出而惡寒除,頭疼減;服次方兩劑而溺利熱退,身痛微腫均瘥;服三方胃氣大動而停藥。
白話文:
效果:服用第一劑藥後,輕微出汗,惡寒消除,頭痛減輕。服用第二劑藥後,排尿通暢,發燒退去,渾身疼痛和輕微腫脹都得到治癒。服用第三劑藥後,胃氣大動,於是停藥。
廉按:同一風濕,有風寒挾濕者,有風濕挾濕者,外因之感受不同,內因之體質亦異,而處方選藥,當然各殊。此案三方,清靈熨帖,多從葉氏方法脫化而來。
白話文:
清廉按:同屬風濕一族,有的因感受風邪濕氣,有的因感受風濕濕氣而致病,外在原因的感受不同,內在原因的身體體質也不同,所以開立處方所選用的藥物當然也各不相同。這三副藥方清靈有效,多從葉氏的治療方法演化而來。
2. 風濕相搏案(內科)
施瑞麟(住蘭豁東門外孝子牌坊)
病者,章桂林,年廿二歲,住蘭溪北鄉前陳莊。
病名,風濕相搏。
原因,今歲八月下旬,受兵災,心甚惶恐,逃避于山林,冒風淋雨,夜臥于山林而成此症。
證候,手腳縫肢節腫痛,不能轉側,臥於床褥月餘,痛楚難忍,不嘔不渴,飲食少進。
白話文:
施瑞麟醫師(住在蘭溪東門外的孝子牌坊)
**病人:**章桂林,二十二歲,住在蘭溪北鄉前陳莊。
**病名:**風濕相搏。
**病因:**今年八月下旬,遭遇戰亂,心神極度恐懼,逃亡到山林之中,淋雨受風,夜宿山林,因此患病。
**症狀:**手腳關節腫痛,無法翻身,臥床一個多月,疼痛難忍,沒有嘔吐或口渴,食慾不佳。
診斷,脈浮而遲滯,舌苔白滑。脈證合參,此風濕相搏之證也。經云:「風則痛,濕則腫。」《傷寒論》云:「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余仿其法,先用小續命湯加靈仙、西藏紅花之類,用酒沖服。連服三劑,未見獲效。又用疏風通經活血之劑,訣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服三四劑,而身體稍能轉動,痛亦稍止。
白話文:
診斷:
- 脈搏浮而緩慢
- 舌苔白而滑
綜合脈象和舌苔,判斷為風濕交搏的證候。
古籍記載:
- 風邪主證為疼痛
- 濕邪主證為腫脹
《傷寒論》中記載:「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
治療:
仿照古法, ابتدا使用小續命湯加靈仙、西藏紅花等藥材,用酒送服。連服三劑,未見療效。
然後改用疏風通經活血的藥劑。藥訣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服用三、四劑後,身體活動能力稍有改善,疼痛也略微減輕。
療法,用當歸、生地、紅花活血養血為君,用海風藤、伸筋草、川續斷、桂枝、五加皮通其筋絡為臣,用羌獨活、西秦艽、桑寄生、鑽地風、千年健治風為佐,用白朮、茯苓利濕為使,加廣木香以行其氣,加酒以和其血,然行血必須行氣,經云,血居於先,氣推於後,使血氣流通而病自愈。
白話文:
治療方法:
採用當歸、生地黃、紅花這類活血養血的中藥作為君藥,以海風藤、伸筋草、川續斷、桂枝、五加皮這類疏通經絡的中藥作為臣藥,以羌獨活、西秦艽、桑寄生、鑽地風、千年健這類祛風的中藥作為佐藥,以白朮、茯苓這類利濕的中藥作為使藥。此外,還加入廣木香來調氣,用酒來調和血氣。但是需要注意,活血必須配合調氣,因為經典上說:「血在前,氣在後」,只有讓血氣暢通,疾病才能自然痊癒。
處方,白當歸(四錢),大生地(二錢),西藏紅花(八錢),海風藤(錢半),伸筋草(錢半),羌、獨活(各錢半),千年健(錢半),桑寄生(錢半),鑽地風(錢半),生白朮(二錢),浙茯苓(二錢),川桂枝(八分),川續斷(錢半),西秦艽(二錢),宣木瓜(二錢),廣木香(八分,加好酒沖服),服八九劑。
白話文:
藥方:
- 白當歸(4錢)
- 大生地(2錢)
- 西藏紅花(8錢)
- 海風藤(0.5錢)
- 伸筋草(0.5錢)
- 羌活、獨活(各0.5錢)
- 千年健(0.5錢)
- 桑寄生(0.5錢)
- 鑽地風(0.5錢)
- 生白朮(2錢)
- 浙茯苓(2錢)
- 川桂枝(0.8錢)
- 川續斷(0.5錢)
- 西秦艽(2錢)
- 宣木瓜(2錢)
- 廣木香(0.8錢,用好酒沖服)
服藥劑量:
服用8-9劑藥。
效果,旬余稍能運動,月餘而能行步。至四十餘日,其腫已消,其痛已止而病愈矣。
廉按:活血祛風,舒筋通絡,此等症用藥,不過如是。
白話文:
效果是,十天多一些後能夠稍微活動,一個多月後就能行走。到了四十多天的時候,腫已經消退,疼痛也停止了,病也就痊癒了。
廉按:活血祛風,舒筋通絡,這種症狀用藥,大抵不過如此。
3. 風濕夾痰案(內科)
袁桂生(住鎮江京口)
病者,鄒允坤,年二十八歲。
病名,風濕夾痰。
白話文:
患者是鄒允坤,二十八歲。
他患的是風濕病加上痰多的症狀。
原因,因夏間冒雨趕路,感受風濕,遂病腹脹腿腫,下及兩腳。初在上海某醫院醫治,服瀉藥不效。九月來鎮江,延予診治。
證候,發熱胸悶,腹脹不舒,溲赤。
診斷,脈象軟滑,舌苔黃膩。蓋濕熱蘊伏,兼有痰滯。
白話文:
原因:
夏天冒雨趕路,受了風濕,因此患上腹脹腿腫,連兩隻腳都腫了。一開始在上海某家醫院求醫,服用瀉藥卻沒有效果。九月到鎮江來,請我診治。
療法,用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小陷胸湯合方,化痰滯以清濕熱。
白話文:
**治療方法:**使用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的合方,化解痰液滯留,清除濕熱。
處方,仙半夏(三錢),小川連(一錢),黃芩(錢半),川柴胡(一錢),栝蔞仁(四錢,杵),淡乾薑(六分)
白話文:
藥方:
- 半夏:3 錢
- 小川連:1 錢
- 黃芩:1.5 錢
- 川柴胡:1 錢
- 栝蔞仁:4 錢(搗碎)
- 淡乾薑:0.6 錢
次診,熱退胸寬。惟遍身關節作痛,因於清利濕熱方中,加散風藥以治其痛。
白話文:
再次就診時,熱度退了,胸悶也好了。但全身關節痠痛,所以我在清熱利濕的藥方中,加入了祛風藥來治療疼痛。
次方,赤茯苓(三錢),焦山梔(三錢),豬苓(二錢),澤瀉(二錢),廣皮紅(一錢),西茵陳(三錢),羌活(八錢),秦艽(錢半),川牛膝(三錢),嫩桑枝(兩尺,切寸)
白話文:
- 茯苓(3錢)
- 赤茯苓(3錢)
- 焦山梔子(3錢)
- 豬苓(2錢)
- 澤瀉(2錢)
- 廣陳皮(1錢)
- 西茵陳(3錢)
- 羌活(8錢)
- 秦艽(0.5錢)
- 川牛膝(3錢)
- 嫩桑枝(2尺,切成1寸長)
三診,此藥服後,次日忽大喘不止。速予往診,視之果喘息不寧,精神疲憊,不能起坐。診其脈,兩手俱細弱無神,舌色亦轉光而無苔,面色黃淡,蓋病退而元氣大虛欲脫矣,議急急益氣斂神以固脫。
白話文:
三診
我配的藥方服下後,第二天病人突然喘息不止。我立刻前往診療,看到他果真喘息不已,精神疲憊,無法起牀坐起。診脈時,發現兩手脈象都很細弱無力,舌頭也光滑無苔,面色黃淡。可見病情有所好轉,但體內元氣大虛,有虛脫的危險。我建議緊急用益氣斂神的方劑,來固本扶元。
三方,潞黨參(三錢),西洋參(三錢),大熟地(四錢),枸杞子(三錢),胡桃肉(三錢),炙黃耆(三錢),五味子(五分),淡乾薑(八分),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三方藥材:
- 潞黨參(3錢)
- 西洋參(3錢)
- 大熟地(4錢)
- 枸杞子(3錢)
- 胡桃肉(3錢)
- 炙黃耆(3錢)
- 五味子(0.5錢)
- 淡乾薑(0.8錢)
- 炙甘草(0.5錢)
四診,明日其伴某君復來延診。謂予曰,先生真神人也。昨藥服後,喘息即止,而神氣亦寧,安睡一夜。予遂偕往觀之,果安靜如平人,但起坐時仍覺喘促,因囑以原方再服一劑。
白話文:
在「四診」之後,第二天他的朋友某君又來請我看病。他對我說:「先生簡直是神人啊!昨天服下您開的藥後,喘息就立刻止住了,精神氣息也平靜下來,睡了一個安穩的覺。」
我便跟著他去看望病人,果然已經像普通人一樣安靜了。不過,當他起身或坐下時,仍然覺得有輕微的喘息。我便囑咐他按照原來的方子再服用一劑藥。
五診,此藥服後,喘則定矣,而腹忽脹大如懷孕之婦人,大小便不通。乃以資生丸方加減,改作煎劑。
白話文:
經過「五診」的診斷,這帖藥服用後,氣喘的症狀就會平息,但肚子卻突然鼓脹得像懷孕的婦人一樣大,大小便都不通。於是根據「資生丸」的方劑加減調整,改為煎服的方式。
五方,潞黨參(三錢),炒白朮(三錢),雲茯苓(三錢),炙甘草(六錢),廣藿香(一錢),生薏苡(三錢),炒扁豆(三錢),懷山藥(四錢),湘蓮肉(七顆),廣橘紅(一錢),南芡實(四錢),南山楂(二錢),六神麯(二錢),炒蔻仁(一錢),炒麥芽(錢半),桔梗(一錢),福澤瀉(二錢),廣木香(八分),橙皮(一錢)
白話文:
五方補氣益血湯
材料:
- 路黨參(3錢)
- 炒白朮(3錢)
- 雲茯苓(3錢)
- 炙甘草(6錢)
- 廣藿香(1錢)
- 生薏苡(3錢)
- 炒扁豆(3錢)
- 懷山藥(4錢)
- 湘蓮肉(7顆)
- 廣橘紅(1錢)
- 南芡實(4錢)
- 南山楂(2錢)
- 六神麯(2錢)
- 炒蔻仁(1錢)
- 炒麥芽(1錢半)
- 桔梗(1錢)
- 福澤瀉(2錢)
- 廣木香(8分)
- 橙皮(1錢)
效果,一服而脹松,接服五劑,脹全消,每餐能進飯一碗余,並能起立行走,但覺腿腳痠痛無力而已。其時該艦奉調急欲赴寧,乃於前方去山楂、神麯,加炒熟地炭、牛膝、杜仲等藥,以與之而行。
白話文:
服用後,第一劑就讓腹部膨脹,連續服用了五劑後,腹脹完全消失。他每餐都能進食一碗以上的飯,還能起身行走,只是覺得腿腳痠痛無力。當時,這艘船接到命令,緊急前往南京,於是將山楂和神麴除掉,加入炒熟地、牛膝、杜仲等藥物,給他服用並帶他上路。
說明,大凡虛實複雜之病,其中必多轉變,醫家當隨其機而應付之,曲折變化,一如其病,苟稍執滯,其不復敗者幾希。雖然,此豈可與淺人道哉。
白話文:
凡是複雜的虛實夾雜型疾病,必定會有許多轉變,醫生應該根據情況應對。治療方法應靈活變通,如同疾病的變化一樣。如果稍有不靈活,導致病情惡化的情況就很少見了。但是,這些道理怎麼能對淺薄的人說呢?
康按:風濕夾痰,虛實雜揉,故以認症為先,對症發藥,或化痰滯以清濕熱,或利濕熱兼散風邪,或益氣斂神以固脫,或調中益氣以寬脹,皆因病以定方,不執方以治病,隨機策應,故能默收敏效,未可以尋常風濕例視也。
白話文:
康氏按語:風濕夾雜痰飲,虛實夾雜,所以首先辨別證狀,據證施藥,或化解痰飲以清熱解濕,或利濕熱兼散風邪,或益氣安定心神以固攝,或調中益氣以寬解脹滿,都因應病情確定方劑,而不是執著於方劑來治療疾病,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對,所以能夠收到奇效,不能用一般的風濕病例來對待。